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何教育孩子學會競爭

如何教育孩子學會競爭

如何教育孩子學會競爭

如何教育孩子學會競爭?輸不起的孩子,要麽是抑郁,要麽是心理痛苦,要麽是憤怒,要麽是不可愛,這些都會影響他們日後和諧人格的形成。所以,我們有必要教會寶寶拿得起放得下。

如何教育孩子學會競爭1如何教育孩子學會競爭?

有個在公司做經理的媽媽,特別崇尚競爭意識。她認為,孩子應該早早學會競爭,學會如何取勝,才能適應未來的職場競爭。

“排他性競爭”不適合兒童

其實,成年人在職場上的爭鬥,通常不僅僅是壹場較量,而是為了贏得壹些利益,要分出勝負。這種“排他性競爭”不適合孩子。

孩子之間沒有根本的利益沖突,不需要輸贏。而且,和別人爭奪自己的利益,會讓孩子對人對事缺乏理解、寬容和大度,變得自私、心胸狹窄、嫉妒、逃避和退縮,容易因為壹件小事而擊垮自尊心和自信心。

輸不起的孩子很痛苦。

孩子“輸不起”,內心會感到很痛苦,往往表現為:

生氣

遊戲課上,老師教孩子們拍球。有的孩子學得很快,壹次能拍好幾下,貝貝只是拿了兩下球就跑了。她生氣地撅著嘴,不再拍了。

說謊

嘟嘟在美術課上的作品沒有得到老師的表揚,他對媽媽說:“今天老師嚴厲批評了我。”那排座位沒坐中間,他就跟媽媽說:“老師不讓我學習,讓我坐角落。”

攻擊

在幼兒園畫畫或做手工活動時,每次芮芮完成壹半時,可可都會拿走他的工具。原來,芮芮的作品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可可“嫉妒”造成了輕微的傷害。

害怕

佳佳上幼兒園。她非常喜歡幼兒園和老師。但有壹段時間,她不想去幼兒園,因為她畫不好氣球。

故意的

楊洋有點“兩面派”,在老師或比他大的孩子面前看不起他的眼睛,但在家裏,如果壹個大人不跟著他,他就會大吵大鬧,直到最後贏。

只有輸不起,妳才能贏。

輸不起的孩子,要麽是抑郁,要麽是心理痛苦,要麽是憤怒,要麽是不可愛,這些都會影響他們日後和諧人格的形成。所以要培養孩子勝不驕,敗不餒的風度。

經常念叨別人的優點,家長可以經常和孩子聊:“某個孩子有什麽優點?”“妳能從這樣的孩子身上學到什麽優點?”這就是認可和接納他人的情商培養,尤其是對輸不起的孩子。

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知識和技能的缺乏往往是孩子感到挫折的直接因素。如果孩子是這樣,那就手把手教他知識和技能,讓他有成就感,建立自信。

玩遊戲的時候,不要總讓孩子覺得孩子只是在玩,而是孩子把遊戲當成了“工作”。用遊戲讓孩子知道自己有輸有贏是很正常的,可以訓練孩子承受輸帶來的心理壓力。

合作和競爭是壹對雙胞胎。觀察社會上的成功人士可以發現,贏得競爭的人首先是壹個很好合作的人。培養孩子成為好的合作者,會為孩子善於競爭打下堅實的基礎,太過爭強好勝的孩子會出現人際關系的問題。

鼓勵孩子戰勝自己。教育孩子不要以“打敗別人”為目標,而要把自己當成競爭對手。今天,我要超越昨天的我,讓孩子努力不輸給自己。

如何教育孩子學會競爭2?培養孩子競爭意識的有效途徑。

(1)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和評價孩子的標準。我們常常以“孩子真聽話”、“真乖”作為“好孩子”的評價標準。可以說這種觀念已經過時了。

從兒童未來生存發展的需要出發,培養兒童自主的精神、堅強的意誌、勇於思考和實踐、勇於創新和創造的精神以及勇於和敢於迎接挑戰、挫折和困難的心理品質,是壹種科學的教育理念。

在教育方式上,家長要改變原有的“我說妳聽”“我打妳”的教育方式,采用壹種啟發性、說服性的教育方式。同時,要鼓勵孩子勇敢走出書房,走出家庭和社區,放眼世界,放眼未來,樹立誌向。

(2)努力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可以說,現在學校的應試教育不僅制約了孩子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也決定了家長的管教方式。

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善於激發孩子對知識的欲望和興趣,鼓勵孩子勤動腦、勤動手、勤動眼、勤動嘴,不僅僅是為了書本,更要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用自己的想法去嘗試解決問題。

家長不要拘泥於書本、現成的、傳統的教育模式來限制孩子,束縛孩子的手腳。當孩子展示自己的“新想法”、“新發明”時,家長要及時表揚,鼓勵孩子不斷探索。壹個具有創造性思維的人是壹個具有競爭意識和能力的人。

(3)培養和發展孩子。發展兒童是國內外教育的熱點問題。這是因為能力、性格、氣質、意誌、需求、動機、興趣、愛好、信念、情感等。在壹個人的個人品質中,

它能反映人的能動作用和主體意識,與壹個人的創造力和競爭力密切相關。孩子的發展應該和自己的競爭力息息相關。

孩子的發展要從自己的需求和興趣出發,讓孩子不僅擁有廣博的知識背景,還擁有幾項特殊的才能和技能,擁有相對完善的人格,這樣才能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立於不敗之地。

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要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在培養孩子競爭意識的過程中,也要讓孩子明白,競爭不應該是狹隘自私的,競爭者要有寬廣的胸懷;

競爭不應該是危險狡猾,暗中算計人,而應該是齊頭並進,用實力超越;競爭不排除合作。沒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集體信念,單槍匹馬是孤獨的,難以成功。

如何教育孩子學會競爭3?如何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

壹、培養寶寶正確的競爭意識

競爭意識與自我意識密切相關,只有在與他人的比較中才能顯露出清晰的自我意識。童年是寶寶自我意識發展的關鍵時期。為了發展自我心理,需要有壹個獨特的、私人的、不同於他人的體驗,從而展現自己的個性。

為了在不同的對象面前表現自己,孩子需要知道自己的言行會如何影響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競爭意識的萌發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重要表現,家長要給予及時的支持和正確的引導。

第二,讓孩子自由參與競爭。

鼓勵孩子參加某項競技活動,並不是強迫孩子參加某項體育比賽或為某支球隊效力。如果孩子不想參加比賽或者喜歡另壹個比賽,他可以自由決定。有時候妳的孩子可能只是想成為壹個觀眾。在某些情況下,觀眾和競爭者壹樣充滿了競爭。

心理學家認為,在培養孩子競爭意識的過程中,家長也要讓孩子明白,競爭不應該是狹隘的、自私的,競爭對手應該有寬廣的胸懷:競爭不應該是冒險的、狡猾的,而應該是齊頭並進的,以實力超越,競爭不排除合作。

沒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集體信念,單槍匹馬是孤獨的,難以成功。家長在培養孩子競爭意識的時候,還是要講正義,講良心,讓孩子既有敢於競爭的勇氣,又有遵守競爭倫理和規則的修養。

第三,要克服孩子的自卑感。

這是在競爭中取勝的保證。當孩子在比賽中遭遇失敗或挫折時,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幫助孩子總結經驗教訓,調整比賽目標,尋求更有效的比賽方法,為下次比賽揚長避短、揚長避短、取得成功做好準備。

第四,培養和發展寶寶的個性

有些寶寶需要競爭的刺激來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如果把握正確,競爭意識可以成為孩子做好事情的動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性格與競爭力密切相關,性格好的孩子在應對競爭時會更加理性和積極。家長要從孩子自身的性格特點和興趣出發,培養孩子完美的人格,讓孩子有更強的競爭力。

除了性格原因,特別註重自我意識,忽視他人感受的孩子,往往還沒有學會如何與人相處。

他需要知道,如果他為了贏得第壹名而讓別人不開心,他可能會失去他們的友誼。父母要讓孩子知道,永遠不要只把註意力放在和別人競爭上,而是要挑戰自己的能力到極限。

第五,糾正寶寶的競爭心態

如果家長擔心寶寶有強烈的競爭欲,首先要幫助寶寶端正心態。讓寶寶知道競爭是展示自己實力的機會,是壹件很美好的事情。我們應該以平靜的態度對待超越和被超越,不應該充滿嫉妒和怨恨。

參加比賽的意義之壹,就是學會優雅地接受失敗,真誠地祝福對手。告訴孩子,在比賽中獲勝是驕傲的,但與同齡人團結合作的精神也是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品質。家長用自己的行動做好示範,孩子自然會感同身受。

第六,鼓勵寶寶相信自己。

鼓勵寶寶勇敢的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用自己的價值觀去判斷對錯,相信自己有能力達到自己追求的目標,而不是只通過競爭來體現自我價值。

讓孩子知道,盡了最大努力之後,可以是壹個不斷努力的勝利者,也可以是壹個不屈不撓的失敗者,而不是過分關註比賽本身。

七、勝利了不要驕傲,失敗了也不要氣餒。

在競技活動中,孩子不僅有可能在比賽中脫穎而出,拿到名次,也有可能不合格,榜上無名。

贏了就沾沾自喜,輸了就垂頭喪氣,都是缺乏良好競爭意識的表現。家長要教育孩子,遇到勝利不要得意忘形,要想到“壹山比壹山高”的道理,終點永遠在前方。遇到挫折的時候,不要以為世界末日到了。告訴孩子“輸贏是兵家常事”,關鍵是找出失敗的原因,確定努力的方向。

如果妳的寶寶好勝心強,或者競爭意識強,並不代表壹定是壞事,或者壹定是好事。

爸爸媽媽培養寶,養成良好的競爭意識,才更有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為此,家長要培養寶寶形成正確的競爭意識,培養和發展寶寶的個性,糾正寶寶的競爭心態,鼓勵寶寶相信自己。就這樣,寶寶在中庸中贏得了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