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何強化就業優先政策

如何強化就業優先政策

堅持經濟發展和就業導向

解決就業問題要靠經濟發展。《方案》提出,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堅持經濟發展的就業導向,擴大就業容量,提高就業質量,促進充分就業,保障勞動者待遇和權益。這充分說明,堅持就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優先地位,是我們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落實這壹要求,需要構建經濟增長與就業促進的良性循環,在保持經濟總量穩定增長和經濟結構不斷升級的同時,努力擴大就業規模,優化就業結構,提高就業質量。

堅持經濟發展的就業導向,必須在宏觀政策上堅持就業優先。堅持實施以穩定和擴大就業為主的宏觀調控,切實把就業指標作為宏觀調控取向調整的依據,促進財政、金融、投資、消費、產業等政策支持就業。在組織實施發展規劃、調整經濟結構和優化產業布局、規劃區域發展和實施重大工程項目過程中,要註意加強就業影響評價。完善就業需求調查和失業預警監測機制,推進就業信息化建設,動態觀察研判就業趨勢,為宏觀決策和制定政策措施提供有力支撐。

擴大就業容量,提高就業質量,必須突出就業帶動效應,推動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在構建以平滑國民經濟周期為基礎的發展新格局過程中,優先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在實現創新驅動的內涵式增長過程中,培育就業新的增長極,促進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在深化改革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中,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穩定就業,擴大就業。

完善就業服務體系。

就業服務是促進市場供求匹配、實施就業和失業管理、落實就業政策的重要載體。經過多年努力,中國就業服務體系逐步完善。目前,縣(區)及以上都建立了就業服務機構,98%以上的街道和鄉鎮設立了服務窗口,免費提供註冊招聘、註冊求職、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和創業指導等服務,為政府調控市場、幫助困難群體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均衡化仍然不夠。《方案》提出,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就是要不斷構建覆蓋全民、貫穿全過程、輻射全區域、滿足社會求職、招聘、創業等多方面需求的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就業服務體系。

壹是要推進基本服務均等化,提高城鄉公共服務的服務能力,打破體制、部門、地區的限制,讓勞動者無論從哪裏來,到哪裏就業創業,都能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務。二要推進信息服務智能化,建立全國統壹的信息系統,推進信息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實現供需即時匹配和智能匹配。三要推進重點群體服務精準化,根據不同勞動者的條件和服務需求,構建精準識別、精細分類、專業指導的服務模式,提供個性化服務措施和解決方案。四是推進服務主體多元化,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廣泛深入參與就業服務,探索建立創業指導專家、就業指導專家等誌願者隊伍,多渠道為勞動者提供專業服務。同時,制定和發布新的職業標準,積極引導勞動者參加培訓和市場招聘。

更加註重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

當前和今後壹個時期,我國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存在,但結構性就業矛盾更加突出,表現為招工難和就業難並存。這個問題正在成為就業領域的主要矛盾。招工難主要是壹線生產服務人員和技術人員短缺,技能人才招聘率長期保持在1.5以上。就業難主要是部分高校畢業生和大齡勞動者就業難。這種“兩難”是因為勞動力需求與供給不匹配而並存的,其癥結在於部分勞動者缺乏技能和技能人才。隨著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提高,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這種現象會更加突出。《方案》提出,更加註重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加快提高勞動者技能素質。這既是當務之急,也是長久之計,具有非常強的現實針對性。落實這壹要求,需要以提高勞動者技能水平、能力和素質為重點,緊密對接社會、行業、企業和個人的發展需求,加快技能型人才發展。

壹是實施“技能中國”行動,推進實施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開展常態化大規模多形式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建立長效機制。二是完善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機制,加強技能人才培養基礎能力建設,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建立健全技工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扶持政策,暢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渠道。第三,積極采取措施,保持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和技工院校招生規模大致相同,從源頭上提高高技能人才培養比例。四是完善職業技能競賽制度,舉辦綜合性的全國性技能競賽,形成中國特色的以全國性競賽為主體、以在職培訓技能競賽為基礎的競賽體系,充分發揮競賽促學、促訓、促評的作用,積極在全社會營造崇尚技能、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

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

穩定重點群體,就穩定了基本就業。《方案》提出,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這就需要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有力的工作,分類幫扶,因人施策,全力以赴做好重點群體的就業工作。

壹是要把重點放在高校畢業生等年輕人的就業上。大學畢業生是國家的寶貴財富。解決好他們的就業問題不僅關系到個人價值的實現和家庭幸福,也關系到國家的長遠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未來壹段時期,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仍將居高不下。要努力改善需求,創造更多適合畢業生的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崗位;要努力優化供給,增強畢業生適應市場和企業實際需求的能力;以專項活動為重點,加大對離校未就業困難畢業生的幫扶力度,幫助畢業生更好就業、更快就業。二要積極促進農民工就業。農民工是我國產業工人的主體,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力量。要進壹步強化就業服務、職業培訓、維權“三位壹體”工作機制,加強跨區域勞務合作,引導農民工有序外出就業;支持農民工就近就業,落實返鄉創業政策。三要紮實做好退役軍人就業工作。落實優惠扶持政策,加強針對性就業創業服務,穩定和拓寬就業渠道;增強職業技能培訓實效,給予政策支持,增強退役軍人就業能力。第四,完善弱勢群體就業援助體系。暢通失業人員求助渠道,提供有針對性的公共就業服務和職業培訓,促進失業人員盡快實現就業。對殘疾人、零就業家庭成員等就業困難人員,深入安排,建立臺賬,動態管理,提供“壹對壹”精細化服務。通過市場渠道難以實現就業,利用公益性崗位支持安置。加強就業困難人員基本生活保障,守住困難群眾的民生底線。

統籌城鄉就業政策體系

統籌城鄉就業對於積極引導農村勞動力增加就業、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城鄉勞動者平等參與市場競爭的就業制度正在逐步建立,覆蓋城鄉的就業組織體系、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和職業培訓體系逐步完善,城鄉勞動者就業管理和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但大量農民工工資普遍偏低,就業穩定性差、保障薄弱的問題依然存在。《方案》提出,統籌城鄉就業政策體系。這是城鄉發展不平衡的明確要求。落實這壹要求,需要完善相關制度,增強政策措施的公平性。

壹要推進就業制度平等,消除戶籍、地域、身份、性別、行業等壹切影響平等就業的制度性障礙,營造城鄉壹體的公平就業環境。二要推進就業服務均等化,落實農民工在就業地平等享受就業服務的政策,與當地居民平等公平對待。三是加強權益保護,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加強勞動爭議調解,強化勞動保障監察執法,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促進社會保障制度銜接。

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和多渠道靈活就業的保障體系。

創業是就業的源泉,靈活就業是就業的重要渠道,對穩定和擴大就業具有重要意義。《方案》提出,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和多渠道靈活就業的保障體系,支持和規範發展新型就業形式。這是根據新形勢作出的部署,需要我們采取積極措施加以推進。

壹要繼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積極拓寬投融資渠道,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加大對創業實體的支持力度,提供場地支持、租金減免、稅收優惠、創業補貼等政策支持。二要持續釋放創業帶動的就業乘數效應。支持建設壹批優質創業孵化載體和創業園區,提升線上線下創業服務能力,打造培訓學習、創業實踐、咨詢指導、跟蹤幫扶等壹體化創業培訓體系;精心組織各級各類創業推介活動,培育和構建區域性、綜合性創業生態圈。三要繼續推進多渠道靈活就業。鼓勵自主創業,增加非全日制就業機會,支持發展新的就業形式,清理和取消對靈活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加強靈活就業人員就業服務、勞動權益和基本生活保障。

加強就業優先政策,穩定和擴大就業是壹項系統工程,需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力量。要按照《建議》的要求,把促進就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投入,完善就業工作目標責任制,切實做好這項頭等民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