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意識不是孩子天生的,而是需要培養的。讓孩子知道意識的重要性,在內心關註他,知道沒有意識的壞處和損失,不斷強化這種意識。
第二點,每當孩子有意識的時候,鼓勵他獎勵他,想到更樂觀的態度,讓自己更願意繼續做下去。
第三,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盡量做到規範有序,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第四,盡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認真負責,有責任感才能更好的自覺去做,去堅持。
以上希望能對妳有用。
首先,確定孩子的癥狀,診斷孩子的病,需要先去醫院,有些需要通過服用精神類藥物來緩解。這個處方權只有醫院醫生才有。另外,有了咨詢,可以找壹個和孩子認同,匹配度高的心理咨詢師。當然,心理咨詢師更需要的是家長的配合,所以最初的咨詢是以家庭咨詢的形式進行的。
醫院和心理咨詢機構各有所長。在咨詢開始之前,對病人的評估是壹件很重要的事情。通過既往病史或在醫院的體檢結果,可以知道孩子問題的嚴重程度,心理問題是否有器質性病理基礎,精神科的評估可以判斷孩子的問題是否超出心理咨詢的範圍。所以建議妳先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以上情況下,妳可以去咨詢機構選擇壹個擅長青春期心理問題的咨詢師為妳的孩子做心理咨詢。
妳好,我是川總老師,很高興回答妳的問題!12-13歲是孩子叛逆期的開始,這個年齡段問題很多。歷史上只有青春期的概念,沒有叛逆期的概念。孩子成長的很快,但是父母在孩子參加工作後放棄了學習,停止了成長,導致無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孩子的內心逐漸向父母關閉。父母無法理解這種現象,於是杜撰了叛逆期這個詞,其實是父母沒有學會正確的家庭教育造成的!我來說說親子關系的五個核心概念,供大家參考:
1,家庭教育遠大於學校教育。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壹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壹生的影響達到80%,學校教育只有20%。學校教育盡力讓孩子最多提高20分,而家庭教育稍加努力就能讓孩子提高40分。所以,家長與其帶孩子去看什麽心理醫生,不如多學習壹些家庭教育和心理學的知識。
2.童年教育遠大於成人教育。孩子青春期的叛逆行為,大部分來源於童年的經歷。俗話說,三歲老板七歲照看著自己的晚年。壹個童年沒有被善待的孩子,長大後在這個世界上也不會被善待;不幸的童年需要壹生的時間來愈合,而快樂的童年可以在余生中愈合所有的傷口。如果父母很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改變自己的行為,青春期的孩子也很難改變!
3.親子關系遠大於育兒教育。沒有良好的關系,就沒有教育。所有沒有良好關系的教育都是自取其辱,弄巧成拙。家長要學會有效溝通,多陪陪孩子,做好榜樣,處理好和孩子的關系,才能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愛是愛,但不愛是傷害!
4.親密關系遠大於親子關系。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夫妻恩愛。愚蠢的妻子在孩子面前指責丈夫,愚蠢的丈夫在孩子面前侮辱妻子。爸爸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拼命寵老婆,媽媽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尊重和認可老公。
5.父母努力學習,孩子天天向上。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復印件有問題。根本原因肯定是原件。父母的格局在10000米的高度。當孩子展開翅膀飛翔時,他們就是鷹。當父母在10米的高度,孩子無論怎麽飛都是蒼蠅。在家庭中,父母是強勢群體,孩子是弱勢群體,弱勢群體的表現由強勢群體決定。如果父母積極向上,孩子就會充滿陽光;如果父母天天抱怨,孩子會叛逆,會墮落。
最後,孩子不會因為妳是家長而尊重妳,而是因為妳值得尊重。如果孩子的行為真的到了不得不去看醫生的地步,建議妳帶孩子去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看看!
心理咨詢為什麽會涉及醫生?孩子的成長發育,父母的家庭因素,學校的環境因素,都是很大的。孩子的心理結主要靠父母。孩子有問題要找家長,看看家長有什麽問題,平等的和孩子溝通。如果是外在的問題,父母可以讓孩子在他面前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妳自己的孩子都不知道選誰都沒用。
根據孩子的情況,可以先去醫院檢查,然後大致判斷孩子的情況,再選擇壹個可靠的、匹配的心理治療師/咨詢師。
根據孩子的情況,可以去醫院做個大概的診斷,聽聽醫生的建議:如果孩子有矛盾,可以找心理咨詢師,征得孩子同意後再去,這樣效果會更好。
真的嗎?
假的?
這要看孩子的具體情況。
醫院的心理咨詢會好壹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