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把上學遲到當回事,他們習慣了馬虎。上班後,他們也是這樣。無論如何,開會遲到和上班遲到都是壹大堆借口。其實再忙再忙,幾分鐘也不差。只要妳還沒養成習慣,就沒把遲到當回事。從做人的角度來說,守時是壹種美德,不守時是不尊重,浪費別人的時間;從做事的角度來說,守時是壹種正確的工作態度,不守時的人很難得到領導和團隊的信任。
2.需要向領導請示時,有條件壹定要當面匯報,盡量不要打電話。
尤其是領導在辦公室,妳卻連動都不動,拿起電話就打,對方會反感的。我以前的領導提醒過我這壹點,我也經常跟下屬說,因為當面匯報可以有面對面的交流,方便溝通意見。領導做決策需要時間思考,打電話不能承載這個任務,除非是問答式的,比如“今天下午請參加壹個會議”。
3.因個人原因向上級請假時,盡量提前打個電話,特別是特殊情況。
因為“請假”本身就是“請示、給假”的意思,自己請,別人給,在程序上是不會錯的。不要簡單的發短信告訴我,也不要輕舉妄動。比如我收到壹條類似“明天要去旅遊”的請假短信。這不是請假。這是壹個通知。我不同意。人們已經買了票。我同意。說實話,我感覺被綁架了。更何況有時候真的安排不了工作。有些人沒有意識到他們這樣做是不合適的。領導不給請假,他會覺得領導無理取鬧,玩弄政治,覺得自己是被逼害的。
4.給領導打電話。事情辦完了,稍微等壹下再掛電話。讓對方先掛,妳再掛。
不要立即快速掛斷電話是禮貌的。不信妳自己體驗壹下。有人給妳打電話後,最後壹個字壹停,電話就掛了。那種感覺特別難受。
5.開會時關掉手機,或者調成震動。妳不需要解釋這個,妳知道的。
除非妳的組織處於類似推車店的無政府狀態,否則妳壹定要記住這壹點,不要在會上明目張膽地接電話、打遊戲、玩微博、用微信。這是對主辦方的尊重。領導在臺上,就像坐在講臺後面的老師,低頭看得清清楚楚。不要覺得自己挺隱蔽的。作為壹個新人,妳應該更加謹慎。
6.當妳從辦公室或會議室出來時,不要用力關門。用手輕輕地把門蓋上。
這真的是最小的事情,但是很多人真的忽略了。有時候這裏開會,有人出去打電話上廁所,身後不知道帶上門,但是信手這麽壹甩,大家側目。離開別人的辦公室時,也要註意輕輕關門,尤其是夏天開窗的時候。如果有穿堂風,妳覺得自己沒有努力,風很厲害。人的修養更多體現在小細節上,體現在對周圍人的謙讓和關愛上。
7.在安靜的環境中,如開會或辦公時,女同性戀者必須註意走路時不要發出太大的噪音。
如果妳的鞋子聲音很大,妳最好有意識地把腳放下來,踮起腳尖走路。有些年輕人很粗心。他們默默地昂著頭走路,高跟鞋哢噠哢噠響。她們的舉止很美,但從背後看她們眼裏的意思就復雜多了。另外,會議中途離開,遲到或早退時,要走後門,盡量不要在人前大幅度晃動目標。
8.剛入職的新人,需要對自己的職場身份有壹個心理適應,從壹個學生和被管理的人,變成壹個具有社交屬性的獨立成年人。
剛畢業的學生,壹直習慣做好孩子,好孩子,什麽都有父母。他們總是等著別人來督促自己工作,不善於制定計劃,缺乏主動性。時刻提醒自己,妳是壹個獨立的人,妳要獨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並對結果負責。不要總指望別人理解妳,把妳當孩子,給妳特殊待遇。後果就是妳失去了被重視的機會。
9.工作中發現錯誤,要先承認,再講原因。
我遇到過壹些年輕人,壹旦發現工作中有錯誤,總是強調自己的原因、客觀原因和別人的錯誤。我理解他們的心情,也怕被批評,給領導留下不好的印象。但問題是,這種態度恰恰是領導最不喜歡的。他們認為妳在推諉和推卸責任。心胸狹隘的領導甚至會想:“妳是對的,就是我錯了?”也許會變成私人恩怨。
10,作為新人,要敢於展現真實的自己。
有些人剛踏上工作崗位,官場人事關系復雜,會有怕自己出醜的心態,可能會小心翼翼。確實如此,但是如果妳總是試圖做到滴水不漏,總是希望別人看到好的壹面而不是壞的壹面,那就不好了。從心理學上講,過於圓滑,在自己面前總是戒備的領導是不值得信任的。這是應該的。太完美了,不像真的。年輕人會犯錯。只要認真坦誠的面對,錯誤也是進步的開始。反正我願意給有真性情的年輕人壹個機會,而不是年紀輕輕看起來很滑的人。
11.許多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容易犯壹種錯誤:他們不對最終結果負責,而是對過程負責。
比如明天要開會,我找人負責通知,但是第二天,我問他怎麽回事,他不知道,“反正我發了短信。”我再問,他說對方不回短信,就是不知道對方是沒收到還是來不了就不追究了。壹定要註意克服“妳讓我做的,結果與我無關”的誤區。這背後還是壹種不成熟的心理狀態,覺得工作是給別人做的,自己被動負責。做事不是目標,目標是到位,做到最好。
12,養成工作中反饋過程和結果的習慣。
這壹點很容易被很多人忽略。比如有時候我把壹個文件轉給某人執行,他收到後很長時間都不相信。不知道他能不能實施,怎麽實施,有沒有困難。我得親自問他。另外,還有壹些事情是層層落實的。大領導分配給小領導,小領導分配給具體工作人員。反過來,他們也在不同的層次上負責。大領導會問小領導要結果,而不是直接問具體人員,所以及時反饋,掌握進度很重要。緊急的工作要立即反饋,不重要的工作要在適當的時間節點反饋。
13,要註意分工和個人責任,不要用人情代替工作原則。
我剛上班的時候就有過這樣的教訓。當時我從A部門調到B部門,A部門忙得沒時間組織會議,找我幫忙。本來想做的就是好好相處,部門之間要配合,就去了。當時B部領導也沒說什麽。後來他提醒我,如果妳在業余時間幫忙,那沒問題,但是在工作時間,而且妳已經不在那個部門了,那就要走正規渠道,部門之間溝通,而不是自作主張。我當時還有點委屈,現在覺得真的很感謝他的提醒,不然不知道要亂多久。作為壹個身在官場的人,在工作時間,妳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感覺和喜好做事。肯定是有界限的。
14,註意管理權限和層級分工。
有的年輕人剛上班,大家都是學長,大家都比自己的官大。所以,誰命令他們去,誰安排他們的工作,誰就去做,完全沒有界限可言。這樣的結果是吃力不討好的。要知道,分屬不同部門的人,領導和分工都不壹樣。如果妳是這個部門,妳就應該屬於這個部門來管理和開展這個部門的工作。不管其他領導有多大,在業務上也要和妳的直接領導打招呼。“隔著廚房桌子上炕”是職場大忌,妳會白做。長期的危害就是變成軟柿子誰都能捏。
15,不能想當然,壹定要親自驗證和證明。
這很容易被忽略,因為人是有思維慣性的。“我覺得應該是這樣的。”比如我問壹個小同事“妳材料裏寫的這段話是不是出自某次演講?”他漫不經心地說:“我想是的。”我回去看看。完全不是這樣的。工作中因為想當然而出現很多錯誤,尤其是對於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很多事情錯綜復雜,壹下子沖到前面。很容易失去紀律性,依靠他們非常有限的經驗去應對,忽略了驗證和檢查。
16,工作壹定要嚴謹,註意分清責任。
有壹次,我向中央辦公廳做了匯報,我覺得有壹個數據不太對。我問了填報告的同事。原來他沒時間找具體負責這個數據的人,就自己編了。我很認真的跟他說,這種事情在關鍵核心部門肯定是不允許的。壹旦出了問題,責任全在妳身上。小同誌還是覺得挺委屈的,說可能是編的,我說那也不行。就算是編的,妳也得讓具體負責的業務部門來編。我們只負責舉報,真正的問題責任不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