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是因為妳思考的不夠認真嗎?我從小就在說“認真思考”,我發誓我真的是認真的!所以思考時間有問題?笨鳥先飛,多花點時間思考?事實證明,思考的效果和投入的時間不成正比,或者說沒有正相關。那麽問題出在哪裏?
平井隆之在《MIT深度思考方法——從模型和動力機制思考現象》壹書中給出了答案,即深度思考——基於本質的思考。
因為本質是造成問題或現象並隱藏在背後的真正原因。比如在家輔導壹個小學生做壹道題,如果他今天沒有理解概念,只是簡單的做了壹道題,也許這道題他能做,但是下壹道題他做不了。只有深刻理解概念,才能舉壹反三。基於現象的判斷就像庸醫治病,治標不治本。只有註重對問題本質的深入思考,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作者平井隆之(Takashi Hirai)畢業於東京大學,獲得碩士學位,並獲得麻省理工學院(MIT)斯隆商學院MBA學位和博士學位(學術)。曾就職於貝恩咨詢、戴爾、星巴克,現為羅蘭貝格戰略咨詢公司合夥人(羅蘭貝格咨詢公司自1967在德國成立以來,壹直是全球最大的戰略管理咨詢公司)。管理咨詢公司的主要工作是面對各種各樣的企業問題,如何深入思考,中肯地解決問題是必須的。
我從三個要點分享壹下我學習這本書的心得:
1,為什麽要深入思考?
2.深度思考的障礙是什麽?
3.如何深入思考?
觀點壹:為什麽要深入思考?
因為信息爆炸。據統計,2008年的信息增長超過了2001到2006年這六年增長的總和。如果再算上這幾年媒體發展產生的信息,估計已經到了壹個可怕的程度。現在思考的時候,我們擔心的不是信息不足,而是在信息過載的時候,如何識別和選擇。
還因為世界變得復雜了。當經濟高速發展時,世界就像壹列高速列車。只要上了火車,就可以跟著上,享受紅利。世界看起來很簡單。而經濟發展放緩,如日美歐不再大規模發展,各種紅利消失。如何更好的生存發展?世界變得撲朔迷離。只有透過現象看本質,學會基於本質深入思考,才能在海水退潮時提前做好準備,不做那個尷尬的裸泳者。
要點二:深度思考的障礙是什麽?
深以為好,不言自明。可是臣妾為什麽做不到呢?平井隆之列舉了9種思維模式,這些都是膚淺的、不易察覺的思維方式,是制約或阻礙我們深入思考的“坑”。
比如第壹種心態是“因果倒置”。比如作者說“我好累”,但總的建議是“那就好好休息吧”。仔細想想,“我好累”是現象和結果,不是“因”。如果把結果和現象當成“原因”,就會停止思考,不去考慮問題背後的真正原因。“好累”的“原因”可能是熬夜、身體問題、壓力過大等。只有找到現象背後的真正原因,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第二種心態是“滿足於普通的解決方案”。作者解釋說,如果妳給出的答案適合所有人,換個話題不反對,那可能就是壹個膚淺的答案,滿足於普通的解決方案。比如“我胖”,建議是“少吃多運動”。這是壹個極其正確的答案,就是雞蛋沒有任何用處,因為原因大家都知道。所以脂肪,食物,房子。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不滿足於通用的解決方案,並給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才能得到執行和推廣。
除此之外,還有“依賴框架”、“適應範圍”、“止步於關鍵詞”、“執著於初步假設”等四種思維模式,這些都是讓人陷入兩難境地的思維模式,即這些思維模式本身很好,但如果過分依賴,就像手裏拿著錘子,把每個人都當成釘子,就會犯絕對錯誤,阻礙深入思考。
還有三種思維模式,即“忘記思考的初衷”、“強調過程”、“失去獨立思考”,這是阻止思維徘徊在解決問題的門外的障礙。
要點三:如何深入思考?
深度思考到底是什麽?
結合麻省理工學院經典的系統動力學理論,平井隆之給出了深度思維的定義:深度思維=模型*動力機制。
什麽是模型?模型是產生某種現象的結構,包括其組成要素及其相互關系。那動力機制是什麽?它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產生的運動和結果。
現象的背後,必然有造成現象的模型和動力機制。而深層次的思考,就是要找出隱藏在現象背後的模式和動力機制。然後改變模型中的壹個元素,也就是支點,在動力機制的作用下,改變事物的方向,解決問題。根據這個公式,平井隆之將深度思考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深度思考步驟1:建立模型。
建模更像是壹個拆分問題,確定導致現象的各種元素,去掉次要細節後留下的“元元素”,再確定各種元素之間的關系。
必須考慮要素之間的因果關系,而相關性可以消除。作者舉了壹個例子,“英語學得好的員工工作能力強”。很明顯,兩者不是因果,而是相關的,因為有壹個隱藏的因素“員工很努力”,因為努力,所以英語學得好,工作能力強。所以相關性不能進入模型。
建模首先要考慮五個要素:輸入源、輸出點、競爭關系、合作關系、影響者。比如新航為什麽這麽成功,筆者給出的模型如下:
另外,建模要考慮層次:五行構成因子層次,那麽還有其他層次的因子影響模型嗎?比如要贏壹場比賽,那天天氣怎麽樣,跑道情況,吃什麽,競爭對手怎麽樣,都是五行。另外,上層有技術因素,下層有物理因素。這些都會影響比賽結果。建模時,考慮層次是為了拓寬視野,不再局限於壹個地方,即從微觀到宏觀;通過考慮其他層面的影響因素,可以得到解決問題的突破性控制,進而從宏觀到微觀。
深度思考第二步:解讀動力機制
建模只是畫壹個靜態的圖,沒有動態的機制。所以有必要引入時間的維度,來看待模型在壹個長時間軸上的運動趨勢和結果。如果只看壹個時間點的模型,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是固定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元素的增減可能會發生變化,關系可能會走向相反的方向。有六種代表性的動力機制模型:
深度思考第三步:尋找改變模式的策略。
要從本質上解決問題,必須從模型入手。因為模型是隱藏在現象背後的,如果從現象中采取壹些措施,模型就不會動,也就是各種要素和它們之間的關系還在,再怎麽努力也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如何改變模式?平井隆之的建議是找到支點,這是事半功倍的關鍵。怎麽找支點?作者給出了五種策略:
正確理解前提條件;
原因在時間或空間上不壹定接近結果;
擴大目前的“思考範圍”,把受影響的方方面面都考慮進去;
增強視角,偶爾試著放下眼前的問題;
想想我是怎麽想的。關於思維順序和判斷標準的思考;
第四步:深入思考,從實踐中獲得反饋。
深度思考不是壹朝壹夕就能完成的。妳需要在實踐中去實踐和應用,然後得到真實的反饋,這樣才能提高妳深度思考的效果。
此外,作者還給出了六種提高深度思維的日常訓練方法,其中之壹就是“利用報刊頭條展開聯想”。具體怎麽做?
當我們在報紙或雜誌上看到壹篇文章的標題時,不要急著看,而是先思考這個問題的五要素可能是什麽,從而建立壹個模型;其次,思考這種模式的動力機制,思考這種情況是否會永遠持續下去。10後的20年將會怎樣?最後,需要閱讀原文進行驗證和對比,看看我們的思考和作者的思考有哪些不同,孰優孰劣,哪裏需要反思,哪裏需要借鑒。這種方式非常有利於訓練妳的深層思考能力。
總結壹下:MIT深度思考法就是讓思考不再膚淺。通過模型和動力系統深入事物本質,撥雲見日,從而解決問題。思維分為高效率和低效率。其實低效思維就是用假裝的勤奮來掩蓋真正的懶惰。願我們都能思考深刻,表達有力,生活徹底,工作高效。
國產激光雷達十大供應商
激光雷達是壹種利用激光實現精確測距的傳感器。從廣義上講,它可以看作是壹個具有3D深度信息的攝像頭,被譽為“機器人的眼睛”。
激光雷達產業自誕生以來,壹直緊跟底層設備發展的前沿,表現出技術水平高的突出特點。從激光發明之初的單點激光雷達,到後來的單線掃描激光雷達,以及無人技術中廣泛認可的多線掃描激光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