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活動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活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教育、科學、文化、傳播和信息領域建立了十多個政府間組織和大型合作項目,以促進國際知識合作。其中包括:國際教育局、人與生物圈計劃、國際地質對比計劃、國際水文計劃、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社會變革管理計劃、世界遺產委員會、促使文化財產返還原主國或歸還非法占有的文化財產政府間委員會、世界版權公約政府間委員會、國際交流與發展計劃、綜合信息計劃、政府間信息學計劃和政府間體育委員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選舉產生的執行理事機構負責規劃和管理計劃中的活動,建立自己的國際或區域合作網絡,如“國際生物圈保護區網絡”和“世界遺產名錄”。此外,教科文組織還與300多個在教育、科學和文化領域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的國際非政府組織建立了正式(合作、咨詢)或業務關系。發展教育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工作重點。1990年,教科文組織與聯合國其他相關機構合作,在泰國舉辦了世界全民教育會議。會議提出的掃盲和普及初等教育目標,對國際社會未來10年的教育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1998 10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次舉辦了史無前例的世界高等教育大會。會議討論了高等教育的質量、目標、籌資與管理、國際合作等問題,通過了《面向21世紀的高等教育宣言:理念與行動》和《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優先行動綱領》。1999年4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韓國首爾召開了國際職業技術教育大會。會議指出,職業技術教育不是終極教育和簡單的技術培訓,而是終身教育體系中的壹個環節,是提高人的能力和技能、面向就業、開發人的創造力的教育。2000年4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塞內加爾舉辦了“全民教育論壇”,總結了10年來掃盲和普及初等教育進程中的不足,並制定了今後工作的新戰略。

世界環境問題日益成為人類關註的焦點,生態保護和自然資源管理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科技領域的優先計劃。1996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津巴布韋哈拉雷發起並召開了世界太陽能峰會,體現了該組織“非洲優先”的政策,為非洲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貢獻。根據90年代國際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5成立了國際生命倫理委員會,研究制定國際規範性文件。1997 165438+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9屆大會通過了《人類基因組與人權宣言》,為全世界人類基因組研究做出了道德規範。1999年6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國際科學理事會合作,在布達佩斯舉辦了世界科學大會。會議通過了兩份重要文件,即《科學宣言》和《行動綱領框架》。教科文組織壹貫重視文化在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99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成立了世界文化與發展委員會,由聯合國前秘書長佩雷斯·德庫埃拉爾領導,研究文化與發展的關系。1995年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了委員會編寫的題為《我們的創造性多樣性》的報告。為了落實報告中提出的相關建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3月和4月在斯德哥爾摩召開了文化政策促進發展政府間會議,1998。這是自1982墨西哥城文化政策會議以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討論文化問題的最大規模的政府間會議。會議廣泛討論了文化多樣性、文化與發展的關系、文化權利和國際文化合作,並通過了《文化政策促進發展行動計劃》。可持續發展問題世界首腦會議(2002年,約翰內斯堡)強調,科學在為促進可持續發展做出適當決定和制定明智政策建立可靠框架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教科文組織利用該會議的結論和建議制定了自己的科學計劃,還利用了65438-0999年在布達佩斯舉行的科學會議的結論和建議。通過將信息和通信技術納入改善科學和文化教育以及建設知識社會,教科文組織繼續在科學領域開展行動,以消除貧窮,特別是極端貧窮。這項工作的目的是通過合理管理環境、將環境概念納入國家發展戰略以及加強國家協會和組織的作用,特別是與婦女權利有關的協會和組織的作用,改善人類安全,從而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教科文組織還參與提高發展中國家的能力,特別是在基礎科學、生命科學以及工程和技術領域。此外,教科文組織(通過與供資機構合作)向各國政府提供咨詢和技術援助,使它們能夠制定和實施科學和技術領域的有效政策和戰略。教科文組織與許多聯合國機構、聯合國科技組織和非政府組織合作。它的主要合作夥伴包括負責監管各種科學中心和研究團體的國際科學理事會,以及國際工程和技術理事會。

水是教科文組織的壹個優先問題。因此,國際水文計劃旨在提供必要的科學知識、技術信息和戰略建議,以便在尊重環境的同時以有效和公平的方式管理這壹寶貴資源。同樣,國際水文計劃致力於開發工具和制定預防戰略,以避免國家之間甚至壹個國家內部在水問題上發生沖突。

此外,海委會除了協調聯合國各機構之外,還負責長期監測海洋狀況,以便改進天氣預報,預測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並在發生海嘯或颶風時發出足夠長時間的預警。同理。該委員會參與建立全球海洋觀測系統,該系統將確保浮標、船只和特殊衛星提供的數據之間的聯系,以便更好地了解洋流和氣候之間的聯系。教科文組織在教育領域的計劃旨在實現各級全民終身教育的目標。事實上,教育對個人發展、經濟增長和社會團結至關重要。這也是壹項對消除貧困和保持可持續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工作。2000年在達喀爾(塞內加爾)舉行的國際教育論壇為在實現這些目標方面取得進展制定了行動框架:

加強對幼兒的關註和教育;普及初等教育;增加年輕人和成年人的教育機會;將成人文盲率減半;努力實現性別平等;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在這些目標中,有兩個主要目標也包括在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它們是:普及初等教育和消除教育中的性別不平等。正是在這壹框架內,教科文組織制定了中期戰略(2002-2007年),該戰略基於三個主要目標:促進教育作為壹項基本人權;通過內容和方法的多樣化提高教育質量;促進該領域的實驗、創新、出版、交換和共享數據以及更好的方法,並鼓勵圍繞教育政策開展對話。在社會科學和人文領域,教科文組織的作用是確保知識、標準和智力合作的進步,從而促進社會變革,確保鞏固世界價值標準,如正義、自由和人類寬容。因此,主要任務可以概括為:研究現實(通過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實證研究);預見這個現實中可能發生的事情(通過哲學和觀察);並找出什麽是應該的現實(通過倫理和人權),目的是縮小現實與更好的現實之間的差距。從非洲的壹級學校到亞洲的教育部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各個層面努力促進有利於人權的信息傳播和教育。通過提供培訓教師的材料、組織會議、幫助制定戰略和發展國家、區域和國際網絡,教科文組織努力使人權和反對歧視和不容忍的鬥爭成為研究和決策的壹個重要主題。在宣傳與《世界人權宣言》相關的公約和國際文書的同時,本組織還鼓勵在被忽視的人權領域開展研究。這些領域與文化和社會問題有關,如性別平等和受教育權。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科學進步的倫理態度同樣適用於與全球化相關的巨大社會變革。在社會變革管理計劃的幫助下,教科文組織通過壹系列實地項目、協商和大學網絡進行城市化和管理研究。社會變革管理計劃越來越註重能夠幫助政府或地方政府在多元文化社會中制定政策和發展適當結構的研究,重點是社會包容和消除貧窮。對促進文化多樣性的關註可以被視為教科文組織在文化領域行動的壹個優先事項。為了豐富多樣性,多樣性應該基於對他人及其文化的承認和對話,以便相互理解和欣賞。因此,沒有人和討論,文化多樣性就無法繼續存在。通過2001年執行局第三十壹屆會議上發表的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會員國重申了它們的堅定信念,即文化多樣性是發展的源泉之壹,它對人類的重要性就像生物多樣性對自然的重要性壹樣。此外,各國堅決反對文化和文明之間的沖突不可避免的觀點。

教科文組織創建了全球文化多樣性聯盟。該聯盟在發展中國家的公共和私人行為者之間產生了壹種新型的夥伴關系,以支持當地的文化產業,如音樂和出版。該聯盟將制定新的方法、行動和戰略,以緩解文化財產的貿易不平衡,特別是南北國家之間的不平衡,同時防止盜版並確保國際上對版權的尊重。

此外,本組織是遺產保護國際倡議的領導者。1972年通過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觀點是,有些遺址具有普遍的突出價值,因此應將其列為人類的共同遺產。在不影響國內立法規定的國家主權和知識產權的情況下,公約締約國承認保護世界遺產是整個國際社會的義務。《世界遺產名錄》現已收錄981處自然和文化遺產,包括從印度泰姬陵到馬裏通布圖城的歷史遺跡,以及澳大利亞大堡礁等自然奇觀。世界遺產中心是《公約》的常設秘書處。

教科文組織為保護特殊遺產提供技術援助,如古代高棉首都吳哥(柬埔寨)和摩洛哥非斯。壹個新的項目正在阿富汗進行,阿富汗的文化遺產是世界上最好的之壹。

我們不能脫離遺產的這壹方面,即文化和自然遺址,以及人的個性。正是不同性格的人創造了各種各樣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這種文化遺產大多以非物質遺產的形式存在:節日、歌曲、語言和集會場所,以激發創造力和團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制定了第壹個旨在保護這壹遺產的國際法律文書:《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01年,壹個國際評審團評選出了第壹批19個“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其中包括中國的昆曲。該委員會定期將其他傑作列入該名單,目的是提供法律保護和財政援助。

形式是:

(1),制定國際規範性文件,如公約、議定書、建議書、宣言等。;

(二)召開各種政府間國際會議;

(3)組織各種專業學術研究活動;

(四)出版各類圖書、期刊、報告、文獻、音像制品和電子產品;

(5)以專家咨詢和設備支持的形式向成員國提供技術援助;

(6)、舉辦培訓、進修、實習等活動;

(7)向非政府國際組織提供支持;

⑻與成員國和區域機構合作開展業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