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河沖積平原亞區:包括河北省、山西省南部、河南省沿黃北部、東部和中部地區、陜西省關中盆地和山東省西部地區。整個亞區地勢平坦,丘陵較少,只有黃土高原西部邊緣略高。花生種植的土壤多為沖積土,少數為沙壤土。栽培制度以春花生為主,小麥套種花生和夏播花生次之。對品種的生長期要求不太嚴格,早、中、晚熟都可以。20世紀50年代,普通花生是主要品種,約占整個亞區花生種植面積的壹半,其次是珠豆型,約占整個亞區花生種植面積的30%,其余為龍型和多粒型。(2)遼東半島、山東和蘇北丘陵花生亞區:包括山東半島、山東中部丘陵、遼寧遼東半島、遼西走廊和江蘇東北部丘陵地區。這個亞區多為丘陵地帶,雨量較多,年降水量600 - 900mm,多集中在7、8、9月花生生長季。花生種植的土壤多為花崗巖和片麻巖= t形成的礫石,種植制度多為壹年收獲壹次的春花生,只有部分夏播和小麥套種花生。花生種植面積占整個花生種植面積的61.1%,是全國花生最集中的產區。50年代栽培品種多為普通直立半匍匐花生,少數為普通匍匐花生。只有遼東半島熊嶽北部和遼西走廊地區,由於氣溫較低,種植的大多是珍珠豆的早熟品種。(3)淮北平原花生亞區:位於黃河沖積層南翼,包括山東省南部、蘇皖淮河以北地區和河南省東南部部分地區。整個亞區地勢平坦,土質良好,種植花生的土壤多為歷年黃河泛濫時淤積覆蓋的沙土。花生常與小麥、大麥、高粱等作物輪作,實行兩年三熟制,其中以套種冬小麥為主。種植面積占全區花生種植面積的5.3%。50年代栽培品種以普通匍匐花生為主,50年代後期普通直立花生面積迅速擴大。20世紀60年代以後,種植了更多品種的珍珠豆。2.南方春秋花生種植區該地區位於中國的最南端,包括南嶺和戴雲山以南的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和臺灣省的全部,福建省的東南部,江西省和湖南省的南部以及雲貴高原以東的整個東南部地區。整個地區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0 ~ 25℃,無霜期300天以上。年降水量1500 ~ 2000 mm,日照率40 ~ 50%。花生種植的土壤多為丘陵紅壤和黃壤及沿河沖積砂。花生種植面積居全國第二位,占全國花生總面積的31.2%。該地區花生種植歷史悠久,品種繁多,類型齊全。50年代以前,主要栽培普通匍匐品種和龍生品種。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水早輪作和秋播花生的發展,珠豆花生種植面積迅速增加,占全區花生種植面積的90%。這些品種大多具有早熟、耐澇的特點,許多品種還對銹病和青枯病有壹定的抗性。3.長江流域春夏花生間作區包括湖北、浙江兩省全部,江蘇、安徽兩省淮河以南,河南伏牛山以南,陜西秦嶺以南,湖南、江西兩省北部和中部,四川盆地和福建北部。屬亞熱帶濕潤地區,年平均氣溫15 ~ 19℃,無霜期240 ~ 330天,年降水量800 ~ 1800毫米,花生種植土壤多為紅壤、黃壤、紫色土、沙土。全區花生種植面積占全國花生總面積的16.0%。這個地區的地形差異很大,耕作制度也很復雜。據此,本區可分為三個亞區。(1)長江中下遊北部平原花生亞區:包括江蘇中部和東南部、河南南部和陜西省的部分地區以及湖北長江以北地區。花生主要分布在湖北省東部和中部沿江丘陵地和沖積沙地,以及安徽、江蘇兩省淮河以南、長江以北的沖積平原,占全區花生種植面積的40.0%。花生種植的土壤多為沿河丘陵紅壤、黃壤和沖積砂、砂壤土。栽培品種主要是普通直立半匍匐中粒花生和珍珠豆花生。(2)長江中下遊南部丘陵花生亞區:包括長江以南、雲貴高原以東、南嶺、戴雲山以北、湘、贛、浙、滬等省(市)、安徽省長江以南、福建省以北。整個地區氣候溫暖,雨量充沛。花生種植的土壤多為丘陵紅壤、黃壤和紫色土。花生種植面積占全區花生面積的35.7%。栽培品種以普通直立花生為主,珍珠豆花生次之。(3)四川盆地花生亞區:主要包括川南的內江、宜賓、樂山和川北的綿陽、南充。花生種植的地區地勢高,日照差,日照率只有25 ~ 30%。花生種植的土壤多為石灰性中性紫色土、紅壤、黃壤,土質疏松,排水良好,保水保肥力強。土壤富含磷、鉀、鈣,適合花生生長。花生種植面積占全區花生面積的24.3%。栽培制度多為小麥套種花生和夏播花生,少量春播花生。栽培品種以龍勝為主,其次是普通匍匐品種和珍珠豆品種。近年來,珍珠豆品種的種植面積迅速增加,而普通品種的種植面積迅速減少。4.雲貴高原花生區該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兩省的全部,四川省西南部和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的壹小部分。整個地區地勢較高,地形復雜。種植花生的耕地海拔壹般在500-2000m之間,年平均氣溫壹般為15 ~ 20℃,但部分地區低於12℃,高達22℃。無霜期230 ~ 330天,年降水量900 ~ 1400 mm,日照率壹般為30 ~ 40%。花生種植的土壤多為紅壤和黃壤,土質多為砂壤土和沙土,pH值在5-6.5之間。全區大部分花生壹年收獲壹次,有的壹年收獲三次或兩次。栽培面積約占全國花生總面積的65438±0.9%。50代栽培品種多為普通匍匐品種,60年代後改為珍珠豆品種。5.東北早熟花生區這壹地區包括遼寧省北部、吉林省全部、黑龍江省南部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壹小部分。花生主要分布在遼寧省遼西走廊北部的阜新、朝陽等地,以及北部的昌圖、法庫等沙區。年平均氣溫2 ~ 7℃,無霜期130 ~ 160天,年降水量450 ~ 700毫米,日照率60%左右。花生種植的土壤主要是丘陵沙地和風沙土,其次是黑鈣土。栽培制度為壹年制,栽培面積約占全國花生總面積的1.0%。栽培品種以珍珠豆型和多粒型為主。6.黃土高原花生區該地區包括寧夏回族自治區全部、山西省北部和中部、陜西省北部和西部、甘肅省南部和河西走廊東部、青海省東北部和內蒙古自治區南部的壹小部分。海拔壹般在1000 ~ 2000 m,年平均氣溫7 ~ 10℃,無霜期150 ~ 200天,年降水量300 ~ 550 mm,日照率60%左右。種植花生的土壤大部分是粉砂。栽培制度多為壹年收獲壹次的春花生,少量兩年收獲三次的麥套花生。栽培面積占全國花生總面積的0.04%。50年代主要種植普通直立中粒花生,60年代後引進珍珠豆花生。7.西北內陸花生區該區包括甘肅河西走廊西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幾乎全部地區。花生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吐魯番盆地,其次是甘肅省的喀什、和田、哈密、阿勒泰、阿克蘇和河西走廊西部。除吐魯番盆地低於海平面外,海拔在1000 ~ 2500 m之間。年平均氣溫變化很大,吐魯番盆地13.9℃,南天山和河西走廊8 ~ 11℃,北天山3.5 ~ 5℃。降雨分布也不均勻,天山北部年降雨量200 ~ 280 mm,天山南部和河西走廊年降雨量50 ~ 100 mm。日照率壹般在60%以上,高區在70%以上。種植花生的土壤大部分是沙土。耕作制度是壹年制。該地區是全國花生種植面積最少的地區,僅占全國種植面積的0.03%。品種資源少,歷史上主要引進普通匍匐品種和龍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