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國際金融中心排名

國際金融中心排名

Z/Yen Consulting發布的報告顯示,2014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中,香港排名第三,繼續擊敗新加坡、東京和首爾,位列亞洲第壹。內地壹線城市深圳、上海也在前20名。香港得分761,比去年9月略高2分。2013年,香港首次超越東京,成為全球綜合競爭力排名前三的國際金融中心。深圳今年進步顯著,首次進入前20名,比9月上升37分,排名從第27位躍升至18,超過第20位的上海2分。因為自貿區概念而備受關註的上海,從9月的16跌到了第24名,比2011的3月第5名差了很多。據英國媒體報道,倫敦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中被紐約超越,因為得分的下降幅度是榜單前50名金融中心城市中最大的。在英國Z/Yen咨詢公司壹年兩次發布的調查結果中,紐約、倫敦、香港和新加坡仍位列城市前四。自2007年該排名設立以來,倫敦壹直以微弱優勢領先於紐約,而這兩個亞洲金融中心城市正在逐漸縮小差距。報告稱,倫敦得分的下降幅度是前50大金融中心中最大的(下降65,438+00分),這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歐洲的不確定性、倫敦對外國人吸引力的下降以及人們對倫敦市場被操縱的看法。報道還指出,雖然紐約擊敗了倫敦,但以65,438+0,000分的總分計算,兩者的差距只有2分,其實並不大。他認為,隨著香港和新加坡等亞洲金融中心的持續發展,紐約和倫敦的領先地位很容易被動搖。倫敦、紐約、香港、新加坡長期位居前四,但與蘇黎世、東京、首爾等“追趕集團”的差距正在縮小。據悉,這是英國Z/Yen咨詢公司自2007年推出以來進行的第15次調查,* * *詢問了3246名受訪者。調查結果不僅考慮了受訪者對金融中心不斷變化的競爭力的評價,還結合了基礎設施、人才隊伍規模、國際市場準入等客觀因素的排名。排名城市得分01紐約786 02倫敦784 03香港761 04新加坡751 05蘇黎世730 06東京722 07首爾718 08波士頓715 09上海713 10舊金山。

《新華道瓊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14)》10月6日在上海發布,全球綜合競爭力最強的十大國際金融中心新席位出爐:老牌國際金融中心紐約和倫敦牢牢占據前兩席,上海較2013上升壹位,與香港並列第五,而北京的增長和發展速度加快。

■第壹紐約

■第二倫敦

■第三東京

■第四名新加坡

■第五名香港和上海

■第七屆巴黎

■第八屆法蘭克福

■舊金山

■第十屆芝加哥

國際金融中心排名變化明顯,歐洲金融中心排名仍處於小幅下降趨勢,亞太和北美金融中心排名有所提升。金磚國家方面,除莫斯科外,其他國家的金融中心都處於穩定或上升通道。報告顯示,前10城市的排名在過去四年中略有調整,但仍是所有45個樣本城市中最穩定的,個別年份之間的排名有所變化。2014年國際金融中心排名相對穩定的城市數量增加,排名穩定和相對穩定的金融中心有35個,占樣本城市總數的77.78%,高於2013年的17.78個百分點。異常波動和大幅波動的金融中心數量有所減少。

美國紐約。

紐約是紐約都會區的核心,也是美國最大的城市。紐約是世界級的城市,直接影響著全球的經濟、金融、媒體、政治、教育、娛樂、時尚。紐約在商業和金融方面發揮著巨大的全球影響力。以曼哈頓下城華爾街為首的紐約金融區被稱為世界金融中心。紐約證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第二大證券交易所。曾經是最大的證券交易所,直到1996交易量被納斯達克超越。紐約時代廣場位於百老匯劇院區的中心,被稱為“世界的十字路口”,是世界娛樂業的中心之壹。紐約是世界經濟中心,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壹(另外兩個是倫敦和東京)。據財經日報Sinco Dias統計,到2008年底,紐約控制了全球40%的金融資金,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紐約證券交易所擁有全球最大的上市公司總市值,全球市值為65,438+05萬億美元。超過2800家公司在這裏上市。根據美國聯邦政府的報告,到2013年末,紐約市所有房產的總價值為879萬億美元。在世界500強企業中,有73家企業位於紐約。曼哈頓中城是世界上最大的CBD和摩天大樓集中地,曼哈頓下城是美國第三大CBD(僅次於芝加哥)。由於日元對美元單邊大幅貶值20%等因素,紐約GDP在2013年超越東京,躍居世界第壹。人均GDP 138800美元,位居世界城市第壹。2010年,大紐約都會區GDP為27544億美元。2013新華-道瓊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全球第壹。

英國倫敦

倫敦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首都,是歐洲最大的城市。它與紐約並列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倫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中心之壹,也是歐洲最大的經濟中心。倫敦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國際金融中心,與紐約齊名。金融業是倫敦最重要的經濟支柱,約有32.5萬名員工(2007年)。倫敦金融城,或稱“平方英裏”,是倫敦最大的金融中心,有許多銀行、保險公司和金融機構。英國100強企業中約有壹半,超過100家歐洲500強企業的總部設在倫敦。倫敦擁有全球最大的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占全球交易的49%,日均交易量為2.72萬億美元。大約41%的全球貨幣業務在倫敦進行交易。倫敦證券交易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證券交易中心之壹。倫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外匯市場。其年外匯交易額可達3萬億英鎊,全球約465,438+0%的貨幣業務在倫敦進行交易。倫敦還是全球最大的歐洲美元市場,石油出口國的石油收入成交額有時壹天能達到500多億美元,占全球歐洲美元成交額的1/3以上。倫敦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保險中心,有800多家保險公司,其中170多家是外國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在倫敦保險業中,勞埃德保險公司歷史悠久,資金雄厚,聲譽最高。

日本東京

東京,位於日本本州島東部,是日本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亞洲最大的城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壹,亞洲最重要的世界級城市。東京經濟高度發達,與紐約、倫敦、巴黎並稱世界四大國際大都市。東京也是世界五大金融中心之壹。東京還擁有世界上最復雜、最密集、運量最高的鐵路交通系統和通勤車站群,其中東京地鐵系統日均客運量達到654.38+00.8萬,繁忙程度居世界第壹。東京也是日本的經濟中心。日本各大公司都集中在這裏。大部分分布在千代田區、中區、港區。東京與南面的橫濱、東面的千葉同構,形成了日本著名的京濱葉工業區。主要工業有鋼鐵、造船、機器制造、化學工業、電子、皮革、電機、纖維、石油、出版、印刷和精密儀器。東京金融工商業發達,內外商業活動頻繁。銀座被稱為“東京的心臟”,是該地區最繁華的商業區。

新加坡

新加坡,全稱新加坡* * *共和國,原名新加坡,星洲或星島,或獅城,是東南亞的壹個島國,政體為議會制。位於馬來半島南端,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尼相望,柔佛海峽北鄰馬來西亞,通過新柔堤、第二通道等橋梁與兩岸相連。除了本島,新加坡還包括周圍的幾個島嶼。新加坡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之壹,也是僅次於紐約、倫敦和東京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工業是新加坡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擁有裕廊工業區,是亞洲最早的開發區之壹。新加坡在綠化和清潔方面成效顯著,因此有“花園城市”的美譽

中國香港

香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是壹個國際大都市。1840之前,香港還是個小漁村。從1842到1997,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二戰後,香港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壹,也是世界上最富裕、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的地區之壹。香港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以清廉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制和完善的法制著稱。7月199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是奉行自由市場的資本主義經濟體制,經濟的重心在於政府實行的自由放任政策。自美國傳統基金會1995,加拿大Fechard學會1996以來,香港壹直被評為世界第壹。香港外匯市場發達,交易活躍,在全球外匯市場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由於香港與其他海外外匯市場有聯系,因此可以24小時與世界各地進行外匯交易。根據國際結算銀行在2004年進行的三年壹度的全球調查,香港外匯市場的成交額在全球排名第六。

中國上海

上海,簡稱“上海”。中國直轄市之壹、經濟金融中心,在中國大陸擁有首個自貿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經濟實力、人口規模、GDP總量均居中國第壹。截至2014,上海常住人口已超過2500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壹。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壹,是壹個很好的沿江沿海國際港口。上海致力於在2020年建成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上海地處長江入海口,面向東海,與日本九州島隔海相望,南臨杭州灣,西接江浙壹帶,共同構成“長三角經濟圈”。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是中國和上海的主要金融中心之壹。從事人民幣業務的外資金融機構必須在陸家嘴金融貿易區設立辦事處,包括匯豐銀行、花旗銀行、渣打銀行、東亞銀行等。

法國巴黎

巴黎是法國的首都,最大的城市,也是法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業中心。巴黎是法國的經濟金融中心,在政治、科技、文化、教育、時尚、藝術、娛樂、傳媒等領域對世界有著重大影響。與紐約、倫敦和東京壹起,巴黎被認為是世界四大城市之壹。巴黎的紡織、電器、汽車、飛機等行業非常發達,時裝、化妝品行業世界聞名。巴黎有許多世界上的大銀行、公司和交易所,它們都以巴黎為基地,積極開展國際業務,形成了壹個國際業務網絡。巴黎也是國際活動的重要場所。

各種國際會議都在這裏舉行。今天的巴黎不僅是西歐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旅遊勝地,每天吸引著無數來自各大洲的客人和遊客。

德國法蘭克福

法蘭克福,全稱是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德語),不同於位於德國東部的奧德河畔法蘭克福(德語)。是德國第五大城市,也是德國乃至歐洲重要的工業、商業、金融和交通中心。它位於德國西部的黑森州,位於中央萊茵河的支流美因河的下遊。法蘭克福是德國乃至歐洲重要的工商業、金融服務和交通中心。這座城市有超過324家銀行,經營著85%的德國股票交易和歐洲最大的國際車展。法蘭克福不僅是世界金融中心,也是具有800年歷史傳統的著名會展城市。每年舉辦約15大型國際博覽會,如每年春夏舉辦的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兩年壹次的“衛生、供暖和空調”國際專業博覽會;國際服裝和紡織品專業博覽會;汽車展覽;書展;烹飪技術展。展會季,法蘭克福呈現出壹派繁忙景象,市內街道更加熱鬧。平均每年參加博覽會的人數超過654.38+0萬,博覽會已成為人們了解世界和德國的重要窗口。

中國北京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四大直轄市之壹,全國政治、文化和國際交往中心,全國經濟金融決策中心和管理中心,也是全國陸空交通總樞紐和最重要的國內國際交往中心。

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城市像北京壹樣長久地成為壹個國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大英百科全書》將北京描述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城市之壹,並斷言“這座城市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壹部分。在中國過去的八個世紀裏,無論歷史悠久與否,北京幾乎所有的主要建築都具有不可磨滅的民族和歷史意義。”。故宮、天壇、頤和園、北海等眾多的歷史遺跡也為這座城市增添了更加絢麗的色彩。

今天的北京已經發展成為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世界500強企業總部數量居世界第壹;金融街、北京中央商務區等商務區是北京對外開放和經濟實力的象征。此外,國家大劇院、北京首都國際機場3號航站樓、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鳥巢等建築也成為北京的現代象征。北京正以其古老而時尚的嶄新面貌,每年迎來147多萬遊客。此外,北京還成功舉辦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

芝加哥

芝加哥位於美國中西部,屬於伊利諾伊州,東臨密歇根湖。它是壹個國際大都市,也是僅次於紐約和洛杉磯的美國第三大城市。芝加哥位於北美大陸的中心,是美國重要的鐵路和航空樞紐。芝加哥也是美國重要的金融、文化、制造業、期貨和商品交易中心之壹。芝加哥逐漸成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城市之壹。芝加哥擁有全美第三高的GDP(僅次於紐約和洛杉磯),2010年GDP為5320億美元。同時,首都圈還被評為美國最平衡的經濟體。它被萬事達卡全球商業中心指數評為全球第四大商業中心。此外,芝加哥大都市區的新增企業數量從2001到2008年已經連續六年位居全美第壹。而且這個城市的科技創新在美國排名第三。2009年,這座城市被瑞銀集團評為全球第九大富裕城市。

(2)根據金融交易的發生,國際金融中心可分為功能型和簿記型兩大類。如果金融機構在當地金融市場為客戶提供服務或從事實質性的金融交易,並創造就業和收入機會,那麽該地區就是壹個功能性的國際金融中心,如東京和新加坡。如果不發生實質性的經營活動,而只是為其他地區的金融交易提供合法的註冊地,則稱之為簿記國際金融中心。

(3)根據地理空間的不同,國際金融中心可分為全球型和區域型。前者如紐約、倫敦、香港;後者如東京、法蘭克福、巴黎。(1)國際金融中心作為國際金融市場的樞紐,為世界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2)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也給當地經濟帶來了顯著的好處。國際金融中心表現出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因為國際金融中心能夠給所在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好處,所以國際金融中心之間的競爭壹直存在。歷史上,倫敦和紐約之間為了稱霸全球金融中心,發生過凱恩斯計劃和懷特計劃之爭。最終,美國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贏得了懷特計劃,美元成為戰後全球金融體系中的主導貨幣。紐約也取代倫敦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領導者。

當然,國際金融中心之間的關系並不是完全競爭的,相同的利益取向也會誘發相互合作的需要。由於各金融中心的稟賦能力有限,可能在業務內容和輻射區域上各有側重。基於業務分工和區域分工的優勢互補可以在合作過程中產生外部經濟,提高競爭力。比如歐洲,盡管歐盟各金融中心競爭日益激烈,但各國並沒有忽視合作的重要性。而是通過協調財稅制度、建立泛歐金融市場、開展金融業務交流等方式,加強了各個層面的密切合作,在各自發展的基礎上形成了相互分工、相互合作、有序競爭的基本格局。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基於各種資源條件的綜合優勢,在壹系列供求因素的推動下形成和鞏固的。

根據歷史經驗和相關研究成果,這些條件可以概括如下:

(1)強大繁榮的經濟基礎。

(2)穩定和平的政治環境。

(3)高效健全的金融體系。

(4)集中的金融機構。

(5)鼓勵和支持的政策導向。

(6)低而合理的稅收成本。

(7)基礎設施完備。1.自然演進的發展路徑:經濟貿易發展——金融服務需求——國內金融中心自發形成——自然演進為國際金融中心,紐約、倫敦為典型代表。

2.政府推動的發展路徑:政府推動金融中心建設——政策措施引導——金融機構聚集——迅速成長為國際金融中心,東京、新加坡為典型代表。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是國際大都市和亞洲重要的金融中心。

香港位於中國的南部,珠江口的東部,靠近南海。它由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包括大嶼山和230多個島嶼)組成。北跨深圳河與廣東深圳;西與澳門隔海相望,相距僅60公裏左右。

1840之前,香港還是個小漁村。從1842到1997,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經濟社會迅速發展,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壹,也是世界上最富裕、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的地區之壹。香港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以清廉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制和完善的法制著稱。7月199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香港保持資本主義制度,除外交和國防外,壹切事務享有高度自治。香港是中西文化交融之地,也是重要的航運樞紐和國際及亞太地區最具競爭力的城市之壹,經濟自由度指數居世界首位。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購物天堂”的美譽。新加坡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之壹,也是僅次於紐約、倫敦和香港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工業是新加坡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擁有裕廊工業區,是亞洲最早的開發區之壹。新加坡在綠化和保潔方面成效顯著,因此有“花園城市”的美譽。[1]

新加坡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10成員國之壹,也是世界貿易組織(WTO)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的成員經濟體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