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心理咨詢精華》引文解讀(合訂本)

《心理咨詢精華》引文解讀(合訂本)

在我們漫長的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會迷茫,焦慮,不知道如何處理。學習壹些心理學的經典語錄,會讓我們重新建立正念思維,改變壹些舊的觀念,建立新的思維方式,獲得不同的人生狀態。

下面是12心理咨詢常用語錄,對應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以及如何解決。掌握了這些原則,妳就有能力解決大部分問題。

在這個世界上,就像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甚至父子,母女,兄妹。每個人都是獨特的。這樣,不同的生活環境,不同的生活背景,就會形成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觀念,不同的做法,不同的體驗,這樣就形成了壹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往往越是問最親近的人,期望越高。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說了什麽,愛人應該能聽懂,孩子也應該能聽懂,其實不然。每個人的想法都是自己的理解水平想象出來的。

如果妳明白“沒有兩個人是完全壹樣的”這個道理,那麽妳就很容易理解別人,接受別人不理解妳的想法,別人對妳的觀點有異議。

妳不會把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強加給別人。不必用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去衡量別人。尊重和接受別人的不同,別人才會理解妳的獨特。

給人空間也是給自己留空間。只有尊重他人的信仰和不同的價值觀,才能形成良好的溝通關系。遇到別人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不同的想法,也很正常。這樣減少了很多麻煩。

沒有兩個人是壹樣的這種觀點,不僅能幫妳升級生活的“操作系統”,還能解決妳身邊的很多小問題。從妳身邊的親密關系,到妳與外界的社交協同,都可以成為開啟復雜世界的萬能鑰匙。

因為沒有兩個人的想法是完全壹樣的,也不會完全同步,即使還我感覺神聖的獨角獸和諧的心跳有時也會出現,只是兩個人更懂彼此,能同頻而已,很幸福,很幸運。

生活中很多矛盾都是因為缺少壹段好的感情。每個人都生活在各種關系中,比如家庭關系、親密關系、親子關系甚至人際關系。但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它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控制”。

我們總想改變自己的父母,讓伴侶變得更好,給孩子安排壹個更好的未來,甚至不自覺地想讓身邊的人用自己的方式去做。而且越親近,要求越強烈,愛得越深,管得越多!但是,很多時候,越關註越亂!或者走極端。

生活中很多煩惱都是因為:“妳為什麽不聽?”“妳為什麽不像我這樣做?”“妳為什麽總是這樣?”……

然而,其實壹個人永遠改變不了另壹個人,妳也改變不了他,除非他真的想為妳改變。壹個人的改變是他想改變的!

在生活中,“我這樣做是為了他好”,“我的方法更好”,“照我說的做就壹定會成功”。很多時候“我真的很生氣!”“恨鐵不成鋼!”然而,這樣想只能增加更多的憤怒!因為壹個好的動機只能是改變別人的理由,而不能是控制別人的權利!

作為控制的結果,妳可以四處看看。

每個人都沒有權利強迫別人認同自己的信仰和價值觀,否則只會招來強烈的反抗,遠離。現實中例子比比皆是。家庭關系緊張,親密關系破裂,親子關系不好,工作關系不順利等。,壹般來說,這種關系沒有明確界定。

控制是無形的,有時不易察覺。如果妳不想被別人控制,就不要試圖控制別人。如果妳覺得妳們的關系有問題,首先反思自己是不是越位了,是不是被控制了。

控制別人是徒勞的,改變別人也是徒勞的,所以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態度,分清“自己”和“別人”,接受自己無權改變別人的事實,更不要說控制任何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平等的權利,即使是孩子。“壹個人管不了另壹個人”的道理,是對所有人的提醒,是尊重別人的前提,是解放自己的開始。每個人都不需要外在的改變來讓自己舒服。他變了,世界就變了,他說了算的人生,小到自己,大到國家。

學習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很多道理都是在學習中獲得的,對我們的人生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幫助我們樹立自己的價值觀。但是,只有在實踐中實踐,內化為自己的認知,才能真正成長。

熟悉“我知道很多道理,但我過不了好生活”這句話,說明知道道理不壹定能用好道理。如果道理只停留在知道的層面,那麽知道再多對妳也沒什麽用。“光說不練”是沒用的,不能用。

無論我們做什麽,我們都有壹個目標。有了目的,我們就有了方向。人生有個大方向,就是把事情做好,做到“三好”(妳好,我好,大家好)效果完美。所以,效果就是做事的方向和結果,可以引導我們變得更好。

在現實中,我們可以意識到,成功地做壹件事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幸福、希望和成就感。我們可以良性循環,朝著更好的方向前進。

如果只是空洞的推理,聽起來是對的,但如果不行動,不去做,那只是推理,看不到效果,如空中樓閣。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認識和結果之間有壹座橋梁,那就是行動。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長期告訴孩子什麽對他好。不如帶領他去做,讓他嘗到成功的甜頭。告訴他很多讀書的好處。不如大人先拿起書,津津有味地讀,生動活潑地講給他聽,慢慢引導他喜歡上書。哪個效果好不明顯。

親密關系中也是如此。相愛相殺的兩個人都知道,婚姻是需要兩個人壹起維護的。只有經常在壹起,互相交流,體會愛的效果的人,才會慢慢找到合適的方式去愛對方。每個人都不壹樣,每個人主張的道理也不完全壹樣。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逐漸融合,才能相互了解。

“講道理”重在過往經驗,是否“有效”要看未來發展。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我們掌握的真理。在做事的過程中,知道更多的道理,就意味著我們有更多的方法或捷徑,有幫助的行動會更有效率。而未來的效果要靠行動來實現。

有時候妳可以把別人做過的有效的事情當做經驗,但是千萬不要照本宣科,因為每個人的情況和個人愛好都不壹樣,需要自己去驗證和使用,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有了“有效比合理更重要”的認知,我們就不會糾結於“合理”帶來的“吹噓”,也不會因為知道了壹大堆理由而“沾沾自喜”,更不會因為別人不理解我而“不開心”,從而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別人,並把重點放在追求是否“有效”上,虛心用行動去實現,投入更多的精力。

最遠的距離是從頭到腳的距離。妳心中有計劃,但只有腳踏實地才能實現。通過學習了解更多的道理,不要停留在自己知道的通道裏,還要通過實踐落實道理,積極實踐,通過體驗升華認知,得到更多更好的結果,讓心靈更容易走向自由。

同壹個世界,有的人快樂美好,有的人憤世嫉俗。世界是自己創造的,沒有絕對真實的世界。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遺傳密碼,出生在不同的環境,成長在不同的家庭,接受不同的教育,經歷不同的風景,在成長的過程中形成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遇到同樣的問題時啟動不同的信息系統和心智模式。所以每個人的觀點和看法都不會壹樣,每個人眼中的世界都不壹樣。

往往我們會討論壹個問題,得到不同的結果。這很正常。說句公道話,合情合理,爭吵總會愈演愈烈,除非有人讓步。每個人看到的世界,都是被自己的認知過濾掉的所謂“真相”。沒有人能看到別人看到的。所謂“喝水就知道自己。”“悲喜自勝,他人難懂。”

我們展現的人生是不壹樣的命運,每個人看到的世界都是自己加工的,有每個人自己的色彩。同壹個世界,同壹個事物,不同的感受。心態不同,看法不同。積極的態度就像太陽,照耀著它;消極的態度就像月亮,在農歷正月十五是不同的。

有些人每個秋天都很悲傷孤獨,但我說秋天比春天好。同壹個世界,誰會招惹誰?不同的情緒來源於不同的內心感受。還有,雀知道天鵝的野心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不要羨慕別人,好像別人永遠快樂,而妳永遠陷在汪洋大海的翻騰裏。妳看到的不壹定是真的,或許,妳也是別人羨慕的風景。

有時候,壹個人常說的話,會成為妳的現實。通常,我們的內在意識壹直在強化我們的語言和內在暗示。妳會關註妳所想的,妳會看到妳所看到的。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壹個人看待世界的視角。

每個人的認知都不壹樣,不能要求別人和自己壹樣。妳看到的不是別人看到的,妳的體驗是別人無法觸及的。有時候,沒有傳真是看不懂的。因為我不懂妳的世界,夏蟲不會說冰,秋蟬看不到春天。

小時候覺得世界那麽大,永遠看不到邊。長大後,我可以坐飛機去天涯海角。是我們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成長,也是我們周圍的世界越來越小,面對的壓力和焦慮越來越多。

但是,事情從來不會給我們壓力,壓力來自於我們對事情的判斷和反應。不同的人對同壹件事有不同的判斷和反應。

但是,妳看到的世界是可以改變的。不要試圖去改變別人,也不需要去改變外界(我們無法知道它是什麽樣子)。只要改變我們自己(我們頭腦中的世界),妳的世界就會不壹樣。

生活中有的人善於溝通,人際關系好,有的人效率高,能上傳分發到位。因為這個世界是妳自己的感覺塑造的,而且兩個人是不壹樣的,所以好的溝通不是壹件很簡單的事情。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人與人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思想感情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以達到思想上的壹致,感情上的順暢。溝通是雙方的合作,並不是壹個巴掌拍不響就能達到愉快的溝通效果。不過要看發起方想達到什麽效果。

溝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可以說,沒有交流就沒有生活。溝通是建立人際關系的橋梁,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善於溝通是壹種能力。

1,溝通能力的衡量標準是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溝通就是把妳想表達的東西傳達給對方,讓對方接收到。有人振振有詞地講了半天,對方聽不懂,白說了;有人三言兩語就做到了,快!妳看妳說的不重要,對方收到的才重要。

2.真正的溝通就是對方認可妳說的話。

我們知道沒有兩個人是完全壹樣的,也就是沒有兩個人理解完全壹樣。想讓對方完整的接收到妳的信息,就要表達對方能理解的東西,而不是妳認為“正確”的東西。再正確也只是妳認為“正確”的。只有對方認為“正確”才是真正的“正確”,才能得到對方的認可,實現真正的溝通。

3.溝通的意義在於對方的回應。

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文字、語言、肢體語言等。要達到溝通的目的,采用適當的、對方可以接受的方式和方法。

在交流的過程中,語言和肢體語言的交流壹般要比文字有效得多。因為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時不時地進行互動,交流者可以根據被交流者的接受程度來改變自己的交流方式和途徑。只有得到對方回應的方式才是正道。

有時候壹些隱含的語言會對被溝通者的潛意識產生影響,這可能正是被溝通者所需要的,往往更容易達到溝通的目的。

由於沒有兩個人對同壹信息有相同的反應,面對不同的溝通對象會得到不同的溝通效果,這也使得溝通更加不確定,對溝通者提出了更多的挑戰。

4.高效的溝通者善於從溝通中反思。

溝通是壹門有趣的學問。有些人達不到效果,得不到與之交流的人的反饋。老方法重復十遍壹百遍都沒用,這就是無效溝通。高效溝通者善於總結溝通經驗,找出溝通無效的原因,改變方法是提高溝通效果的必由之路。

反思為什麽沒有對方的反饋?找到對方能接受的方法,是達到溝通效果的重要事情之壹。

可見,溝通的方式是可以由溝通者選擇的,但溝通的效果是由被溝通者決定的。

5.和諧的氣氛有助於溝通。

溝通的目的可以達到雙贏。壹個能營造和諧氛圍的高手,很容易達到溝通的效果。傳播沒有對錯之分,“妳好,我好,大家好”這三個好效果是大家都想看到的。所以,如果溝通中出現對抗,溝通者要敏感地抓住,及時改變方法。因為人的大腦在和諧的氛圍下更容易接受別人的意見。

良好的溝通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生活,無論是家庭關系、親密關系、親子關系還是工作關系。認識到溝通的意義就是要得到對方的回應,在對方沒有回應的時候及時停下來換頻道,可以減少無用的精力。

世界壹直在變化。不想改變就會被拖著往前走,否則就會處於優勝劣汰的被動地位。中國人的學習能力超級強,像雨後春筍。如果壹個阿姨壹眨眼賣菜就用支付寶收款,否則妳的菜賣不出去。

抱怨生活中的問題是沒有用的,但是很多人每天都在重復同樣的生活。今天和昨天沒什麽不同。如果安於現狀,會被認為歲月靜好。妳願波濤洶湧,我願平靜。但是,越來越多的人在望山高,望著望著就不淡定了。妳為什麽比我高?而我依然重復著每天的步伐。

慣例不變,如何超越?如果妳想成為別人的山,那就改變妳的做事方式,重復老方法,只能得到同樣的結果。

任何在現有基礎上的改變,都是創新思維的開始。改變才有飛躍的機會,改變是生活的常態,因為人是喜新厭舊的常客,我們每天都在擁抱新的生活。然後大膽改變自己的壹些做法,大膽嘗試新的方法,這才是妳快樂的唯壹途徑。

妳可以改變自己,因為沒有人能控制另壹個人的全部。妳改變了和別人溝通的方式,自然別人也會改變。

我曾經接觸過壹個心理咨詢的例子。經常對著幹的情侶,每天小吵壹架,三天大吵壹架。往往是妳比我強。後來我給我老婆的建議是,當我老公再吵架的時候,妳心裏認可他的吵架,以為我不會上妳的當,他大吼那是他的事,我不回應也不會受到傷害,這樣他的語言就沒地方落了,因為妳沒上,他的語言就回歸到自己身上了。因為沒有妳的回應,吵架的力度不會加強,回擊的力度也會減弱。就像打棉花,妳感覺不到痛,他也感覺不到痛,力量減弱,變得無趣。壹個真理是需要兩只手才能發出聲音。吵架是很自然的。它改變的是壹個人,但改變的是兩個人的感情,所以兩個人的交流可以心平氣和的進行。

妳要做的是效果。如果發現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要及時思考新的方法。人只有不斷改進方法,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才能跟上瞬息萬變的世界。舊鑰匙只能打開舊鎖。如果換鎖,不換鑰匙是打不開的。再急也沒用。就像老方法解決不了新問題壹樣,問題經常出現,要及時更換方法。

我們常說,要拆掉思維的墻,拆掉束縛自己思維的墻,才能找到改變命運的機會,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根本的改變是改變思維方式,從平面到立體,從立體到四維,從低階到高階,從局部到整體。世界在循環發展,我們看到的是現象和實際改變的做事方式。

改變是壹切進步的起點。接受“改變是生活的常態”,這樣面對改變就不會慌張,及時接手搬家。就像每個人的溝通方式不壹樣,每個孩子都在成長。每個人在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環境下也在變化。經常換個角度看人,換個角度看問題,這樣妳就不會活在被動中,及時有效的解決問題。

重復老方法,得到老結果。要開壹把新鎖,妳需要用壹把新鑰匙。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壹切,不要把自己局限在狹小的空間裏,讓改變成為常態,為目標服務。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