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情況下,企業信息化存在哪些安全隱患,應該如何防護?
安全風險分析:網絡安全風險的成因有很多,比如網絡本身的缺陷(比如傳輸協議忽略了安全的重要性和網絡拓撲的復雜性),軟件系統的漏洞(比如Winxp、HS,甚至安全軟件的漏洞),硬件設備的物理缺陷(比如未加密的鏈接、電磁輻射)等。因為信息化、網絡化的普及最終歸結為應用的普及,應用的安全防護是最重要的。目前,社會普遍面臨的安全問題如下:
1.保密問題
在信息網絡中,我們只能通過安全性極差的傳輸協議向目的主機發送信息。黑客或惡意者很容易通過對信息流向和方向、通信頻率和長度的分析,截取或推斷出有用的信息,如消費者的銀行賬號、密碼、企業的商業秘密等。
2.完整問題
即使妳的信息在網絡中沒有被竊取,熟悉傳輸信息格式的人也可以在信息傳輸過程中完全刪除、修改、插入惡意破壞手段,導致接收方無法閱讀或理解原始文件內容。
3.真正的問題
在沒有可靠的安全保障的情況下,如果能識別出對方的身份,現實中經常有人利用電子郵件或者冒充領導從事網絡詐騙、獲取機密文件等違法活動。
4.不可否認性
在傳統交易中,我們使用印章和簽名來保證交易雙方的承諾效果,但在網絡中,否認的情況時有發生,比如發送者事後否認自己發送了某條消息或內容;買方下了訂單,拒絕承認;商家賣的商品因為差價不認可原交易,等等。
作為安全管理解決方案提供商,清華德世最早開始系統地探索安全問題,並根據核心技術體系先後開發出應用安全管理平臺WebST、防火墻NetST、互聯網內容過濾WebCM、計費網關NetAT等壹系列安全產品。多種安全管理機制,如用戶管理、身份認證、訪問控制、數據加密、過程審計等。,已經實現並集成,精心規劃了網絡層和應用層的安全防範措施,為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網絡應用提供標準、開放、跨平臺、與網絡拓撲無關的安全服務功能。
加強公安信息化建設服務社會經濟發展自2003年國家“金盾工程”啟動以來,我市各級公安機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具體指導下,全面實施科技強警戰略。按照合肥市信息化建設總體規劃和上級公安機關部署,堅持統壹領導、統壹規劃、統壹標準,采取切實可行的實施策略,加快推進“金盾工程”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通過“金盾工程”的建設,初步實現了資源共享,節省了基層警力,提高了工作效率,為維護社會穩定、打擊犯罪、服務群眾發揮了更大的作用,為實現合肥社會穩定和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我市公安信息基礎設施已初具規模。主要表現為:1。金盾壹期工程即將完工,初步實現商協會和信息化。金盾工程壹期共19個應用系統,建設了八個資源庫,包括人口基礎信息、出入境人員/證件信息、重點治安單位信息、違法人員信息、逃犯信息、被盜汽車信息、機動車/駕駛人信息、公安民警基礎信息。目前警用地理、重大刑事案件、情報分析研判等5個系統尚未建成,指紋自動識別系統有待改革。二、公安信息化建設應用效果(壹)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務了群眾。2005年6月,市公安局建成了人口管理信息系統。承擔戶籍管理業務的派出所全部聯網,全市460多萬常住人口納入計算機聯網管理,實現了戶籍“壹站式”服務,實現了城鎮戶籍網上遷移。人們可以在目前登記的派出所遷移戶口,節省資金。在建立人口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礎上,市公安局積極向市領導及相關部門匯報並取得支持,完成了第二代居民身份證換發系統軟硬件的安裝調試,並於2006年1月1日正式啟動第二代居民身份證換發工作。至此,* * *已發放二代居民身份證約200萬張,完成換發任務過半,贏得省市領導和廣大市民的好評。建成出入境管理信息系統,先後推出97版護照和2000版港澳通行證,在合肥居民憑身份證和戶口本申請個人護照、“港澳自由行”、外國人憑身份證和戶口本按需臨時住宿登記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系統實現了與市局人口信息、不得出境人員信息、敏感人員信息、全國各地逃犯信息的實時自動比對,並與省廳出入境信息數據庫關聯,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做到了實時、準確、高效。建立了公安政府網站,開設了違法記分查詢、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規查詢、網絡監督管理、警務咨詢電話、交通管理、警務室電話、消防監督管理、警務室地址、公安戶政、安全技術防範等欄目。根據群眾實際需求,制定辦理身份證和駕駛證、戶籍遷移、簽證、安全防範等公安行政審批事項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公民可以通過互聯網下載相關表格自行填寫。目前,“合肥警察網”網站點擊率已超過27萬次,日均點擊率超過350次,最高日點擊率達875次。(2)偵查破案手段得到加強,打擊了違法犯罪行為。市公安局建設了逃犯信息系統、指紋比對識別系統、綜合刑偵系統和協同辦案(綜合執法辦案)系統,收集了大量基礎信息,提高了執法辦案質量,增強了防範和打擊犯罪的能力。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有1500多人被抓。(三)增強治安管控和維護社會穩定能力為了更好地維護社會穩定,更好地服務經濟發展,我局加強治安管理,建設派出所基礎信息系統,整合派出所各項基礎工作管理臺賬,將各項管理工作濃縮細化到地理房、實人口、實單位,為壹線民警開展基層基礎工作提供了有效平臺,夯實了公安基礎工作,實現了基礎工作信息化。派出所基礎信息系統建設了暫住人口管理系統、出租屋系統、旅館治安管理信息系統,實現流動人口動態管理。通過以上工作,我市社會治安形勢進壹步好轉,群體性事件總量呈下降趨勢。刑事案件不僅數量下降,影響群眾安全感的“兩搶壹盜”案件也首次出現不同程度下降,感到安全和基本安全的人數比例達到93.42%。旅館業暫住人口管理系統治安管理系統為提高社會治安管控能力,根據市委、市政府關於我市城市報警監控系統建設的指導意見,按照“突出重點、兼顧壹般、註重實效、合理利用和整合資源”的建設思路,結合我市社會治安特點, 城市報警監控系統的建設以基層為基礎,以“有效”為原則。 (四)優化交通管理,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市公安局不斷加大交通科技投入,形成了壹套行之有效的交通科技研究和應用體系,有效提升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目前,合肥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評價等級已達到B級城市二類管理水平。建設交通管控系統,綜合運用網絡視頻監控、高速公路卡口監控、綜合信息數字化平臺等子系統,實時掌握監控路段交通狀況,主動發現並快速處理交通事故、堵車和突發事件,實時自動采集和更新車輛交通管控、交通事故等信息,為領導決策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持。同時,通過視頻監控,對民警的執法和接警情況進行檢查和考核,進壹步促進了道路勤務的科學化、規範化。(五)加強消防科技含量,提高防火救災能力。根據《城市消防通信系統設計規範》和安徽省消防總隊的相關要求,建設了119指揮調度系統,實現了火災報警的集中受理。該系統自投入使用以來,已受理約12600起火災報警。城市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建設已逐步開展。目前,全市已有1800多家單位安裝了火災自動報警系統,30家安裝了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實現了與消防隊的實時互聯。三。公安信息化建設展望下壹步,我們將按照“切實有效”的原則,繼續加快已進入招投標程序的“三證合壹”系統建設,盡快完成110、119、122三證合壹工作。將指揮中心建設成為集呼救、城管、社會救援、服務群眾、警情投訴等功能於壹體的信息樞紐和指揮調度重大安全事件的神經中樞,形成統壹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機制,提高政府駕馭社會治安形勢、處置突發事件、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進壹步完善信息應用工作機制,以警務為單位、強化信息來源為抓手,制定各類信息采集應用制度,把信息采集、維護和加強基層基礎工作結合起來,確保數據的完整、準確、及時。把建立信息系統應用工作機制與建立現代警務機制結合起來,努力實現公安工作業務流和信息流的有機結合,使信息技術成為提升公安機關戰鬥力的重要手段。積極研究實踐網上作戰新戰法新戰法,通過實戰和應用,完善和發展信息化應用機制,形成打、防、控壹體化信息化工作模式,提高警務工作效率。
圍繞公安基礎建設,提出了基礎工作信息化的戰略目標,並從樹立正確理念、加強硬件建設、提高自身能力、普及信息應用四個方面進行了系統論述,為公安基礎建設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