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過去陽泉城內有五泉,常年泛濫,滋潤壹方,故稱陽泉,後被解釋為陽泉。陽泉城歷史悠久,地處“三晉”,地勢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早在春秋末期,為了適應軍事競爭的需要,趙簡子就在這壹城區修建了“平城”,收集糧草,並派兵把守,成為重要的軍事要塞。公元623年,唐高祖李淵曾在此設州,轄壽陽、蔚縣、石隘、樂平等縣。它被提升為國家級建制,這在古代陽泉歷史上還是第壹次。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在此組建平定軍,出兵太原。1905,鄭泰鐵路在陽泉設站。隨著交通的發展,壹批礦冶企業相繼建立,使陽泉站成為山西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之壹。隨後,以陽泉站為中心,商賈雲集,逐漸成為山西東部和連接山西、河北兩省的商品集散地。1947年5月2日,陽泉解放,正式建立陽泉市。
歷史的發展
清末,今天的市區還是壹片荒地。自石太鐵路1903開通以來,煤、鐵、硫等行業隨之興起。直到1936才形成壹個三萬多人的小集鎮,隸屬平定。1951年改市,省直管。
陽泉工礦區設立於1949,屬榆次區。1951陽泉工礦區改為陽泉市,省直管。1958陽泉市劃歸晉中特委領導。1961,陽泉市改為直轄市。1970陽泉市劃歸晉中地區領導。1972年,陽泉由直轄省改為直轄市。(摘自:中國人與國家行政區的演變(1949-1979),石主編)
1969,65438+10月正式建立城區和郊區,1970,65438+10月建立礦區。1983年7月,實行市管縣體制,平定縣、蔚縣劃歸陽泉市。
全市轄市、郊、礦三個區和蔚縣、平定兩個縣,13鎮,44個鄉,12街道辦事處。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按當時行政區劃):陽泉市1273126城區164288礦區217592郊區273437平定縣323633蔚縣294176。
地理資源
陽泉自然資源豐富。黑(煤)、白(鋁礬土)、黃(黃鐵礦)被稱為陽泉的“三寶”。豐富的自然資源為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目前已查明的礦產資源有煤、鐵、鋁礬土、耐火粘土、硫鐵礦、石灰石、大理石、白雲石等52種,其中有開采價值的有32種,特別是陽泉的煤、鋁礬土、硫鐵礦,以儲量大、品位高、埋藏淺、易開采而享譽國內外。陽泉煤田面積約1.80平方公裏,儲量1.27億噸。煤質地優良,灰粉少,炭化程度高,每公斤熱值在7000卡左右。鋁礬土和耐火粘土儲量數十億噸,礦石品位高,雜質少,結構致密,耐火度高達1750度,在國內外市場上久負盛名。硫鐵礦分布面積49平方公裏,儲量25億噸。具有硫品位高、加工省油(含碳)、脆性大、不粘爐等特點。建材資源遍布全市,與“黑、白、黃”壹起成為陽泉的四大優勢資源。陽泉盛產玉米、谷子、小麥、高粱等農作物和200多種中藥材。農副產品主要有核桃、辣椒、蜂蜜、凍兔肉等。定居的黃瓜幹、沙貨、鐵貨,享譽海內外。在古代,它們有“貢品上幹黃瓜,龍砂鍋悅皇上”的美譽。
著名景點
陽泉旅遊資源豐富,自然風光優美,名勝古跡眾多。至今仍有春秋末期在趙簡子修建的古城遺址、漢代淮陰韓信駐軍遺址、唐代平陽公主駐守娘子關遺址等。在平定南部的東福山,相傳女媧在此築爐煉石補天,使東福山的石頭整體呈紅褐色,但放入水中不沈而浮。至今該竈仍存,明代沈璐《浮山廚房》中有題詞。城北60公裏處的藏山,相傳為春秋時期晉國趙遺孤所藏。有壹個藏洞的傳說,藏山的名字就是在這裏推導出來的。此外,陽泉還保存著許多古文化遺址,如北魏石窟、南北朝時期的摩崖石刻、宋代借助唐代遺風重建的林間關帝廟正殿、金元以來的古建築群等。還有1931年中國* * *武裝起義遺址,1940年舉世聞名的“百團大戰”主戰場——獅子山遺址。此外,還有許多古寺、石碑、古塔等文物。具有醫療價值的梁家寨溫泉、瑤琳寺、娘子關瀑布,以及北方罕見的大型鐘乳石洞奇觀——蓮花洞、五花洞,令人難忘。陽泉還是山西、河北兩省旅遊區的連接點,可方便到達太原晉祠、佛教聖地五臺山、革命聖地西柏坡、左權八路軍總部舊址、黃崖洞、井陘蒼巖山、正定佛寺、大觀園。
陽泉文化歷史悠久。古有“三晉文化數定”(平定、定襄)之說,歷史上曾有“文學名國”之稱。陽泉歷代強調教育,提倡學習,提倡文化。據文獻記載,關山精舍早在北宋末年就已建成,但呂公關山書院早在元代就在陜西及華北地區享有盛名。明清兩代先後建立了明賢書院、高岑書院、淮陰書院和崇商書院。明代的喬宇、清代的竇愛和張穆以及近代史上的《石評梅》都是陽泉文化的傑出代表。
城市建設
“沖天輪迎月入陽泉,燈電照半日。爭贊如去香島,飛似遇桃園。”這是我國當代偉大詩人郭沫若於1965年在陽泉逗留時留下的壹首輝煌詩篇。如今30年過去了,陽泉變得更加優雅多彩。洮河穿城而過,寬闊的洮河大橋連接城市南北,南山公園,依山而建。洮河公園有壹個美麗的湖。經過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陽泉的城市道路幹凈寬闊。“東水西調”工程使陽泉市日供水能力達到23萬噸。當年郭沫若“回首險峻碧玉,回頭看長虹”的想象成真了。城市居民煤氣化普及率超過60%,城市集中供熱面積占居住面積的46%。舊城改造後,陽泉市建成了興隆、西遊、四季春三個市場,建設了陽泉百貨大樓、興隆百貨大樓、陽泉賓館、物資大廈、工商大廈、展覽館、青少年宮、體育館、陽泉火車站等壹大批基礎設施。建成了繽紛音樂噴泉、水世界等壹大批遊樂場所。如今的山城高樓林立,綠樹成蔭,街道寬闊,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善。夜幕降臨,路燈、彩燈、霓虹燈交相輝映,街道燈火通明,成為名副其實的不夜城。
交通通信
陽泉交通便利,通訊發達,是山西東部的交通樞紐。中國第壹條雙線電氣化鐵路石太線穿過市區,東起京廣線,西至浦東線,南至楊洋線。境內有10個車站,發出32條支線或專線。公路交通形成了貫通東西、縱貫南北、支路交錯、布局合理、以城區為中心輻射兩縣三區的公路網。東至河北,西至太原,南至長治,北至五臺,四通八達。太舊高速公路,山西省出山西的第壹條高等級公路,穿境而過,與京深高速、京津唐高速相連,極大地改善了陽泉的投資環境,東進西出十分方便。目前,陽泉市縣通柏油路,鄉通公路,村村通機動車。公路交通正朝著寬路基、大噸位、高速度的方向發展。隨著郵電通信的快速發展,陽泉是山西省最早實現程控聯網的公司。到1994,程控電話總裝機達到4萬門,實現了國內國際直撥。無線尋呼、磁卡電話、移動電話、傳真等通訊設施的迅速普及,為外商投資提供了非常便利的通訊條件。
工業體系
經過4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陽泉已初步形成了以能源為基礎,冶金、化工、機械、建材為支柱,輕工、紡織、食品、電子等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陽泉是中國最大的無煙煤生產基地,品質優良,規格齊全,年產量的70%銷往全國各地和歐洲、日本、美國。年產原煤400萬噸的龜石溝煤礦是中國最大的無煙煤礦井,與洗選、熱電聯產“三同步”。正在建設中的陽泉礦務局三礦新井年產原煤900萬噸,建成後將居亞洲礦井之首。隨著能源基地的建設,陽泉電力工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新建和改建電力裝機容量可達200多萬千瓦。冶金工業在鞏固傳統產品的同時,形成了鋼鐵、制管、電解鋁、耐火材料四大主導產品。陽泉鋼鐵公司是冶金部重點鐵合金企業,陽泉鋁業公司是華北地區大型電解鋁生產企業,耐火材料產品品種齊全,質量優良,品位高。是中國四大耐火材料基地之壹,產品暢銷歐美及東南亞國家。從采礦到深加工,化工行業正在形成多種化工產品鏈,如硫鐵礦、煤化工、鈣化工、橡膠、火藥等。陽泉硫酸是華北和中原地區的主要供應商。
商業流通
陽泉是山西東部的商品集散地。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以國有商業為主體,集體和個體商業為補充的流通體系逐步形成,市場體系日益完善。山西省十大商場之壹,陽泉百貨大樓、陽泉礦區百貨大樓、人民百貨大樓、興隆百貨大樓是陽泉市較大的購物中心。糧油、水果、小商品、蔬菜批發市場遍布全市,有力地促進了陽泉商業的蓬勃發展和晉東各縣的經濟繁榮。陽泉市有100多家大型餐飲服務單位,如裝修典雅的陽泉賓館、迎賓館、蔣莎飯店、物資賓館、建設賓館、望月樓飯店等,具有較高的接待服務能力。近年來,恢復、引進和發展了地方和國家傳統食品和西餐。陽泉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先後與英國切斯菲爾德、美國紐約沃倫、中國鎮江、淄博、濰坊、德陽等15城市結成友好城市。省級技術開發區陽泉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建立,為外商投資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自1984以來,陽泉已設立外資企業53家,對外經濟技術合作交流日益活躍。外貿在擴大傳統產品出口的同時,積極開發新產品。目前,出口商品已達十大類五十多個品種。
科學、教育、文化和衛生
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教育事業蒸蒸日上,教學質量不斷提高。連續四年高考升學率全省第壹。有4所學院和5所中等專業學校。科技戰線的成就令人欣慰。自1986以來,全市已有85項科研和星火技術項目獲得省級以上獎勵。文化事業日益繁榮。有6個專業劇團,在城鄉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廣播電視混合覆蓋率達到80%以上。醫療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陽泉市現有醫療機構370余家,床位5916張。連續六年被評為山西省愛國衛生紅旗城市。體育事業突飛猛進,陽泉體育場館超過500個。新建的多功能陽泉體育館也舉辦過多次國內外大型比賽。
煤城煥然壹新,發展無止境。陽泉人民將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以奮發進取、爭創壹流的精神,再創佳績,把陽泉建設成為更加繁榮美麗的現代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