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山東古村落旅遊景點介紹。山東哪個古村落最好?

山東古村落旅遊景點介紹。山東哪個古村落最好?

13青島最美鄉村介紹

13青島最美鄉村介紹

身體和靈魂,總有壹個在路上。如果身體暫時達不到遠方,那就讓我們壹邊忙碌壹邊享受,把最美的風景留在心中。以下是13青島最美鄉村列表。歡迎瀏覽!

1.魚明嘴

魚鳴嘴是守護青島的狹長月牙形拱門,是青島的“海上門戶”。

它的最南端,陸地終端的岬角,是壹個名為魚鳴嘴的漁村。這個名字的命名是因為這塊土地尖銳地插入黃海深處,看起來像壹只魚的嘴。

村子三面環海,白帆環繞。在盛行西南風的季節,大海的波濤翻滾,拍打著海岸,海浪潔白如雪,這就是馬立克奔騰。其景色頗為壯觀,素有“魚嘴雪浪”之稱。

地址: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薛佳島的壹個海灣。

2.金口村

相傳明末漁民金父女首次在此停泊避風,故稱金家口,簡稱金口。

明朝後期,金口只是壹個小漁港,後來逐漸停泊商船。據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天後宮寺田碑文記載,當時金口已成為商埠。

金口天後宮就坐落在這個村子裏,它以規模宏大、建築精美、寺廟制作豐富、歷史悠久而聞名,在中國沿海地區的天後宮中獨占鰲頭。

地址: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市金口鎮

3.韓佳民俗村

青島韓佳民俗村位於膠州灣北部,青島高新區南端,古漁場和古鹽場之上。

韓佳民俗村是中國海鹽生產的發源地,也是天賜的漁場。千百年來,男人航海、捕魚、曬鹽、經商,女人織網、種田、理家,創造了美麗的傳說和文化。

民俗村以漁、鹽、耕、讀為主題,從2004年開始開發建設。建設了民俗園、民俗酒店、民俗博物館、古船博物館、古帆船隊、民俗禮儀、民俗歌舞表演等項目。是山東最大的集海洋漁業、鹽業、商業風情、地方風情於壹體,集旅遊、休閑、餐飲、娛樂於壹體的旅遊景區。

4.熊亞索村

雄亞索建於1402,是鰲山衛通下轄的千戶駐軍。當時叫熊亞索,或簡稱熊亞索,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古城呈方形,城有四門,各有門樓。現在熊亞的城墻都倒塌了。村裏的東西街、南北街,是當年城市的主要街道。城市的東、西街已無蹤跡可尋,南、西街保存完好。

熊亞東臨大海,西臨高峰。它被命名為熊亞,因為在白馬島的東北部有壹個宏偉的赭石懸崖。與海陽、萊陽隔海相望,有“紀明三縣”之譽。

地址:熊亞學院位於即墨市東北約45公裏,鳳城鎮以北7公裏處。

5.青山村

青山村的房子依山傍海而建,是典型的山村,風景優美。

青山、村落、漁港、海洋、島嶼相映成趣,高低錯落,形成了美麗的漁村風貌和山、海、天的壯麗畫卷。

站在高處俯瞰,雲霧在奇峰怪石間變幻,宛若仙境。

地址:位於嶗山東南端,嶗山風景區核心景區太清旅遊區內。

6.加比尚流村

加比上流社會有500多年的歷史。村裏80%以上的村民都姓畢,還有徐、姜、顏等幾個家族。據《畢氏族譜》記載,明成化年間,畢二祖從山西雲中遷來,建此村。因為村子建在李村河的上遊,所以管壁的全名是“加比尚流”。四面環山,地處三江發源地,又稱“三江源”。

山村被包裹在無法轉開的綠色裏。走著走著,頭頂上掛著奇怪的瓜果,在這裏,能勾起我們對鄉村的依戀、記憶和牽掛,那山、那水、那田、那山的壹切都讓人著迷。

這是李滄區加比上流社區白果山森林公園的壹角。在許多加比上流社會的村民眼裏,白果山是壹個可以看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地方。

她,因為世博會被保留,因為世博會出名。壹條幾乎與世隔絕的偏僻溝壑,在大都市的氛圍中,展現著原始村落的淳樸與珍貴。

地址:青島市李滄區世園街道加比尚流社區

7.棉花群落

在青島嶗山的深處,有壹個美麗的村莊,叫做花棉村。依山傍水的小村莊,種滿了果樹,這裏的櫻桃和杏子因為水土的關系,特別甜。春暖花開,夏秋碩果累累,景色宜人,農家宴衛生幹凈,味道十足。

它不是因為盛產“棉花”而得名的,因為村子在壹條有山有花的山澗裏,古稱“花棉”,後演變為“棉花村”。

2015棉花社區被農業部評選為“中國最美休閑鄉村”。

地址: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街站東約10公裏。

8.九上溝

九上溝生態公園位於鐵茶山腳下。是著名的老區,地形優美,林海幽深。

春天的九上溝,櫻桃樹、杏樹盛開芬芳,就像壹幅“厚畫總相宜”的水彩畫。

百年老樹,枝椏蜿蜒,蔚為壯觀。

地址: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膠南市鐵山街鎮西5公裏鐵茶山

9.長前溝村

長前溝村位於北面藏馬山附近的丘陵地帶,南面是懸崖水庫。五個自然村散布在藏馬山的山谷中。相傳臧氏於清朝乾隆年間從瑯琊臺遷至此村,故位於壹狹長山溝內,故名長前溝。

山巒起伏,湖光山色,田園牧歌,生態植被豐富,自然資源優勢明顯。另外,氣候宜人,位置適中。它被稱為“東方的嶗山,西方的藏馬”。有人把長前溝村的美景譽為“青島的九寨溝”。

長前溝看起來是個漂亮的姑娘,她正處於人生中最美的心情。“春看花夏玩水,秋看紅葉冬賞雪”是對小村莊的精辟詮釋。2014,長前溝村入選中國最美休閑鄉村。

地址:山東省青島市膠南市蒼南鎮(膠南市沿204國道至蒼南鎮政府,沿芙蓉路西北7公裏)

10.雕龍嘴村

這是壹個古樸幽靜的小漁村,風景秀麗,依山傍海。

當地村民種茶、養魚、養殖海參,幾十年來壹直保持著原生態的生活方式。

它的美並不高調,不起眼,雕龍嘴的美需要細細品味,慢慢感受。

地址: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王哥莊街

11.玉皇廟村

膠州玉皇廟村因村東供奉玉帝的寺廟而得名。有碧溝河、王母井、韓信路等美麗傳說。近日,“喬老縣長”組織民兵英勇抗敵的故事被後人傳唱。

是壹個地域文化燦爛、地域特色鮮明的村落,也是山東省級旅遊名村。

膠州玉皇廟村清代水利資源豐富,建築風格以徽派為主。

2013年以來,當地投入80萬元,按照“老膠州”的徽州建築風格,恢復了200戶村民的房屋,初步形成了風格古樸典雅的鄉村生態旅遊特色村容村貌。

地址:青島市膠州市膠北鎮玉皇廟村。

12.西三渡河村

在萊西市姜山鎮的最南端,有壹個古老的明清村落——西三渡河村,至今仍保持著古老的面貌。

在村子的南端,有壹棵樹齡超過600年的古烏木樹。從遠處看,粗大樹幹上的樹冠像壹把巨大的傘,庇護著古村落裏的壹切眾生。

古村街兩側,保留著原有的明清古宅。

目前西三都河古建築風貌猶存,古建築221座,以清代中後期為主,距今約220年。

2014西三都河村被授予第壹批省級傳統村落稱號。

地址:萊西市姜山鎮西三都河村

13.鳳凰村

在山東省青島市金口鎮以北,有壹座山,形似展翅飛翔的鳳凰,故名鳳凰山,山下的村莊也因此得名鳳凰村。

根據鳳凰村的家譜,明清兩代有七品以上官員28人,學生46人。在“學而優則仕”的封建社會,壹個偏僻的沿海小村出了這麽多人才,這是壹個奇跡。

迄今為止,這裏仍保留著55座以上的明清建築,古老的木門、幽深的青石小巷、雕刻著精美圖案的照壁、流淌在月光下的動人傳說和故事,就像壹張張經典的懷舊老照片,吸引著無數遊客。

地址: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市金口鎮鳳凰村。

淄博值得壹去的九個古村落,遠離喧囂,體驗最初的慢生活。

中秋節快到了。淄博九大古村落最值得壹去。遠離喧囂,體驗最初的慢生活。

淄博市淄川區鄂莊鄉上頭石村,號稱千年古村。山村四面環山,環境幽靜,還有古樸幽靜的石板小巷,頗有歷史感。

村裏有早年用石頭砌成的小水渠。雨水多的時候,山泉水會沿著石頭街巷流淌。古老的石屋和古香佛教充滿了文化魅力。

如今,在上頭石村,老巷還是那些老巷。草房、石檐、石磨、石磨,依然充滿了歲月固有的旋律和獨特的魅力。他們對山外的噪音並不感到驚訝。他們遠離城市的繁華,有壹種特別的寧靜。

上頭石村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具有典型的北方民居特色,尤其是用青石建造的房屋獨具特色,有“石頭村”的美譽。古磨盤、古村落、古石屋、古羊腸小道、古參天大樹,據說都有上千年的歷史。

或許,正是因為它悠久的歷史,讓人深深感動,人類祖先世代繁衍生存,生命傳承延續。

走進古巷,壹定希望遇到丁香這樣的姑娘。

清代大學者孫廷權隱居之地,壹年四季風景如畫。人們喜歡和尚的房間,多半是因為她的景色古樸優美,尤其是深秋紅葉中的和尚的房間風景。

據說康熙三年,內務府大學士孫廷權為了躲避權臣鰲拜,辭職回到了博山。他曾隱居“石巖余念山莊”,潛心寫作。他在《南征略》中描述該地為“北入山西,溪窮崖閉,中間更開,柿樹千株,高高低低。”雖然四面森林不同,但深淺在同壹個巖中,所以又叫柿子巖,又叫鹿岑。

據說“十堰”起源於孫之獬。孫之獬,青州市淄川縣大莊(今博山區)人,人稱龍符。明天過年,學者們要接受官員們的訓話。孫之獬在家呆了十七年,通常都是關起門來教書育人。閑暇之余,他常寄愛於山野臨泉,徜徉於風景秀麗的山川之間,尤其喜歡去盧森壹遊。每壹個文人學者都會在這裏相遇,壹般都會提到陸岑的名字。壹次深秋時節,柿林滿山紅柿,金葉深谷閃閃。這種情況怎麽能不讓人耳目壹新呢?孫之獬說:“蘆森柿林千樹,山勢參差。”與其叫它“鹿森”,不如叫它“柿石”。壹句話被文人稱贊,眾人齊聲稱贊。連大名鼎鼎的孫廷權都推崇備至,從此“陸岑”改名為“石巖”。

孫廷荃在他的另壹首詩《柿巖獻於年》中寫道:_初,蟬悄罰,小石門蓋坡_。滿山都是房子冒出來的煙,水捧著村裏的小溪,散發著氣味。朱蓓漁樵過遠方,西疇毛巾駕回雲端。望山而憶山中舊,谷口才如君子。”在詩中,余念談到了趙執信的祖父孫藝玲和趙執信妻子的祖父孫廷權。兩人都是當時著名的學者,都喜歡住在和尚的房間裏。

僧房,群山環繞,位於峽谷之中。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山林幽靜,景色絕佳,村西有鳥鳴石樓,南有鳳凰屏,村北有輝煌的秋楓,村內還有參天的紅松翠柏。民居古樸典雅,與周圍的群山形成壹幅美麗的山水畫卷,被列為老縣誌第壹名勝。因為靠近沈雁,從西十字路口向西進入幽靜的山谷,仿佛進入了壹條綠色的走廊。在過去,它也是沈雁達官顯貴的避暑勝地。

以夢命名,也讓生活因夢按下暫停鍵。夢泉村是以夢泉、孫臏的名字命名的。相傳戰國時,孫臏和龐涓在此激戰壹日,龐涓依靠魏軍大量兵力包圍了孫臏率領的齊軍。

齊長城海拔712米,位於蒙泉生態旅遊區頂端,與姜女廟相望。遊覽齊長城遺址的遊客,看到斷壁殘垣,不禁想起孟姜女哭長城的民間傳說故事。孟姜女哭長城是中國最流行的民間傳說之壹。

走在夢泉村蜿蜒的小路上,感受涼爽的山風,聆聽夢泉村神奇夢幻的故事,是聽覺和視覺的雙重享受。

人的煙火最能打動人心。於菟村位於山東省淄博市洪山鎮東南部,始建於明朝,已有400多年的歷史。除了優美的自然環境,於菟村還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古村落保存完好,村裏還有600多間用石頭砌成的房子,因此有“石頭村”的美譽。

除了自然環境優美,還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古村落保存完好。石屋、石路、石街、石院落,是該村最大的特色。參觀這些各種各樣的石頭庭院,走在青石路上,呼吸新鮮空氣,是壹件非常愉快的事情。還有幾個網絡名人打卡點。第壹個是於菟天主教堂。

於菟天主教堂成立於1885。教堂全部用石頭建造,裏面的祭壇等很多地方也用打磨過的青石雕刻。在這樣壹個偏僻的村莊裏,教堂能保存至今,也成了很多遊客來於菟的打卡地。

中國第壹批傳統古村落,活的明清古建築。李家疃是為數不多的幸存下來的古村鎮之壹。她位於淄博市周村區王村鎮東南部,與章丘市接壤。它古色古香,沒有經過商業化的洗禮。

這裏有明清時期修建的院落,有保衛村莊的厚墻廢墟,有村前村後的園林,古貌猶存,院落古樸淳樸,歷盡滄桑的老人在訴說著過往。李家團用自己的節奏和步伐變成了壹個不壹樣的世界。

李家疃村民居的社區保護的整體性和生動性可以說是其最大的特色。村裏有200棟左右的老房子,有些是在原有基礎上改建的,有些還保存完好,大部分還在發揮居住功能,對房屋的保護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雖然古建築經過歲月的滄桑已經變得有些破舊,但斑駁厚重的青石院墻,古樸的院洞,屋檐上精雕細刻的磚雕,仍能讓人深深感受到村莊曾經的繁華風光。

濃郁的鄉土氣息,處處正宗。美麗的小山村,青色的石墻,周身環繞的蘋果園,古老的石磨,石凳石桌,地道的農家風情,構成了壹個簡單卻不簡單的沂蒙特色,這就是位於沂源張家坡鎮的楊三峪村。

楊三峪村三面環山,風景秀麗,民風淳樸。紅瓦房掩映在綠樹之中,時而山風吹過,時而炊煙裊裊。《楊三玉之美》是壹首《沂河流水之歌》:“山浩秀色可餐,立於神秘的紅水河旁。高高的拇指峰訴說著伏陽節的傳說,潺潺的河水流淌著悠揚的音樂。

“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在這裏,黑豬是餓死的,烏骨雞可以在樹上住宿。除了著名的“三黑”和楊三玉特有的沂源全羊、全蠍、磨豆腐腦、沂蒙煎餅,傳統的加工工藝還保留著珍貴的原味。

曲徑通幽,村裏的古槐看盡了歷史的滄桑。趙村位於博山市東南40公裏,二郎山腳下,距池上鎮政府駐地6公裏。東南與吳家臺村相鄰,沿河西與陡溝村相鄰,北與二嶺村隔江相望。這個村莊背靠著壹條長長的蜿蜒的山脊;西臨資河,三面環山。北面有三座雄偉的山,南面是紅葉二郎山,東面是黑魚坪。1982年5月,博山區人民政府在《關於更名部分同名自然村組的通知》中決定,池上公社趙莊組因與域市公社趙莊組同名,位於博山區東部,更名為東趙組。

村子東西狹長,北高南低。327省道林忠路穿村而過。村裏有壹條東西向的街道,長300多米,寬五六米,把村子壹分為二,與公路平行。街道中間有壹棵槐樹,被考古學家鑒定為“湯懷”。

早些年,村西有壹塊古老的墓碑,上面刻著“趙莊”二字。據說在村子西邊的山腳下,有壹個叫“上塘村”的古村落,元末明初被洪水沖毀。後來遷到現在的位置,把村子命名為“趙莊村”。隨著歲月的變遷,逐漸演變為“趙莊”。所以這個村子裏沒有趙姓。根據王的族譜記載:“元初,先人信守諾言,遷居於此。”相應的,元代就建起了村落。《博山縣誌》和《博山縣誌續誌》中記載了“趙莊”村名。

清末民初,村址東西長僅200米,南北寬不足100米。中間壹條筆直的東西向街道將整個村莊分為南北兩部分。在街上,有四座古塔。最東邊的1樹(也是最大的樹)西北6米處,有壹座關帝廟,旁邊立著壹塊石碑。這座廟坐北朝南,四周石墻土臺,占地十幾平米,建築面積三四平米。第二棵古槐樹往西2米處有壹座菩薩廟。出了村口再往西(門市部大門的北面),還有壹座土地廟。

趙村的古建築包括李佳原和丁家洞,以及更豪華的陳家西苑和陳家東,它們都是標準的四合院。西院是東槐樹下的北門。東院是連接西院東墻的第二個北門,西屋是兩層小樓。從1980到1990的十年間,這兩個院落的建築都被三個業主翻修重建過,沒有拆遷的痕跡,大門也從兩個變成了三個,面目全非。

趙莊的《古懷》遠近聞名。自古以來,就有“趙莊淮陳數疃虞書”的說法。趙莊古槐,胸圍10米,幹高10余米,需要七個成年男子張開雙臂迎接後才能擁抱。離地面3米多,分三支,每支都比大甕口還粗。離地面兩米左右,有壹個洞,寬約10厘米,長約50厘米。洞內的樹幹是中空的,至少可以容納五六個人。我以前被閃電擊中過兩次,我沒有王冠。雷擊前,這棵樹有20多米高。淄博古樹上寫著:“我市最老的壹棵樹生長在博山區池上鎮趙村,至今已有1700年,還在非常旺盛地生長。”趙村,壹棵古老的槐樹,是名副其實的“樹王”,仿佛是壹個懂人性的“樹神”。當時村裏有七棵古槐樹,是從東到西數的第壹棵,也是最大的壹棵。第二棵樹在王繼天墻的南面;第三棵樹在王繼光府的北面,第四棵樹在王道光墻的南面,還有壹棵樹緊挨著錢潔磨坊。這四座古塔在1968年至1972年的四年間相繼死亡。解街北的壹個在北胡同“墻東”丁常來家後面,現在只剩下枯死的樹幹,解街南的壹個在南胡同孫家門前。

壹個地方,漫長而激起內心的鄉愁。

瑤南峪村的形成大致在明代。整個村莊被分成幾條街道,房屋整齊,道路明亮。由於該村地勢南高北低,在該村的南山古泉有兩條河流從南向北流經該村。古泉,山裏的兩只眼睛,壹年四季都出來,旱季也不幹涸,所以順流而下。

村裏有800米長的石墻,活了壹百年。村裏住著近百名70歲以上的老人。這些老人住的房子都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建的,有的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大部分都是石墻瓦頂,房屋四壁厚度50cm到60cm,確實保暖防寒。

鄉村歷史、文化和自然遺產的“活化石”。臨淄有壹個古村落,已經走過了600多年。這裏很好,妳來過就知道了。

臨淄區金山鎮政府西南3公裏,興邊路以西,有壹個不起眼的水塘。池塘有個好聽的名字——金色池塘,面積不大。長長的碧水,多少年來點綴著淄博的大地。

《臨淄簡史》記載:“金山與陰山之間有壹山口,俗稱‘川口’。傳說很久以前,這是壹片汪洋,只露出金山和銀山兩座山頭,南來北往的船只經過。不知過了多少年,海洋慢慢幹涸,露出了這個馬鞍狀的山口。至今,這個山口仍被稱為‘船口’。”緊水堂位於船口。

濟南值得壹遊的古村落

濟南值得壹去的古村落如下:

無數溪流的三個村莊

三澗溪村,位於章丘區雙山街。三澗溪村是城郊融合村,依山傍水,有著千年韻味和獨特的古村落資源。

村裏的馬蹄彎、萬宇、趙家灣像翡翠珍珠壹樣呈階梯狀排列,郎平橋、勝利橋、文山橋像彩虹壹樣連接著周圍的村莊。內灣外溪,流水潺潺,水韻如畫卷。

石霞村

石霞村位於章丘區東南部,距濟南主城區約1.5小時車程,距章丘區主城區約30分鐘車程。石霞村位於章丘和萊蕪交界處,西有九頂山,東有大青山,北有馬鞍山,南有象嶼關。依山而建,自西向東呈階梯狀分布,青石紅瓦,古宅茅草屋。

三德畈村

在章丘區,有壹個千年古村——三德畈村,位於文祖街中段,東臨張來路(242線),西臨金平山,四面環山。村中溪水縱貫南北,山色秀麗古樸。

朱佳煜村

朱佳煜風景區是山東省首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被譽為“齊魯第壹古村落,江北聚落標本”。朱佳煜村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了,現在這裏的建築仍然保持著以前的格局。壹條青石路面貫穿南北,青石被路人的腳底打磨。

逸仙塢村

在萊蕪區茶葉口鎮,有壹個最古老的村落——臥雲鋪文化旅遊景區(又稱“壹線五村”)。“壹線”是指貫穿茶葉口鎮北部的齊長城。這條線路從上王莊村黃石關到臥雲鋪村豐門口關,距離約10公裏,有上中下法山、臥雲鋪、易。

探尋山東古村落——菏澤五大古村落

菏澤傅渺村

位於巨野縣桃源鎮的福廟村是壹個具有典型明清建築風格的傳統民居群,由多個院落組成。傅渺的民居造型簡單,結構嚴謹,布局合理。相傳為明代大學者張的私宅。雖然目前沒有文字記載,但這個建築群落處處顯示著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極具開發和研究價值。

菏澤前王莊村

位於巨野縣桃源鎮的前王莊村,據說是王家從山西洪洞縣遷到這裏後逐漸發展起來的,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村子裏老房子的墻都是石頭做的。有的是單層平頂,有的是兩層小樓。盡管歷經數百年的滄桑,原有的建築格局依然完好無損。

由於前王莊村的古宅位於山腳,交通不便。大部分年輕人去城市工作,買房。目前只有老人留在這裏,壹些老房子破損倒塌,無人修繕。令人欣慰的是,它最近被列為我省首批“鄉村記憶”工程文化遺產,有望恢復和保護這個古村落。

菏澤太陽園村

孫花園村,位於鄄城縣集山鎮,孫花園村隱藏著著名的孫臏墓,位於集山鎮孫花園村東北500米向陽河東岸。孫臏退休回鄉後,在孫園寫了《孫臏兵法》,死後葬在村北。在明朝,陵墓被黃河的淤泥埋在地下。光緒二十六年(1990),在村北向陽河東岸出土的壹座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重修的翼城寺墓碑,刻有“深墓遺址”字樣,經多位專家鑒定確認。

菏澤莊寨村

莊寨遺址位於菜園集鎮莊寨村北200米處。西邊是蘆葦塘,北邊是黃河大堤。遺址南北長80米,東西寬20米,總面積1600平方米。遺址地勢平坦,北面是莊子墓,南面是莊子觀。遺址文化層長約3米,年代為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時期。1984 11被東明縣人民政府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菏澤梁堆村

梁堆遺址位於曹西安縣侯集鎮梁堆村北,西距曹西安縣城約17公裏。場地東南為供銷社所占,東面靠近南北向道路。遺址內有龍山、商周、漢代的文物,文化內涵豐富。1977年被山東省革命委員會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東有哪些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值得壹去?

在山東煙臺龍口,有壹個富饒美麗的村莊,依傍黃河,氣溫宜人。是度假旅遊的最佳去處。2016年,中國第四批傳統村落。

它叫西河陽村。它位於南山風景區以南10公裏,龍口最大的濕地公園和濱海旅遊度假區以北5公裏,八仙跨海之壹蓬萊仙閣以北20公裏。可見其地理位置極佳。

當膠東大部分農民處於農耕時期時,西河陽村出現了優秀的商業奇才。這似乎也代表了龍口人歷史上的富裕、聰明、機靈。

傳說城裏有丁家,鄉下有西河洋。

走進這個村子,可以發現保存完好的哈瓦房有200多棟,最小的歷史超過100年,也是黃縣民居的典型代表。布局精美,功能齊全,主從分明,秩序井然,等級不同,嚴格按照封建禮制的要求建造。是現今面積最大、保存完好的古村落。

樓內有大量老式民居,是老黃縣城民居的縮影,是膠東人民生活文明的象征,是老黃縣城民居建築歷史的靈魂。老房子在,記憶還在,人們對老房子的感情也在。它保留了人們對壹方水土的深深懷念,也是我們研究清代民居建築的實物資料。

村裏壹條略顯彎曲的老街,縱貫南北,被村民們譽為龍街。街道兩旁建起的壹片片老房子,不僅做工精致,氣勢恢宏。

這些老房子作為以“家”為亮點的民居,既表現出“重精不重美”的特點,也表現出“重實用不重貴氣”的特點。膠東曾有壹首民歌:“黃縣之宅,棲霞之糧,蓬萊之網女。”民謠裏的“黃仙府”,就是西河陽村這樣的老房子。

從庭院布局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