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李開復給當代大學生的第七封信

李開復給當代大學生的第七封信

21世紀最需要的七種人才——李開復致中國學生的第七封信我們都知道,21世紀最有價值的人才是人才。他們是什麽樣的人才?這就是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我覺得我的演講裏有壹個很大的假設,21世紀需要的人才和20世紀、19世紀有很大的不同,因為21世紀發生了幾次大革命。21世紀,我們更多的是依靠大腦的創造,依靠平等競爭。沒有國界之分,世界被夷為平地。任何國家的人都可以與另壹個國家的人合作或競爭,他們都可以訪問、使用和享受相同的信息。不像過去,誰能壟斷信息,誰就能對另壹個人或對那個公司發揮相當大的價值。

今天的信息,只有因為享受,才能發揮真正的潛力。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每個人都可以自由選擇,平等競爭,他們會主動獲取自己的信息,追求自己的利益。他們期望他們工作的公司采用分散管理而不是控制管理。因為在21世紀,壹個人靠自己的腦力創造財富,他聰明,有創造力,他和世界上的每個人平等競爭,然後每個人都有相同的信息,沒有人願意成為壹個不公平控制下的公司的齒輪。每個人都想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他想去壹家公司工作,能讓每個員工體面地做自己的事。更何況21世紀,壹切都變得非常快。妳覺得說某項技術或者某家公司很火,突然出了壹項新技術或者新公司。這是因為互聯網、每個國家、每個領域的界限都在不斷消除,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壹起工作、競爭、合作。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21世紀需要的不再是19和20世紀那種百依百順,沒有自己主見,努力不懈的所謂藍領或白領。更需要的是我在演講中要講的七種人。

這七個人的1就是創新的實踐者。今天說到所有的人,我會引用壹句我覺得很好的話。那第壹句話是誰說的?我說了。這句話和創新有關,後面會講到。我想說的是,在21世紀,真正有價值的人是那些能創新的人。他不是壹個只會用別人的方法做事的人。他不是只聽事情的棋子或齒輪。因為,在今天的競爭下,壹個公司唯壹能延續的競爭優勢就是它的創新。壹切都可以輕易模仿,唯有創新難以模仿。而創新壹旦被模仿,妳唯壹的辦法就是繼續創新。因此,壹群充滿活力、不斷創新的員工是唯壹能給企業帶來持續競爭力的財富。

妳可能會說,李開復是不是想說谷歌,其他科技公司應該學習計算機科學,做最深入的研究,這就是創新?其實不是的。每壹個領域都可以創新,也就是每壹個不同領域的創新讓每壹份工作都豐富多彩。我可以給妳舉個例子。如果妳行駛在加州高速公路101的矽谷路段,妳可能會看到壹個廣告牌。整個廣告牌上沒有公司名稱,也沒有任何廣告詞,只是簡單的“(在‘e’的序列中能找到的第壹個十進制質數)。com”。很多在矽谷工作的聰明人都是坐車看到這個廣告的。回家後,他們會計算它。有的用電腦,有的用數學方法計算。計算答案後,他們登錄這個網站,找到另壹個更難的題目。然後他們又做了這個題目,然後他們去了另壹個網站,他們做了壹個又壹個題目。最後,他們發現自己進入了壹個非常特殊的網站,那就是谷歌的招聘網站。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在谷歌這樣的創新型公司,它的創新其實遠遠不止壹個工程部門。妳可以看到招聘市場充滿了創造力。

關於創新還有壹點需要註意的是,21世紀的創新必須是實時的、實用的。因為互聯網的存在,每個公司的節奏都非常快。如果妳花很多時間做壹些驗證,壹些用戶調查,再花壹兩年的時間編譯壹個東西再測試,壹個產品四五年後很可能就過時了。所以在這個21世紀,做創新者是不夠的,要做創新者。這就回答了我上面的壹句話:重要的不是創新,而是有用的創新。僅僅為了創新而創新是沒有意義的,但是做有益的創新是有意義的。記得我在SCI公司的時候,犯的壹個最大的錯誤就是只想到創新,不想到實踐。我們做了壹個非常酷的3D瀏覽器,今天可能沒人用了。那時候我們每次演示,觀眾的下巴都會掉下來說,哇,妳怎麽能做出這麽酷的東西!但是我們忘了,這種很酷的東西是沒有市場的。最後的結果還是挺失敗的,給了我很痛苦的經歷,尤其是看到100多名員工失業,讓我做了壹個決定,就是上面那句話。

雖然我們要創新,但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而是為了做壹些有用的事情。如果我們回顧歷史,可以看到很多成功的人才,他們有的創新,有的務實,有的左腦發達,有的右腦發達。但那些真正為世界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我認為他們不僅是創新者,也是實踐者,比如愛迪生、比爾·蓋茨、拉裏、謝爾蓋,都是很好的例子。壹個真正的創新實踐者,每次創新都不能忘記實踐,在實踐中也不能忘記創新。我覺得這樣的人是21世紀不可或缺的人才。

第二點,我覺得真正需要的是壹個跨域合成器。剛才聽說了竺可楨學院,本身就是多學科的,強化班也是由不同專業的學生組成。這確實非常符合所謂的合成器。我相信,在中國的未來,在整個世界的未來,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才,不僅僅是把壹門學科學得很深的人,更是能把自己的學科學好,並與其他領域進行交叉結合的人。原因其實很簡單。如果世界上有1000種知識,妳可以深入學習這些知識,但是兩個人的知識可以通過交叉碰撞產生新的知識,三個人的碰撞可以產生十億種組合。

以電腦為例。如果妳學習計算機,並且對心理學感興趣,這樣的跨學科綜合可能會對用戶界面或可用性測試做出壹些貢獻。所以很多新領域的出現是壹個很好的契機,因為過去兩個學科的交叉碰撞。壹門學科學得太深,可能會陷入死胡同,失去創新實踐的機會。真正重要的不是分析,不是深度分析,而是綜合,如何有機會綜合。

所以,我給所有同學的建議是,當然是要學好自己的專業,但同時也要考慮有沒有自己感興趣的其他專業。這兩個專業的最新想法能否結合起來做壹件既有創意又實用的事情,可能是最有成長空間的壹些機會。

第三種最需要的人是高情商的合作者。情商比智商重要9倍,這句話出自丹尼爾·戈爾曼的《情商》壹書。《情商》這本書講了情商和智商的壹些區別,哪個更重要。他做了壹個調研,找了上千家企業的領導。他研究是什麽讓這些優秀的領導者不同於普通的領導者。他的研究結論最重要的區別不是智商,而是情商,比智商重要九倍。

情商包括如何與人合作,包括壹種自我意識,包括壹種對自己的管理,也包括壹些與人團結合作和社交的能力。情商的重要性在21世紀是非常顯著的,因為在21世紀,我們需要全球合作和跨領域合成。比如妳是學心理學的,妳要和學計算機的人合作做壹個用戶界面。跨領域合作、跨國合作、跨語言合作都是必須的。所以,在過去,妳可能在很多環境下會被當作壹個孤僻自大的天才而受到很大關註,但現在這種情況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

以前我在人才觀裏提到過,在這個信息社會,和過去工業社會的壹個很大的區別是,信息社會最優秀的人才,壹個程序員,壹個科學家,可能比普通人優秀3倍,5倍,10倍或者20倍甚至更多。但這裏我要補充的是,即使他技術好很多,但如果他是壹個孤僻自大的人,無法配合,甚至讓團隊無法工作,那麽他對團隊也會有負面作用。

我們在做管理的時候,也必須考慮到,如果妳想建立壹個非常健康的團隊,無論是在谷歌工作還是未來的谷歌陣營,妳必須在每個人都願意客觀地與他人合作,並且擁有高情商的前提下有好的結果,尤其是在21世紀這樣壹個情商和合作如此重要的世紀。因此,我給所有學生的建議是,妳應該利用壹切機會參加社團工作,建立更多與他人合作的基礎,無論是在課堂上,在社團項目中,還是在暑期工作中。除了讀書,讓自己成為壹個能夠團結協作、尊重他人、客觀傾聽他人的高情商學生。

第四種人是高效的溝通者。如果壹個人有思想卻不會表達,那他其實是壹個沒有思想的人。這句話其實挺有道理的。我想在座的很多理工科的同學可能都以為思考就夠了,但是這句話告訴我們,妳不能只用思想交流,其實妳沒有思想。其實這句話並不誇張。在21世紀全世界都是信息的前提下,好的信息傳播渠道還是要經過人。人們如何傳播信息取決於交流。壹個人有很好的溝通能力,他能很好地向別人傳播壹個很難的信息。如果壹個人的溝通能力很差,他無法傳播信息,那麽別人可能會看不起他,認為他沒有思想。所以溝通技巧是非常需要學習的。怎樣才能獲得這種溝通能力?我可以給我的同學壹些好的建議。當妳交流時,妳必須了解妳的聽眾。妳必須知道妳的聽眾在想什麽,他們能從妳的演講中得到什麽好處,也就是說,對妳有什麽好處。還有,要註意說話的方式,不是說教,是引導。當妳和別人交流的時候,妳首先要想好妳的主要信息是什麽,用聽眾能接受的方式表達出來。

急需的第五種人才是熱愛工人。因為整個世界打平之後,大家都是平等的。如果妳能做壹份妳非常熱愛的工作,那麽妳可能在睡覺、洗澡、吃飯的時候都在想著妳的工作。妳可能會更有熱情去做妳的工作。妳不會覺得妳的工作是壹件無聊的事情,而是壹件妳可以享受的事情。所以就有這麽壹句話,有壹天壹個美國朋友來我辦公室,說妳們孔子真聰明。我說怎麽回事。他說,妳看他說的這句話多有道理:找到自己熱愛的工作,這輩子就壹天也不工作。我跟他說謝謝妳誇我們孔子,但是我真的不記得孔子說過這句話。後來那天開車回家,我才明白,可能是“知者不如好者,好者不如樂者”。但今天看來,我覺得也許這個英文翻譯更合適,能被21世紀的更多人理解。因為如果妳真的熱愛妳的工作,妳不是在工作,而是在享受工作。如果妳樂在其中,妳肯定會有更多的熱情,更多的時間,更願意做更多的工作。星期五我可能不想回家,但是星期天我可能想去上班。那麽妳可能很難做的比別人差。

我們能看到的是,如果妳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妳會有更幸福的生活。所以各位同學,如果妳還沒有找到自己喜歡的,我的建議是保持壹顆好奇的心,多嘗試不同的東西。然後明白妳的專業和妳的工作並不完全壹樣。多做咨詢,搞清楚畢業後可以選擇什麽樣的公司,什麽樣的環境,什麽樣的工作。如果是自己喜歡的專業,那就好好珍惜,以後找相應的工作。如果妳處在壹個可以選擇的十字路口,比如考研,出國等。,這個時候妳應該選擇壹個自己真正喜歡的專業,或許可以借鑒剛才提到的跨專業合作的理念。並不是我過去學了壹個不喜歡的專業,所以我準備從文科轉到理科。也許妳能找到更好的跨越臺階。如果妳不喜歡妳的專業,妳也可以試著找壹個本專業的小專業,可能是妳喜歡的;或者妳可以在壹個妳認為妳更喜歡的專業和壹個妳現在不喜歡的專業之間的交叉學科裏找壹些機會。所以無論如何,如果妳最終能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妳就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成為21世紀需要的有愛的工作者。

第六種是主動型。這句話是彼得·德魯克說的。他說,幾百年後,歷史學家今天回過頭來看,會說這個世紀最重要的不是互聯網,而是人們有了選擇。有選擇就要積極主動,然後就需要自己管理自己。這是最重要的壹點,這也是我們從工業社會轉變到現在的信息社會發生的最重要的事情。壹個積極主動的人壹定要對壹切負責,因為如果妳不在乎,沒有人會比妳更在乎,也沒有人比妳更清楚妳想做什麽。來大學之前,壹切都是消極的,都是父母決定的。進入大學後,妳要開始對壹切負責。不解決也是解決,不做決定其實也是決定。這個決定是讓自己往消極而不是積極的方向走。

我出書的時候,很多人喜歡我把他們的座右銘寫在書裏,我有時間也會盡量配合,但是有壹句話我是絕對不會寫的,那就是沈默是金。因為在現在的環境下,每個人都需要適當的推銷自己,讓別人知道妳的成就。因為如果妳不表達出來,其實別人會覺得妳沒有思想。當然,在合適的環境下,妳可以做適當的表達,不是搶別人的機會,也不是做壹個過分表現的鳥。但是,如果妳有壹些想法,妳必須表達出來。

在這個21的世紀,每個人都有想法和信息。那些擁有最多信息或想法的人可能會獲得更多關註。比如Google Camp成立的時候,有壹天工作人員找到我,說我們對這個Google Camp有壹些想法。妳怎麽想呢?我當時記得很清楚的是,我在全國20多所高校巡回演講的時候,遇到了壹些很活躍的學生。我告訴他,妳應該去下面四所學校見見曾經主辦過我的活動的學生,因為我覺得他們積極主動,符合Google Camp的精神。我想他們會給妳很多想法。也許他們會成為我們谷歌陣營的中堅力量。所以,如果妳在疑惑,妳是怎麽選擇這四所學校的?很大的原因是我在做巡回演講的時候,他們是我印象最深的四所學校,最活躍的學校,最好的學生。這是壹個活生生的例子,展示了今天谷歌營成立時發生的事情。我們可以看到,正是因為當時有這樣壹群活躍的學生,才有了今天在浙大成立這個谷歌營的機會。壹個積極主動的人,他不僅僅是主動等待機會,他還需要主動抓住機會,為自己創造機會。這可能是在華留學生和在華員工最需要經常提醒自己的地方。前陣子我們差不多在國內招了30多個員工,幹了三四個月。有壹天我們在聚會的時候,他們問我,開復,妳對我們新收的三十個徒弟有什麽建議嗎?我的回答是:我非常非常滿意公司的理想,價值觀,以及從技術方面的努力。但是,如果妳想談壹些我希望妳將來能做得更好的事情,我希望妳將來能更積極主動地提出妳的想法。

最後,我想說說樂觀主義者。美國喜劇演員比爾·科斯比說過這樣的話。我們常說,壹杯水是半滿還是半空,取決於妳是繼續往杯子裏倒水,還是倒掉。如果妳繼續註水,妳會期望水位上升;如果妳正在倒水,妳會認為杯子很快就會空了。其實這告訴我們的是壹個人的思想,壹個樂觀的人,還是壹個悲觀的人。如果妳是壹個樂觀的人,妳總會告訴自己,未來會更好。臺灣有個企業家叫張忠謀,是太極電機的董事長。他最近寫了壹篇文章,我覺得裏面有些哲理性的話。他的壹個朋友請他在墻上寫壹些字。然後張忠謀告訴他,我的字寫得不好,但是我隨便給妳寫了幾個字,然後他寫了“我常常想壹兩個”這幾個字。他的朋友怎麽說“想了很多”?然後張忠謀告訴他,妳沒聽說過嗎?我們都說人生的事情十有八九是不如意的,我想告訴妳,我經常思考的是比較滿意的那壹兩件事。他說他從小看了很多偉人的傳記,他發現了壹個規律,所有成功的人都有苦難言。那麽他們的人生幾乎就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真實寫照。但他發現,這些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保持積極的思維,通過“經常思考壹兩件事”,他們能夠超越苦難。苦難成了他們生活中最好的養料,為他們以後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所以這些成功人士面對苦難的堅持、樂觀和勇氣才是最重要的。人生的成敗,更重要的是,不取決於人生的命運,而取決於思想的瞬間。所以,真正的生活質量取決於妳是否有樂觀的思維方式,妳的看法比這個事實更重要。其實在21世紀,做壹個樂觀的人還有很多其他的理由。因為21世紀是壹個更加實時多變的環境,我們嘗試的東西會遇到很多很多的失敗。我們都聽說過Google很酷,20%的項目,每個人都有20%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如果我們做壹個統計,我想我們壹定會發現,我們想做的那20%的項目,絕大多數肯定是失敗的。如果妳沒有壹個好的態度,不能客觀的說我吸取了教訓來幫助我的下壹個項目,那麽妳很快就會處於壹個很壓抑的態度。所以谷歌不僅不懲罰失敗,客觀上還鼓勵大家從失敗中爬起來。我們要有壹種心態,挫折不是懲罰,而是學習的機會。

當我回顧我的職業生涯時,我認為我學到的最多的東西肯定不是來自我的成功。相反,當我是醫生的時候,我被評為最差的老師。我在壹家公司做了壹個很酷的技術,但是沒有效果。結果公司被賣掉,員工失業。我學到了很多,超過了我在語音識別或者其他領域的成就。所以壹定要把握好每壹次失敗,讓自己渡過每壹個痛苦的時期。然後我們應該有積極的想法,站起來,正視我們的錯誤,並從中吸取教訓。

最後我做個總結:21世紀,我們需要努力學習的學生,但更需要創新型、實用型人才。我們需要各個學科的專家,但更需要跨學科的綜合者。我們需要高智商的人,但更需要高情商的人。我們需要每壹個學生高效理解,但妳未來需要高效溝通。

畢業後當然要找壹份熱門的工作,但更重要的是要熱愛自己的工作。不要繼續做壹個被動聽話的學生,要做壹個積極主動的學生。不要只是做壹個謹慎的人,要做壹個樂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