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人到中年怎麽才能不被“毀滅”?

人到中年怎麽才能不被“毀滅”?

最近,我註意到幾條新聞:

日前,剛剛迎來南京萬達茂成功開業的南京萬達茂總經理余旭墜樓身亡,排除他殺。正當她的事業邁向新的裏程碑時,她卻匆匆離世,讓人扼腕嘆息。

幾乎同壹時間,七年風雨無阻,天天在校門口讀國學經典的贛州四中校長劉愛萍,因抑郁癥跳樓自殺。

他們的死可能都和心理壓力有關。

同期有壹篇文章在網上廣為流傳——“毀掉壹個中年人有多容易?”,裏面的故事讓人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年人的壓力。

廣州日報原主編、著名微信官方賬號“劉備我的祖先”創始人劉力平在朋友圈轉發了這篇文章。後來又陸續發來多條關於自殺的信息,幸好及時報警,勸阻救援。

逝者已矣,生者當警醒。

人到中年,心理是最脆弱最敏感的。這是壹個身心負擔最重的時期,對於創業者和管理者來說尤其如此。來自工作和家庭的矛盾,來自社會和自我的過高期望,讓很多中年人處於緊張的氛圍中。壹旦妳有了壹根稻草,妳就可以壓死駱駝。

不管妳是否感受到“中年危機”,中年人的心理確實容易產生危機。

如果壓力是中年的標配,那麽當壓力來臨時,我們能做的就是讓自己的身心保持健康的狀態。這個時候,我們最需要的就是——抗壓。

久史在《抗壓——逆境重生的法則》壹書中指出,在培養抗壓的過程中要註意三種態度,壹是直面現狀,二是靈活理解問題,三是科學合理思考。

當失敗經歷和困境來臨時,可能會出現焦慮、恐懼、憤怒、不安等負面情緒。負面情緒反復出現,就會陷入惡性循環,難以自拔。

情緒是無辜的,我們應該接受它,而不是忽視或壓制它。

《抗壓——逆境重生法則》壹書指出,負面情緒要馬上解決。解決的方法有四個,第壹是鍛煉,第二是呼吸,第三是音樂,第四是寫作。

1,體育

有氧運動可以讓我們更健康,也有助於減輕壓力,消除焦慮。它有心理和生理兩方面的影響。比如生氣的時候,可以離開公司快步走。人在走路的時候,呼吸會在不知不覺中穩定下來,心情也會很舒服。

運動絕對是最有效的減壓方式。無論妳是去健身房還是出去跑步或遊泳,它都會幫助妳忘記壓力。

2.聽音樂或播放音樂

音樂可以激活大腦中對慣性刺激做出反應的區域,但為了避免朋克或搖滾等那些激烈的音樂,可以選擇壹些人們可以愉快地沈浸其中的音樂,如莫紮特或班德利。

除了聽音樂,還可以放音樂。

我覺得這個方法很好,自己也經常練習。經常自己吹口琴,管風琴,彈鋼琴,沈浸其中不會有太多負面情緒。

3.呼吸法

呼吸放松也是我們暫時離開壓力的壹種方式。

筆者推薦的專註呼吸法如下:

關於呼吸,我個人認為還是去心理門診,請教心理醫生或者心理咨詢師如何放松比較好。類似呼吸的放松方法有肌肉放松和想象放松。

4.寫作

寫作,包括自由寫作、記日記、反復記筆記等。

在寫作中,把自己內心的情緒、想法或壹些模糊的感受表達出來,有利於從大腦和身體上化解負面情緒,有鎮靜和集中註意力的作用。

包括我在內的很多心理咨詢師都會推薦每天寫日記的方式來告訴自己今天做了什麽,在寫作中逐漸消除負面情緒。壹方面,我們這樣自言自語,表達自己隱藏的情緒,日記成了我們的傾聽者;另壹方面,因為沈浸,容易從負面情緒中抽離。

沈浸在自己的世界裏,忘記自己,專註於“狂喜”,有利於切斷負面情緒的惡性循環。

現在有壹種心理療法,就是寫作療法,通過寫作來釋放心理壓力,我也在研究這個課題。

很多情緒之所以會出現,其實是我們“不去想”的結果。

妳不想打開的是什麽?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提出的情緒ABC理論,激勵事件A只是情緒和行為後果C的間接原因,而C的直接原因是個體對激勵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所產生的信念B..簡單來說,人的行為不是來自於誘發的事件本身,而是來自於人們對它的看法和信念。比如壹個人看到雨就開心,覺得可以在雨中徒步,另壹個人覺得太糟糕了,回家嘆氣。這是對同壹件事的不同理解和信念。

在《成功心理學》壹書中,作者提到了埃利斯提到的非理性信念。

然而,這些信念是不合理的,因為它們沒有事實依據。

比如前幾天我壹個好朋友從國外回來,沒給我帶禮物。我雖然沒說什麽,但心裏很不高興,覺得她應該給我帶禮物。這是壹種非理性的信念。背後錯誤的假設是妳必須對我好。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非理性的信念。如果不去處理,任其發展,會讓我們越來越陷入負面情緒,達不到目標,容易與人相處甚至產生摩擦。很多人做的就是,非理性信念出現後,簡單的告訴自己沒關系,或者罵別人,依然讓非理性信念繼續。而這種做法會傷害我們的情緒,傷害我們身邊的人,讓我們無法達成目標。

在那種情況下,我們該怎麽辦?我們可以用三個步驟來改變不合理的信念。

第壹步,檢測妳內心的想法。

我們的想法是什麽?在這壹步,妳不需要判斷,妳只需要意識到自己。

第二步是識別非理性信念。

看自己的想法,是否有“我壹定要做好,妳壹定要對我好,世界壹定要輕松”等三個假設,是否有“壹定”、“應該”、“不能”、“總是”等詞語。如果有,也大多是非理性的信仰。

第三步,把不合理的信念改寫成更現實的句子,去掉所有極端的詞語。具體來說,您可以這樣做:

將“我必須”和“我應該”改為“我想要”或“我寧願”。比如把“我壹定要做好”改成“我要做好。”

將“妳必須”和“妳應該”替換為“如果”。比如“妳壹定要對我好”可以改成“要是妳能對我好就好了”。

將“必須”改為“可以”。比如“天下必易”可以改成“天下可易”。

當妳有非理性的信念時,試試這個方法,妳會有所收獲。

有時候,我們覺得自己不行。其實都是因為我們缺乏自我效能感,有時候甚至會有壹種不值錢的感覺。

伯恩斯的新情緒療法指出,無價值感源於妳內心的自我批評。是壹種自嘲的聲音,比如“我壹點都不好”“我是壹坨屎”“我不如別人”等。它把絕望和自卑嵌入妳的內心,讓它滋長。可以進行相關的訓練,當自我批評的念頭閃過腦海時,可以識別出來並記錄下來;找出這些思維扭曲的根源;反駁他們,從而培養更客觀的自我評價體系。

有時候,我們不是覺得自己沒有價值,而是對自己也缺乏信心。這時,我們可以嘗試以下四種方法來提高自我效能感:

1.實際經驗

我的經驗是,壹次小小的成功經歷,確實可以形成功效感。舉個例子,我第壹次在公開場合分享是在很多年前,當時我在壹個20多人的現實圖書館前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在此之前,我從未在眾人面前分享過自己。那次分享很順利,別人評價我:“我很佩服妳。妳是壹個堅定、積極、熱情的人,有壹種吸引周圍人的魔力。”這次成功的經歷大大提高了我的自我效能感。後來,我能夠充滿自信地面對200多名觀眾,沒有任何失誤。這就是自我效能提升帶來的改變。

2.模板

如果妳沒有這個經驗,可以借鑒壹下例子。妳知道這樣壹個故事嗎?壹個運動員有4分鐘跑完壹公裏的目標,這在科學上似乎有點不可能。但是這個跑者破了之後,從第二年開始有300多人四分鐘跑壹公裏,第三年也有人不斷刷新紀錄。其實這並不是因為田徑運動員的身體機能有了很大的進步,而是因為他們的自我效能感發生了變化,也就是說觀察事物的方式發生了變化,也就是在10分鐘沒人能跑完壹公裏的神話被打破之後,很多人有了他能做到的自我效能感。

鼓勵

如果身邊有鼓勵妳的人,妳是多麽幸福。除了口頭鼓勵之外,基於信件的鼓勵具有長期效果,比如感恩卡。

改變心情,積極面對

另壹種方式是慶祝。有些人會用自己喜歡的音樂,公司也可以通過舉辦活動讓職場氛圍煥然壹新,提高員工的自我效能感。

化學上有中和的說法。其實情緒也是可以中和的。感恩是壹種方式。感恩有利於提高幸福感,中和負面情緒,促進身體健康。充滿感恩的人有利於利他,使人積極。

關註妳所擁有的比關註妳所缺少的更重要。我們要有意識地形成專註於自己所擁有的東西的習慣,因為人很容易專註於自己,或者自己所缺少的東西,所以要有恒心,有意識地改掉這個習慣。

改變觀察事物的角度,提高感恩的方法有三個,分別是寫感恩日記、想三件好事、寫感謝信。

我的許多朋友正在上教練課程。每天晚上都能看到他們寫“豐富日記”,記錄自己的“好事”。我覺得這也是壹種很好的減壓方式。

這些都是我從書本上學到的,實踐證明有效的方法。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能讓妳抵抗壓力,那麽請尋求心理醫生或心理咨詢師的幫助!

抗壓書單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