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師愛為核心的積極情感是教師的重要心理品質,主要表現為教師對教育、學生和所教學科的愛。教師對教育的熱愛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師對自己學科的熱愛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教師對學生真誠的愛是壹種重要的教育力量,教師的教學永遠根植於他們對學生的愛。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全心全意、科學地教學生。愛生愛,是新型師愛的集中表現。這種新型的師愛要求教師對學生要有真愛,而不是假愛。要公平,不要偏袒;要寬大適度,不要溺愛;要理智與理性交融,不要感情用事。教師愛學生的目的是教學生去愛。學生不僅能享受愛,懂得愛,體驗愛,還能愛自己,升華為奉獻的愛。這種新型的師愛不是母愛,而是優於母愛、高於母愛、貴於母愛,這是“忠師”教學效果的心理基礎。
(2)教師要有高尚的審美情操——欣賞美、追求美、創造美。
美感是人們在欣賞自然景物、文學、藝術和社會現實時對崇高、壯麗和美的感受。教師在教育教學情境中的美感對學生美感的形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合格的教師應該具有強烈的美感,這種美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教師在教育教學和日常生活中具有美的心靈、美的行為、美的語言和語言。②教師對自然美、社會美、科學美、藝術美感興趣;③教師對引導學生欣賞美、創造美持積極態度;④教師既有對自身人格美的執著追求,也有對他人人格美的傾慕。
(3)教師要有強烈的職業興趣——精、廣、新。
興趣是人們積極探索某事或喜歡某種活動的傾向。它是在人類需要的基礎上,在生活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教師對教育的濃厚興趣。它是積極地、創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重要心理素質之壹。
1,老師的中心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心理發展的興趣以及對探索科目和教學方法的興趣是他們的主要職業興趣。這種興趣不僅能驅使教師接近和了解學生,研究學生的心理發展和學習規律,自覺尋求更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而且能促使教師積極鉆研業務,認真熱情地從事教育工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專業興趣,往往會引起學生相應的學習興趣。比如陳景潤對數學的濃厚興趣,源於他的壹個中學數學老師的興趣。
2.教師應該有各種各樣的興趣。
教師的興趣不應局限於他們所教的科目。教育經驗表明,很多優秀的老師都有廣泛的求知興趣,尤其是在當今的信息社會,教科學的老師也要懂點文史。缺乏文史知識的理科老師,往往不生動、不豐富,甚至缺乏表現力,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文科教師也要學習壹些自然科學的知識,因為要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學習科學、運用科學的興趣,教師本身首先要對自然科學有壹定的興趣。對知識的廣泛興趣不僅是教師興趣的特點之壹,也是拓展知識深度和廣度的保證。
3.老師應該願意參加學生感興趣的活動。
教師不僅要積極從事自己感興趣的活動,還要積極關心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在與學生的活動和體驗中,我們可以建立壹種天然的情感關系,尋求教育學生和調整工作的新途徑,師生的利益也可以得到互補和協調。
(D)教師應具備因材施教的教育能力——適時、適宜、適用。
教育的效果並不完全取決於教師的單方面活動,還取決於學生的“心理背景”和“知識基礎”。教師只有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采取適當的教育內容和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育活動必須因材施教,把“材”作為“教”的基礎和出發點,“教”必須考慮不同的“材”。
因材施教是指根據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接受能力、知識經驗和個體差異,選擇合適的教學措施,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教師因材施教的能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通過觀察學生的課堂和日常生活,“見其然,觀其然,觀其安”,在掌握學生微妙的外在行為中,考察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知識、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了解學生知識技能的個體差異,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和發展,掌握學生的認知、情感、意誌和性格特點。②在教育教學中,善於把照顧學生的年齡特點與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起來。教育措施壹方面要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另壹方面又不能“遷就”或“迎合”學生。教師應該為學生提出可取的和可實現的教學目標,以促進他們向更高的水平發展。這就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③在教育教學中善於因材施教。(4)幫助學生設計未來發展方向,提高學習興趣,全面發展個性。
(5)教師應具有創造性的人格特征——敢想、敢幹、敢沖。
創新是現代教學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師創造力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情境中敢想、敢做、敢沖的原始精神和能力。
教師的創造性主要體現在其教育教學活動中。有創造力的老師對教學過程各個方面的把握都是新穎獨特的。具體表現為以下特點:(1)教學思路的開放性。創造教育傾向於把教學看作是壹個從不平衡到平衡交替變化的動態開放系統,用變化和發展的觀點對待教學對象,處理教學問題,激發和關懷學生的創造精神,主張有意識地調控教學過程。(2)教學設計靈活機動。現代教學強調教師要進行靈活多樣、富有獨創性的教學設計,主張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和有效的教學方法,使整個教學設計具有靈活性,可以根據目標的達成情況和學生的心理接受程度隨時調整教學過程。(3)教學信息傳遞的經濟性和快速性。從信息論的角度來看,教學是壹個信息傳遞的過程,教學的有效性主要取決於教學信息能否經濟、快速地傳遞給學生。要做到這壹點,就需要教師創造性地組織教學信息,不斷探索簡潔、快捷、適合學生接受的信息傳遞方式,用較少的時間和精力,準確、有效地將計劃好的教學信息傳遞給學生。(4)註重發散思維和直覺思維的訓練。(5)在教學活動中,善於把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轉化為創造能力。無論人們如何想出新的、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都是基於壹定的知識,但不是壹個知識豐富的人就有創造能力。有壹個從知識到能力的轉化條件。最重要的轉化條件是實踐活動。有創造力的老師善於選擇課內外結合的方式。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創造能力。(6)不失時機地利用教學反饋信息,有策略地實施教學控制。教學過程是多變的,有創造力的教師善於捕捉教學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保證教學過程不受或少受無關變量的影響,從而達到預期目標。
教師的創造性教學將促進學生的創造性學習和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因此,創造性是現代教師必備的人格特征之壹。
總之,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心理素質,從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成為新世紀的合格教師,在實施素質教育中取得優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