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和江蘇在歷史上曾經屬於同壹個省份——江南省,而江南省是當時全國賦稅最重的地方,全國最富的地方,也是全國考生最多的地方。據說世界上壹半的人才是從江南走出來的。因為這個地方太大太富庶,為了穩固統治,清朝順治年間,江南省被壹分為二,東半部叫江蘇,名字來源於江寧(南京)和蘇州的首字母,安徽省來源於安慶和徽州(今黃山)的首字母。
/4034970 a 304 e 251 fcee 78031 AC 86 c 9177 E3 e 53 e 2?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 _ 85/8 b 82 b 9014a 90 f 603 da 8 cf 88 e 3212b 31bb 051 ed3f?X-BCE-process = image/resize,m _ lfit,w _ 450,h _ 600,limit _ 1/quality,q _ 85,長江最差混五虎。
安慶,因為地理位置,自古以來就是長江下遊的交通樞紐,南京的西大門。如果沿長江進攻南京,安慶是必經之路。
安慶有“長江封喉,吳楚新疆第壹州”的美譽。清末民國時期,安慶與重慶、武漢、南京、上海並稱為長江五虎。相比其他四虎,安慶現在是最差的。
/6c 224 f 4a 20 a 44623 D6 ebc 1ab 9322720 e 0 df 3d 7d 2?X-BCE-process = image/resize,m _ lfit,w _ 450,h _ 600,limit _ 1/quality,q _ 85安慶華亭湖景區。
獲得名稱
安慶是壹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今天的安慶就有三個小諸侯國:安徽(今潛山)、郭彤(今桐城)、宗國(今樅陽)。安慶是東周時期古安徽的所在地,由此安徽省被稱為“安徽”。
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周樹德清軍改為周樹安慶軍,故名“安慶”。安慶城始建於1217,距今已有近800年的歷史。東晉詩人郭璞曾稱此地為翼城,故安慶別稱翼城。
古代史
秦漢時設郡。
同安縣建立於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縣城壹直設在潛山縣。
唐朝時,同安縣兩次改為周樹,壹次改為唐生縣。
北宋初年稱周樹同安縣,北宋五年(公元1115)改為周樹德慶軍(註:該軍為宋代地方行政單位)。
南宋紹興十七年(公元1147),因廣東康州改名為德清府,德清軍重名,故改名為周樹安慶軍(可見安慶是壹個組合地名),也有“和平與慶忌”之意。安慶的名字就是從那時開始的。
南宋惜春十七年(1185),太上皇、平陽郡趙浩棋郭被任命為我駐安慶軍大使。慶元元年(1195),趙括即位宋寧宗,周樹是他的隱居地之壹,於是周樹升任安慶府(安慶軍建制不變)。從此,安慶政府完全取代了周樹。安慶府建立後,遊牧民族和蒙古人多次南侵,遷都統治。
南宋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安慶府、郭芙懷寧縣遷至萬口(今安慶市大觀區山口鎮),後遷回舊治;
端平三年(1236),遷貴池縣羅茶州,後又遷貴池縣陽茶州(註:均位於池州市貴池區);
丁敬元年(公元1260),遷都宜城都(在今安慶市),建安慶城。
安慶有700多年的歷史。元代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安慶府改為安慶道(註:道為宋元地方行政單位)。
明朝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安慶府修復,壹直保持到清朝。
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以“江南分省”設立安徽省(註:“安徽省”以安慶府、徽州府首字母命名),並派人到南京。安慶是安徽省著名的大都市。
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安徽公安大臣由江寧府(今南京)遷至慶府,安慶長期為安徽省會。
現代變化
清鹹豐十壹年(1861),曾國藩創辦的安慶內軍械所制造了中國第壹臺蒸汽機和第壹艘摩托艇。
/738 b 4710b 912 c8 FCA ee 39204 f 7039245d 78821e 2?X-BCE-process = image/resize,m _ lfit,w _ 450,h _ 600,limit _ 1/quality,q _ 85中國第壹臺蒸汽機車。
清光緒年間,陳獨秀在安慶圖書館舉辦講座,創辦《安徽日報》,第壹次嘗試舉起“新文化”的大旗。
光緒三十三年(1907)和光緒三十四年(1908),安慶先後發生了徐錫麟巡校起義和熊炮營起義,先後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壹槍和新軍起義的第壹槍。
民國元年(公元1912),改安慶道。
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建安慶城。1937抗日戰爭爆發後,安徽省政府因戰事遷出安慶。從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到民國二十六年(1938),安慶作為安徽省的省會為178年,壹直是安徽省的省會和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中國較早接受現代文明的城市之壹。
安徽省第壹座發電廠、第壹座自來水廠、第壹個電報局、第壹部電話、第壹條官辦公路、第壹個機場、第壹座現代化圖書館、第壹所大學、第壹份報紙都誕生在這裏。
安慶被譽為“文化之鄉”、“戲劇之鄉”、“禪宗聖地”。
是《孔雀東南飛》、《大喬小喬》、《壹步不越線》、《柳池巷》等著名故事發生的地方,是統治中國文壇近300年的桐城派的故鄉(桐城派是清代文壇最大的散文流派,又稱桐城古文派)。
/7 ACB 0 a 46 f 21 FBE 09827 fa 7 DD 60600 c 338644 add 2?X-BCE-process = image/resize,m _ lfit,w _ 450,h _ 600,limit _ 1/quality,q _ 85桐城六尺巷。
它是以京劇鼻祖程長庚為代表的徽班成長的搖籃,是黃梅戲形成和發展的地方。
/060828381f 30 e 9240798 f8f 847086 e 061 d95 f 73 f?X-BCE-process = image/resize,m _ lfit,w _ 450,h _ 600,limit _ 1/quality,q _ 85黃梅戲。
是中國新文化運動先驅陳獨秀、佛教領袖趙樸初、道教領袖陳攖寧、“兩彈創始人”鄧稼先、中國“計算機之父”慈雲桂、“將軍外交家”黃鎮、“雜技皇後”夏菊花、影響中國、享譽世界的通俗小說大師張恨水的故鄉。
古徽派文化、禪宗文化、戲曲文化、桐城派文化在這裏相得益彰,形成了獨特的地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