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的關鍵在於,面對打造中西部軟件外包“第壹城”的新歷史坐標,重慶從何而來?與成都、Xi、武漢、長沙等中西部城市相比,重慶的優勢在哪裏?
遊戲危機
談及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重慶市信息產業局局長穆華平認為存在逆周期規律:“與制造業相比,軟件產業有其特殊的規律。越是經濟不景氣,企業越是要把非核心業務外包出去,以降低運營成本。壹些中小企業甚至可能取消IT部門,外包相關業務。制造業如此,金融更是如此。所以外包為了降低成本,在經濟危機下是有逆周期增長的。”
最好的例子就是,重慶目前正在與紐約的壹家金融機構洽談,將這家金融機構的IT業務外包給重慶。“這是壹個很大的列表。”穆華平說。
事實上,在2009年中國乃至全球制造業增速大幅下滑的背景下,聯合國貿發會議的預測顯示,未來幾年全球服務外包市場將繼續以每年30% ~ 40%的速度增長。值得壹提的是,2008年,據商務部統計,在困難的國際經濟形勢下,我國服務外包出口仍保持較快增長,6-8月服務外包出口合同執行額達到6543.8+09億美元,同比增長654.38+07%。
“這與制造業和銀行的關聯度更大有很大關系。制造業的重要資金來源是銀行貸款。而軟件企業向銀行借款的概率很小,主要依靠自有資金或客戶的應付賬款,或者依靠市場融資獲得資金。這也是軟件外包行業本身的發展規律。”穆華平說。
此外,在穆華平看來,當地的經濟結構和產業轉型,以及國家拉動內需的4萬億元投資計劃,也為軟件外包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多年來壹直在談論產業轉型和經濟轉型,但由於經濟增長過快,很難取得很大成效。“目前,經濟發展總體速度放緩的過程是機制調整的最佳時期。”穆華平說,“就像騎自行車,速度很快的時候很難轉彎。妳得等到速度降下來。”
雙十組合
重慶作為中國六大老工業基地之壹,汽車、摩托車行業服務外包潛力巨大。同時,重慶有57所高校,每年計算機相關專業畢業生數萬人;IT從業人員平均年薪比全國平均水平低34.9%。2007年,重慶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產值達到6543.8+055億元。惠普、IBM、NTT數據、富士通、微軟、甲骨文、霍尼韋爾等企業紛紛落戶重慶。
重慶市信息產業局今年提出的“雙十戰略”行動計劃,是慕華平手中的王牌。
根據“雙十戰略”,重慶將通過軟件企業接包能力提升工程等十項基礎產業工程、高端人才引進政策、內需市場培育政策等十項激勵政策,到2012年實現全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500億元、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產值50億美元以上的目標。
“在激勵政策上,在重慶工作的外包人才個人所得稅地方部分將全額返還。比如年薪超過654.38+萬元的標準,按照20%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2萬元,地方部分40%,即8000元,返還給個人。”穆華平說。
慕華平透露,根據內需市場培育政策,企業落戶重慶後,“不管妳在哪裏做生意,比如成都、Xi安,我們都會給予獎勵,按照合同金額給予壹定的補貼”
這也是慕華平對重慶外包服務的定位——做在岸外包的引擎城市。“我們考慮的不是某個特定領域如BPO、IPO、ITO,而是從市場劃分定位。只要內地城市在內地做在岸外包,只要策略得當,政策得力,周邊有壹定的產業基礎,就很有希望形成良好的局面。”穆華平說。
不過,穆華平也承認,與鄰近的成都和Xi相比,重慶起步稍晚,對當地壹些大公司的培訓仍有欠缺。“對於外包行業,需要大型跨國公司,但關鍵還是要看本土公司。因此,對於重慶來說,只有培育這些本土公司,才能更有效地穩定當地的在岸或離岸外包服務業務。”穆華平說。
根據規劃,重慶的軟件外包產業將主要集中在北部新區(高新區、經開區)和剛剛“三區合壹”的西永微電子產業園。
評論
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軟件和服務外包已經成為各地競相發展的重點。
與成都、Xi、武漢等周邊城市以及大連、天津、上海相比,重慶已經失去了先發優勢。雖然擁有中國重點高等院校最集中城市之壹的稱號,但由於地處內陸,在商業和工業化道路上起步相對落後,重慶也需要面對人才流失帶來的惡性循環。雖然重慶軟件外包產業的年增長率達到30%以上,但產業規模較小,這些都是重慶想要脫穎而出需要面對的現實困難。
要解決上述發展問題,在政府層面,重慶需要在資金支持、政策引導等多方面做出努力:首先要根據自身的優劣勢做出有遠見的產業規劃,並在後續建設過程中保持壹致;其次,要制定針對性、專業性的招商策略,並有效執行;最後,要堅決執行現行的產業激勵政策,同時充分利用國家西部大開發、三峽移民等特殊優惠政策。這些政策優勢也是目前重慶發展軟件外包的最大優勢。
——賽迪顧問有限公司開發區咨詢中心高級顧問龔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