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何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

如何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

隨著當今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才供需的多元化,各級各類高校都進入了擴招的大趨勢,從而完成了90後學生的廣闊夢想。由於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多變性,高校開設的專業與社會供求不完全匹配,教育質量下降,導致了當今大學生的就業壓力。2015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如何面對當前的就業壓力?很多人都覺得很迷茫,那麽接下來,我就和大家探討壹下,希望能在壹定程度上幫助到妳。

首先,當前世界經濟衰退對就業的影響

(壹)、當前世界就業形勢

2012年初,國際勞工組織發布的年度全球就業報告顯示,全球需要在最近十年創造6億個就業崗位,以確保持續增長和社會穩定。

相比之下,新興國家的模式會有所不同,但結果會更糟。隨著出口貿易的萎縮,數百萬處於全球供應鏈底層的工人將失去工作。當他們陷入非正規工作的泥潭或回鄉務農時,貧困就會增加。世界銀行預測,2011年,全球極端貧困人口將增加約4400萬。

(二)世界經濟下滑對中國就業的影響

中國受歐美經濟持續低迷和國內經濟轉型的影響。2014年中國經濟增速預計繼續下滑,出口增長乏力,導致大量企業減員或倒閉。此外,大學畢業生人數不斷上升,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據有關統計,我國GDP每下降壹個百分點,就會減少1-2萬個就業崗位。出口每下降壹個百分點,就會有30萬到50萬人失業。

二、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形勢

1,十二五期間的就業形勢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仍然使用了“嚴峻”壹詞。“壹方面,就業總量壓力仍然很大,勞動力供大於求的格局沒有改變。”尹蔚民分析,“未來五年,城鎮勞動力供需缺口將達到每年13萬人以上,比十壹五期間壓力更大。另壹方面,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將進壹步加劇。其現實表現是部分企業招工難、部分勞動者就業難,並有常態化趨勢。隨著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將更加復雜。無論是產業轉型升級、節能減排、淘汰落後產能等。,將對就業結構產生深刻影響,技能人才短缺問題勢必更加突出,結構性失業問題將進壹步加劇。同時,復雜多變的世界經濟也給就業形勢增加了更多變數。”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預計,在“十二五”期間,每年平均應屆畢業生規模將達到700萬人以上。

2.近兩年中國大學生就業情況。

2013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和教育部組織了壹次關於大學畢業生就業的調查。調查顯示,近兩年,絕大多數高校畢業生在中小企業就業,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就業的比例逐漸上升。

從學歷上看,研究生初次就業率最高,本科生初次就業率略低,高職院校初次就業率最低。從專業來看,工科畢業生就業率較高,文史哲畢業生就業率較低。從研究生院校來看,重點大學就業率較高,普通本科和獨立學院就業率較低。

值得註意的是,在就業人群中,部分畢業生流動性較大。

3.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心理

壹些大學畢業生寧願成為大城市的“漂壹族”、“蟻族”,也不願去二三線城市、基層工作。大部分高校畢業生仍希望在機關事業單位、國企找到工作,希望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生活工作,但對中西部地區、城鄉基層、中小企業的就業熱情不高。

4.大學生紮堆大城市的原因。

第壹,我國地區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短時間內難以改變。經濟越發達,就業機會越多,發展空間越大,導致大學畢業生傾向於到城市、東部地區、高收入行業求職。

第二,體制上有障礙。現行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戶籍制度、幹部人事制度和市場用人機制還不完全適應。以幹部身份和戶籍為基礎的管理模式,與社會勞動力資源的統籌管理不協調,導致就業機會不平等,就業政策不平衡。畢業生在地區間、企事業單位間的流動仍存在障礙,畢業生身份難以改變、就業渠道不暢,進壹步加劇了結構性矛盾。

第三,中小企業和非公企業需要大量畢業生,但工資相對較低,發展空間不大。部分企業用工不規範,對畢業生的吸引力有限。基層教育、醫療、農技等部門急需人才,但由於人員編制限制等原因,吸納畢業生的能力有限。

5.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第壹,我國中小企業太少,就業容量不大

國際上,壹個國家99.5%的企業屬於中小企業,65%-80%的勞動者在其中就業(包括社區和中介)。但是中國的中小企業太少了。

日本有654.38+2500萬人口-660萬家中小企業。

中國有654.38+03億人-654.38+065.438+0萬中小企業。

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末,全國工商登記註冊的中小企業超過11萬戶,個體工商企業超過3400萬戶。

為什麽在中國長三角和珠三角找工作很容易?鼓勵大家創業,中小企業多,就業相對容易。

二、專門人員素質不達標,造成難得壹見的工作。

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大幅增加,但專門人才的質量卻不能滿足需要。根據2000年洛桑報告,中國合格工程師和合格信息技術人員的可獲得性在30多個國家中排名倒數第壹。這反映了高等教育中“重分數輕能力”、“重書本輕實踐”的弊端。

全球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表示:雖然中國每年有600多萬大學畢業生,但據估計,真正適合在跨國公司工作的約有654.38+0.6萬人。大部分畢業生缺乏項目實踐或英語語言表達能力。

三是人才供需信息不暢,造成崗位浪費。

據統計,目前因為信息不暢,20%的人“不知道自己的位置,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1.526萬個工作崗位流失。這體現了人才中介機構和媒體在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別要強調高校、人事、勞動部門、企業之間的信息溝通和共享。

第四,結構失衡是就業困難的主要因素。

A.時間結構

從時間結構上看,高校畢業生供給過剩在短時間內超過需求增長,勞動力市場需要時間逐步調整。近年來,經濟結構升級速度加快,國民素質加快升級的需要也極大地促進了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問題是,大學畢業生的供應增長速度遠遠快於經濟增長速度。

b .區域結構

在地域結構上,大學畢業生就業地域選擇的偏好差異與政府的政策激勵不匹配,導致實際有效需求不足。由於我國經濟發展的地區和城鄉差異,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難以形成對大學生的有效需求,而且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區域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將難以改變。

綜上所述,我想給2015屆大學畢業生以下建議:

1,科學合理的職業規劃是實現順利就業的基礎。

明確規劃職業目標是人生成功的第壹步。妳必須好好設計妳的職業生涯。只有這樣,未來才有希望。當然,在設計自己的時候,要記得認識自己,尤其是全面地認識自己,認清自己的優缺點,認清自己的脾氣,認清自己的職業適應能力,認清自己的天賦,認清自己可能成功的地方。為了更準確地認識自己,科學合理地設計自己,建議使用科學的工具來測量專業能力、心理、性格和適應能力。壹個好的專業測試工具會是妳正確進入職業生涯的指南針。

2.轉變觀念是實現順利就業的關鍵。

A.危機既是危險,也是機遇。沒有追求,就沒有機會(冬泳)。

B.大學生不再是精英的代名詞,而是素質更高的普通勞動者。

C.學習起步基層苦,生活條件差,但往往自主性強,鍛煉機會多,成長快。

D.正確對待收入。好的單位發展空間大,目前收入少,但未來發展機會多,收入可能增長快(實習800-1000元,畢業1500-4000元)。

E.正確對待地區之間的差異。在城市類型的選擇上,雖然中心城市機會多,但變化也更大。相比較而言,壹些有潛力的二級城市可能會有更好更穩定的就業機會。

F.不限於自己的專業,重在學以致用。客觀的看待自己,找出自己的優勢,根據自己的發展潛力來選擇工作。不要拘泥於自己的專業,不要求變通。妳要盡快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以適應科技的快速升級,不要讓“專業對口”束縛了妳的手腳。

G.關於大學生下鄉當村官。我們鼓勵大學生去農村當村官。這裏面有個人影。中國有64萬個村委會。如果每個村委會都有壹個助理,那就是64萬個崗位。大學生到鄉鎮,現在鄉鎮政府3.5萬個,街道辦事處6.3萬個,兼職或助理崗位20萬個左右。當然還有很多基層和農村的教育機構。如果把這些都考慮進去,這是壹個相當大的比例。

H.關於大學生創業a .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有多高?全球20%;在中國,有10%。目前,創業培訓的方法和模式仍需進壹步研究。現有的創業培訓大多由沒有任何創業經驗的“老師”授課。他們只能把書本上的條條框框“轉讓”給學生,或者照搬國外的成功案例。“這種訓練有用嗎?”

3.拓寬求職渠道,改變求職方式,是實現順利就業的保障。

A.從被動等待社會需求信息轉變為主動收集社會需求信息

大學生應該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尋找機會。平時多關註招聘會、企業說明會等企業信息,主動收集相關就業信息,而不是壹味等待。

B.變“跟風求職”為“個性求職”

以往大學生求職存在“四個集中”,集中在時間、地域、行業、用人單位,不僅增加了就業競爭的激烈程度,也導致社會行業人才分布不均。壹些行業人才過剩明顯,而另壹些行業人才匱乏。大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性格和能力進行個性化的職業選擇,而不是局限於傳統的“集中”地區、行業和單位,在求職中開闊視野。

C.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預測未來八大熱門專業: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相關統計,未來幾年中國急需的人才有八大類:以電子技術、生物工程、航天技術、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為代表的高科技人才;信息技術人才;機電壹體化專業技術人員;農業科技人才;環境保護技術人員;生物工程研發人才;國際貿易人才;律師天賦。

D.變“短期求職”為“長期求職”。大學生在選擇工作時,不要太理想化。壹個人可能要選擇三四次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所以不要對第壹份工作太挑剔。

e、練好內功是就業的基礎。

樂觀積極的態度

責任心強

c、規範行為意識

D.克服困難的毅力和勇氣

e、社會適應能力強

良好的團隊精神

g、壹定的社會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