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新課程理念下如何關註學生的個體差異

新課程理念下如何關註學生的個體差異

新課程理念下如何關註學生的個體差異

論文關鍵詞:學生個體差異課程資源新課程

摘要:我國正處於新壹輪基礎教育改革時期,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我們應該承認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獨特性,他們之間存在差異,把學生的個體差異視為寶貴的課程資源,因此我們應該研究差異,尊重差異,利用差異。

人天生就是不壹樣的。在壹個多元化的社會中,我們需要不同能力、性格和偏好的人在社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發揮他們的優勢。所以,從教育的重點來說,明白嗎?學生個體差異?是壹個很重要的問題,不管我們承認與否,差異在課堂教學中是客觀存在的。

第壹,關註差異,這是寶貴的課程資源

我國正處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時期,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課程資源的重要性也凸顯出來。提出學生個體差異是課程資源的觀點,是為了從學生的角度研究和開發課程資源。註重基於學生的差異不僅符合個性化教育的要求,也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在教學實踐中切實可行。我們應該正視差異,認識到差異中蘊含著課程和教學的動力之源,就像水位差蘊含著水力資源,氣壓差蘊含著風力資源壹樣,學生的個體差異也蘊含著可以開發的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是有利於新課程實施和生成的各種物質和非物質因素和條件。學生的個體差異在以下三個方面不同於教師、教材、教具和其他課程資源:

1.學生的個體差異具有物質課程資源的特征。

物質課程資源包括知識、技能、經驗、活動方式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它們以作用於課程為特征,可以成為課程的素材或來源。根據課程資源的功能,學生的個體差異具有物質課程資源的特征。從建構主義的觀點來看,學生可以通過個體差異進行過濾、比較、篩選,然後同化或內化,成為自己獨有的。這時候學生掌握的知識已經不完全是老師或者課本教的了,差異對學習和遷移產生了新的影響。從這個角度來說,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可以起到材料的作用。

2.學生的個體差異具有隱性課程資源的特點。

從存在方式來看,學生的個體差異也具有隱性課程資源的特征。學生的個體差異是間接的、隱蔽的,不能構成教育教學的直接內容,但對教育教學活動的質量有著持久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通過各種媒介、各種學習材料和日常生活所建構的知識結構中存在著某種差異的隱性形式,是壹種無形的、重要的隱性課程資源。學生從這種隱藏的課程資源中學到的往往比從正式課程中學到的多得多。因此,學生個體差異作為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需要付出心血。

3.從課程資源的載體形式看學生的個體差異。

從課程資源的載體形態來看,學生的個體差異既屬於生活載體形態,也屬於非生活載體形態。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壹種主要基於物質課程資源的物化表現,也就是說,總是以某種物化的載體形式表現出來。能夠提供課程材料的學生也可以成為課程資源開發的主體。作為生活的載體,課程資源是內生的,即它能主動產生大於自身價值的教育價值。在現代信息社會,許多學生也具備了與老師同步吸收新知識的能力。作為這種內源性課程資源的主要生命載體之壹,其自身創造智慧的釋放和創造價值的實現也將成為推動課程教學與改革不斷發展的不竭動力。

第二,尊重差異,形成正確的差異觀。

目前,根據各種觀點的側重點不同,在教學中如何看待學生的個體差異,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四種差異觀:壹是適應觀,這種觀點假設學生的學習起點、壹般能力和各種特殊才能都有很大的差異,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能力傾向來適應這種差異,實施相應的教學。持這種觀點的人主張采取能力分班和單獨教學等措施來減少同壹班學生之間的差異程度。二是發展觀,認為學生之間的差異是由不同的學習方法和個性特征造成的,主張在課堂教學中不壹定要減少甚至消除學生之間的差異,而是要關註和發展學生的個性。持這種觀點的人總是使用異步學習等教學策略來滿足每個學生的需求。第三,適應-發展觀,介於上述兩種觀點之間,強調所有學生都要在自己的?最近的開發區?獲得最大的進步。這種觀點在中國占主導地位,相應地開展了大量的分層遞進教學。第四個是超越的概念,是徐潔瑩在博士論文中提出的。她怎麽想的?在承認差異的存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即樹立超越性的教學觀,是我們超越個體差異的新方向?。

我們應該審視現有的差異概念,借鑒其合理之處,摒棄其缺點,建立?從差異出發,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合理利用差異,從開發資源的角度引導差異的享受,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實現學生的差異化發展?的概念。這裏嗎?發展?,既是正確的引導,也是必要的矯正;既是激勵,也是關懷;既是壹種期待,也是壹種進步。發展差異,讓每個學生在基礎紮實、全面發展的條件下樹立鮮明的個性旗幟,讓每個學生從強健體魄、充實心智的起點實現自我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利用差異,讓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1.分析差異是新課程理念下教學的基點。

學生的個體差異是教學的出發點,是課程順利實施的前提。教學總是根據學生現有的水平來進行的,教學活動的根本目的是促進每壹個學生在原有水平之上得到應有的發展。壹切有效的教學都必須建立在充分考慮學生原有差異的基礎上。作為教學活動的起點和前提,學生的個體差異對於個體發展的意義主要體現在:

首先,它決定了個人有什麽樣的發展可能性。壹般來說,個人的現有水平越高,可能為個人提供的發展就越多,發展空間也就越大。

其次,影響個人對外來影響的選擇。外部影響不是自發進入個體的活動領域,而是個體根據不同的能力和需求做出選擇。

此外,它限制了個人與他人之間的互動。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發展。個人與誰交往、如何交往,往往與學生的家庭和社會背景、知識水平、興趣愛好、個人行為習慣、道德品質密切相關。

2.利用差異可以增加課堂活力,促進學生發展。

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教室可以提高教學效率。課堂教學的生機和活力可能來源於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學內容引人入勝,學生豐富的差異性和獨特性也是其重要的驅動力。而且,教學的生命力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學生是否有個性,正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豐富的差異性,使得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如果學生是沒有特色、沒有特長、沒有思想、沒有個性、沒有差異的個體,那麽課堂教學就容易變得死氣沈沈、毫無生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對學生差異的認識和態度。他們既要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獨特表現,又要鼓勵學生充分展示個性,用差異增加課堂的活力,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當這些差異在課堂上展示出來,相互碰撞,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真正的交流就發生了。課堂教學中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壹種合理的存在,是壹種資源,如果利用得好,確實可以轉化為學生個性發展的動力。

參考資料:

[1]華論差異教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徐潔瑩。教學中學生個體差異研究?從適應到超越[D]。蘭州:蘭州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1998。

[3]韓華秋。現代課堂教學中學生個體差異的特點和趨勢[J].課程?教學研究,2000,(04)。

[4]曾紀雲。學生個體差異:研究方法與基本結構[J].課程?課本?教學方法,2006,(03)。

[5]曾紀雲。淺談分享差異的課堂教學策略[J].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07,(04)。

[6],周,。論學生差異資源的教育價值[J].理論探討,2005,(09)。

相關論文:大學生論文、工商金融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熱門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