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量清單計價是政府為施工企業提供的平等競爭平臺,使不同企業在自身實力和相同工程量的基礎上自主投標,充分體現了企業的優勢,規範了競爭秩序,保證了施工質量,是政府加強宏觀管理、轉變工作職能的有效途徑。
2)能夠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的需要,有效避免工程量中招標人和投標人的重復計算,規範工程建設各方的計價行為。同時促進了投標人企業定額的制定和市場基礎數據的積累,有利於提高工程計量效率,增強企業管理能力,促進建築市場信息系統的完善和發展。3)在建築行業全球化的市場環境下,只有不斷完善工程量清單計價體系,合理分擔風險,註入科學的計價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建築行業各方的主觀能動性,控制過程,減少浪費,減少糾紛,才能不斷適應日益白熱化的國內外競爭,為我國建築市場與國際接軌創造良好的條件。
2現階段我國推行工程量清單計價存在的問題
1)2013的計價規範很好的解決了目前的EPC(設計-采購-建造)承包模式,但隨著BT(融資-設計-采購-建造-移交)、BOT(建設-運營-移交)、TOT等承包模式的增多,目前的20650。2)工程造價信息失真。收集困難,發布信息嚴重滯後,跟不上市場變化,價格扭曲,價值規律“失靈”,不能滿足工程管理的實際需要;固定人工價格與市場實際工資的不壹致,容易引發工程計量支付的爭議和糾紛。
3)目前我國信用體系缺失,工程擔保制度和工程保險制度無法有效實施,存在不平等合同。工程價款在確認、調整、支付、變更索賠等方面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然而,我國建築市場的建設項目具有投資大、周期長、技術要求復雜等特點,參與建設的各方風險防範意識不強,不能妥善解決風險措施,合同糾紛時有發生。
4)施工企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只有少數企業擁有反映自身實力的企業定額,清單缺乏分組計價依據,采用的地區或行業預算定額沒有及時補充和修訂,給投標報價帶來很大困難,使得工程量清單的實施似是而非,無法充分體現工程量清單計價的優越性。5)我國造價管理機構起步晚,基礎差,相關造價咨詢政策法規不完全配套,工程造價咨詢行業在社會上還不被理解和接受。既懂工程技術,又懂經濟、管理、法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良好職業道德的工程造價從業人員嚴重缺乏。工程造價從業人員和工程造價咨詢企業的實力與建築市場全球化的要求相差甚遠,整體實力有待提高。
3工程量清單計價的發展方向
1)工程量清單計價充分體現了市場經濟體制下建築行業的公平、公開、公正競爭,是建築市場運行的核心內容。結合國際國內EPC模式、DB模式、DBO模式、交鑰匙模式、平行承包模式、聯合體承包模式、合作模式、CM模式、Partnering模式、BOT模式、PPP模式、TOT模式、PFI模式,大力發展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承包管理體制,為建築業避腐防變、陽光管理、與國際建築市場接軌創造有利條件。
2)建立健全工程擔保和保險制度,采用履約擔保和銀行擔保形式,引入第三方擔保人。在建設工程中,通過承包商投標保函、履約保函、材料及動員預付款保函、農民工工資支付保函、質量保留金、缺陷保修金保函、業主支付保函等形式,,履行監理職能,為避免承擔違約責任,督促施工各方信守承諾,信守承諾。以質量和誠信參與市場競爭,避免無序和惡性競爭,充分防範和分解項目參與各方的壹些風險,保證項目各階段都能正常進行。
3)為促進工程量清單計價的順利開展,應不斷加強和完善信息管理,建立和完善數據庫,充分發揮工程造價信息“規範、有效、定量及時、高效處理”的原則,實行動態管理。編制固定資產投資計劃、投資估算、初步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和各種定額,確定招標控制價和投標報價,對建設單位進行生產能力分析、成本分析和技術經濟分析,確定調價系數,研究工程造價變化規律。
4)大力倡導有實力的施工企業,制定能體現自身實力、適應工程量清單計價管理模式、敢於參與國際國內市場競爭的企業定額。加強工程造價機構和從業人員執業準入制度管理,大力培養具有工程技術、經濟、人文技能、管理法律知識和豐富實踐經驗,以及健康心理和體質、遵紀守法、廉潔自律、誠實守信的從業人員;大力倡導按照“公平、公正、誠信”的原則,建立具有獨立執業能力、業務精湛、職業道德良好的造價咨詢機構。總之,隨著建設項目管理的國際化,工程量清單計價方法是與國際工程慣例接軌的最有效橋梁。只有不斷完善工程量清單計價規範,才能對工程招投標、投標報價、合同約定、價款支付、決算進行全過程控制,促進我國建築市場健康快速發展。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