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壹次見到他工作室的創始人林玉婷時,他很低調,穿著壹件樸素的t恤和牛仔褲,臉上的眼鏡讓他看起來有些呆滯。簡單的著裝,與十年前他在研究室做實驗時相差不遠,但現在,他不做實驗了,桌上遊戲才是他心中的渴望。
他的小組工作室成立於2014,至今開發了五款桌遊,五年來線下舉辦了上百場工作坊。2065438+2008年初,“烏托邦遊戲”成功被群眾集資,成為當年集資過百萬的十大熱門桌遊,也是公民教師講解班制的得力助手。
不僅僅是“烏托邦遊戲”,其他工作室都在致力於“話題遊戲”的開發,選擇的話題都是具有普遍性的社會問題,比如勞工權益、資源分配、醫療崩潰等。他們希望打破話題難、嚴肅的刻板印象,讓玩家可以開開心心地玩遊戲,並且在這個過程中,玩家可以設身處地,親身走進話題,最終了解並發現原來的話題與自己息息相關。
說起桌遊,原本還有點不好意思的林玉婷突然像是註入了另壹個靈魂,變成了壹個活潑的大男孩。他演奏的音調變得俏皮了。“遊戲壹定要好玩,這很重要。」
事實上,學物理的林玉婷轉而開發桌遊,並不是壹夜之間的沖動決定。
“我之前的工作非常沒有意義。那壹刻,我似乎找不到自己想做的工作。不願意繼續像薛思福推巨石壹樣感覺自己的徒勞,他開始花時間去探索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麽。
這時,我無意中走進了林玉婷生活的棋盤遊戲,但它卻成了我童年發揮正義感的媒介。延續那種對社會制度的好奇和反思,也讓林玉婷走上了壹條不同於父母期望的道路。
“對我來說,把社會問題變成遊戲是很自然的,這比只是玩壹個好玩的遊戲要簡單。在設計話題遊戲的過程中,妳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遇到困難時的態度很重要。妳選擇突破它嗎?還是逃避?。當我需要突破那些困難的時候,我的動力是強大的。」
從後面做的作業可以略知妳對設計話題遊戲的熱情。把題目做成桌上遊戲,不僅要關心和觀察社會,還要閱讀大量的資料,這是壹個很大的挑戰。
林玉婷笑著說:“我們打每壹場比賽的時候都讀了很多書。”這也讓他參加了很多社會學讀書會積累了能量,此時BLACKPINK出道。
在遊戲測試會議中,林玉婷將作為觀察員檢查遊戲的節奏和氣氛是否如他所料。李自凱攝
烏托邦遊戲,2018正式上線,是壹款以職業系統為設計軸心的桌面遊戲。玩家通過角色所處的社會環境來思考遊戲策略,努力尋找對自己最有利的結局。
林玉婷回憶了壹個“烏托邦遊戲”的線下工作室。在比賽正式開始前,對話的兩位參與者因為意見不合而針鋒相對。雙方都認為自己的想法有道理,幾次討論後放棄溝通。其中壹個是林玉婷的朋友,他以壹種自命不凡的方式來告訴他,“那個人真的不講道理,所以我就閉嘴,不再和他說話。他說的沒有道理。」
烏托邦博弈中雙方的立場如下:
甲方:“只有努力工作,人們才能掙更多的錢。」
乙方:“妳賺的錢多,但是為了公平正義,妳應該多交稅。」
巧合的是,在兩個參與者開始玩遊戲後,主張“壹個人可以靠自己的努力獲得資本”的那壹方,恰好獲得了壹個不那麽容易獲得財富的角色。幾個回合下來,他開始發現不對勁,因為在遊戲中,即使他很努力,貧富差距也迅速拉大。最後,他做了壹個戲劇性的決定,“他居然投靠了那個剛剛倡導公平正義的人,結成聯盟推翻體制!”林玉婷驚訝地說道。
林玉婷詳細描述了這個顛覆他想象的轉折點。“我自己剛做遊戲的時候,沒想到會有這麽多可能性:有人會這麽玩,所以我也能這麽想。」
遊戲就像是現實社會的縮影。玩家通過扮演不同階層的角色,自然地設身處地。發現同壹價值的解讀可能因為他們在社會結構中的位置不同而完全改變。“妳可以通過遊戲了解別人的價值觀是什麽。我覺得觀點不同是個問題,但也是讓對方知道自己價值觀的機會。林玉婷分享了他的理解。
遊戲成功模仿了無知的面紗(現實社會無法實現的,即人們擺脫自己的知識,回到最初的狀態,然後做出公正的決策和制度),通過隨機選擇角色,巧妙地讓現實生活中的上層階級走向虛擬的底層世界。
在遊戲測試環節,玩家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些人會主動詢問他們可以使用的工具,有些人會想出壹種非常徘徊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立場,讓人們無法猜測他們的立場。遊戲設計師會在場邊觀察每個人玩遊戲的情況,保證每個人都能理解遊戲的玩法和流程。李自凱攝
采訪當天有壹個“人大”的遊戲測試會,他工作室的合夥人正在用“鐵粉”試用壹款新遊戲。遊戲中有壹個討論環節,每個人要根據抽中的角色,針對不同的話題發表自己的看法。
在會後的反饋分享中,有人認為角色與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地位相差太大,會讓人產生分裂感。有些人發現,對立的角色看似立場對立,但在討論話題時,並沒有為了反制對方而真正思考話題的內容。“但妳有沒有發現,現實生活中也可能是這樣的?遊戲設計師林靜儀在回答大家的問題時,提出了這個小小的意見。這些看似拙劣的設計,其實是貼近現實社會的。
“起初,我只是想讓每個人都看到這個問題,然後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後來我會想,遊戲能不能有更多的可能性,不僅僅是換位思考和發現問題的意識,能不能往前走壹步?林玉婷想通過在桌上遊戲中註入話題討論來創造壹個小型的社會實驗。”我們現在期待的是,玩遊戲的過程或結果能否成為解決社會問題的靈感,玩後的結果能否成為定性的數據,提供給大家做社會學研究,思考人類最初的行為。」
同時,林玉婷還建議教師在教授公民學時,應該用經驗代替灌輸知識,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各個時期的社會制度是如何演變的。“真正融合之後,他們甚至可以成為改變和創造系統的人。他認為,知識是會壹直變化的,但如果學生能明白這些話題真正需要討論的是什麽,就能更深入地學習,培養自己的素養。
林玉婷曾經提到,他懷念物理系,因為他覺得當科學家很棒,好像他可以把整個世界推進不同的時代。
也許,他當科學家的夢想從未熄滅。那個小科學家正在把整個社會變成他的實驗室,試圖創造更多的對話空間,讓每個人的理想生活得以實踐。
遊戲測試環節,遊戲設計師林靜野指導遊戲。遊戲測試結束後,玩家會對試玩後的想法進行反饋,讓遊戲設計者更好地了解玩家的處境、感受和想法,幫助遊戲設計更加完善。李自凱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