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問題:“如何讓家長有效參與家校教育的實現?”我的回答是,多溝通,避免矛盾,提高認識。
以下是我的看法。希望我的回答對妳有幫助。
第壹,突破家校溝通的難題
第二,父母有合理的預期,減少矛盾升級。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龍鳳呈祥,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優秀,都有美好的願望。但是要提醒家長,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孩子盡力就好。
第三,部分家長缺乏學習意識。
每個人都肩負著自己的社會角色。不管多忙,都要抽出時間學習壹些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科學育兒是這個時代的需求,孩子的教育不可能從頭再來。當然,還有壹部分家長真的不懂也不會教育,也很苦惱。還有照顧孩子的爺爺奶奶,留守兒童的問題會更多。學校要加強宣傳引導比如多聽課多上課。
父母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家庭教育是育人,學校教育是培養人才。家校是壹種互補的教育關系,不是學校的單向重復。只有家校結合,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家長是學校最重要的夥伴。讓家長高效參與教育,壹般通過家長委員會,家長參與學校管理。
家長深度參與孩子的培養,讓孩子及時了解孩子的學校情況,提高對家庭教育的認識。
家長可以通過在線app等了解孩子的學校情況。,家長也可以及時向學校反饋自己的建議和意見。
學校可以通過親子活動為家長提供豐富的育兒教育機會。讓家長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增進感情。
學校可以利用網絡或者家長學校來指導家長如何愛孩子。讓父母從溺愛轉向智愛。
學校可以評選優秀家長,邀請家長介紹自己的家教經驗,交流學習心得,改善自己的教育不平等,引導家長樹立科學的育兒觀。
只有增加家庭與學校的互動,才能真正做好“家校教育”。
家校教育: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學校和家庭比作兩個“教育者”,認為兩者“不僅要行動壹致,而且要對孩子提出同樣的要求,要有同樣的興趣愛好,持有同樣的信念”。家庭和學校是每個人學習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兩個“根據地”,“生在家裏,長在學校”也是教育活動必須直面的最大挑戰。那麽,家庭和學校之間應該如何協調和處理“家校教育”和“協助孩子學習成長”的問題呢?
壹個家庭健康成長是最幸福的事。
第壹,增加互動頻率。現在學校大多實行封閉式管理。校園裏除了學生和老師,很少見到家長。這種封閉式的管理形式確實對校園安全起到了極好的防範作用。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如果家長進校園的機會少了,自然和學校的交流就少了。在哪裏可以開始很少交流的良好的“家校教育”?
人們常說:“關系是壹次重生,第二次成熟,第四次肉肉關系。”是的,每個人都在戒備,不熟悉的人也會保持戒備。怎樣才能談好“家校教育”?做好“家校教育”的現實途徑是增加家庭與學校的互動頻率。例如,目前學校普遍很早,大多數家長很難及時接孩子放學,並幫助他們完成作業。這種情況下,同班的家長可以在學校和老師輪流幫助孩子完成作業;高年級學生可以在自習期間選擇家長陪同孩子在教室學習,讓家長對孩子和同學有更深入的了解;建立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有機會和孩子壹起學習語文、數學、英語、體育、音樂、美術、綜合實踐課、科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
校園親子互動越多,成長越快樂。
2.家校互動超越了家長會和家校溝通。家校溝通是目前家庭和學校最常見的方式,也是社會上最常見的方式。但由於頻率較低,家長會幾乎成了在校學生的家庭教育講座或簡報;家校鏈接雖然總能呈現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但是屏幕沒有溫度,沒有情感。......
家校溝通是以“問題”為基礎的,沒有問題的時候家校互動很少。壹旦互動來了,幾乎都是為了解決某個問題,比如孩子在學校不聽話,作業完成不好或者其他突發事件...其實有很多事情可以促進家校互動,比如適當組織校園親子運動會、遊園活動、家校聚會等。,其核心是增進家校之間的相互了解。
家庭和學校是幫助孩子學習和成長的兩面。
第三,明確家校教育的責任和職責層次。孩子就是壹家人。壹個學生是班級的十分之壹,是年級的百分之壹,是整個學校教育的十分之壹。同壹個孩子對家庭和學校的重要性是不壹樣的。家庭需要盡壹切努力保證孩子學習好,成長好,學校只需要教育那些能成才的孩子。家庭和學校承擔著教育壹個孩子成長的不同任務。因此,家庭有必要積極參與學校管理,與老師壹起幫助孩子的學習和成長。
“家校教育”的目的:
1,為了更好的輔助孩子的學習和成長,讓孩子充分享受來自老師和家長的關愛;
2、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緊密配合,具體分析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正確協助和引導孩子學習成才,讓孩子健康成長,成為社會發展和建設的有用人才。
“家校教育”的重要性;
1,“家校* * *教育”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校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社會行為習慣的主渠道,家庭是學生接受習慣教育最早、時間最長的地方。因此,家校合作更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行為習慣;
2.和諧的“家校* * *教育”關系可以促進學校和家庭之間的信息交流,使學校和家庭之間關於孩子成長的幫助更加及時和有針對性;
3.“家校教育”可以使學校充分利用家長這壹強大的社會教育資源,優化學校教育環境,使教育內容更加貼近社會生活,使學生接受的教育更加完整和實用。
“熵增定律”告訴我們,任何組織或個人都需要不斷補充外界養分,才能保持平衡發展。個人的學習和成長需要外界的物質能量供給和智慧能量加持,而家庭和學校作為兩個為孩子學習和成長提供輔助保障的“根據地”,兩者之間的溝通協調尤為重要。只有這兩個“根據地”充分協調,供給兒童的物資才不會因為重疊補充而浪費,也不會因為物品缺失而後悔。溝通是任何兩個人或組織之間建立友好互助的橋梁。目前,隨著學校的大班制,家校溝通的橋梁自然必須建立得更廣,以確保信息交流的順暢和全面。
教育鄰居的使命:做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教育鄰居的願景:讓世界沒有小孩,沒有老人。
孩子的成長就像壹棵百年老樹,需要經歷風雨。對於父母,妳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去陪伴。陪伴孩子需要關愛,陪伴比護理更多。當很多人選擇回家陪伴孩子的時候,我選擇來北京做壹份陪伴更多孩子的事業——教育鄰裏:以鄰裏友善促進社會和諧,推動社會道德教育,促進大家健康快樂成長。探索出壹套以鄰裏互助解決“獨生子女病+代際教育”問題的公益普惠教育事業,與家長“量身定制”兒童成長計劃,為孩子提供遊戲、合作、* * *的成長空間...............................................................................................
難!父母不重視,想改變父母。很難說。
多組織家校互動活動,讓老師和家長有更多的機會互相交流,對孩子有多維度的了解,進而提高家校互動的效率,自然會進壹步促進家校互動的效率。
也許妳會說,老師,妳的回答太簡單了吧?下面我就說說我現在的班級怎麽做家校!去年下半年,我接手了壹個新的壹年級班級,壹共45個學生。開學第壹天就創建了壹個wx群和壹個tx群。當時我先在群裏做了自我介紹,然後宣布了群規:群規的內容是
1.父母必須每天打卡上班。
2、不得討論任何與課堂無關的事項。
3.每天孩子都會及時反饋到群裏,享受與父母的交流。所有家長必須在當天的作業上簽字!
4.這個班每個月都要開座談會!
開學第壹周的周五下午,我把班裏所有的家長都請到了班裏,開了第壹次班會。有10家長因為不在家而缺席。當時我壹個個給他們打電話。如果妳來不了,我們就直接視頻連線。每個人都必須參加。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我已經做好了準備工作。談談家裏,學習,生活!在得到所有家長的壹致同意後,我給了他們壹個滿意的保證:“如果家長能配合肖老師對孩子進行高效的教育和輔導,我保證這學期能拿第壹!”從第壹次座談會開始,所有的家長都很積極,無論是我發的任何作業還是班級活動。家長能按時完成,很優秀。有很多作業我不會做。我會及時關註群裏的重點,說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出意外,去年年底我們班排名第壹!我個人覺得努力是苦的但是值得的。多壹分耕耘,多壹分收獲。
因為時間有限,馬上就要上課了。我就總結壹下。妳用心對待孩子的教育,更加勤奮,付出更多,承擔更多的責任。父母看到妳都能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何況是自己的孩子呢,對吧...秦家委會是目前家校之間比較成熟的橋梁!在這個環節中,壹定要選出真正能起到主導作用的“家委會成員”。家委會主任的角色被小心翼翼地辭掉了。我們可以通過面對面的家長會,創造機會認識家長,了解並確定幾個kol,然後選出家委會主任。這是最重要的壹步!
第二步是分工!班級分組,每組至少有兩名家庭成員參與該組的家校溝通。讓每個家庭成員都覺得自己很重要,這很重要。當然,如果能區分出有家庭教育能力,在某壹方面有專長的家庭成員,也會為家庭學校的教育註入力量。
第三步是利用家庭委員會。熱情大方積極向上的家委會在老師或家委會主任的統壹領導下參與家校教育,家校溝通順暢無阻。
況且,沒有人生來就是做父母的,也沒有人生來就是做主人的。因此,學校有必要組織家長上課。班級還可以定期召開家委會,普及家庭教育知識,做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育從來都不是學校或者家庭單方面的事情,尤其是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比如在德育最重要的階段,家長的參與和高效的家校溝通可以適度解放教師,有利於教學研究和對問題兒童的個性化心理輔導。
家校溝通可以促進學校深入了解兒童個性化教育的家庭環境和背景,有利於研究影響家庭教育的因素。未來,《家庭教育法》的起草和實施,會給孩子成長的第壹所學校帶來壹個新世界,家校教育的意識會越來越默契。家校教育的壹個潛在條件是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
除了少數家長真的不想管孩子,大部分其實是願意配合的。問題是,我不知道怎麽配合,也沒有時間配合。所以基於這種情況,我們需要先擬定壹個參與計劃。
時間效率的意義其實就是如何合理利用時間。
第壹,與父母少量的電話溝通,了解他們的壹個生活習慣。根據他們的回答確定壹個大概的時間範圍,防止靠自己的經驗做事。
然後通過家長會與家長溝通,確定統壹家長可以參與的時間。如果時間有問題,也可以根據個別家長調整。有問題甚至可以溝通反饋。
其實大部分家長不知道怎麽教育孩子,是因為沒有經驗,沒有時間學習。認為付錢給學校就應該讓學校做所有的教育,這是錯誤的。但也可以理解,畢竟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沒有經驗去試錯學。
所以基於以上情況,我們需要先搞清楚父母需要做什麽。畢竟老師教育學生十幾年,見過各種各樣的孩子,知道怎麽教育。
確認做了什麽之後,壹定要有反饋機制。如反饋表,或者電話反饋,最好的辦法是標準制定後有壹個反饋表,讓家長定期填寫,發給妳,了解家長和孩子的情況。同時也可以減少工作時間,電話回訪的方式又累又慢。
上面沒有問題的時候,可以大面積聯系家長,然後落實內容,就算有問題,調整壹下也是好的。
遇到特殊家長該怎麽辦?最好的辦法是先溝通,了解他們的原因。父母再難,總會有原因的。至於什麽樣的原因,都是可以解決的,如果解決不了,也可以找別人解決。
綜上所述,流程和內容壹定要先制定出來,再小範圍試驗,最後推廣。
家庭學校教育是現代的產物。在古代,什麽都沒有。古有尊師重道,古有天地為師。在古代,父母可以影響老師,愛來不來。目前家長層次不同,教育觀念不同,社會層次不同,孩子的進步也不同。如果家庭和學校的觀念相同,推進家校教育就有點困難。除非學校的教育理念很洗腦,有機會是真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後有希望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