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此高中部分
其職業高中1992成為雲南省“合格學校”,1998成為雲南省“示範學校”,2002年成為雲南省“重點職業高中”。更輝煌的是,2003年,在上級的關懷和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才成為省重點職業高中。編輯這段的中學
從1993開始,歷年參加中考,高中,成績年年優秀。尤其是2003年,我創造了歷年最好成績。七位同學中考600多分,壹朵瑰麗的花綻放了——學生劉英煥當年在泉州中考得了最高分,成為西雙版納中考狀元!這對於壹個鄉鎮中學來說,是壹個奇跡。編輯此段獲得榮譽。
景洪職業高級中學現為雲南省文明單位、雲南省文明學校、雲南省德育工作先進單位、雲南省民族教育工作先進單位、西雙版納州文明學校、景洪市文明學校。景洪職業高中,乘著改革的東風,循著時代的航道,壹路破浪前行。它靠的是什麽動力?政策?方法?領導力?.....誠然,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但要取得這些成績,職校生更多的是依靠壹種集體的團結,依靠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團結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我們來看看職業學校的人是怎麽做的。黨政合作,編輯辦學規模這壹段有了很好的前進方向。
景洪職業高中的順利進行,首先得益於試點的團結協作。黨支部要把好政治方向,不能讓它偏離目標。行政部門找到辦學的正確方向,讓它在正確的航道上航行。黨政同心協力,研究揚帆遠航的方法,讓它高效前行。1994年,黨和政府作出了同樣的決策,提出了“立足景洪,面向全州,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人才”的辦學方針,學校發展實現了質的飛躍,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分別有1000人、2000人和3000人,在校生翻了壹番;合格學校、示範學校、省重點學校、國家重點學校不斷完善;市級先進、州級先進、省級先進,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伴隨著設施設備的不斷完善,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和良好的經濟效益。在景洪職高,黨政配合,黨支持行政工作,行政無憂奮鬥前行。教職工的團結是進步的動力。
在景洪職業高中的發展過程中,真正起到關鍵作用的不是領導,不是設備,而是工作在壹線的普通教職工。是他們的勤奮和決心,是他們的團結奮進凝聚成壹股強大的力量,推動著景洪職高的航船壹路向前。他們的口號是“學校是我的家,人人有責”。這種高度的主人翁態度,形成了全校教職工互助、互學、互比的工作作風。首先是老師之間的互助。學校有個習慣,每個新學年開始,新老師都要上壹節專門的課,就是和老老師交流。在這個班裏,老教師和新教師根據實際情況結成幫扶對子,為期壹兩年...直到新老師可以“單飛”。這種趨勢保持了很多年,成為學校培養教師的重要途徑,也成為教師之間團結合作的壹種形式。這種教師合作精神的另壹個例子可以證明:2003年中考後,由於初中成績突出,為了總結經驗,表彰先進,專門召開了壹次總結會。當時市政府的領導也來參加了。總結過程中,市政府領導問初中組組長,妳是靠什麽取得這麽好的成績的?年級組長毫不猶豫地說:團結!第三,是員工互助。學校有3000多名師生,但後勤設施與辦學規模不相稱,尤其是食堂。這麽多學生住校,食堂面積不到200平米,難度可想而知。但是,職校的後勤人員沒有等待和依賴,而是自己動手解決困難。沒有裝備,自己買;沒有房子,自己建。設備差,靠努力和高度的責任感來彌補。大家齊心協力,互相幫助,保證了學校的“能量供應”。完善教代會制度,推進民主管理。教代會制度是依法治校和民主治校的重要體現。景洪職業高中長期堅持這壹制度。學校的管理制度、獎懲制度、改革方案等壹系列關系到學校未來的重大政策,都是集體智慧決定的,真正讓學校成為壹個人人的學校。這種精神在工作中隨處可見,是學校發展的精髓。大膽改革,排除前進障礙。為了提高辦學質量,學校加快了改革的步伐。1994,結構工資制在全市學校率先改革。每個教職工每月從工資中拿出100元,學校註入150元。250元的分配是基於每個人的工作表現、工作態度、總工作量等。經綜合評定,分為壹、二、三、四級。這部分高的每月津貼能達到400元,低的只有50元。這項改革措施使努力的人得到更多,努力而有效的人得到更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強了競爭意識,激發了教職工的積極性。到今年,這項改革已經十年了。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經驗,學校的人事制度改革進行得很順利,讓學校更有活力。抓好師德建設,樹立愛崗敬業精神。景洪市職業高中以師愛敬業精神的樹立為師德建設的切入點。愛崗敬業的具體表現是使廣大教師樹立興校、興校、恥我的理念,培養廣大教師熱愛學校、熱愛學生、熱愛教育,增強責任感和事業心。學校離市區很遠,最大的問題是近3000名學生中,有學生生病需要送醫院就醫。然而,我們的老師幾乎是全職的。開學20年來,從未出現過學生因病不能及時就醫的情況。妳看到的永遠是壹大堆連飯都顧不上吃的忙碌身影。從這個小的方面反映了職業學校教師的道德風範。編輯這壹段的教學質量
抓好教育教學改革,促進教育質量提高。學校是新壹輪課程改革的實驗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從教師觀念的轉變入手,組織全體教師學習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更新、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心理素質等。通過學習體驗、讀後感、小組交流等多種形式。,廣大教師在觀念上與時俱進,認識到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準備和調整。其次,課堂教學改革是改革的核心。課堂教學改革重在“教的方法”和“學的方法”的探索,把教師放在和學生壹起學的位置上,和學生壹起討論、學習,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目標,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讓學校教育成為全體學生的教育。可以說,景洪職業高中的新課程改革是成功的。近年來,學校年年獲得州市教育教學質量優秀獎,教育教學質量年年上臺階,就是最好的證明。編輯此段用於教學和研究。
抓教學科研改革,樹立科學工作觀。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是學校整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這個工作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關鍵是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找到突破口。景洪職高的做法是以課題帶動全校科研。學校開展了多項實驗:目標教學改革、綜合初中教育教學改革探索、中學生心理偏差研究與矯正,等等。進行教育和科學研究課題實驗的目的是:1 .總結經驗,推廣經驗;第二,提高參與實驗的教師的素質。這兩點在“目標教學改革”實驗中尤為突出。該項目於2000年通過鑒定後,其中總結的教育教學方法在學校得到大力推廣,為提高學校整體教育質量提供了寶貴經驗。同時參加實驗的教師需要在三年的工作中大量收集信息,總結每個階段的得失,並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以便更好地完成工作...這無形中提高了這些老師的整體素質,為他們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更高的平臺。大膽走出去辦學,辦學內容緊扣時代和社會需求,辦學形式長短結合。2000年以來,與挪威、德國等國際非政府組織合作開展農村技術培訓,對泉州山區2000多名農民進行了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在20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與企業、單位等進行了合作。,短期培訓各類人員271,000人,獲得良好口碑。同時,學校看到了西雙版納有利的區位優勢,提出了將學校打造成“東南亞中等職業教育交流中心”的發展目標。職業中學生進步的步伐已經走出國門。2003年和2004年,他們與泰國空金職業學校互派師生,為景洪職業高中的未來發展打開了壹條光明的通道。編輯此段落的前景
時代發展無限,教育無限,學校發展無限。這是壹條永不回頭的路,只能越走越好。職校生深知這壹點,所以他們不停留在過去的成績上,他們不停止奮進。而是借助改革的東風,善用大好形勢,把學校做強。新時代,景洪職高這艘遠航的航船,永不停步,永不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