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高速公路隧道火災事故救援?

高速公路隧道火災事故救援?

近年來,世界上發生了多起大型公路隧道火災事故,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和車輛損壞,造成了當地隧道頂部的坍塌,並使事發後該路段的交通長期處於癱瘓狀態。公路隧道火災的嚴重性和危害性已經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註。從1996英吉利海峽隧道火災、2000奧地利薩爾茨堡Kitz Steinhau山隧道火災、2003韓國地鐵隧道火災、2004中國真武山隧道火災、2008京珠高速韶關段大寶山隧道火災等。,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可以說,隧道火災事故救援與高層建築火災壹樣,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各國面臨的重大問題,同時也是消防部隊探索和研究滅火救援技戰術的重要課題。

編號為G60的滬昆高速公路是國家高速公路網東西橫線的主要幹線之壹,是連接我國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重要交通大動脈,全長2730公裏,起於上海,經杭州、金華、衢州、上饒、南昌、宜春、萍鄉、株洲、湘潭、邵陽、懷化、麻江、貴陽、安順、曲靖,止於昆明。滬昆高速公路是目前國內難度最大的高速公路項目之壹,隧道建設在國內並不多見。滬昆高速公路穿過貴州省晴隆縣,全長50公裏。共有三條隧道,短隧道(桐子林隧道245米)、中隧道(吳彤隧道1389米)和長隧道(青龍隧道2730米)。(註:根據國家公路行業隧道分類標準,特長隧道≥ 30000。長隧道≤1000米,1000米<中隧道≤500米,短隧道

壹、青龍長隧道概況

(1)設計形式。青龍長隧道位於滬昆高速公路2044公裏處,采用四車道全封閉高速公路設計標準。為上下單向行駛的分離式隧道,全長2730米,設計速度80 km/h,凈寬10.5米,凈高5米。

(2)滅火設施。隧道內有環形消防給水管網。上下遊線之間有兩根進水管,管徑100 mm,水壓由高位水池維持,管網壓力0.3Mpa,水壓不足時由消防泵補充。隧道縱向每隔50米設置壹個消火栓箱,配備水龍帶、水槍、水膜泡沫管槍和水膜泡沫液,並配備2個4 ″ ABC幹粉滅火器和2個水膜泡沫滅火器。在洞外的兩個洞口邊緣設置兩個地上消防栓,用於滅火。

(3)火災報警設施。隧道內采用了先進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具有靈敏度高、誤報率極低的特點。感溫光纖探測器和監控探頭安裝在隧道頂部中間,感溫光纖主機安裝在監控室內。每隔50米有1手動報警按鈕,每隔200米有有線電話。發生火災時,隧道內被困人員可通過手動報警按鈕將火災信息傳輸至監控室的火災報警主機。

(4)防排煙設施。在上下隧道設置三組20臺大型射流風機排煙送風,風機運行與火災監控系統聯動。此外,隧道內設置了豎向排煙豎井,行人(車輛)也可用於自然排煙,基本滿足消防排煙需求。

(5)安全疏散設施。根據長隧道的特點,為了方便疏散,除了緊急報警電話外,隧道內還設有緊急廣播。隧道設有照明系統和燈光行車標誌,橫洞設有燈光疏散標誌,方便被困人員快速逃生。

二、高速公路特長隧道火災事故的主要特點

(1)燃燒迅速蔓延。由於車輛火災是隧道火災的主要危險,所以大部分車輛火災都是由於電路短路、化油器短路、貨車氣動系統短路和車輛碰撞著火引起的。每輛車都有油箱,所載貨物都是易燃物。壹旦發生火災,火源溫度高,燃燒蔓延快。如遇運載易燃易爆物品的車輛和後續遇險車輛較多,將進壹步加劇燃燒和火災的快速發展。

(2)煙霧擴散快,毒性大。因為長隧道是壹個狹長的管狀空間,當發生火災時,火區會充滿濃煙。在高溫和熱空氣壓力的作用下,由於有限的煙氣擴散孔,形成的煙氣大部分會積聚在有限的空間內。因此,在單位三維空間內,煙的數量大於其他建築,燃燒產生的煙具有劇毒,會使空間內的氧氣含量明顯降低,在缺氧的情況下容易造成窒息甚至死亡。

(3)救援和疏散困難。由於特長隧道出入口少,內部通道狹長,幾乎處於封閉空間。壹旦發生火災,煙溫高,有毒煙霧堆積等因素,幾乎相當於在救援人員到達而無法直接觀察到火場位置、火區和被困人員位置的情況下,疏散人員、車輛和物資。

(4)快速處置困難。公路隧道壹般距離鎮消防隊較遠,初期火勢容易失控,現場回旋余地不大。壹旦發生交通火災事故,容易造成交通堵塞,會直接阻礙消防車輛快速到達現場。消防車到達後,疏散進入隧道的車輛和人員任務繁重,火場供水困難。壹旦戰機丟失,火勢失控,坑道很快就會變成地獄般的迷宮,作戰人員很難深入內部進行情報偵察、人員疏散、近戰滅火和快速處置。

(5)事故處理要求高。由於高速公路隧道的結構特點,火災發生後,不僅燃燒劇烈,而且爆炸危險性高、溫度高、蔓延快、煙毒強、能見度低,救援滅火任務“急而險”。進攻道路短,回旋余地小,難以接近火點,進攻方向會受到外界風向的限制,很難掌握火場的位置和燃燒範圍。如果危化品和劇毒物質泄漏爆炸,很難想象會造成什麽樣的惡劣後果。因此,艱苦危險的戰鬥空間、惡劣狹窄的戰鬥環境、不可控的危險,都會對滅火戰術、自我保護、消防裝備提出更高的要求。

3.關於如何快速有效開展特長隧道滅火救援的幾點思考(1)重點解決隧道內的送風和排煙問題。

(壹)送風和排煙的重要性

隧道內設置的通風排煙設施由隧道的建築結構決定。與地面建築相比,隧道工程結構復雜,環境封閉,通道狹窄,連接地面的疏散出口少,逃生路徑長。火災發生時,不僅蔓延速度快,而且積聚的高溫煙氣難以自然清除,在隧道內迅速蔓延,給人員疏散和滅火救援帶來困難,嚴重威脅被困人員和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由於隧道結構的約束和限制以及通過隧道的汽車尾氣的影響,隧道內空氣中的氧氣含量相對於隧道外相對較低。隧道發生火災後,會產生大量不完全燃燒產物(如CO),導致濃煙迅速蔓延。經測試,火災現場煙氣的蔓延速度比火災快5倍,隧道內的火災應視為火源。由於隧道空間的影響,煙氣的蔓延速度相當驚人,壹般在火災後5分鐘左右開始蔓延,濃度在15分鐘達到最大。煙霧的擴散降低了能見度,擴散煙霧中混合的CO是無色無味、劇毒的可燃氣體,危害極大。

(二)使用固定通風排煙設施

青龍隧道通風排煙系統是壹個統壹而獨立的系統,由射流風機、消聲器、風道、風口(含風亭的排煙系統)組成,在隧道內通過隧道洞口和豎井排煙。系統開啟後,隧道內的射流風機同向吹風,煙氣水平流動。壹旦發生火災,勢必對救援戰術措施產生壹定影響。隧道排煙的原理是向與乘客安全疏散方向相反的方向送風。這樣既能防止煙氣與人同向流動,又能給疏散的人群送去新鮮空氣。青龍隧道采用雙洞設計,壹旦發生火災,事故車輛前方車輛可直接疏散;後方車輛受阻後立即停車,乘客棄車向反方向逃逸。這就決定了隧道內的通風排煙方式是:朝車流方向吹風,另壹端排煙。

(C)使用移動式通風和排煙設備

遇停電或遇火災破壞固定設施時,必須使用移動式通風排煙設備。經計算,隧道正常情況下(計算行車速度為50km/h),CO和煙塵容許濃度分別為200ppm和7.5× 10-3m-1。堵車時(最低行駛速度為10km/h),CO平均容許濃度為300ppm,煙塵容許濃度為9.0×10-3m-1;另外,隧道內的風速要滿足稀釋空氣中異味的風量要求。隧道內火災規模設計為20MW,采用縱向排煙時,要求隧道內風速為3m/s。目前消防部隊配備的移動排煙設備多為電動排煙機和水驅排煙機,是應對隧道火災事故的壹把“利劍”。

(四)隧道救援的快速有效實施。

通過對國內外隧道火災案例的研究,發現很多隧道火災救援失誤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壹是救援過程中排煙送風不利,霧霾使人難以疏散;二是呼吸防護的局限性不能滿足救援的需要;三是供氣保障不利,影響救援工作的連續性,延誤現場救援行動。高速公路隧道壹旦發生火災事故,必須按照相關要求,做好相應準備,才能快速有效地實施救援行動。

1,準備戰鬥

(1)火災現場設置集中移動排煙送風設備。

在保證隧道內送排風系統正常運行的前提下,調動盡可能多的移動送排風設備到達災害處置現場,增加送排風功率。利用大功率排煙裝置,在隧道兩端出入口進行正壓送風和負壓排煙,人為控制煙氣流向,確保逃生通道無煙氣入侵,保障救援人員和被救人員的安全。

(2)加強個人防護

為保證滅火救援過程中救援人員的安全,進入隧道的人員必須加強個人防護,佩戴呼吸器。根據作戰區域的不同,穿普通消防服、隔熱服、防火服等。根據需要。由於隧道內災害和事故的處理過程較長,體力消耗較大,呼吸器應為能提供長時間呼吸保障的4小時自循環氧氣呼吸器或2小時雙瓶空氣呼吸器。

(3)保證供氣。

青龍高速隧道發生火災事故後,及時調集忠縣、墊江、特勤支隊的移動供氣車,在兩個出入口分別設立移動供氣站,組織氣瓶運輸隊將氣瓶運往前方。現場氣瓶應放置在陰涼處,避免高溫暴曬,以保證涼爽舒適的氣源。

(4)隧道戰區的形成

距離隧道出入口5分鐘車程內的消防力量將形成隧道戰區,這將是青龍隧道火災事故處理的第壹個出動力量。為保證參演部隊快速、有序、協同作戰,應組織專門訓練。根據任務,參演部隊分為火災偵察組、火災排煙組、通信照明組、人員救援組、工程破拆組和滅火強攻組,各組攜帶專業裝備實施救援行動。

2.規範作戰行動

(1)加強移動供氣保障。青龍隧道長2.7公裏。發生火災時,救援力量的供氣能力對於成功將人員從隧道中救出至關重要。經過現場測試,當救援人員佩戴普通空氣呼吸器到達隧道最不利點(即隧道中部)時,消防人員很難實施救援。因此,深入內部的人必須佩戴長效呼吸器——雙瓶空氣呼吸器或自循環氧氣呼吸器,這種呼吸器能使消防員到達隧道中部,並至少工作30分鐘。同時,作為壹個小組,攜帶壹個移動氣源作為備用氣源,供被困人員或救援人員在緊急情況下使用。不建議救援人員為被困人員取下他們的呼吸器。救援人員以小組為單位,每5人組成1組,攜帶1個移動氣源。

(2)確保逃生路線暢通。隧道內的行人(車輛)人行橫道,既是被困人員逃生的生命通道,也是消防隊員對內進攻的攻擊通道。救援過程中,逃生通道應保持通風和良好的照明,並始終處於正壓狀態,防止煙霧侵入。因為通道又長又窄,所以要在選擇人(車)進行內攻救援的人行橫道處放置壹臺鼓風機,給通道送風。

(3)穩定被困人員情緒。隧道發生火災後,立即利用隧道內的廣播系統進行喊話,告知被困人員正確的逃生方法和固定消防設施的使用方法,並利用錄音系統反復播放。深入隧道實施救援的消防人員要使用便攜式擴音器喊話,穩定被困人員情緒,配合救援行動。

(4)引導疏散車輛。救援人員攜帶工作燈和強光照明進入隧道災害現場,沿疏散通道鋪設夜光救生照明線路,放置自儲燈和吸附式夜光指路標誌,並通過燈塔引入移動照明。同時,在可能造成損失的重點部位,指派專人留守,引導疏散群眾沿正確路線撤離。同時配合高速公路救援隊和交警有序疏散隧道內受阻車輛。

(5)營救被困在隧道中的人。有行動能力的人可以由救援人員引導沿逃生路線撤離;對於因擠壓或磕碰受輕傷的被困人員,救援人員可將其扶至逃生通道,簡單處置後再轉送醫療急救部門;對於已經昏迷或傷勢嚴重不能移動的危重傷員,必須用固定身體的擔架運送。在救人過程中,救援人員應為被救人員提供必要的防護裝備,如使用雙面罩空氣呼吸器的輔助面罩、移動供氣源的雙面罩或隨身攜帶的簡易防煙面罩等。

(6)全面搜索破拆救援。為了確保所有被困人員都能得到及時救援,要堅持把搜救人員貫穿於滅火救援的全過程,徹底搜索每壹個角落。特別是對事故車輛和被堵在隧道內無法及時撤離的車輛,要利用紅外攝像機、液壓破拆設備組、雙輪對向切割機等專用設備破拆車體,進行全面搜救。

(3)大力解決特長隧道火災事故救援中的通訊問題。

解決特長隧道火災事故救援中的通信問題,需要充分利用隧道內部的通信設施,快速搭建火災現場的通信網絡,確保有線和無線通信暢通。

1,隧道內通訊設施

隧道內的通信設施分為專用通信設施和公用通信設施。其中,專用通信設施分為:隧道調度通信系統、交通信號控制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和廣播公共廣播系統;公共通信設施包括:公共有線電話通信系統和無線通信系統。現有的隧道調度專網(有線)和公眾移動通信公網(無線)可以作為初期消防救援的通信和指揮手段,但不能僅僅依靠上述系統。發生火災時,消防隊還必須配備井下移動通信設備,並能在上述設施失效的情況下繼續架設現場通信指揮網絡。

2、隧道火災現場通信聯網步驟

(1)建立壹線中隊的通信指揮。負責中隊到達現場後,應首先利用隧道內的固定通信設施(如隧道調度通信專網、移動電話、隧道擴聲廣播等。)建立井下與地面的通信聯系,在固定通信設施無法使用時,利用無線通信延伸設備建立有效通信,實施救援和處置行動。

(2)建立野戰通信指揮中心。利用車載設備建立現場通信指揮中心,開通用於現場指揮的無線通信網絡、有線通信網絡、計算機通信網絡和衛星圖像傳輸廣播,完成消防救援指揮中心與當地政府、公安、急救、高速公路管理中心等其他救援部門的有線和無線通信鏈路的建立和維護。現場圖像通過衛星傳輸設備傳輸到119的指揮中心,接受並傳達到上級指揮中心和168。

以上由仲達咨詢公司收集整理。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