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老師如何開好家長會?
家長會是壹個班主任每學期都要經歷的工作。因為當班主任的經驗還不夠豐富,每當面對家長會的時候,我總會有些擔心:大部分家長的年齡都比我大,我該用什麽樣的語氣說話才能得到他們的尊重和認可?我該說什麽讓家長知道這次家長會,家長能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每壹個問題而不反感...看了《家長會可以這樣開》,我明白了,要開好家長會,首先要認清家長會。家長會和家長溝通,形成合力,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它應該是老師、家長、學生之間的橋梁,是學校展示家長人才培養的最佳窗口,是學生回報家長的最佳舞臺。然而,目前我們召開的家長會往往陷入壹個誤區:1,舊模式,讓家長無動於衷。班主任先講班級的基本情況,再根據各科分析學生情況,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最後強調家長要配合學校和老師。這種老調重彈,千篇壹律的家長會,家長都聽膩了。誰想再聽壹遍?2、嚴重的場景,讓父母“害怕”和不開心,甚至有了退出的想法。目前大部分家長都會顯得嚴肅,嚴肅的原因是學生的分數。很多老師在給家長匯報學生成績,分析學生問題的時候,大多都像“法官”壹樣,比如學生學習習慣不好,家長監督不夠,這就使得很多成績不理想的孩子家長根本不想參加學校的家長會。那麽怎樣才能開好家長會呢?在《家長會可以這樣開》中,李老師從家長會的基本內容、有效形式、做好準備以及如何開家長會等方面給我們做了詳細的介紹。關於家長會的基本內容,李老師為我們列舉了以下幾個方面:班級情況介紹、典型案例分析、輔導經驗交流、了解學生信息、教學方法介紹、學生情況匯報、政策要求分析。介紹班級現狀,介紹教育方法,匯報學生情況,是我們壹般老師在家長會上會做的點。有的老師還做了家庭教育經驗交流,讓優秀學生的家長在家長會上談談自己的“育兒經驗”。首先是對這個家長教育學生的壹種肯定,也能對其他學生的家長起到很好的輻射和帶動作用。關於家長會的形式,我們通常采用的形式可能比較簡單:老師說家長聽或者讓壹些學生做壹些示範。在這壹章中,李老師為我們提供了壹些其他形式的家長會,以供參考。比如:討論家長會。其實很多家長帶著很多疑惑來參加家長會:孩子經常把自己關在小房間裏,其他孩子也這樣嗎?孩子在家外向,為什麽在學校內向?孩子學習努力,成績大多不理想?.....但是往往等到家長會結束,她的問題壹個都沒有解決,因為沒有時間跟老師和其他家長溝通。既然需要討論的問題那麽多,為什麽不開壹個討論式的家長會,討論壹下性的問題或者教育中壹兩個突出的問題呢?在這種形式下,家長可以借鑒別人教育孩子的經驗,老師也會得到家長更好的配合。關於如何開好家長會,李老師的這部分論述讓我受益匪淺。他在這部分提出了兩個觀點,1,家長會的“四有”;2家長會的“三股勢力”。家長會的“四有”是看、聽、說、想。李老師指出,首先要有好的環境讓家長看到,要有學生的好作品讓家長看到,讓家長看到,家長會就成功了壹半;於是,我想到了2008年中考後的家長會,當時我以運動會和孩子日常學習生活的照片為載體向家長匯報——他們充滿了好奇,微笑著看著,聽著,好開心!說到聽,大部分家長都會聽,從幼兒園到小學甚至中學到大學,所以沒必要說的很堅決。如果非要說的話,要提前做好準備,說的清楚有目的性。老師少說話是為了給家長騰出說話的時間,給家長說話的機會,讓家長感受到被尊重。李老師倡導的“三力”,就是以“新奇”招人,增強家長會的吸引力,以“理”服人,以“行”導人,提高家長會的凝聚力,提高家長會的戰鬥力。“新”就是形式要創新,不再是老師說家長聽的單壹形式。學生可以參與,家長可以主持,多媒體可以適當使用。內容要有新意,不要總是獨角戲,老師可以討論熱點問題,介紹成功經驗等等。在這方面,多思考,善於觀察和積累,會有啟發。另外,班主任要以理服人,為家長樹立榜樣,促進家長競爭,讓家長行動起來參與班級管理和學生管理,這是班主任開好家長會,增強家長會戰鬥力的關鍵。這方面是我在以後的家長會工作中特別關註的,因為我以前幾乎沒有這樣考慮過。當然,要達到這個目的,班主任的練習是非常重要的。班主任只有以行動導人,才能在家長中樹立崇高的威信,成為家長的知己。家長會在教育學生成長方面發揮著非凡的作用。讀完李老師的這本書,我感到非常高興。我想在以後的家長會工作中,我會更上壹層樓,我會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讓家長會真正發揮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