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心理咨詢行業的歷史

心理咨詢行業的歷史

心理咨詢行業的歷史

導語:心理健康正常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會面臨很多問題,比如婚姻家庭問題、職業選擇和學習問題、職業適應和發展問題等等。當他們面臨上述自我發展問題時,需要做出理想的選擇,才能成功度過人生的各個階段;在這裏,心理咨詢師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為他們提供心理幫助。這種咨詢被稱為發展性咨詢。

心理咨詢是心理學和精神病學所特有的。作為壹項產業發展,它獨立於學術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的臨床醫學。在它的背後,還有壹門學科——精神分析。

由於心理咨詢的復雜性,我們必須從歷史入手去理解它。

最早的心理咨詢手段是我們最熟悉的,那就是催眠。作為壹種對付人的神經官能癥,尤其是歇斯底裏癥的手段,這種方法在19的七八十年代的法國正式確立,讓沙克和伯恩海姆載入史冊。當時弗洛伊德還是壹個名不見經傳的學生。他幫助沙科做了很多事情,從沙科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在和伯恩海姆合作的時候也發現了很多問題,比如催眠的機制是什麽?為什麽催眠對癥狀的效果這麽不穩定?這種問題到現在已經有將近壹個半世紀沒有答案了。但是弗洛伊德在探索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式

-1900新世紀初,隨著《夢的解析》(又譯釋夢)的誕生,由他開創的精神分析學正式誕生。從此,我們現在稱之為心理咨詢的整個行業成為骨幹和支柱,延續了110年,深刻而廣泛地影響著整個人類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精神分析花了30年占領世界,然後花了半個世紀稱霸世界。直到20世紀80年代,無論是私人執業者還是精神病院的醫生,精神分析都是心理咨詢和治療的主要理論來源和治療方法,它在心理學在我們心目中的地位壹直幫助著壹代又壹代求助於心理學的人。

精神分析從壹開始就顯示出它作為壹門學科的獨特性。心理學的主流研究是基於實驗室實驗,基於各種動物或人的生理基礎,精神病學,尤其是近幾十年來不斷反對精神分析的精神病學也是基於此。只有精神分析真正把人當人,承認人的精神世界的獨立性,並以幫助人解決這個維度上的精神癥狀和困難為目標,試圖建立對人的精神結構的系統認識。不僅推動了整個行業的壹步壹個腳印,更因為其對人類精神的全新理解,徹底改變了整個人文領域的發展方向。當今的哲學、歷史、文學、人類學、社會學等。都滲透著精神分析的影響。剛剛去世的著名思想家,如福柯、德勒茲、德裏達、鮑德裏亞、羅蘭·巴特等,都是在拉康對精神分析的重新發展之後確立了自己的人生。當然,由於國內對精神分析的普遍無知,很多法國思想家的著作甚至不清楚。比如福柯的《性欲史》被翻譯成《性的歷史》或者《性經驗史》,只是因為壹線學者不知道sexualité就是性欲,是精神分析最基本的概念。乍壹看,它被認為是人類性生活的人類學指標。再比如新出版的《情人的竊竊私語》,但羅蘭·巴特卻有意在拉康對愛情的深刻闡釋和“四大修辭”的架構下突出愛情,這是完全不能理解的。耳語?這個詞應該翻譯成“修辭”,這個詞被錯誤地翻譯成了話語,而學術界很清楚,我們說的“話語權”之類的東西,是指不能用“絮絮叨叨的話”這種優美而輕微的表達方式來表達。

在精神分析如火如荼的日子裏,有行為主義附帶的行為療法,因其無差別的簡單性,至今仍被精神科醫生和我的同事們推崇。這種方法的道理很簡單,就是如果妳怕蛇,那就把妳扔到蛇窩裏,只要妳沒死,遲早會好的。這種療法是怎麽來的?那時候行為主義根本不做這些臨床心理學的東西。心理學家只是認為,像這些動物壹樣,當人們整天與老鼠、小貓、小狗和大猩猩在壹起時,他們可以扔掉他們想要的任何東西,並消除他們想要的任何東西。不幸的是,人們發現豬是拱形的,所以行為主義的體系崩潰了。而這種對人類苦難不分青紅皂白的漠視,從來沒有真正取得過任何不應該有的地位。

我們現在說的心理咨詢行業的建立,是從20世紀70年代成熟的兩個新趨勢開始的,這兩個趨勢都源於精神分析的修正。

第壹種趨勢是人本主義心理學,被稱為心理學的第三種力量。我們今天的心理咨詢框架直接來源於人本主義的發展。無條件的主動關心、對角交談和發揮治療效果的支持關系都是在人本主義的發展中建立起來的。人文主義的壹個根本特征是強調人的自我實現、成長和存在的最高價值,這也包含著兩個內在特征。壹個是自由理想下自我完善的倫理必要性。壹個人應該在精神上提高某個星期,而不是沈迷於現狀,回到壹個古老的實踐傳統。人本主義大師馬斯洛晚年提出了超越最高境界的需要,將人的精神提升與壹些必要的體驗聯系起來,在東西方古老的傳統中流傳。這些東西構成了我們今天心理咨詢的基本框架。我們今天所說的當事人,也就是來訪者、心理咨詢師等等,完全依賴於此,心理咨詢可以脫離醫患關系,成為任何人生活的壹部分。馬斯洛說,真正的健康不是我們所說的正常人、普通人的心理狀態。真正的健康是像佛壹樣的絕對健康,我們每個人都有很長的路要走。

人文主義作為當年的大勢利,後來衰落了。早在20世紀90年代末,人本主義心理學作為壹個重要的理論體系已基本退出歷史舞臺,但它通過心理咨詢的廣泛市場化,在臨床領域留下了自己的衣缽,並因歐文·亞龍這位傑出的大師而奠定了人本主義在團體治療領域不可替代的地位。人本主義的衰落除了團體治療外,還有壹些內在因素,與精神分析有很大關系。首先,人文主義的幾位創始人都是精神分析學家。馬斯洛、羅傑斯、羅羅梅都因不滿精神分析的某些具體方面而試圖尋找更廣闊的道路。但是,有些路其實是壹樣的。比如,無條件的積極關註並不新鮮,而是精神分析的基本原理。在分析室裏,分析師要接受分析師的所有話。當然,人文主義的先驅們更願意關註積極的方面,以便在自我實現方面取得進步。至於自我實現,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實際上與美國自我心理學派的精神分析自我完善的理論取向不謀而合,也就是說,是精神分析理論和實踐取向的轉變。人本主義引入宗教不是先驅,而是對榮格精神分析的繼承。由於缺乏榮格式的特殊稟賦,這種傳承並不是那麽好。最重要的是,宗教中人的境界提升的方法和心理咨詢有著根本的沖突。心理咨詢或精神分析基本上是壹種修辭性的實踐,而宗教則是壹種漫長的對人進行提升的身體實踐。比如妳要開悟,就要自律。這種事情沒有堅定的信念是無法實施的。因此,東方揮之不去的影響只能導致壹種事實上的冷漠。在完成其創新的歷史任務後,人本主義將在團體治療中發揮其特殊的作用。畢竟,只有在群體環境中,人文主義的優點才能在壹段時間內得到充分的補充,而固有的弱點也不會顯露出來。因為人多,不可能純個人的方式去做,人文主義和精神分析和宗教混淆的部分就不透露了。當然,也有古往今來對宗教的誤解。我們通常認為宗教是壹種集體實踐。相反,所有真正的修行者都知道,宗教信仰是個人信仰,開悟不能和第二個人扯上關系。

第二個趨勢是認知療法的趨勢,在西方已經達到頂峰,占據了最大的市場份額,當然在中國似乎也是如此。認知療法,顧名思義,強調認知功能對人的精神的優先性。從這個角度出發,將科學心理學實驗和測量領域的多種嚴謹的技術手段創造性地引入治療領域,從而建立起壹種技術性很強、細致入微的短期治療方法,是當今心理咨詢和治療領域的主流。從這個認知的名稱來看,認知療法似乎來源於認知心理學,但這種情況只說對了壹半。從技術領域來說,認知療法強烈的技術特征確實來自於以認知心理學為代表的科學心理學傳統。客戶的到達和離開要用情緒自評從0到7或者到10來衡量,這顯然來自於心理測量;認知療法中嚴格的開表是通過特定的書寫操作來發現和確定自動思維,而表的規則和規定也是來源於實驗傳統。

然而,在其他方面,認知療法主要與精神分析有關。前面提到的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內容與認知療法的內容無關,只有在情緒理論的假設部分,才能為認知療法中理智戰勝情緒的基本立場提供壹些支持。真正在這方面提供有力理論支持的是精神分析學,拉康的貢獻直接論證了人類精神世界的符號結構對精神系統的優先性。這樣就涉及到精神分析發展的困境和認知療法的建立。不可否認,精神分析不是壹成不變的,但它有自己的發展。許多分析家意識到精神分析的局限性,走上了進壹步發展的道路。雅克·拉康貢獻很大,但由於他會說法語,也沒有出書,所以他生前基本上對英語系主導的精神分析界影響不大。在這種背景下,認知療法的創始人埃利斯和貝克走上了放棄精神分析,創造新的治療方法的道路。兩人都是合格的精神分析學家,在自己的臨床實踐中取得了與同行相同的成果,但在面對精神分析所面臨的壹些困難時,他們試圖用新的方式解決這些困難。

首先,不是每個人都有強烈的欲望和責任,很多人只願意花壹點心思讓自己舒服,這就使得精神分析的前提無法實現。所以埃利斯是基於精神分析的深厚背景來在壹個短暫的咨詢過程中主動幫助人,也就是說比聽精神分析說得更積極,說得更少。他說這是認知療法。事實上,這恰恰是今天已經被認可的短期精神分析療法,或者說精神分析咨詢。早在弗洛伊德對精神分析的探索中,經常使用這種做法,後來弗洛伊德放棄了,因為這會引出問題。

其次,埃利斯強調對同壹事件的不同理解,貝克強調對自動思維的重新理解。認知療法的這些理論核心不是第壹,而是精神分析的基本原理。精神分析的技術原理被拉康概括為對個人歷史的重建,即在基礎層面對壹些重要事件的重新理解。對於自動思維的重新認識和對世界的接受,這是精神分析的壹個經典概念。簡單來說,就是明白自己不能做什麽,並接受它。

第三,貝克創造的寫作方法確實是對心理咨詢的開拓性發展,它涉及到無意識操作的特殊原理,這種原理仍然來源於精神分析。拉康強調,在語言的操作所實現的精神分析操作中,有壹種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內在書寫,它把無意識中的許多混亂的東西連接起來,這是對於主體的重建和對壹個人內在自我的重新認識的核心。

後來,認知療法進壹步融入辯證法和東方內觀實踐,但問題越來越明顯,即認知療法的最初動機源於對美式“短、平、快”的追求,而書寫和內觀的古老傳統只有通過多年的努力才能轉變,初衷指向更深的穩定,這使得認知療法成為今天心理咨詢的基本效果。那就是短時間內讓人改變,過壹段時間問題又來了。當然,這種短、平、快、無限的重復也是行業的根本,否則我的同事們就離不開回頭客了。這個趨勢確實得到了客戶的認可,周瑜打黃蓋的局面已經形成。

在這兩個新趨勢的基礎上,近年來形成了許多小學校,如家庭治療、積極心理學、NLP等。這些小流派在這兩個新趨勢的基礎上重新整合了精神分析,這裏不再討論。

如果妳讀過或聽過心理學的歷史故事,妳就會知道,心理學的大多數流派都活不長,短則十年,長則五十年。精神分析是唯壹的例外。110年來,它不僅牢固地形成了壹切臨床心理學工作的理論基礎和技術源泉,而且按照壹條統壹的線索,對人類心理結構的純心理學問題貢獻了越來越豐富和深刻的認識。至少在我們今天談論的心理咨詢領域,精神分析是當之無愧的。

精神分析的內涵不是壹般的知識,讀完就能記住並有效。精神分析的特殊性決定了它必須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傳播,否則只會受到人們無意識自我保護的抵制。所以在這本書的後兩部分,我會具體把精神分析的規律和經驗融入到壹些常見的癥狀、困境和短期的案例故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