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移民篩選人才
美國是壹個移民眾多的國家。但是美國在接受移民方面有嚴格的選擇。對高科技人員的政策很寬,但對壹般文化素質低的人很嚴。美國很早就制定了移民法,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美國國會多次修改移民法。多次修改的移民法規定,國家每年將留出29萬個移民名額,用於引進國外高科技人才。新移民法規定,所有著名學者、高級人才和具有壹定專業技能的人才,不論國籍、資歷和年齡,都將優先入境。美國國會移民改革政策的發起者詹姆斯認為,美國經濟的持續繁榮迫切需要壹些技術移民。愛德華茲說,移民中的高科技人才對美國的高科技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美國高科技公司雇傭的美國大學畢業生,每年都有很多是非美國人。1996年,在美國大學獲得計算機碩士學位的人中,有38%是外國留學生,而哲學博士中有46%是非美國公民。壹些專家指出,美國高科技產業這個世界上最有前途的產業的進壹步發展受到了技術人員短缺的威脅。移民政策要符合美國的經濟發展,從移民中篩選高科技人才來美國服務。新的移民政策要根據受教育程度(www.21blue.com)、英語水平和配偶受教育程度(www.21blue.com)。
H-IB簽證是美國發給有特殊專長的外國人的入境證件。1990年,國會建立了H-IB簽證項目,每年簽發65萬份簽證,允許擁有學士或以上學位的外國人在美國工作。隨著科技的發展,特別是電子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美國對高科技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各種高科技公司不斷向國會施壓,要求修改移民政策,擴大H-IB簽證的額度。1998年5月,國會決定在2000年和2009年將這類簽證的數量增加到1150000。近日,美國移民計劃發言人表示,1999簽發的H-IB簽證數量超過了國會規定的1150000的數量,有2萬人中簽,其中印度人排名第壹,占46%,中國大陸占10%,加拿大占4%,菲律賓占3%,中國臺灣省占3%。
不惜重金大力補貼。
美國非常重視招收留學生,政府也相繼制定了關於留學生教育的政策(www.21blue.com),其中最吸引人的是資助留學生的政策。
20世紀50年代,美國的留學生只有34萬人,60年代增加到8萬人,70年代飆升到654.38+0.5萬人。20世紀90年代,國際學生人數成倍增長,達到50多萬人。赴美留學人數的不斷增加與美國吸引留學生的政策密切相關。美國設立了各種基金來資助留學生,如USAID和富布賴特基金會、福特基金會、洛克菲勒基金會等。,它們都為來自第三世界國家的國際學生提供各種獎學金。美國每年對外國學生的投資高達25億美元。美國對外國留學生的政策具有壹定的延續性,壹直鼓勵接收外國留學生,並在獎學金的發放、學費的繳納等問題上給予他們與本國學生同等的待遇。這項體現了某種平等的政策對外國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趁火打劫,大舉收購
美國不擇手段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早在1945年,征服柏林後,美國立即派出3000名科技專家到德國考察,然後派出100架飛機運送科學家到美國,經過嚴格考核後高薪聘請。蘇聯解體後,美國用金錢等各種手段從俄羅斯吸引各類人才。例如,聖彼得堡物理研究所有能力研制和生產高功率軍用固體激光器。蘇聯解體後,美國國防部派人員到該所,名義上是合作,實際上是以美方為代價,為美國人工作。俄羅斯科學院物理化學研究所納米超細粉體研究實驗室與美國國家公司合資成立,實際上是受美方委托為美國制造納米超細粉體材料。美國還想盡辦法從前蘇聯購買反彈道導彈專家,月薪比原工資高出10多倍(5000美元)。目前,美國已在全球180個國家和地區廣泛征集各類人才,人數超過百萬。作為世界權威諾貝爾獎的美國科學家占了壹半,而且大部分是外國國籍的外國人。在科技人才集中的地方,如矽谷的休斯敦航天中心,外國科技人員占壹半。美國很多重點科研機構的主任,大公司和很多重點大學的科研機構的科技負責人,60-70%都是美國的外國人。大學也以優惠條件吸引外國學生。據報道,目前美國幾所著名大學幾乎招到了世界上最優秀的人才。壹方面,他們在學生時代盡力利用他們的研究成果;另壹方面,千方百計留住那些成績突出的人,讓他們在風華正茂的黃金時代為美國科研努力。特別值得註意的是,在美國的科研人員和留學生中,中國排名第壹。據《歐洲時報》報道,上世紀80年代末,美國頂尖科技人才中有1/4是華裔。美國機械工程學會12個分會中,有6個由華人擔任主席。美國著名計算機公司IBM的800多名工程師中,中國人占了壹半。美國計算機研究中心有4000多名華裔研究人員。在19位部長級理事中,華人占12位。美國是當今世界上吸引外國學生最多的國家。目前,全球每三個留學生中就有壹個在美國留學。美國人只占紐約大學壹年級研究生的1/15。這些留學生中,超過60%的人畢業後留在了美國。目前在美國的留學生中,中國大陸的學生人數最多,有44000多人,如果加上臺灣省,將達到80000多人。美國吸引外國高級科技人才的法寶之壹就是高價購買,或者購買研究成果,或者以優厚的待遇截留優秀的外國留學生在美國,讓這些人在人生的黃金時期留下來為美國科技服務。據悉,流向美國的高科技人才年薪可高達30萬美元,還有很多其他福利待遇。
利用當地就業為己所用。
印度有專門和美國高科技公司掛鉤的人才中介,生意相當紅火。壹家介紹機構在當地報紙上登廣告。不到壹周,就有2000多人報名求職。根據合同,工作項目完成後,美國公司將招聘的員工返還給介紹機構。美國聖克拉拉的Jekedgew公司特別重視印度人才。去年,該公司為600人申請了H-IB簽證,其中300多人是印度人。美國有些公司拿不到國會的H-IB簽證配額,也招不到外國人才,就想辦法另辟蹊徑,幹脆把壹些信息技術業務搬到國外。芝加哥壹家科技咨詢公司的總裁威爾辛說:如果招不回人,就把工作拿出來,在本地雇傭人才。目前,壹些美國信息咨詢公司已經前往印度和愛爾蘭,在當地招聘人才。這種方法非常有效,而且越來越普遍。摩托羅拉甚至將其工作轉移到國外,公司負責人馬爾頓承認他們不得不這樣做。其實這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對美國工人也沒有好處。
美國壹些公司和企業通過在目標國投資項目、開辦企業和工廠,以遠高於目標國的待遇吸引大量當地工程技術人員,大力推行“人才本土化”政策,這是美國等發達國家利用外國人才和智力的重要途徑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