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狀況調查顯示,34.0%的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列為必修課,14.3%的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列為選修課,32.6%的學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講座,15.3%的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和活動,7.5%的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同時,2007年2月65438+至2008年10月65438+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對12-18各省、直轄市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心理健康狀況良好,其中18心理健康狀況良好。另外,心理健康狀況差的有13.8%,心理健康狀況差的有2.3%。
《中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報告》課題組成員孫雲曉表示,學校對未成年人的心理幹預還很脆弱。”我們調查發現,學校的心理輔導員有的是政治課老師,有的是輔導員,有的是考了心理學學位的其他課老師。總之,當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時,這些心理咨詢師仍然是孩子的老師,很難起到心理咨詢的作用。而且當孩子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時,學校也沒有能力進行心理治療。“孫研究員建議,應該參照國外的形式,在學校設立更多人性化的心理咨詢服務,學校的心理咨詢室應該與專業醫院聯系。當發現孩子的心理問題需要專業醫生時,學校可以及時聯系醫院。
根據這項調查,心理健康問題在各個階段的青少年中普遍存在。這個年齡段情緒不健康的現象令人擔憂。約有24%和7%的人有情緒障礙,21.1%的人有壹定的情緒問題。雖然有55.2%的人情緒健康維持在正常水平,但其平均值65,438+05.68%遠高於CES-D量表中國常模的平均值65,438+068。
孫主任還有兩份上海其他機構的調查結果。壹個是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系的。65,438+06-25歲的社區青少年中,敵對、妄想、焦慮、強迫、軀體化、恐怖、抑郁的檢出率明顯高於SCL-90中國常模,社區青少年對社會的消極、冷漠程度明顯高於普通青少年。
此外,上海市中小學心理咨詢協會幾年前的壹項調查顯示,6-11歲兒童的心理問題不容忽視,該群體各類行為障礙檢出率為23.2%,遠高於高中生(13.9%)和初中生(9.1%)。其中,註意力缺陷障礙又稱ADHD的發病率居該群體各種心理問題之首。
這樣,這三次調查基本涵蓋了上海各年齡段青年的基本情況。從三次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心理健康問題在各個年齡段的青少年中普遍存在。但專家也向本刊指出,雖然存在問題,但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表現出不同的特點。比如6-11歲的主要心理健康問題是多動癥;11-18歲是情緒障礙,16-25歲主要表現為社會態度適應。
去社科院之前,記者在網上搜索了壹些關於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數據。例如,壹項抽樣調查的結果顯示,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障礙。基於此,估計我國約有2億中小學生存在各種心理健康問題,高達3000萬至4000萬;據介紹,浙江省精神衛生工作者對全省城鄉不同類型學校2961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發現有16.7%的學生存在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其中初中生13.67%,高中生18.7%,大學生25.39%。對於這種差異,包醫生認為,雖然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社會尤其是家長的重視,但我們不能簡單地將其歸類,更不能草率地將普通或短期的心理適應問題歸為心理不健康。中國社會科學院在本次調查中使用的標準化抑郁量表CES-D。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調查還顯示,青少年面臨的壓力與他們的心理健康直接相關。其中,學習壓力排在第壹位,其次是戀愛壓力、健康壓力、家庭關系壓力和人際關系壓力。這項調查的結果表明,這個年齡組的兒童的大多數情緒問題都與學業壓力有關。學習壓力不僅在影響心理健康的各種壓力源中居首位,而且呈現出隨年齡增長而增加的趨勢。
據孫主任透露,他們最近正在計劃壹次大規模的調查,最快可能在5月前鋪開。這是上海市委宣傳部的壹個重要課題。據說這次調查的規模比上次更大,調查對象的年齡也更廣,其中心理健康調查是這次調查的重要組成部分。
青少年心理咨詢行業調查
“我希望有人能幫助我,但我壹直不知道我可以找到誰來幫助我!”這可能是很多正在遭受精神困擾的人的困惑。進入大學後不久,肖睿聽到了學校心理咨詢室提供的第壹份報告,才知道她可以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心理咨詢師、心理咨詢室、心理熱線等。
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長孫表示,近年來,上海的心理咨詢行業發展迅速,高校、中小學、醫院、社區、民間組織等紛紛開設各類心理咨詢服務。這些機構在保護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上海有80多個心理咨詢室,20多條心理健康咨詢熱線。以高校為例。據上海市高校心理咨詢協會統計,截至2004年6月,全市共有高校心理咨詢師200余人。23所本科院校中,有21所開展了正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其中18所都是健全的心理咨詢機構。
可以肯定的是,由於這些心理咨詢師的存在,以及人們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日益關註,相當壹部分青少年從他們的心理困惑中受益。此外,心理咨詢也逐漸被更多人接受。
包是上海同濟大學心理咨詢室的咨詢師。據他介紹,同濟大學心理咨詢室目前有6名專業心理咨詢師,陣容比往年擴大了不少。而他們的心理咨詢室,從過去到今天,壹直被人們所忽視。據包老師初步統計,上學期(2005年下半年)他個人接受心理咨詢的學生超過100人,平均每周約10人。與過去相比,他們的工作量越來越大。
鮑老師2001開始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當時主動咨詢的同學還挺少的。那時候和同學談心理咨詢,大學生還是比較忌諱的。看心理醫生似乎是壹種“神經病”,會被別人說閑話。所以即使有學生來咨詢,也會對老師提出特殊要求,要求匿名。現在,壹個宿舍的所有學生和壹對好朋友聚在壹起進行心理咨詢是非常常見的。在大學校園裏,心理咨詢師參與到自己的成長中,幫助他們處理人際交往、學習、自我探索中的煩惱,是大多數學生都認同或理所當然的事情。
做了四五年青少年心理咨詢的許博士也認同這個觀點。“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健康各方面家長都比較重視,所以還是有相當壹部分家長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
2005年7月18日,全國監獄系統首個省市心理矯治專業委員會在上海成立。事實上,在罪犯改造中引入心理矯治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只是近幾年,全國各地的監獄系統都比較重視這個問題,組織了專門的人員培訓,希望在勞動改造的同時改造罪犯的思想。華東師範大學心理系和上海少年管教所都有壹個關於“攻擊性人格矯正”的課題。
據參與該課題的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耿文秀介紹,他們已經組織了多次團體訓練,通過心理渠道進行幹預,告訴這些智障青少年壹些解決問題的技巧,從而提高他們的自控能力。
少管所的很多攻擊性少年犯都受益於這個話題。比如上面提到的15歲的兇手,2004年6月開始參加華東師範大學和少年犯罪研究所聯合開展的“攻擊性人格矯正”團體訓練項目。在四個月的實施過程中,他參與了《梅綺棍》、《進化論》、《我的重要人》等項目,這讓他深有體會。事後,他誠懇地對管教說:“通過團體訓練,我覺得世界上很多東西都很珍貴,以前可能沒有註意到。我很感謝老師們這樣幫助我。”
當然,在心理咨詢領域,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充其量只是剛剛起步,還有很大的差距。目前這些關於心理咨詢的數字並不值得稱道。相關數據顯示,百萬人口的美國有550名心理咨詢服務人員,壹般發展中國家有50-100人。百萬人口的上海,心理咨詢服務人員只有10左右,專門從事青少年心理咨詢的心理咨詢師就更少了。而且由於各種心理咨詢的從業者多為業余或兼職教師,缺乏專門的專業培訓。此外,他們往往具有自我定位不明確、服務對象模糊的特點,能夠為青少年提供專業心理支持的部門還相當有限。因此,如何在未來結合社會資源進壹步發展相關力量,真正保護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不僅是上海心理咨詢機構的長遠目標,也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由於潛在的龐大消費群體的存在和需求,目前心理咨詢市場火熱。考個心理咨詢師證,開個心理咨詢診所,成了很多人很有前途的職業規劃。
作為壹名專業的青少年心理咨詢師,徐哲寧博士很感慨。她認為,目前很多心理咨詢師的專業能力、基本素質和資質還存在壹些問題,壹些業余或兼職的心理咨詢師缺乏專門的專業培訓。另外,目前國內的心理咨詢師考試對學員的資質要求並不嚴格,追求短、平、快的成績。據許博士介紹,要想拿到國外的心理咨詢師證書,首先需要有醫學學習背景,要求相當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