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建設國家電子政務網絡
以國家電子政務傳輸骨幹網為基礎,建設內網,拓展外網,整合優化現有業務專網,建設完整統壹的國家電子政務網絡。加快專網業務向國家電子政務網遷移,確需保留的部門專網可根據業務需要與國家電子政務網互聯。
1.國家電子政務內網平臺。
建設目標:形成全國統壹的電子政務內網平臺,主要用於承載各級政府部門內部辦公、管理、協調、監督和決策業務信息系統,實現安全互聯、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
建設內容:加快建設統壹的電子政務內網平臺。規範網絡連接,整合網絡資源,保障安全接入。著力打造中央級平臺,盡快實現頂層互聯互通。各部門根據業務系統部署和安全管理要求,依托全國統壹的電子政務內網平臺,開展跨地區、跨部門的業務應用,實現網絡資源的* * *使用。
2.國家電子政務外網平臺。
建設目標:實現國家電子政務外網平臺互聯互通,為各級政府部門履行職能提供服務,為面向公眾、面向民生的業務應用系統和國家基礎信息資源開放提供信息支撐。
建設內容:完善國家電子政務外網中央平臺,整合地方網絡資源,加大地方各級電子政務外網建設力度,促進中央電子政務外網平臺與地方各級電子政務外網有效溝通。
(二)深化國家基礎信息資源開發利用。
基礎信息資源庫包括基礎信息數據庫和業務信息數據庫,依法向政府部門和社會開放。基礎信息庫應按照壹源多收、及時核對、及時更新、權威發布的原則進行建設。業務信息庫應按照物理分散、邏輯集中和* * *共享檢查的原則進行建設。
1.人口信息資源數據庫。
建設目標:初步實現相關部門人口信息資源實時共享,為區域資源承載力、實有人口統籌管理、人口生命周期管理、社會治安狀況、人力資源能力素質、社會就業狀況、市場消費能力、公益事業發展水平、城鎮化水平等監測、分析、評價和決策提供信息支撐,提高管理、服務和決策水平。
建設內容:建設和完善覆蓋全國、以身份號碼為標識、以身份證信息為主要內容的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以人口基礎信息為基礎,建立信息共享和核對機制,充分利用全國人口普查信息,逐步構建人口總量和靜態動態分布、戶籍、健康素質、殘疾人口、年齡性別結構、受教育程度、就業狀況、生活狀況、收入水平、納稅、保險繳納、社保待遇、婚姻狀況、優撫救助、扶貧開發、黨員、公務員、專業。
2.法人信息資源庫。
建設目標:初步實現相關部門法人信息資源實時共享,為企業技術創新、產品質量保證、中小企業發展、勞動用工需求、行政資源配置、產業經濟安全、社會事業發展、市場開放競爭、社會信用體系等提供監測、分析、評估和決策的信息支撐。,提高管理、服務和決策水平。
建設內容:建設和完善以法人組織機構代碼為標誌的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企業、社團等依法設立的機構和單位的基礎信息數據庫。以法人基礎信息為基礎,建立信息共享和核對機制,充分利用經濟普查信息,逐步建成法人信用、固定資產投資、產業結構、從業規模、生產經營、稅源稅收、法人經營範圍等業務信息庫。
3.空間地理信息資源數據庫。
建設目標:初步實現相關部門空間地理信息資源實時共享,為自然資源儲備、開發利用、人居環境、生態環境、自然災害、交通資源配置、物流配送效率等監測、分析和評價決策提供信息支撐,提高國土空間資源配置效率。
建設內容:在國家自然資源與地理空間基礎信息數據庫壹期工程的基礎上,進壹步拓展整合相關數據資源,完善信息共享機制。建設和完善以測繪基礎地理信息為主要內容的國家空間地理基礎信息庫。以國家空間地理基礎信息為基礎,建立信息共享和核對機制,逐步建設土地礦產資源、海洋環境、地質地震構造、耕地草原狀況、森林、濕地和荒漠、水源和水系分布、城鄉建設規劃、綜合交通布局、水域空域航線、網絡資源分布、重點水利工程分布、行政區劃和地名、郵政編碼和地址、地理數據資源等業務信息庫和國土資源監管信息系統。
4.宏觀經濟信息資源數據庫。
建設目標:根據業務需求享受宏觀經濟信息,為有關部門和地方開展經濟運行動態監測、產業安全預測預警等分析決策提供信息支持,確保財政、稅收、統計等宏觀經濟基礎數據真實、準確、完整、及時,提高政府統計的公信力,提高宏觀調控的科學性、預見性和有效性。
建設內容:加強財政、稅收、統計等基礎信息資源開發利用,逐步完善消費、投資、進出口、經濟運行、節能減排、知識產權等商務信息資源。建立完整、統壹、高效、適用的國家統計信息系統,完善國家統計數據庫,建設安全、暢通、便捷、高效的網上直報系統。
5.文化信息資源庫。
建設目標:促進文化信息資源的享有、開發和利用,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傳播,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建設內容:完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逐步建成以國家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民族重要文物和國家檔案信息為主要內容的信息庫。完善文化市場信息監管平臺,加強重點新聞網站建設,推進新聞信息搜索引擎發展,完善全國網絡視頻內容傳播和* * *共享平臺。
(3)完善國家網絡與信息安全基礎設施。
堅持促進發展、保障安全的原則,按照規範為主、疏堵結合、科學管控、* *建設* * *共享、政企結合的原則,加快網絡與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國家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我國基礎信息網絡和重要信息系統的安全保障能力。
1.網絡與信息安全基礎設施。
在現有設施和資源基礎上,逐步建立科學高效的信息安全管控機制,建設統壹的網絡與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完善關鍵信息安全管理業務系統,建設密碼保護、身份認證、保密監管、檢測評估、監測預警等技術支撐體系。,從而有效確保我國信息網絡空間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2.重要信息系統安全設施。
減少各部門互聯網出入口數量,推進黨政機關統壹上網。加強涉密信息系統和信息資源安全設施建設,統籌應急響應和災難備份能力建設,提升電子政務網絡、基礎信息數據庫和重要業務信息系統安全防護能力建設,為重要信息系統安全可控運行提供支撐。完善密鑰管理基礎設施,推進電子政務網絡信任體系建設,充分利用已依法設立的電子認證服務機構,實現各級電子政務內網和各類業務應用的身份認證、訪問授權、責任認定等安全管理,為跨部門、跨區域的政務業務應用提供安全保障。
(四)推進國家重要信息系統建設。
在繼續加快金盾、金通、金財、金稅、金審、金農等重要信息系統建設的基礎上,重點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經濟社會安全、提升治國理政能力的重要信息系統。根據各部門的職能分工,整合部門工程項目的職能,實現重要信息系統的跨部門協同交互和資源共享,形成相關部門項目的信息集成工程。
1.國家健康保險信息化工程。
建設目標:實現政府相關部門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重大疾病防控、衛生監督和保障公共衛生、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能力。提高醫療衛生事業行政監督管理水平。提高遠程醫療服務能力,促進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衛生需求。
建設內容:按照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要求,完善以疾控網絡為主體的公共衛生管理信息系統。建立覆蓋基本藥物采購供應和使用管理、居民健康管理、診療導航與管理、綜合業務管理和績效考核的基本醫療衛生管理體系。以建立城鄉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中西醫電子病歷為重點,推進醫保“壹卡通”,建設支撐各級醫院聯動、醫保醫療服務協同、居民健康監測咨詢的醫療衛生服務信息系統,支持醫療機構分級合作和醫保支付即時結算。建設基本藥物制度運行監測評價信息系統和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績效評價信息系統。推進遠程醫療試點。
2.國家住房保障信息工程。
建設目標:實現政府相關部門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為加強住房保障提供信息支持,增強國家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能力,提高科學決策水平。
建設內容:以人口分布和建設用地供應信息監測為基礎,整合住房權屬信息和房地產市場交易信息,重點建設住房信息系統,加強保障性住房資源配置監管、住房建設資金互助監測和投資性住房需求監測。
3.國家社會保障信息化工程。
建設目標:實現多類型社會保險經辦服務的省際連續性,規範業務經辦流程,控制資金風險,實現精細化管理,為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供信息支撐,不斷提高全國社會保障能力和水平。
建設內容:在金寶壹期工程的基礎上,加快社保信息化工程建設。推進社會保障卡應用,建設覆蓋農村社區、實現多險種跨省銜接的社會保險經辦服務信息系統。在低保壹期工程的基礎上,建設從城市延伸到農村的統壹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慈善管理信息系統。社會保障監管信息系統建設。
4.藥品安全監管信息化工程。
建設目標:實現政府相關部門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進壹步加強藥品和醫療器械研究、生產、流通、使用全過程監管,實現藥品流通過程透明監管,有效提升藥品全生命周期安全監管水平,加強藥品(含醫療器械)安全監管,滿足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需要。
建設內容:藥品監管信息化工程建設。完成國家藥品監管信息系統壹期工程,支持藥品真偽鑒別、來源追溯、過程跟蹤、快速召回和應急部署。在此基礎上,加快藥品安全監管信息系統建設。
5.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工程。
建設目標:逐步實現食品生產、流通、消費監管的緊密協同和數據共享,支撐食品安全事件的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理,滿足預防為主、科學管理、責任明確、綜合治理的食品安全監管要求,切實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建設內容:加快食品(含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含進出口)和消費安全監管信息化工程建設。利用物聯網技術、溯源技術、防偽技術、條形碼技術、雲計算技術等。建設支持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生產標準的生產監管信息系統,支持食品和食品添加劑品牌真實性認證、來源追溯、過程跟蹤、責任追溯和召回銷毀的流通監管信息系統,支持食品生產經營者和餐飲服務提供者信用評價、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的食品經營者信用監管信息系統。建設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信息系統,建設相應的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平臺。
6.安全生產監管信息化工程。
建設目標:推動各級安全生產監管部門* * *使用安全生產信息,提高重大危險源管理和生產安全事故預防、預警、監管和應急處置能力。
建設內容:按照加強安全生產監管能力建設的要求,充分利用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危險設施、特種設備、工業生產、工程建設、交通運輸等領域企業安全生產實時監控信息,完善和建設安全生產監管信息系統。
7.市場價格監管信息化工程。
建設目標:實現政府相關部門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加強價格調控和監管,防止市場投機和價格異常波動,提高重要商品的市場價格監測預警、價格監管和監督檢查以及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效率。
建設內容:充分利用現有信息設施,優化整合現有信息資源,加快建設和完善價格監管、價格監測預警、成本調查、價格核定、藥品和醫療器械價格評估、價格監督檢查等信息系統,形成統壹協調的價格管理和數據共享平臺,加強生產、流通和消費環節的價格監測分析。
8.金融監管信息化工程。
建設目標:實現政府相關部門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為金融市場的平穩運行和國家財富安全的有效監管提供信息支撐,逐步提升金融信息服務能力,規範金融機構行為,提高金融風險防範預警能力和應急處置水平。
建設內容:按照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強金融監管的要求,加快金融監管信息系統建設,完善金融業系統性風險、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的風險管理和信息共享系統,重點加強外匯業務、資本市場交易和跨境資本流動的動態監測和信息共享。建立和完善財務信息平臺。
9.能源安全信息工程。
建設目標:實現政府相關部門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提高對油、氣、電、煤等能源供求、價格走勢、國際能源市場發展變化、重點能源企業財務狀況的監測、預測和預警能力,為提高國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提供信息支撐。
建設內容:按照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的要求,建設能源安全信息化工程。建設內容涵蓋能源資源、能源生產、運輸、儲存、庫存、價格、進出口、消費等各個環節,以及能源上下遊相關行業的監測、預警、監督和管理信息系統。重點建設支持國內能源生產結構調整、合理布局、能源定價策略確定和重大能源戰略規劃制定的宏觀決策信息系統。
10.信用體系建設信息化工程。
建設目標:依法實現信用信息跨部門共享,有效支持失信懲戒和守信激勵行為,提高信用監管水平,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建設內容:按照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要求,利用人口法人基礎信息庫,依托部門和地方建設的業務信息系統,進壹步完善信用、納稅、履約、生產、交易、服務、工程建設、保險支付、違法違規等公民法人信用信息記錄。根據客觀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建設公民和法人信用信息系統。
11.生態環保信息化工程。
建設目標:逐步實現汙染源、汙染物和生態環境質量信息共享,不斷提高重點流域和區域環境治理水平,有效提升環境生態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監測、評價和服務能力,有效遏制工業汙染,促進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建設內容:針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按照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的要求,充分利用物聯網、遙感等先進技術,進壹步完善土壤、森林、濕地、沙漠、海洋、地表水、地下水、大氣等生態環境保護信息系統。運用新壹代信息網絡技術,動態采集工業企業汙染監測信息,加強工業汙染和溫室氣體排放評價監測能力建設。
12.應急穩定保障信息工程。
建設目標:實現政府相關部門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有效提高對自然災害和突發公共事件的綜合防範和應對能力,提高突發事件穩定信息預測預警通報、綜合分析研判和決策指揮支持能力,有效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和維護國家安全。
建設內容:進壹步建設和完善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加強信息報送、預測預警、分析評估、輿論引導、應急預案智能聯動、預警信息發布、應急通信、應急指揮、防災減災、應急隊伍和物資調配、應急處置責任認定等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和突發群體性事件的信息能力建設。充分利用、整合和完善社會管理各類動態綜合信息,拓寬民意反映渠道,建設維護社會穩定信息系統,加強對重點地區、特殊群體、敵對勢力和矛盾多發地區的輿情收集和信息監測。
13.行政執法監督信息化工程。
建設目標:為有效防控廉政風險、促進行政權力規範運行、深化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強行政復議指導和監督、提高公共財政資源配置的制度監管水平、規範行政自由裁量權、推進依法行政提供信息支撐。
建設內容:加快行政監察信息系統建設,重點實施違法違紀責任追究,強化行政權力運行監督機制,完善電子監察系統。以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為重點,建設行政執法監督信息系統。以公共財政安全和績效評價為主要內容,在財政審計項目的基礎上,進壹步完善政府預算執行監督審計信息系統。
14.民主法制建設信息化工程。
建設目標:有效滿足立法和監管需求,為NPC及其常委會履行職責提供信息支撐。進壹步提高CPPCC的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能力。切實增強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效率,保障司法公正,推進司法公開。實現檢察信息資源整合共享,促進公正廉潔執法。
建設內容:圍繞國家基本法律制度建設,加強NPC信息系統建設,完善法律信息庫。整合* * *享受相關信息資源,完善CPPCC商務網絡系統。加快推進法院系統信息化,建設和完善法院案件管理和決策支持系統。加快推進檢察系統信息化,建設以控告申訴、職務犯罪偵查預防、偵查監督、刑事審判監督、民事審判和行政訴訟監督、刑罰執行監督為主要內容的檢察機關法律監督信息系統。
15.執政能力建設信息化工程。
建設目標: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加強黨的建設,優化黨的執政資源配置。為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提高執政能力提供信息支撐。
建設內容:整合利用各級黨委、政府及其他相關機構信息資源,建設完善黨的決策指揮管理系統、執政資源配置和運行監控系統、腐敗懲治和預防系統、社會管理和群眾工作服務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