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作為長輩們最喜歡的收割機,從來都是要挨風挨雨的。很多媽媽說家裏老人寵孩子,導致孩子對自己的話充耳不聞。他們說他們不能吃零食或看電視。壹旦到了爺爺奶奶那裏,就會肆無忌憚的吃,根本攔不住...俗話說“壹代更誘惑壹代”,老人真的是更愛孫子了。
那麽如何避免消除步步父母的負面影響呢?如何解決老人與子女教育的矛盾?馬巖來談談她的觀點和想法。
誰主管,抓大放小,堅持原則。
妙招壹:誰帶孩子誰做主。
如果妳只是偶爾讓爺爺奶奶看著妳的孩子,或者妳會堅強到最後,妳必須遵守妳的規則,但如果妳不能,那就全部忍受。反正只是偶爾的情況,就讓老人孩子放縱壹會吧。
如果妳需要爺爺奶奶長期照顧妳的孩子,比如壹周幾天,甚至妳的孩子根本不跟他們住在壹起,但是妳周末會去看妳的孩子,實際上是爺爺奶奶代替妳行使父母的責任,當然他們只能決定如何照顧孩子。
只有整天帶孩子的人才有這種體驗。很多時候,妳不壹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妳要配合孩子的情況。既然父母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長期照顧,就要相信他們的方式。
想想看,如果妳整天帶著孩子卻被別人評頭論足,說閑話,妳會生氣嗎?妳的育兒理念只有妳自己帶孩子才能落實,否則妳該閉嘴也只能閉嘴。
妙招二:抓大放小,真誠溝通。
妳不相信上面說的,是嗎?妳自己的孩子不能自己做決定嗎?好吧,如果妳真的不喜歡什麽,那就說出來。三思而後言,選擇自己認為最重要的,才不會讓爺爺奶奶覺得自己沒用。
說話的時候,要真誠,要尊重。最好能讓爺爺奶奶覺得妳是在和他們討論解決辦法,而不是指責他們。溝通的時候要耐心細致。首先要肯定老人對孩子的感情,特別是要充分肯定老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貢獻。
壹般情況下,要避免媳婦和公婆/女婿的直接對抗,誰的父母會說,因為父母和孩子之間,說的人可以更輕松,聽的人也不容易多想。就算他想,也不容易跟孩子記仇。
妙招三:統壹思想,堅持原則。
全家要達成統壹的教育思想,絕不能壹方管教,壹方拆臺。壹家人經過協商達成共識,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求老人不要插手,幫助父母在孩子面前保持壹定的尊嚴,這樣孩子就不會有恃無恐,懂得尊重父母。其次,雙方有分歧時,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以免給他們僥幸心理。
遇到問題壹定要堅持原則,在壹些關乎寶寶健康或者安全的大問題上還是要堅持自己的底線,絕對不能讓步。雖然這感覺有點不近人情,但是妳壹定要讓孩子知道哪些底線是壹定不能觸碰的。吐槽老人的媽媽也要註意,遇到這類問題要勇敢堅持自己的觀點,不要因為怕影響關系而打斷正常的教育。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找到了靠山。當然,為了雙方和睦相處,事後要找個時間避開孩子和老人積極溝通,在老人提出壹些建議時虛心傾聽,盡量減少正面沖突。
★請理解為什麽老人之間容易走散。
首先是墮落心理。我們經常看到壹些老年人表現出子女的言行特征,這就是所謂的“返老還童”。這種年輕化的心態,很容易讓老人更加註重對兒孫的情感維護。
二是眷戀。對青春的眷戀。所以老人願意陪在孫子身邊,分享他們天真無邪的快樂和無憂無慮的幸福。
三是心理補償。老人往往會感到空虛、失落和孤獨,希望通過壹些活動來彌補,把更多的希望和人生的樂趣寄托在孫輩身上。而且,有些老人年輕時可能給子女留下了壹些遺憾,現在要在孫輩身上彌補。
第四是認同心理。步步父母並不完全意味著對孩子感情的漠視,而是以步步父母的形式表現出對孩子的愛。
五是期待心理。人到老年,期待心理非常明顯,把希望寄托在第三代身上。妳看,步步高父母有很多可以理解的地方,不僅有負面的,也有正面的。因此,要充分發揮隔代父母的積極因素,保持子女教育的壹致性。
老人們過去的經歷和我們這壹代人不壹樣,所以育兒觀念存在差異是必然的?我們自己很難改變壹個觀念,更別說改變老人們幾十年的固有認知了。和老人的育兒糾紛,每個家庭都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求同存異,家庭和睦不要因為養孩子而受到影響!記住,帶孩子是妳自己的責任。老人照顧妳的孩子是愛而不是義務,但撫養妳的孩子是壹件幸福的事。中間沒有磕磕碰碰,歡迎留言,發表妳的高見!(文字來自親親寶貝網)
內容來源於:寶寶知道App用戶$兒科寶藍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