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個靠譜的導遊,經常要編導遊詞,實用性很強,涉及的知識面也很廣。那麽我應該怎麽寫導遊詞呢?以下是我在昆明精心整理的導遊詞。歡迎分享。
昆明導遊詞1巖泉寺
在宜良縣金星村,有壹座山壹樣的獅子臥著,叫浮石山。五峰聳立於壁上,山石險峻。巖下清泉日夜汩汩,水質好,流量大。秀山俊秀,翠竹繁茂,清幽淡雅。因山川秀美,故又稱巖泉山。自古名山高僧多。元初(約1341年),著名僧人盤龍出家為師,成寺,弘揚佛教。緣分已滿,弟子建祠堂供奉,代代相傳。後來壹個道士發現這裏是“風水寶地”,成為其中壹員。巖泉古寺成為佛道雜居、寺廟合壹的地方。
明朝景泰年間(1450 ~ 1456),幕府人朱福海開始修繕,萬歷年間僧人開始重修。它叫“巖泉漱玉”,是宜良八景之壹。康熙二十六年(1687),高上諭,王佐才上諭,邀請士人投資經營,修建亭臺樓閣,半月池。從此,巖泉成為壹個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壹體的風景區。西安童兵西安,殿閣受損。1920xx年,知縣錢重修此亭,題名“半山亭”。1920xx年,沈怡馬雲祥集資修繕鬥姆亭、黃愚亭,修建清風亭,廣植花木,大規模制作摩崖石刻。寺觀煥然壹新,成為其最繁榮的時期。1940年,日軍飛機轟炸昆明,傷員醫院搬進來,風景難免受損。
1987年7月,崖石刻被公布為宜良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2月,經縣政府批準,巖泉寺所有權移交金星辦事處。近年來,該辦公室經歷了大規模的全面重建。新建大雄寶殿、天王殿、玉皇閣、財神廟、山門、遊泳池等。,並廣泛種植了花木、草坪,修建了道路,增加了石桌、石凳,使巖泉比以前更好看了。4月,1999,昆明世博園區指揮部和雲南省旅遊局授牌為世博會旅遊接待定點單位。
20xx年,巖泉寺管委會刻制了三塊紀念碑:錢穆教授寫作處碑、袁家谷品茶處碑、臧真閣碑。它記錄了近代巖泉寺的三段史實,很有創意,大大提高了巖泉寺的文化品位。
2翠湖公園位於昆明羅峰山腳下,五花山腳下,雲南大學正門對面,原名菜海子。這裏起初是滇池的壹個湖灣,後來因為水位下降,變成了壹個清澈的湖泊。又因湖東北有九處水泉,又稱“九龍池”。翠湖是昆明的壹顆綠寶石,湖水清澈,綠樹成蔭,環境優美。享有“城中玉”的美譽。
翠湖公園內,阮堤縱貫南北,是雲貴總督阮元於1834年所建。連接東西的唐棣,是由時任滇、川、黔三省開國聯軍總司令的唐於1919年所建。兩條長長的堤壩把這個湖分成四部分。堤岸上種著柳樹,湖裏種著荷花,荷花和柳樹相映成趣,美不勝收,綠意盎然。兩條長長的堤防將翠湖分為五個景區——胡鑫島景區以胡鑫亭、觀魚樓等清代建築為主;東南是水月軒和金魚島;東北部是朱琳島和九龍池;南面是葫蘆島和九曲橋;西邊是海心閣。
特別值得壹提的是,每年冬天,成千上萬只從北方飛來的紅嘴鷗在翠湖過冬,在水中嬉戲,爭奪食物,為翠湖增添了無限情趣。這是因為昆明四季溫暖如春,適合海鷗過冬。此外,昆明人視海鷗為朋友,愛護它們。昆明市政府還規定,不準抓海鷗,不準放鞭炮嚇海鷗。就這樣,紅嘴鷗和昆明人結成了“朋友”關系。每年6月5438+065438+10月飛至昆明越冬,次年3-4月離開昆明,飛至東北和西伯利亞。
這個時候,遊覽翠湖,欣賞海鷗,會成為昆明人和很多外地遊客的壹大樂事。冬春時節,翠湖中聚集著數以萬計的紅嘴鷗,千人餵鷗,成為春城的壹大景觀。
“翠湖”占地21公頃,水面占15公頃。兩棵長長的楊柳在花園中央呈“+”形相交,將整個湖分成四部分。南北橫堤叫阮堤,是道光年間雲南巡撫阮元仿西湖“蘇堤”神韻而建,東西縱堤叫堂堤,建於民國。在兩堤交界處,是湖中小島,以湖中亭子為主軸,形成中心旅遊區。湖中央的亭子也叫“碧漪亭”。亭子外形美觀,黃檐黃瓦,點綴著翡翠湖的春色。館內有兩個內院,是各種展覽的場所。
胡鑫館西側有蓮花禪寺和放生池,建於嘉慶年間。它們是著名的“海灘觀魚”的地方。現在佛寺變成了休閑宮,放生池變成了水上花園。西北角有“來雙樓”,有溜冰場;西南角是葫蘆島;棕櫚挺拔,東南角有三個半島相連的大花園,名為“水月軒”。東北角有個“知春閣”。每逢節日,人們都聚在壹起唱民歌,這很有趣。如今,碧綠的湖面上又多了雪白的紅嘴鷗。從第壹年165438+10月到第二年3月,羊群飛到這裏過冬,每年壹次,從未間斷。“翠湖觀鷗”已成為昆明最受歡迎的景觀之壹。
昆明導遊詞3昆明西山
昆明的西山古稱筆架山。是碧湖山、華亭山、太華山、羅漢山的統稱。西山位於昆明西郊,滇池西岸,距市區15公裏,與金馬山隔滇池遙遙相對。北起碧雞關,南至海口,綿延35公裏。最高峰羅漢峰海拔2511米。連綿起伏的群山如臥佛,故又稱臥佛山。隔著水,就像壹個富婆躺在有“睡美人”山美譽的滇池岸邊。龍門石窟雕刻在昆明第壹景點三清閣上。西山之名最早見於明日六年(1462),賜華亭山,大元覺禪寺禦碑為“雲南省昆明縣海西山”。
西山森林茂密,花草繁茂,風景秀麗,景色絕佳。在古代,這裏被譽為“滇中第壹美景”。從昆明市的東南方向望去,西山就像壹位美女躺在滇池兩岸。她的頭、胸、腹、腿栩栩如生,頭發在滇池的波浪中飄動,顯得婀娜多姿,嫵媚動人,所以又叫睡美人。
據民間傳說,在古代,壹位公主不堪忍受宮中的寂寞,偷偷離開宮殿,嫁給了壹個年輕人。後來,國王拆散了這段美滿的婚姻,用壹個詭計殺死了這個年輕人。公主傷心欲絕,痛哭流涕,淚水匯成滇池,也仰面朝天,化作西山。西山已經變成了壹個有許多景點的森林公園。每年陽春三月,昆明人都有“三月三西山玩”的習俗。那時,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聚集在壹起舉行聚會,唱民歌,玩小調,玩龍獅,野餐和欣賞風景,非常熱鬧。
昆明旅遊指南四句話親愛的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很高興在這樣壹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遇見妳。歡迎來到昆明,這裏冬無嚴寒,夏無涼爽。感謝妳的祝福,我很幸運成為妳的導遊。我叫朱,妳可以叫我。今天,大家將和我壹起參加聞名全國和世界的99世界園藝博覽會。
說到這裏,我給大家介紹壹下世界園藝博覽會的相關內容:世界園藝博覽會是由東道國政府舉辦或受政府委托舉辦的具有重大影響和悠久歷史的國際性盛會,是非貿易性的全球性展會。它不同於壹般的國際貿易博覽會,其目的是促進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科技交流與發展,使每個參展國都能利用這個機會宣傳自己,向世界展示自己在各個領域的成就。因此,世界園藝博覽會被譽為世界經濟和科技的“奧林匹克”盛會。世界園藝博覽會分為綜合類和專業類兩類。綜合性世界園藝博覽會由參展國政府出資,在主辦國免費提供的場地上建設自己的獨立展館,展示本國產品或技術。專業的世界園藝博覽會是指參展國負責在主辦國準備的場館內進行室內外裝飾和展品設置,並展示壹定的專業產品。
以上內容來自互聯網,請自行判斷內容的正確性。如果本站包含的信息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請寫信給我們,我們會及時處理和回復。謝謝妳。
昆明導遊詞5華亭寺
華亭寺原名大元覺禪寺。元至正三年(1323),僧人在大歷年間高宅舊址上建寺。明日順六年(1462),祥生主持修繕,清康熙二十六年(1688)修繕擴建後命名為華亭寺。
1920年,老和尚許雲主持重建,並稱之為“郭靖雲起寺”,這是昆明最大的佛教寺廟。1984年,落實黨的宗教政策,華亭寺被列入全國首批開放寺院。感謝眾多好心人的功德,重修了佛寺,修繕了寺廟,修建了500羅漢殿,修復了文物古跡,增加了現代書法對聯,保護了著名的佛寺。
華亭寺結構完整,布局精密,氣勢雄渾,對研究宗教文化和古建築藝術具有重要價值,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藏經樓、鐘樓、方丈、禪堂、祠堂、齋堂、客堂、鐘樓、鼓樓、海慧樓。平面布局為長方形,屬於佛教建築中的軸對稱合院式。大雄寶殿有三尊金佛像,南海觀音和五百羅漢,天王殿有彌勒菩薩、四大天王、水、火、金剛和韋陀菩薩,藏經樓供奉釋迦牟尼漢白玉佛像。寺內珍藏:泰元年(1324),梵文尊達拉尼咒石樓,明日聖旨碑,明朝狀元楊慎的對聯“壹水持城西,有無霧靄,柱杖僧歸蒼茫;群峰對著妳,雨晴倚欄人在畫”等珍貴歷史文物。
太華寺歷經700余年滄桑,明清多次擴建修繕,但正殿仍保持元代建築風格。該寺位於東西兩側,規模宏大,布局嚴謹。它有四個天井和五個庭院,並采取馬戲角建築,這表明了傳統的多民族結構。寺內的亭閣、樓道、水池匯聚成壹曲,清幽恬靜。
昆明導遊寄語6親愛的遊客們:
妳好,歡迎來到昆明。我是妳的導遊。
昆明是壹座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光榮的革命傳統。在追求進步、幸福、獨立和自由的曲折歷程中,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廣闊、燦爛、獨特的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歷史文化歷史。這裏歷史遺跡、古跡、歷史墓葬眾多,不乏歷史名人、歷史事件、歷史貢獻。
昆明是中國文化的發祥地之壹。早在3萬年前,“昆明人”就在滇池周圍生活繁衍。在這三萬年間,昆明的歷史連綿不斷,文化代代相傳。昆明是歷史劇頻繁上演的舞臺。曾有莊啟開滇、明末農民軍反清昆明運動、雲南軍校成立、滇越鐵路修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遷址、滇緬公路修復、駝峰航線開通等歷史劇。昆明是壹個具有重要歷史地位的大都市。這裏曾是雲南的中心,南詔大理500多年的副都,明末李詠政權的“滇都”,支援抗戰的重要根據地,奪取抗戰勝利的橋頭堡,舉世聞名的“民主堡壘”。昆明孕育和聚集了許多傑出的歷史人物,如鄭和、楊勝安、孫髯翁、蔡鍔、朱德、葉劍英、聶耳、蔡陶西、李光田、、李政道、鄧稼先等,他們都出生在這裏或長期生活在這裏。昆明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影響全國的重大歷史事件,如重陽節起義、護國第壹義、“壹二·壹”運動、昆明起義等,都發生在這裏。
“欲知路,必先造史”。我們的祖先用勤勞、智慧和犧牲給我們留下了寶貴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值得我們認真了解、繼承和發展。
古代
滇池周圍地區是地球生命的起源之壹。在昆明海口發現的“海口華夏魚”和“中新魚”,隱藏著人類生命起源的奧秘。
300多萬年前,昆明盆地只有幾條小河緩緩流淌,已是雛形。從290萬年到260萬年前,形成了壹些小而孤立的湖泊。從654.38+0.02萬年前到20萬年前,出現了現在意義上的滇池。
古時候的滇池周圍,山上都是原始森林,山下的堤壩上長滿了竹子和青草,亞洲象、犀牛、大熊貓等動物在這裏繁衍生息。九鄉張口洞發現的牙齒化石證明30萬年前昆明就有早期智人存在。後來在滇池地區,開始有“現代人”活動的痕跡。在呈貢區龍潭山,考古學家發現了滇池周邊最早的人類頭骨、頜骨、骨骼和牙齒化石。據科學測定,年齡為30520xx年前,820xx年前,屬智人(現代人),專家命名為“昆明人”。那時,“昆明人”住在山洞裏,可以使用簡單粗糙的石頭、骨頭和蛤蜊制成的工具。在大板橋遺址、小石壩野貓洞遺址、石林板橋鄉舊石器遺址也發現了許多古人類活動的遺跡,比“昆明人”時代稍晚。
新石器時代,滇池原始人口大量增加,出現了“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
不同的部落居住在滇池地區,他們與巴(在今天的四川東部),蜀(在今天的四川西部)和中原地區有關。“龔宇”包括昆明在夏朝的涼州,九州之壹。商業遵循夏季制度。周朝合梁。公元前七八世紀,也就是大陸的西周,滇池進入原始社會末期,開始出現階級分化。春秋戰國時期,滇池及其周邊地區出現了數以千計的部落聯盟,其中以“滇”為最大。當時的滇池周圍,“河土平坦開闊,鸚鵡孔雀眾多,有鹽池田捕魚的慈悲,有金銀畜產的豐富”。
戰國時期,楚國大將莊緹進入雲南,統壹了滇池流域的各部落,建立了統壹的滇國政權。雲南的首府是現在的晉寧縣晉城鎮,莊健還在昆明市區建了壹座“藍菊城”。“莊健開滇”給滇池地區帶來了楚國和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和生產技術,加速了當時以“滇部落”為首的滇池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