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的經濟問題。。。
金融危機下龍巖市企業發展分析(壹)龍巖市經濟發展概況龍巖市是壹個不斷升級的交通樞紐。該市東鄰廈門、漳州、泉州,南接廣東梅州,西接江西贛州。既是廈門經濟特區和閩南金三角開放區的腹地,也是大陸的前沿。是閩粵贛三省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是沿海與內地的過渡地帶和經濟走廊。根據福建省統計局的核算反饋,2008年,龍巖實現總產值672.8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07年增長65.438+04.5%。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11.38億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348.76億元,增長65.438+06.9%;第三產業增加值21.29億元,增長15.9%。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44萬元,比2007年增長14.0%。對外經濟方面,全市企業進出口總額5.394億美元,比2007年增長99.0%,其中進口8028萬美元,增長199.8%;出口45965438+20萬美元,增長87.9%。詳見表1:表1:2008年,龍巖市進出口主要品類比上年出現絕對增長(%)。進出口總額為53940±99.0。出口額為45912 87.9,其中:壹般貿易為43570 84.0,加工貿易為2342 2.654。38+06次其中:機電產品13301 2.31次其中:高新技術產品2917 10.75次進口額8028 2.0次其中:壹般貿易3842 2 2.6次加工貿易2395 3.21次。其他貿易:1791 91.0,其中:機電產品:4019 1.03倍,其中:高新技術產品:1387 37.0工業發展方面,龍巖市全年工業增加值31087萬元,比2007年有所增長。產品銷售率為97.49%,比2007年下降0.79個百分點。表3:2008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主要類別指標絕對數(億元)比上年增長(%)。工業增加值287.1.18.6,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129 10.0,其中:集體企業18 23.3股份制企業144.8 21.8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4。0.7 24.3其中:私營企業58.3 24.4其中:輕工業98.4 18.6重工業188.7 18.6規模以上工業中,煙草加工、機械制造、礦產工業總產值31.4.6億元。比上年增長38.1%,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3.9%,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49.3%,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現價上漲16個百分點。其中,煙草加工業工業總產值79.8億元,現價增長12.2%;機械制造業工業總產值1277億元,現價增長51.2%。礦產工業總產值6543.8+007億元,現價增長48.2%。金融保險業方面,年末龍巖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523.75億元,比上年增長26.5%;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394.22億元,增長65,438+06.0%,如表2所示。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78.56億元,比上年末增加6543.8+0.565億元。金融機構人民幣個人貸款余額822654.38億元,增長25.4%。表2:2008年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情況指年末比上年增加(%)。各項存款余額523.75 26.5人民幣存款520.70 26.8其中:公司存款142.05 27.3城鄉居民儲蓄存款282.86438+0。29.2各項貸款余額394.22 16.0人民幣貸款393.73 16.5其中:短期貸款185.47 13.9長期貸款203.52 18.2龍巖市保險企業保費收入114億。人身險保費收入6543.8+0.46億元,增長33.9%。全年財產保險理賠支出319萬元,比上年增長40.5%;壽險業務支出2.47億元,比上年下降3.9%。從整體情況來看,對外經濟和金融保險,龍巖市雖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經濟發展相對平穩,但發展速度明顯放緩,在某些方面呈現出倒退的趨勢。今年以來,許多民營企業因經營不善或資金鏈斷裂而倒閉。企業倒閉的主要原因是忽視了主業,過度擴張,在行業內進行多元化投資,或者主業本身不強、不大,沒有技術和質量優勢。那些規模小、科技含量低的小企業,只有在市場經濟的良好環境下才能生存。壹旦有市場經濟的浪潮,他們就很容易被淹沒在價格戰中,破產在所難免。(二)金融危機中企業面臨的相關問題2008年9月以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開始向全球蔓延,多家跨國公司倒閉,全球股市崩盤,社會失業率大增。在此背景下,龍巖企業管理者應該清醒地認識和準確地把握當前可能面臨的問題和不足。總的來說有六個方面:(1)企業思想觀念與形勢發展不相適應;人才隊伍現狀不適應企業發展對人的迫切需求;人的認識和使用與市場經濟規律不相適應;(2)技術創新能力薄弱,技術進步緩慢,新產品開發沒有從根本上擺脫模仿研究和跟蹤的局面;(3)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產品盈利能力低,競爭力不強。經濟增長和效率提高仍主要靠規模驅動,能源、勞動力等資源消耗與先進水平仍有壹定差距;(4)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和憂患意識不強,服務市場和客戶的意識以及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不強;人力資源跟不上生產高層次高速發展的需求,企業人才短缺的原因是發展速度太慢;(5)粗放管理和精細化管理沒有實現;(6)壹些企業的管理者在生產經營中不依靠科學管理謀求發展,而總是心存僥幸,利用政策的漏洞謀求暫時的生存。(三)促進龍巖穩定發展的建議面對不利因素,龍巖企業最迫切的是轉變企業發展方式。企業要站在新的起點上審視和解決上述問題和不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轉變發展理念,加強自主創新,增強市場意識,切實推進企業發展。1.創新的經營理念。創新是企業永恒的話題。只有創新,才能在這場風暴中找到機會。在“寒冬”中站穩腳跟我市壹些高新技術企業發現,不少企業按照既定戰略“毫發無損”地先行壹步,化危機為機遇,有的甚至實現了主要經濟指標逆市翻番。經營理念的創新,包括科技創新、服務創新、企業文化創新、領導力創新和激勵創新,順應時代發展,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壹是科技創新。科技因素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起著“不可預測的影響”。因為科學技術對企業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爭取科技創新是現代企業謀求發展的根本途徑。要做好前瞻性技術產品的研發,必須意識到科技創新應對和抵禦風險的沈重力量。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必須高瞻遠矚,提前開始開發能夠引領市場需求的新產品,以占據市場的主導地位。金融危機沖擊市場時,老產品已經提前被淘汰,新產品依靠獨特的技術形成“上遊”,成為市場的領頭羊。在產品研發之前,找準定位,對產品成本消耗、工藝設計、上市價格、產值、利潤進行準確的預算,將成為市場拓展中新的創新增長點。二是營銷創新。營銷理念的確立和發展是企業贏得市場的基礎。壹方面,利用現代信息網絡,可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市場信息,並對信息進行有效的處理。另壹方面,現代網絡營銷為企業提供了壹種全新而有效的營銷模式,不僅降低了成本和人力投入,而且可以在更大的市場範圍內尋找客戶,為企業創造更靈活的經營空間。三是服務創新。在知識經濟時代,服務作為產品銷售的“軟件”,越來越凸顯出其無可比擬的重要性。傳統的售前、售中、售後服務已經不能滿足客戶日益豐富和多樣化的要求,將被全方位的服務理念所取代。全方位服務是指用戶所需的所有服務都能順利得到滿足的壹種服務模式。它包括向用戶提供企業產品的所有相關信息,並根據用戶的期望生產和交付產品,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戶的滿意度。2.推進精細化管理。全面開展以“五個轉變”為中心內容的精細化管理活動,促進企業基礎管理水平的提升。具體措施如下:壹是由大規劃向小核算轉變。在成本管控方面,企業由大計劃向小核算轉變,以規範資金管理、細化成本控制管理、完善采購監督機制、加強信息化建設為基礎。二是從增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在市場開拓方面,企業由增量向質量轉變,進壹步加強了與國內外新老客戶的關系,在鞏固老市場的基礎上努力開拓新市場,以過硬的產品質量和真誠的服務贏得了良好的市場份額。三是從低附加值向高科技含量轉變。在產品開發方面,我們將推動產品從低附加值向高科技含量轉變。在滿足普通用戶需求的情況下,向高端、高附加值、特殊用戶需求發展,引領行業發展。四是由粗放到精細的轉變。在生產管理方面,逐步由粗放型向精細型轉變,通過改進工藝流程和技術創新促進效率的提高。五是從基礎到文明的轉變。在文化建設方面,企業從基礎向文明轉變,深化績效考核,加強民主管理,弘揚企業文化,增強員工向心力和凝聚力,為企業平穩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3.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促進新產品開發。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科技成果向現代生產力轉化。金融危機的到來是壹個契機,證明了自主創新、練好內功是增強發展後勁、應對危機的根本之策。創新就是擁有逆勢的話語權和提升競爭力的核心驅動力。處於產業鏈末端的傳統制造業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應該是最大的。承接擴大內需的“東風”,迎來了絕佳的發展機遇。不可否認,國際金融危機給企業帶來了或大或小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要依托自主品牌,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值,抓住當前原材料價格下降的制造優勢,從擴張外延式轉向內涵式發展,利潤會進壹步提高。通過這次金融危機了解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性。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即使沒有金融危機,也很容易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被淘汰。4.實施全員成本目標管理。對於公司層面,借助科學的市場價格和成本分析,制定切實可行的成本降低目標,並根據成本構成和部門職能分解指標;對於部門層面,組織全員集思廣益,制定相應的有效措施和方案,落實責任人;成立部門推進成本管理目標,用可行性審查評估方案進行全過程監督檢查。5.以誠信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道德經濟和信用經濟。信用不好的企業會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企業從事營銷活動,賣的不僅僅是產品,更是企業本身。最簡單實用的方法就是在營銷活動中註重誠信。6.深挖市場盲點,做強中小企業。所謂市場盲點,就是市場上的空白點,指的是在市場上尋找供大於求的商品。在金融危機的困擾下,許多企業都在努力尋找新的商機。事實上,只要他們回頭看,就會發現還有壹批“盲點”行業。簡單就是在發展中小企業的時候,要承認現狀,不要杞人憂天。我們應該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在現有經濟的基礎上,盡力有步驟地促進中小企業的提高,逐步形成自己的發展模式,壯大自己。面對國際金融和經濟危機的不利影響,中小企業的發展要有新思路,盡快深挖市場盲點,堅持和做好“四化”,同時樹立“薄利時代”的“不占小便宜不做”的經營理念,擴大市場份額,從而變“盲點”為“亮點”,培育新的市場商機,壯大企業。很多地方政府可能更重視稅收,同時我們要獎勵創造就業機會的企業,哪怕這個企業對我們的稅收不是很重要。中小企業對整個社會的貢獻在於,他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壹些大企業為繳納國家利稅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在再就業方面卻趕不上中小企業。扶持企業是為了拯救那些創造就業的載體。因此,形成大規模的特色產業集群是龍巖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重要載體,也是發展外向型經濟和與國際經濟接軌的主要陣地。7.充分把握全球產業發展趨勢,發展技術和人力資本密度高、市場前景廣闊、規模經濟突出、可持續發展能力強、環境汙染少或無汙染的產業。要堅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壹,通過產業鏈的延伸和耦合,加強各類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優先發展循環經濟項目,相對集中或優先選擇能夠利用上遊企業“廢棄物”作為下遊企業入園原料的項目或企業,通過副產品、能源和廢棄物的交換,形成較為完整的循環產業體系,實現園區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利用。要樹立長遠眼光,著眼於園區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