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民國偵探劇開始流行,尤其是今年播出的《民國大偵探》《士紳大偵探》《民國少年偵探社》,再加上旗袍美女大偵探,都是以民國為背景的。但是,壹路下來總有壹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即使這類劇裏的主角可能性別不同,但通過片名卻能透露出壹股濃濃的套路風。
民國偵探劇的第壹斧,就是給具有民國特色的電視劇(背景、服裝、音樂、道具等)披上壹件“華麗”、“輕松”的袍子。).眾所周知,民國時期是東西方文化劇烈碰撞的時期。傳統和現代並存。在很多人眼裏,它和藹可親,不可接近,頗為神秘,也是創作者眼中的素材寶庫。鎖定民國時期,可以通過美術、攝影等手段,讓偵探劇有最鮮明的底色,畫面、質感都“好看”。民國時期是人們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的多重變革時期,尤其是在上海這個國際化大都市,讓很多離奇的故事落下了帷幕。
《神探Gentry》中的人物設定也是如此。這位屢破奇案的高智商警部男偵探顧問,看上去就像《民國偵探士紳》裏路遙那樣的貴公子,渾身上下散發著英倫風情。而且房間裏掛著和柯南道爾的合影,留學背景是肯定的。除了腦力,他還有說話的屬性。他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會“害怕”男朋友在女主背後無能為力。他最大的愛好就是躲在房間裏做實驗。女主是壹個戰鬥力很強的熱血偵探,典型的女漢子。至於第二個男人“本傑明”,連名字都充滿洋氣。這個冷酷的法醫會獎勵保護受傷男人的女人壹顆糖,男人的兄弟情絲毫不比《民國奇觀》裏的差。
《旗袍之美》中的“偵探”換成了留學歸來的女主蘇小姐,男主變成了法租界巡官羅。男主和女主之間的兄弟關系,被憨厚老實的沈警官和小桃之間的感情線所取代。男女主之間的感情線從壹開始就朝著互相厭煩的套路發展,查案的過程充滿了親情。
幾乎每壹部民國偵探劇裏,都有壹個留學歸來或出身豪門的高級“偵探”,而且大多有壹個另眼相看的異性伴侶。他們從來不認識對方,直到他們通過偵探工作告訴法官,有些人甚至帶著愛和兄弟關系去了鐵三角。在《旗袍之美》和《神探》中,就連女主蘇小姐和男主羅飛也因為同壹個原因成為了神探:找出那些年“殺害我妹妹”的兇手。人們以主線設置了這樣壹個套路,以至於在看民國偵探劇的時候,常常會覺得,即使男女主角穿越到另壹部劇裏,大概也不會有太大的劇情破壞,只是偵探、打鬧、情話。
民國偵探劇的第三板斧,就是打著懸疑偵探推理的旗號,缺乏真正的懸疑推理。民國時期是推理小說的發展時期。而現在的民國偵探劇,案件和故事大同小異,破案過程簡單。雖然兇手的作案手段可能不同,但復仇、情殺等案件的內容因為沒有和時代背景融合,看起來都是對的。比如《旗袍美人》裏的胡雲郎被殺,《民國奇觀》裏的醫官被殺等等。
無論是男女主角的阿朵,還是男女兄弟三人組,都沒有兇手的犯罪現場和心路歷程。案件的“推理”和偵破,主要靠男女主角的口述。難怪“懸疑”氣氛不夠,男女主角有點多嘴。不然怎麽破案?其實說到底,命案都是人的嫉妒、恐懼、貪婪、欲望等造成的。不管兇手之間發生了什麽,甚至連案件的關鍵細節都由偵探口述,這無疑損害了觀眾參與推理的興趣,懸疑緊張的感覺自然無處可尋。再加上壹個案子兩三集的單元劇形式,對男女主乃至男主二女的情感劇的沖擊就成了簡單粗暴的概括,所以民國偵探劇也不過是讓人看熱鬧罷了。至於燒腦懷疑真兇,不要放在心上。
民國偵探劇的套路其實從傑瑞等人主演《水煮女偵探》就開始了
就像很多職場劇對於愛情劇來說是不夠的壹樣,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民國偵探劇缺乏創意和特色只是三板斧,還是三板斧造成了民國偵探劇的模式化。都說壹方滋養另壹方,每個時代的人物和事件都有那個時代的印記和氣息。如果只是象征性的呈現在便道表面,那只會是形似而神不似。
當然民國偵探劇也有自己的特點,就是偵探都是正義的,追著兇手跑,比警察還警察。還有就是女人不再處處依賴男人的愚蠢,而是技能、智商、情商都上線了,男人也卸下了“全能光環”。雖然有人把這些歸結於當下影視創作對酷炫的追求,民國偵探劇的劇情簡單直白,但我還是願意相信劇中女主角的變化也是時代的原因,因為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是民國社會豐富多樣和社會進步的重要體現。不然民國偵探劇除了張弛有度就沒啥可愛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