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瀘州古城的相關歷史

瀘州古城的相關歷史

瀘州是南宋長江上遊的重鎮之壹,位於南宋四川漁-渝-瀘-嘉定弧形防線的中線。宋末元初,即1243年至1277年,是宋蒙戰爭的焦點。在此期間,瀘州人民在34年內五次易手,保衛中原,抵禦外敵入侵。由此產生了“生於重慶,鐵打於重慶”的民間諺語,在歷史上有“鐵爐城”的美譽。早在宋代,瀘州就與成都、重慶並列為中國26個主要商業城市。明代中期,瀘州是全國33個大中型商埠之壹。自古以來就是川南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發達。

公元1235年,蒙古軍南下,川西北成都失陷。蒙古軍隨後兵分四路,深入四川腹地劫掠。消息傳來,各州壹片恐慌,“東西各州於四月中旬壹敗塗地。”蒙古軍入蜀,壹路燒殺搶掠,川州遭受此劫難,已是滿目瘡痍,滿目瘡痍;過去的城市變成了瓦礫,過去的良田沒有收成。成都人口最集中,損失特別慘重。南宋大將何荊夫,後來退出蒙古軍隊後進入成都,清理城內屍骨140萬,城外無法計算。劫後余生的蜀人四處逃亡,四川各州人口“十七八”。這壹年,四川五十四個州被攻破,只保留了瀘州和賀州。

雖然蒙古軍隊暫時撤出了四川,但對四川的侵擾從未停止。蒙古騎兵輪番搶劫屠殺成都等郡,再次進攻成都,活捉了宋朝統帥陳隆之,帶著大批人馬返回。蜀人的生活還是極不穩定。瀘州和賀州成了蜀人唯壹的避風港。1234後,四川的難民和敗兵湧向瀘州,難民居無定所。士兵以尋找小家庭為名,侵略當地居民,整個瀘州城壹片混亂。然而,禍不單行。1236年,瀘州城突然來了壹場大火,城內房屋相鄰,瞬間化為焦土。民眾無法逃脫,無數人葬身火海。據宋代統計,重建瀘州城花費“十萬五千元三千六百米”,本已捉襟見肘的四川邊防日益艱難。

1241年,隨著成都、嘉州(今樂山市)的相繼失守,失去屏障的瀘州也難逃城破的命運。《宋史》記載成都、樂山失陷,死傷無數。蒙古軍攻占瀘州時,見人就殺。當時的瀘州屍橫遍野,看到的人無不心寒。

1242年,南宋名將余傑立下“掌摑全川以償還對朝債務”的誓言,自告奮勇來到四川,擔任四川綏靖使,主持四川防務。於傑沿襲了諸葛亮的治蜀之法,“集眾誌,利眾民”。他在蜀中張貼人才名單,選拔守將,懲罰敗將,整頓軍政。

1243年,宋朝四川安福使於傑命巡撫曹之達修建神臂城,將瀘州遷至此地。同年,蒙古軍又攻蜀。在於傑的率領下,宋軍和蒙古軍打了“三十六仗”,在大渡河俘虜了蒙古軍的將領,壹掃過去。虞桀曾經率軍北伐,在興元(今漢中)、溫州(今甘肅文縣)等地與蒙古人作戰,虞桀統治蜀國10多年,蒙古人從未占過什麽便宜。

1253年,宋理宗聽信奸臣的讒言,下令解除庾節的兵權,召回朝鮮。余傑含恨自盡,蜀國百姓無不落淚。隨著於傑的非正常死亡,川內將士群龍無首,原本就很完善的川防處於支離破碎的狀態。

1260年,劉錚任宋四川銅川道及瀘州綏靖副使。劉正原籍京兆樊川。他入蜀後,政績卓著,步步高升。他被稱為“鐵孫虎”,南方的將軍們嫉妒他,把他當作“北方人”。在壹片贊揚聲中,劉征並沒有把上司當回事,矛盾壹天天激化,最終導致被拒絕。他因有立功表現而被賈思道集團嫉妒陷害,無法向法院申訴。1262年,走投無路的劉征在瀘州15郡帶著30萬戶百姓向蒙古軍投降,神臂城第壹次淪陷。

蒙古軍以瀘州為基地,四川六十多個州大部分都屬於蒙古軍。南宋“二十余州,所謂二十余州皆不毛,或壹州壹縣,或壹縣壹鄉”。

1262年,宋朝四川傅玄讓呂文德收復了神臂城。從鹹淳三年(1267)到鹹淳六年(1270),四川蒙古行省也三次進攻魯,但都失敗了。

蒙古軍在遭受了長時間的重創後,終於聽從了瀘州統帥劉正的戰略,將進攻的重點從四川轉移到襄樊,派劉正進攻襄陽。

獻春三年(1267)九月,忽必烈下令攻打襄陽,派劉正到襄陽與蒙古軍統帥阿蘇圍攻襄樊。襄樊軍民頑強抵抗,關系南宋政權命運的襄樊六年保衛戰開始,宋蒙戰爭進入轉折點。劉圍襄陽城而不戰近五年,為蒙古培養了強大的水軍,奪得襄陽。此後元軍壹直處於勢如破竹的狀態,南宋已不可挽回。

1273年六月,宋廬州年梅迎春,又投入壹元,城堡再次淪陷。德佑元年(1275)六月,嘉定及其以下沿江各城投降,瀘州失守。當元西川軍到達八神城下時,宋同川的安福使、芷江安的梅迎春和部將趙進不戰而降。袁改江安府為瀘州,留梅迎春防守,大軍繼續東進,東川軍攻重慶。1276年6月,宋入川副使張玨,派趙安、、王力在瀘州義士劉麟的帶領下,率領河州軍,與城內合江人合作,收復城,處死梅迎春,俘虜袁西川行轅將軍家屬,逼圍重慶的西川軍回李援助。

景炎二年(1277),元十四年春,元軍齊頭並進,合圍神臂城,阻擊宋鶴洲援軍。十壹月,“瀘州食盡,人相食”,媒妁之言盡。宋勸降等人赴死,神臂城終於被攻破。戰後,瀘州學院遷回原址。

宋朝嘉定十六年(1223),川陜四路人口259萬,而至元十九年(1282),只有120萬,不到宋朝的5%。《江陽譜》也記載,瀘州原有人口4萬余戶,元初僅剩1萬余戶(多為外地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