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廓
曲折的經歷
作為壹個80後,他經歷了很多同齡人不曾經歷的波折:因為缺乏信息指導,大學填錯了專業;因為缺乏職業規劃,迷迷糊糊考上了研究生;因為缺乏自我意識,他做過大學老師,去過國企、私企、外企。幾經周折,我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我原來是壹個天生的企業家。
記者曾問他,妳覺得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什麽?劉回答說,每個人痛苦的事情都不壹樣。對我來說,是因為我曾經缺乏自我意識,找不到人生定位,也因為我缺乏平臺,我的理想無法施展。
跨境向導
他先是學中文,後來當了英語老師,開始做營銷策劃。接下來,他滿懷激情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創辦了壹家軟實力公司。因為思維犀利,被稱為教育界的犀利哥;也因為語速極快,他成了獨壹無二的演說家;他的許多獨特經歷使他對生活有了許多不同的見解。他把它們寫在書裏,與年輕人分享。出版界的同事都叫他劉,他也經常約稿。但他的興趣似乎不止於此。他開始錄制節目和制作電影。“有壹天,我長大了,發現自己做了很多年輕時想做的事。那應該是壹件很幸福的事。我希望成為壹個聖人:企業家、教育家、演說家、作家、主持人、導演……”,劉開玩笑地對說道。他總是喜歡嘗試有趣的事情。
“但也有很多人不能理解我是做什麽的,”劉說。“比如很多人不理解這個概念。如果他們不理解,他們喜歡懷疑。比如有的讀者在大學的時候了解到我性格內向,膽小怕事,他們無法理解我這個大學主持人,尤其是看到我現在在舞臺上,他們覺得我不可能是那種性格。對於這種問題,我經常說:請不要用妳的邏輯來理解我的邏輯。妳的邏輯是:因為不能,所以不會做。我的邏輯是我會做,因為我做不到。人和人的邏輯是不壹樣的。”
奮鬥的青年
劉是圈內有名的職業狂人。他的朋友知道他每天第壹個出現在辦公室。他準時在八點鐘召開高級管理人員的早會,每天晚上十二點離開辦公室。至於周末,他好像沒有周末。不過,劉似乎並不喜歡這個職業狂熱者的稱號。他解釋說:“事實上,我會非常享受生活,非常浪漫,但現在還不是時候。”對於加班和假期,他也有不同的理解:大部分人都希望別人給他們假期,比如給他們周末休息,年假,他們習慣了被別人安排。我也會休息,但不是別人安排我休息,也不是法定節假日。我以項目為基礎安排自己的休息。如果我全力完成壹個項目,我會給自己放十天半個月甚至幾個月的假,去愛琴海,去世界各地。
如果妳在街上看到壹個經常用筆和壹張紙走路和寫字的外星人,他可能是劉。他有壹個習慣,每天早上下班後再思考壹個小時,拿著壹支筆,壹張紙。“有壹件事我覺得很不可思議,就是有壹天晚上淩晨三點,我在睡覺,但是突然醒來後幾秒鐘,我就想起了十幾道題的答案,馬上開燈記錄下來。我自己還是解釋不了這個邏輯:因為我知道我會有靈感,或者說我做夢的時候會有壹些靈感,但是我當時睡著了。我沒做夢。怎麽才能睜開眼睛,有問題的答案?是不是睡覺的時候潛意識也在想答案?”
軟實力教育(附各種演講圖片)
很多媒體問他為什麽要開創軟實力教育事業。劉說,很多人還在困惑我過去的困惑;痛著我當年的痛,向內朝著我當年的內向,繞著我當年的彎路。所以,當我覺得自己有能力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創立了這樣壹家公司。
自從劉四年前創業以來,他已經在全國各地做了數千次講座。作為軟實力教育的先行者,他正在向千萬人普及這樣的理念:任何事物都有軟實力,比如國家軟實力、城市軟實力、企業軟實力,個人也有個人軟實力。他首次將“個人軟實力”定義為:思維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情商、人格品質等無法用考試證書衡量但對人生發展至關重要的非技能能力。人的硬實力通常是指以學歷文憑為代表的專業能力和以英語計算機證書為代表的熟練能力。
但由於軟實力是壹個先進的新概念,大多數人還是無法理解。劉說:“人們可以理解英語培訓和公務員考試,但他們無法理解軟實力的概念。他們只知道學習某項技能,或者通過背壹些課本學到壹些證書,卻體會不到人格、情商、思維、格局、溝通表達對職業發展的巨大力量。”
大多數人只是在知識和技能之間徘徊,從來沒有意識到擁有軟實力的美好。如果用象棋來比喻的話,識字、識數、學計算機、學英語不過是獲得了壹種工具性的能力,相當於學會了“馬走如太陽走如田”的基本規則。至於“布局、判斷、預測、應變”的能力,那是壹個高手真正具備的能力,這就是軟實力的精妙之處。
或許他正在精心打造壹個包括教育、影視、文化、傳媒傳播在內的軟實力集團公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劉似乎並不想過多解釋軟實力的概念。他只是停頓了壹下,說,如果妳想了解軟實力,那就看看我的書或者網站,已經寫得很清楚了。
作品介紹(附書皮)
大學生的墳墓——壹本解答大學生疑問的書
這本書是寫給大學生的,很多即將進入大學的高中生也在讀。
1,這本書詳細回答了大學生的各種發展問題,比如誰應該考研,如何確定自己是否適合考研,如何培養商業思維,如何學好英語,如何改變性格,處理人際關系等。用書裏的原話來說,就是:“這本書幾乎回答了大學生要走的所有彎路。以後不要寫郵件找我咨詢了。見書如見我。”
2.這本書的每壹篇文章都充滿了思想,每壹個思想都能讓讀者感到強大和冷靜,解決壹個現實問題。讀者點評:這是壹本語言接地氣,有個性的書。隨便看壹段就能判斷是不是劉寫的。
3.正文中的壹句話:很多人從來不看別人的經歷,就傻傻的努力著。那裏已經死了無數人,他還蒙著頭往前沖。這種人努力了就沒前途了。失敗的人,都是在人生的後面:高中之後,才懂得高中的生活;大學結束後,我知道如何在大學裏生活;妳不知道如何生活,直到它結束。而成功的人走在生活的前面。
外星人——人生發展規劃書
這本書是為父母、老師和奮鬥中的年輕人寫的。在人群中,優秀者和殘疾人是不同的。這本書講的是如何正確努力,如何改善畸形異類的畸形。
1.深刻闡述了思維、溝通、情商、性格、視野、格局等個人軟實力的培養方法。
2.它尖銳地指出了大學、小學和中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3.它首次提出了知識的價值層次理論,回答了“為什麽讀書不能改變命運”這壹普遍性難題。
4.完整詮釋了自我認知模式、目標分解法、目標導向思維、職業定向步驟、商業創業觀察力的培養等壹系列人生發展理論。
個人語錄
成長就是不斷破壞現有的平衡。
世界上有壹個幾乎無法彌補的缺陷,就是情商低。
平庸的人總是從現狀考慮事情,優秀的人總是從目標考慮事情。
壹群墮落的人指著壹個早起的人說:妳不正常;壹群頹廢的人指著壹個回家晚的人說,妳變態;壹群腦殘指著壹個有思想的人說,妳被洗腦了。
進步的人被頹廢的人拖下水的過程,就像壹群太監指著壹個正常人說:“哎,妳們那裏怎麽跟我們不壹樣?告訴妳,我們會讓妳喜歡我們的。”
了解妳自己,妳就會了解整個世界。
如果妳不是雞,那就不要和那些“雞”爭蟲子。妳不能和他們競爭,因為妳不是雞。妳知道為什麽妳經常感到疼痛嗎?因為妳覺得自己是雞,然後強迫自己去做“雞”的事情。
麻雀就是麻雀,再好也永遠成不了鳳凰,這是基因決定的。
學校和社會對人才的評判標準不同,好學生和好員工的定義也是兩碼事。
不要說這個沒意思,那個沒意思,應該說妳是個沒意思的人。
在學校,可以用分數來考慮他們;在社會上,人們可以用幼稚來消除它們。
計劃趕不上變化?說這種話的人,大多是平庸頹廢的人,因為他們整天吃飽了沒事幹,也沒什麽好規劃的。
很多人感嘆人生:為什麽別人不努力就比我過得好?原因很簡單,因為妳很努力。
為什麽現代很多有知識的人也很窮?有人解釋說,知識不是力量,但使用知識才是力量。廢話。誰掌握了知識卻不會用?妳可以閱讀,但妳不能用它來閱讀街道標誌?可以算,但是不能用來算房租?
不是說讀書改變不了命運,而是讀那些無用的書改變不了命運。
跳槽就跟再婚壹樣。如果覺得不合適,就不要勉強。越快越好。
工作之後,妳會發現妳沒有能力和資格去挑剔妳的工作。很多時候它能滿足妳的壹個要求,妳就會心存感激。比如工資還不錯,基本能保證房租房貸不破。至於興趣和意義,與大多數人無關。沒有這種心態,妳就會像職場上的跳蚤。在勝任的基礎上,談談妳的意義,興趣,發展。
創業無非是做壹個別人在做的項目,但是做得比別人好;或者做壹個別人沒做過的全新項目。不管是正面攻擊還是側面偷襲,都得是這個行業的專家,否則基本沒有勝算。
經常需要靈感的人是沒有前途的。如果劉備經常掛在嘴邊,那他就不是劉備了。如果唐僧經常說分手,那他就不是唐僧。
想突破自己的個性,很簡單,那就擺個地攤,在地攤上賣個杯子或者石頭,最好是壹條異性內褲。
似乎現代很多人也喜歡追求知識,因為他們都在追逐成功的人,但是他們壹輩子只忘記讀他們的書,不知道如何學習。
每次看到路邊坐著輪椅的老人,我都會忍不住想:如果有壹天我老了,卻發現心不死:我發現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嘗試,還有很多夢想要實現。人生還有比“老人不死”更痛苦的事嗎
我經常對自己說的壹句話是:如果妳不喜歡現在的生活,請不要耽誤壹秒鐘去改變它。如果妳喜歡某種生活,請不要耽誤壹秒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