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紅軍長征的目的地為什麽是陜北?

紅軍長征的目的地為什麽是陜北?

1.紅軍長征到陜北延安有七個歷史原因。

1.當時劉誌丹的部隊在渭南,謝子長的部隊在陜北延安。兩個紅軍在當地建立了非常鞏固的革命根據地,紅軍北上可以和劉誌丹、謝子長會師。從而占領整個關中和陜北。

2.紅軍壹開始沒打算去陜西,但是被國民黨反動派追殺,很難在南方立足,因為南方是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重點地區。紅軍到達甘肅後,在劉誌丹同誌和謝子長同誌的倡議下,決定向國民黨統治的薄弱地區進軍。

3.國民黨反動派本質上是南方政權,而關中、陜北是國民黨統治的薄弱地區,在關中、陜北不存在蔣介石政權。

4.從地理環境上看,陜西關中平原以北地區,到處是進荒地、山川、溝壑縱橫,縱橫交錯,綿延數千裏。易守難攻,誰也進不去,極易被武裝分割。

5.陜北靠近蘇聯,便於獲得蘇聯援助。

6.紅軍高舉北方抗日大旗,抗日前線在北方。南方現在還抗日嗎?

7.延安南接Xi,東臨北京,日軍進攻延安是不可能的。延安壹直是個舒適的地方。北方壹直是中國的政治軍事中心,得北者得天下,北者敗南。這是中國五千年的歷史規律。這是鐵律。

毛主席帶領紅軍進入陜北,具有偉大的戰略眼光和英明的歷史決策。

第二,長征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長江南北蘇區撤退,經過兩年戰鬥,到達陜甘蘇區的戰略轉移行動。

1934 10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和追擊,被迫進行戰略轉移,撤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

中央紅軍* * *戰鬥380余次,攻占縣城700余座。紅軍犧牲了430多名營以上幹部,平均年齡不到30歲。* * *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期間* * *走過14省,翻過18山,渡過24條河,走過雜草,翻過身。

紅軍於6月1935到達陜北,與陜北紅軍會師。1936 10,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與紅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誌著長征的勝利。

擴展數據: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蘇區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由於中國中央領導人薄谷開來和* * *生產國際(又名華夫,原名奧托·布勞恩,德國* * *生產黨黨員)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首先實施了冒險主義進攻戰略。

1934年4月,中央紅軍(10月改稱紅壹方面軍,65438)在江西廣昌與國民黨軍決戰,損失嚴重,形勢危急。

7月,中華蘇維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紅軍第七軍團在北方組成抗日先遣隊,向閩浙皖贛邊界挺進,建立新的蘇區;命令紅軍第六軍團從湘贛蘇區突圍西征,在湘中發展遊擊戰爭。

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分別向北和向西派出兩個軍團,旨在調動國民黨“圍剿”軍,以減輕中央蘇區的壓力,但未能達到目的。

10年初,國民黨軍隊進攻中央蘇區中心區,迅速占領興國、寧都、石城壹線。紅軍的機動余地更加狹小,無法打破國民黨軍在蘇區的“圍剿”,被迫撤出蘇區,進行長征。

9月8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紅6軍團在湖南省城步、遂寧、武岡地區開展遊擊戰爭。後來轉戰湘西,與活躍在J |||黔湘邊界的紅軍第三軍團取得聯系。

後來由於湖南省、廣西省(今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國民黨軍主力向遂寧、涇縣推進,阻止紅軍北進,遂轉向南方,於65438年6月+10月1日占領貴州省舊州。

24日,紅6軍在貴州印江縣黃木區與紅3軍會師。會師後,紅3軍恢復紅軍第二軍番號。緊接著,紅二、紅六軍團在湘西發起進攻,到6月1935、1,湘鄂川黔蘇區創建。

紅2、紅6軍團的進攻行動有效配合了中央紅軍的突破和轉移行動。

10 6月10日,中央、中央革命軍委率中央紅軍1、3、5、8、9軍團及中央、軍委直屬部隊86000余人,從江西瑞金、谷城出發,開始戰略轉移,準備向湘西洪通2。紅軍第二十四師和地方武裝* * * 1.6萬人留在中央蘇區堅持鬥爭。

65438+10月65438+7月,中央紅軍從杜愚(今杜愚)南渡貢水。

21日,中央革命軍委以紅L兵團為左前衛,紅3兵團為右前衛,紅9兵團掩護左翼,紅8兵團掩護右翼,以軍委和直屬隊組成的兩個縱隊為中心,紅5兵團擔任後衛。打破了國民黨軍從王木渡、新田的1封鎖,於25日全部渡過新豐江(桃江)。

此後,中央紅軍在此隧道隊形中繼續沿山路緩慢西進,至165438+10月15,先後通過湖南汝城以南天馬山至廣東城口、湖南田亮至宜章的第二、第三封鎖線,進入臨武、藍山、嘉禾地區。

這時蔣介石以16師和77團進行“追擊”,並令粵軍9個師和桂軍* * *截擊,企圖圍殲湘江以東地區。此時在宜章至湘江之間的廣大地區,國民黨兵力薄弱,又因派系矛盾,行動不壹,便於紅軍機動。

而博古、李德等領導壹味撤退逃跑,消極避戰,繼續使紅軍處於十分被動的地位。165438+10月25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中央紅軍分四路縱隊,從西面的興安、泉州強渡湘江,出到湘桂交界的西雁山地區。

27日,中央紅軍先頭部隊第2、4師突破國民黨軍第4道封鎖線,渡過湘江。國民黨軍以優勢兵力南北推進,在飛機支援下猛烈打擊紅軍。

紅軍在湘江兩岸浴血奮戰。經過新圩、直嶺頭、界首、焦山鋪、鹽水等戰鬥,阻擋了國民黨軍隊的猛攻,掩護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及直屬隊於6月5438+2月1日揮渡湘江。

但是,紅軍損失慘重。紅5軍團34師和紅3軍團6師18團被堵在湘江東岸,大部分官兵犧牲。中央紅軍過湘江後,下降到3萬多人,紅8軍人數撤銷。

百度百科: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