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記憶中揮之不去的關於戰爭的陰影和青年時代的記憶,壹個生活在倫敦東部哈克尼的猶太人,都在品特的後期作品中有所體現。從65438年9月到0939年9月,在英國撤離後,品特的童年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倫敦成千上萬的孩子被送到英格蘭各地,哈羅德被送到康沃爾的鄉下,和其他二十多個男孩壹起在卡爾·海斯城堡生活了1年。後來為了躲避德軍的空襲,他和母親幾次被迫從倫敦搬到英國鄉下,他直到14歲才回到倫敦。
品特就讀於倫敦Haclmey Downs文法學校(1944 -1948)。在那裏,他遇到了壹位老師,約瑟夫·布雷利,這位老師使他受益終生。正是因為布雷利先生的不斷鼓勵,才激發了品特對文學的熱愛和表演潛力,最終走進了藝術殿堂。從65438年到0948年,品特進入了皇家戲劇藝術學院。但因為不喜歡學校的學習氛圍,對學院開設的課程也沒有興趣,最終選擇了兩個學期後退學。18歲時,品特因拒絕服兵役兩次受審,差點被關進監獄。拒服兵役的行為實際上表達了他反對無意義戰爭的堅定態度,並且終生不變。
1951年,品特來到倫敦中央演講與戲劇學院學習。同年,他在著名的愛爾蘭埃尼烏·麥克馬斯特巡回劇團獲得壹席之地,該劇團以表演莎士比亞的作品和其他經典戲劇而聞名。
1953年,品特離開了埃尼烏·麥克馬斯特巡回劇團。後來,他在唐納德·沃爾·費特莎士比亞公司和其他演出公司擔任演員,並把他的藝名改為大衛·巴倫庫·阿維德男爵。
除了表演,為了謀生,品特年輕時當過看門人、洗碗工、推銷員、俱樂部服務員、街頭小販和鏟雪工。這些生活經歷成為他日後作品的寶貴素材。
1952年,品特開始寫自傳體小說《侏儒》,直到1990年才出版。這部小說被認為是品特對哈克尼青年時代的回憶。
當演員的經歷不僅開闊了品特的眼界,極大地豐富了他對戲劇舞臺的認識,也為他以後的戲劇創作提供了豐富的儲備,使他在1957抓住了突如其來的機遇,在四天內完成了自己第壹部作品《房間》的創作,順利完成了從演員到劇作家的轉變。
65438年至0959年在德國法蘭克福首演的獨幕劇《送菜電梯》是品特的代表性“威脅喜劇”,被認為是最受貝克特創作思想影響的作品。劇中對“沈默”的處理取得了創新的戲劇效果。比如殺手戈斯,從壹開始就不停地向同伴本提問,本卻保持沈默,不回答。
20世紀60年代,品特的戲劇創作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這壹時期的主要戲劇作品轉向現實主義來表達荒誕的精神內涵,神秘性和非現實性因素減少,威脅性氣氛明顯減弱,語言更加精煉。
《管家》寫於1960,是品特的第二部長篇劇。正是這部劇的成功奠定了品特在二戰後英國戲劇史上的重要地位,他也因此被當時的評論界稱為“真正原創”的劇作家。《管家》已在倫敦連續上演400多場,並以1960獲得“當晚標準戲劇獎”最佳劇本。
從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隨著那些封閉的房間向國際社會開放,品特將浪漫愛情重新定義為壹種更具活力的愛情,它包括友誼和通過行動促進正義的迫切要求”。越來越多的人看到,品特作為壹個公眾人物,活躍在壹些公共場合,反對和抨擊世界各地的獨裁、虐囚、濫用權力等各種不公正現象。批判圈的爭議也由此而起。
很多人質疑品特強烈的道德信仰和正義感是否會對他的藝術創作產生負面影響,從而降低作品的藝術價值。現實社會中各種各樣的不公無處不在,但如何藝術地再現這些不公,如何處理藝術與現實的關系,壹直是品特所關註的問題。多年來,他壹直在不斷尋找將兩者有機結合的方法,並通過他獨特的藝術風格來表達現實世界中壹個不斷變化的“現實”的本質。
送別酒(1984)、山語(1988)、新世界秩序(1991)、聚會時間(1991)。20世紀最後10年,品特分別創作了《月光》(1993)、《灰歸灰》(1996)和《慶典》(2000)。之後,他的思想感情主要表現在詩歌創作和政治演說中。
如果說品特的藝術生涯始於他的表演經歷,那麽他的藝術創作應該始於詩歌創作。品特也曾多次談到詩歌創作在他心中的重要地位。例如,在接受《巴黎評論》記者本斯基采訪時,品特提到,他在巡回劇團當演員期間壹直在寫作,寫了數百首詩和壹些散文,其中約有65,438+00首詩被發表。哈羅德·品特在1999完成了《慶祝會》,再也沒有寫過劇本。宣布決定終止戲劇創作。之後,品特的興趣更多地轉向詩歌創作和社會事業。
2005年,品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65438年2月24日,哈羅德·品特因癌癥在倫敦家中去世,享年78歲,葬於倫敦西北部的坎塞爾格林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