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協數據顯示,2019年2月,1-12月,中國* *銷售乘用車21444萬輛,同比下降9.6%,降幅較6月1-11月繼續收窄。與去年同期相比,銷量下降了5.5個百分點。細分市場方面,轎車累計銷量654.38+00.308萬輛,同比下降654.38+00.7%;SUV累計銷量935.3萬輛,同比下降6.3%;MPV累計銷量138.4%,同比下降20.2%。
冰冷的數據意味著曾經風光無限的中國車市壹去不復返了。從2004年的車市集體“寒冬”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從2015年全國範圍的“降價潮”,到2018年車市28年來的首次下跌,再到2019年跌幅的擴大...中國汽車市場風起雲湧的時代已經結束。
對於車市下滑的原因,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我們有必要總結壹下2019車市的“得失”。
面對汽車市場的寒冬,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基於此,在本期《談壹談大咖》中,《壹談大咖》也及時采訪了汽車媒體的幾位大咖,從而對2020年汽車市場的整體發展趨勢做出預測和判斷,幫助企業更好地調整應對策略,促進中國汽車市場的健康發展。以下是美妙的景色-
01
Auto-First的主編?周
2019印象最深的事件是中國汽車品牌走向海外,對國外汽車品牌開放政策。比如哈弗品牌在俄羅斯設廠,這是中國汽車品牌的驕傲。特斯拉在上海設廠,說明國家正在鼓勵國外優質資源進入中國汽車市場,中國汽車市場健康發展,中國汽車品牌具備競爭實力。
印象最深的車型是奔馳GLB,開創了30萬級豪華入門7座SUV的新細分市場,在企業智慧和產品創新方面表現可圈可點。
車智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李中
戈恩的逃亡:從壹個聯盟的救世主到壹個囚徒,戈恩在汽車行業也是第壹次。就說他這次最離奇的逃離日本吧,前特戰隊員見了面,把音樂盒藏起來,用假護照出境,用私人飛機轉機。在日本警方的重重監管下成功脫逃,為吃瓜群眾上演了壹場現實版的“越獄”,可以說是前車之鑒。
奧迪e-tron:如果要說2019給我印象最深的車型,那就是奧迪的e-tron。它是奧迪首款量產的純電動汽車,也是壹款中型豪華SUV。與其競爭對手相比,是豪華品牌搶占國內新能源市場的先行者。作為奧迪品牌全面開啟電動化戰略布局的首款試點產品,不僅能為消費者帶來更具競爭力的產品,也能為奧迪帶來更具競爭力的產品。
《中國企業汽車周刊》主編&;新媒體《車吧》主編?李渺
2019我關註了很多事件,國五到國六的過渡,包括經銷商退網,新能源車補貼減少。但總的來說,我們更關註長城和寶馬的合作,包括吉利和戴姆勒。以這輛寶馬為例。2018,其實華晨寶馬已經把份額提升到這個75%了。到今年寶馬和長城其實已經做了光束這樣的項目,然後吉利和戴姆勒成立合資公司,打造高端電動智能品牌。
我認為未來的中國汽車市場將在逐漸開放的市場刺激下呈現更加激烈的市場局面。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認為這將對未來中國汽車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
車型方面,去年上市的肯定有100多款。我比較在意的,還是必須選幾個亮眼的。比如前幾天全球汽車年度選車盛典上選出來的,其實都是壹些大家期待的車型,比如亞洲龍,比如寶馬的X7。
眾籌汽車資訊創始人?周開平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SAIC大眾帕薩特的碰撞門。外界不僅顛覆了SAIC-大眾的觀點,甚至質疑德系車和合資車企引入新車的機制。壹到中國就變質了。其背後是車企缺乏監管、道德淪喪等壹系列問題。
紅點、紅點汽車、紅點新能源創始人?張虹
在剛剛過去的2019,汽車圈發生了許多精彩耐人尋味的故事:長城汽車入主克裏姆林宮;三火箭搭載長安歐尚Wey;北汽越野壹起起飛;中國制造的特斯拉等...這些值得稱道的事件,為2019的車市寒冬帶來了些許“溫暖”。
南方日報汽車周刊主編?郭曉鴿
特斯拉工廠於2019年6月開工建設,這是中國汽車工業對外開放的壹項成果。也促進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進壹步提升了中國新能源供應鏈在全球的地位。
永恒之塔?LX,這款車型雖然不是爆款,但充分展現了自主品牌的智造能力,也凸顯了中國品牌經過40多年的發展,已經開始具備與世界品牌角力的能力。
02
Auto-First的主編?周
隨著外資汽車品牌進入門檻的降低,越來越多的外資汽車品牌將在中國市場得到更好的發展,同時,中國汽車品牌也將面臨挑戰。雖然近年來中國汽車品牌的實力有了明顯提升,但我們不應該掉以輕心。此外,電動化、智能化、自動駕駛的轉型也是車企需要面對的壹大趨勢變化。
車智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李中
隨著消費結構的壹系列變化,如何在2020年提升中國品牌的價值,可能是當前汽車市場最大的挑戰。
2018年,中國車市出現負增長,這是中國車市28年來的第壹個轉折點。汽車消費結構的變化和汽車消費群體的演變是導致這壹趨勢的核心因素。消費結構的變化直接影響汽車消費觀念的變化。
與此同時,像特斯拉這樣強大高效的新動力品牌已經占領了市場。自主品牌該如何應對?這也是主機廠需要考慮的。雖然我們本土的產品不需要克服水土不服的困難,但是我們要利用現有的優勢提升產品甚至品牌的價值,這樣才能更好的發展,才能和外來者競爭。
《中國企業汽車周刊》主編&;新媒體《車吧》主編?李渺
我覺得2020年最大的挑戰其實是人們對市場的態度。沒想到中國市場真的進入寒冬了,我們還是全球最大的市場,遠遠超過美國。然後現在我們都說進入寒冬了。我覺得根本原因是每個車企都定了不同程度的漲幅。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導致“價格踩踏”,即不斷利用降價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那麽其實在這個過程中,很多系統力相對較弱的企業都存在壹些問題。
汽車肯定會越來越難賣,因為消費者對汽車的了解更多了。但我覺得在這個過程中,真正的強者才能真正出現。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覺得挑戰和機遇並存是2020年的壹個主基調。
眾籌汽車資訊創始人?周開平
2020年車市將面臨諸多挑戰,整體負增長的預期仍占多數。宏觀經濟增長乏力、消費疲軟等問題突出,但最大的問題是換車群體針對的是豪車,而首次購車群體並沒有大規模出現,所以基數最大的低端產品市場還在萎縮。
紅點、紅點汽車、紅點新能源創始人?張虹
12 12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徐海東預測2020年中國汽車市場:全年銷量2531萬輛,同比下降2%。持續低迷的車市也意味著過去那種隨行就市的好時光壹去不復返了。正是在這種復雜的汽車市場環境下,車企需要以更加理性的思路和良好的心態迎接2020年未知的到來。
南方日報汽車周刊主編?郭曉鴿
在我看來,最大的挑戰來自宏觀經濟,即消費者信心。經過兩年的調整,國六切換等不利因素已經消退,2019年促消費政策效果不斷呈現,市場形勢會比2019年略好,但關鍵是要讓消費者對消費有信心。
03
Auto-First的主編?周
雖然近兩年汽車市場整體下滑,但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甚至面臨淘汰。這說明中國汽車市場正在經歷優質資源的整合和劣質資源的更替,良幣驅逐劣幣。車市整體發展狀況良好,恢復增長只是時間問題。
車智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李中
雖然2019的車市被很多人稱為“寒冬”,但也可以看到中國品牌的進步和發展。隨著汽車工業的不斷擴大和對外開放,骨幹中國品牌汽車企業正在加快出口和國際化發展戰略。長城汽車的哈弗在奧暢銷,名爵SAIC在海中樹立標桿形象,然後比亞迪占領了美國電動客車市場50%以上的份額。他們不僅是“走出去”,更是“走上去”,這些都是品牌力和產品力不斷提升後才能獲得的成績。
此外,長城和寶馬的beam項目,吉利和奔馳的smart motor項目等。,都代表了中國品牌的實力。現在中國品牌有實力對抗世界級產品,更有能力與世界級品牌進行壹系列的深度合作。2020年,希望他們繼續發力,必將把中國品牌再次提升到壹個新的高度。
《中國企業汽車周刊》主編&;新媒體《車吧》主編?李渺
展望2020年的汽車市場,我覺得還是希望自主品牌能更強大。目前自主品牌已經比較分化了。強者,比如吉利、SAIC乘用車、廣汽乘用車,包括長城,其實都是逐漸崛起的,當然也有壹些車企逐漸被市場邊緣化。
說實話,這是市場決定的,往往是妳。妳真正做了多少,其實是消費者投票決定的,而不是妳說了什麽。消費者不是傻子。也希望自主品牌能越走越遠,和合資品牌、豪華品牌展開真正的“掰手腕”,在這個市場上展開競爭。
眾籌汽車資訊創始人?周開平
預計2020年壹季度宏觀經濟將有所復蘇。如果按照預期,汽車市場可能會經歷三年的調整期,重新進入增長周期。
紅點、紅點汽車、紅點新能源創始人?張虹
2020年是十三五結束,十四五出來的壹年。希望車企能在產品年輕化、品牌激活、渠道優化、管理提升上下功夫,繼續修煉內功,以全新的姿態為2020年實現高增長、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南方日報汽車周刊主編?郭曉鴿
預計自主品牌,尤其是頭部品牌,通過自身狀態的調整,系統能力的提升,技術的創新,能夠強身健體,逐步走出下滑趨勢,市場份額會觸底反彈。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