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什麽樣的車是新能源車?

什麽樣的車是新能源車?

“充電設施是壹個藍海領域,無論是技術還是應用管理水平,在產品質量和空間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65438年10月4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許彥華在“2020《財經》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暨常青樹頒獎典禮”上的演講中這樣說道。

本次峰會由《財經》雜誌主辦,華夏基金戰略合作,社會價值投資聯盟研究支持。來自專業研究機構、行業、學政專家學者、上市公司、金融機構等500余名代表。出席會議並就新經濟環境下的變革趨勢、享受發展機遇、探索協作賦能、構建良性生態等重要議題進行了主題發言和討論。

峰會上,許彥華發表了題為《汽車現代化發展趨勢及電動汽車形勢研究》的主題演講,從通過數據看現狀、汽車現代化進程整體研究、政策與制度趨勢、產業機遇與策略四個方面分析了新能源汽車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她表示,根據現有數據,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負增長已成定局。自7月以來,月平均銷量僅為8.5萬輛。從主要影響因素來看,補貼陡降、動力電池成本下降緩慢、供給側問題、消費側客觀現實都是影響因素。

許彥華認為,在車輛購買成本方面,新能源汽車需要三到五年才能達到與燃油汽車相同的水平。但短期來看,雖然新能源BEV沒有成本優勢,但長期來看,隨著電池成本的降低,新能源BEV會重新獲得成本優勢。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限購時買不到新能源汽車(能買或必須買的用戶買不到,比如北京有40多萬的等候名單),不限購時沒有強烈的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意願(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了解不夠或地方政府推廣不夠)。鼓勵購買和消費的補貼等相關政策沒有跟上,商業模式創新能力不足。這些都是影響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因素。

許彥華認為,從導入期到電動汽車的發展期,以及90%以上電氣化的高級自動駕駛汽車的全面普及,還需要30年的時間。這是很多客觀因素造成的,比如產業鏈長,汽車產品生命周期長,基礎設施多。她強調,電氣化的趨勢不可逆轉,但從導入期向發展期的過渡仍需要政府的支持。

許彥華從整車、動力電池、充電設施三個維度對產業機遇和策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實現2025年新能源汽車占比25%的目標極具挑戰性,但也是行業由快向好轉型的重要發展機遇。

以下為嘉賓演講實錄:

許彥華: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應大會邀請,我想和大家分享壹些關於新能源汽車的信息。

主要有四個方面。第壹,通過數據看現狀;二是對汽車現代化進程的總體判斷;第三,政策體系的走向;四個。產業機會與策略。

大家都知道2019新能源汽車協會的數據還沒出來,但是新能源汽車銷量負增長已成定局。從7月份開始,5個月的月均銷量為8.5萬。但是看乘用車,尤其是純電動車,還是不錯的。

主要影響因素是補貼快速下降、中央補貼大幅下降、土地補貼取消。環境的變化已經讓我們這個行業,包括整個汽車產業鏈,變得相當不適應。汽車不像其他行業,產品的研發需要很長的時間,因為它是有生命危險的,關系到生命財產的安全。做電動車至少要兩年,包括電池開發驗證和整車開發驗證。前段時間企業最難受的就是政策沒有壹個長期穩定的預期。企業不知道如何玩,如何開發產品,如何改進技術。每年調整補貼標準導致上壹輪開發的產品還沒有成熟,還得開發新產品。上壹輪開發的投入還沒回來,產品就要退市了,成本很難降下來。這些都是近幾年積累的問題,在2019因政策補貼大幅下降而凸顯。

補貼降了這麽多,動力電池成本降的也不是很快,大概15%-20%。隨著補貼裏程門檻的提高,自行車電池的總成本並沒有降低,這是我們目前的問題。還有供給側。由於250KM以下續航裏程補貼的取消,這個市場前兩年占比很大,但2019年大幅萎縮,基本在300KM。我們也有車輛成本分析。去除補貼後,成本仍高於20%。因為大部分企業的邊際貢獻為負,有的企業甚至可變成本為負,所以企業惜售。承受力強的車企完成積分指標也不會多賣,有的公司因為虧損太多幹脆不賣了。另外,汽車大趨勢下降約10%,也是受國家六大的影響。傳統汽車成本大幅下降,對新能源汽車的銷售也有影響。

大家都在看未來會發生什麽。汽車廠商普遍估計大概需要3-5年,最快3年,也可能5年。新能源車的購買成本和燃油車相當,取決於動力電池的成本。動力電池的成本這幾年下降很大,但是按照整車來看,如果電池系統的成本下降到6毛/wh,那麽就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還有很多其他因素,限購城市買不到,非限購城市沒有積極性,相關政策沒有跟上,其他鼓勵購買和使用的政策不到位。

還有壹個很重要的因素,電動車的使用成本,以及退役後電池可用價值的紅利。這兩項分紅不包含在購車款內。所以電很便宜,壹公裏差10左右。用戶購買時不考慮這個成本,動力電池使用80%左右就會退役。但是梯級利用和再利用還是有價值的,這個價值並沒有計算到全生命周期成本中。所以應該有壹個平臺,壹個池子,大家可以考慮新能源汽車全生命周期的成本。

看動力電池。動力電池裝載量同比增長20%。增量中純電動乘用車貢獻最大,載重增長47%,接近50%。壹家(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占優,兩家(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比亞迪)接近70%的格局基本不變。整體來看,2017年,動力電池企業有近八九十家,到2019年,差不多有50家。充電設施還是比較好的,數量也在增加。到2019年底,已經超過400萬輛。截至2019、11年末,充電樁數量超過11萬個,其中公共樁近50萬個。2018、2017年平均月增長率約為六七千個充電樁,2019年平均月增長率為1.3萬個充電樁。大家可以看到,隨著保有量的增加,充電需求持續增加,這壹塊還是壹片藍海。

根據充電聯盟的統計,67%的人在買車時都有設置充電樁的地方。從車樁比來看,2015年車樁比接近8: 1,2009年變成3.4: 1。

行業也很紅火,當地政府也很幫忙。充電設施建設的責任主體在地方政府。20165438+2009年10月的數據顯示,五個省市的充電樁總數已經超過5萬個,其他幾大運營商也紛紛助陣。TELD、星星充電等企業為充電設施行業的發展、技術進步和質量提升做出了積極貢獻。

另外壹個數據,對於公共樁,大家更關心的是快充。單樁平均功率從2016年的近70 kW提升到2019+00年的110 kW以上,成本也大幅下降。另外,到2019,11,充電量將接近54億千瓦時,預計全年在60億千瓦時左右。相當於全國壹年用電量的千分之壹。我覺得至少是5年或者10年以後,對整體用電量或者供電安全影響不大。

我們來分析壹下2020年新能源汽車會怎麽樣。我們可以把它放在更長的時間裏。從汽車的角度來說,它的新技術研發、進口、開發、推廣的周期是很長的,要真正普及差不多要20年以上。作為電動汽車,這麽長的產業鏈涉及到基礎設施的方方面面,我們認為需要30年。30年是什麽概念?從2009年開始推廣應用。2019有近5%的市場。我們認為過了5%這個門檻,這個市場就基本成熟了。再過20年就要達到普及的水平,也就是說普及率要達到50%以上,保有量要達到40%。

看政策形勢,電氣化趨勢不可逆轉,但仍處於從導入期到發展期的過渡期,仍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全球範圍內,主要汽車國家和地區加快電動化,加大購車補貼力度,加大對動力電池和充電基礎設施發展和產業布局的支持力度。我國堅持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即將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21-2035)。政策體系接近完善,取消了對續航能力、容量密度、續駛裏程的要求。最近,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NDRC)已經向國務院報告了鼓勵和使用的非財政補貼政策,大家可以想到提到的基本政策。當地政府大力營造新能源汽車的使用環境,包括在公共區域和城市運行的車輛,都將被電動汽車取代。

從產業機遇和戰略來看,2025年新能源汽車占比25%的目標實現具有挑戰性,但也是產業由快轉好的機遇。整車方面,正在開發平臺化、系列化產品;更高的能效、更安全的產品和更低的成本。壹個供電6公裏,壹個供電8公裏,費用相差20%以上;會有更多的產品投放市場,用戶會有更多的選擇;也就是說,電動汽車是智能網聯和向出行服務商轉型的重要載體。

動力電池方面,性能進壹步提升,系統比能量不斷提升。到2019,11月,約為180 wh/kg,增長30%。另外,提高安全性,進壹步降低成本,還有回收水平的問題,促進回收率的提高。

充電設施方面,要采取五個步驟,包括大幅提升充電設施質量、加快充換電技術創新和普及、提升充電設施安全運行水平、優化充電設施布局、加強充電設施運營模式創新。總之,充電設施是壹個藍海領域,無論是技術還是應用管理水平,在產品質量和空間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這就是我與妳分享的。謝謝妳。

百萬購車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