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是鬥智鬥勇的歷代軍事家嗎?比如諸葛亮、司馬懿、張亮、劉伯溫。
還是歷代政治家?比如曹操、劉邦、朱元璋、李世民、劉徹、康熙?
還是牛頓、愛因斯坦、達爾文這樣的大科學家?
還是老子、孔子、釋迦牟尼等先賢開宗明義?
也許像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康德,笛卡爾,黑格爾這樣的哲學家?
比如沒有順序,不同的人可能對智者有不同的定義。
但是壹個有智慧的人,壹定有著不同於常人的思維。
如何擁有異於常人的思維?
首先要懂得思考。
通過對這些智者的研究和歸納,我簡單談談我對思維特點的理解。
第壹,思考的深度
如果說思維只有壹個維度,那就是思維的深度。思考是為了解決問題。不同的人對同壹個問題會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有些方法相對更好,本質是因為思考的深度不同。
舉個老套的例子,十幾年前,大家都做團購網站。為什麽美國代表團留到了最後?可能的原因是綜合的。但壹個重要原因是,美團創始人王興比當時其他創始人更善於思考,思考得更深入。
像兩個兵力和城市相近的將軍壹樣戰鬥。兩人都讀過《孫子兵法》,所以肯定是對《孫子兵法》理解更深的將軍更有可能打勝仗。
思考得越深,就越接近事物的本質。
越接近本質,越容易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本質和現象是相互依存的。
本質之下有本質,直到本質不可分。
這樣的人可以找到更長的因果邏輯鏈。
找到主要原因。
也可以叫主要矛盾,或者繼續思考矛盾的主要方面。
這就是壹維世界的思考深度。
第二,思維的廣度
如果思維是二維的,那麽思維的廣度也很重要。
思維的廣度是指思考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得到多樣的觀點。這種不同的觀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事物。
就像爬壹座崎嶇不平的山,妳只能從某個角度去看這座山,妳會從很多不同的角度逐漸接近這座山的全貌。(這壹塊請看我過去貼的文章《崎嶇峰模型》。)
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本質上就是我們需要切換不同的思維模式去思考事情。從而得到更多不同思維模式下的產物,通過分析綜合逐步提高對事物的認識水平。
這就是二維世界的思維表達。
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理解為壹維是二維的投影,二維是三維的投影。
說到三維,我們來看看思維在三維世界中的表現。
第三,思維的準確性
如果說有思維的第三維度,那就是思維的準確性。思考是為了解決問題。在實踐之前,很難知道這是100%準確思考的結果。
所以思維的準確性很重要。
如何提高思維的準確性?
就是不斷質疑我們壹個又壹個的想法。
思維壹定是壹個連接我們大腦中已有的認知的過程,這個認知包括我們的經歷,我們對經歷的總結和歸因,我們從書本上,從別人那裏,或者從影視劇中讀到的,等等。
這些信息交織在壹起,儲存在我們大腦的意識和潛意識區域。
與我們現在思考的對象的匹配程度如何?前提條件壹致嗎?
尊重事實與否?
妳是機械復制的嗎?
有沒有紙上談兵?
妳有不同意見嗎?
有沒有不壹致的地方?
有什麽邏輯謬誤嗎?
如何證明這個觀點?
有什麽支持相反的觀點?
是不是進入了認知誤區?
在思考中不斷質疑自己的想法,可以提高思考的準確性,讓自己思考得更好。
那些明智的人能夠不斷地審視自己的想法。否定之否定的進展。
妳有這種思維習慣嗎?
所以思維的準確性是思維的第三維度。先說思維的第四維。
第四,思維速度
看透事物的本質需要半秒鐘,看清事物的本質需要壹輩子,這註定是完全不同的命運。——《教父》
相信大多數人都聽說過電影《教父》中的這句經典語錄。
有時候妳真的想得夠深,或者想得夠廣,或者想得夠準,但是妳想得太久,也不是很好。別人半秒鐘,妳卻要壹天,三天,壹個月,壹年,十年,甚至壹輩子。
這種思維相對打了折扣。
兩軍交戰,妳需要壹分鐘才能看到戰局的變化,而其他將領需要三天才能看明白,但戰局容不得妳三天思考,戰局轉瞬即逝。唯壹輸掉戰鬥的是思考緩慢的人。
我上面說的兩軍交戰,就是內戰的遼沈戰役。
古人把這種情況稱為“見事晚”。三國時期曹操就是這麽評價袁紹的。他的反應總是比別人慢半拍。當初袁紹在“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前,有機會先收皇帝。但是袁紹壹直在猶豫,不想搞清楚這件事,所以錯過了機會。
直到曹操以天子的名義給他發了壹封信,他才反應過來。
所以,思維的速度也特別重要。而提高思維速度的好方法就是刻意練習。
“人不是生來就知道的。”有些人之所以比別人想得快,是因為他們之前的思維習慣暗中與刻意練習的原則不謀而合。讓它思考得更快。
當然,專註力和集中思維也能提高速度。而專註思維也是可以訓練的。
從這個角度看冥想和冥想,是練習思維定力的好方法。
所以經常打坐的人反應會比常人快。比如那些得道的高僧,比如那些經常打坐的世俗弟子。喬布斯、稻盛和夫、馬雲、王興等傑出人士。
通過刻意練習,還可以提高思維速度,形成看見紅燈不加思考就踩剎車的自動反應。
壹維是二維的投影,二維是三維的投影,三維是思維的投影,四維是五維的投影。什麽是五維思維?
通過從基礎維度不斷升級思維,我們看到了不同維度的思維。壹個維度的每壹次上升,都讓思考更細致,更吸引人,更接近智慧。這種提升維度的方式本身也可以看作是思維的維度。所以我把思維的五個維度叫做思維的升級。
五、提升的思維。
我們之前對思維的敘述,可以看作是思維的升級。
當妳能提升壹個維度來看待事物的時候,妳就能在更高的層面上看待事物,妳就能把別人習慣的東西融入到妳現在的思維中。那麽妳就掌握了思維的提升。
比如兩軍交戰,爭奪的是兵力、武器、士氣這些基本要素。而諸葛亮卻能考慮到別人習以為常的風、火等因素,讓赤壁之戰以少勝多。這是升維思維的典型案例。
當妳還在四樓看東西的時候,別人在五樓看東西和妳。
對方站得更高,看得比妳更完全,知道不同的樓層,知道妳的位置。
思維水平可想而知。
所以思維的五個維度是思維的上升維度。
當妳的思維真的達到五維時,
我們可以通過思維的升級,自己去理解思維的六、七、八個維度...直到N-1維。
那麽問題來了,思維的n維是什麽?
我認為思維的第n個維度是元認知。
元思維
元思維也可以叫做元認知。是認知的認知,是思維的思維。
是思維不斷地調節著我們的思維過程。
在整個思維過程中,什麽時候思考因果鏈,什麽時候使用多種視角,什麽時候質疑,什麽時候提升,這種監控和調整我們思維過程的思維,叫做元思維。
元思維可以理解為妳大腦的第二大腦。
壹般來說,建樓有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
元思維就是這樣壹個位置。當然,元思維不僅是監督,也是調節和合理分配大腦資源。
所以第n個維度就是元思維。
當他達到自由運用元思維的境界時,他幾乎就是壹個異於常人的智慧人。
所以現在想想,思維中有N+1維度嗎?
對,我把思維的N+1維度叫做元思維,就是元思維。即評價思維的思維。
在這壹點上,可能會有點繞道。就像夢裏的夢。
試想,也許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後,元思維已經被稱為壹種大家都知道並自由運用的思維。當元思維如此普遍的時候,元思維是很有意義的。
如何通過我們大腦中的第三大腦來評價第二大腦?元元思維是第三個大腦。
當第二大腦越來越普遍的時候,需要第三大腦的場景就會越來越多。就像思維過程原理逐漸被認識和普及壹樣,元思維的意義也是壹樣的。
所以思維的N+1維度就是元思維。
當然,元思維是我根據元思維創造的壹個概念。
思維水平真正上升到了元元思維的境界是什麽狀態和感受?
嘿嘿。......
以上是我對思維的粗淺理解。也歡迎對思考感興趣,對思考感興趣的人來交流。
順便說壹下,今天是五四青年節,我想把這份文件送給年輕人。
願疫情早點散去,大家做更多更有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