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中的套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幾乎每個人都在壹定程度上遭受過類似的騷擾,也有人不小心掉進了陷阱,損失慘重。希望網絡詐騙越來越少,大家的防範意識越來越高。我們來看看套路中的套路。
套路1 TOP1:貸款詐騙。
典型案件
7月22日,陳接到壹個電話,對方說可以貸款,讓他加QQ。添加了對方的QQ後,陳收到了對方的借款合同。對方要求他支付2000元,並表示24小時內退還。陳通過微信給對方轉賬2000元。後來對方讓陳以其他名義匯款,陳才意識到被騙了。
警方提醒
如果需要申請貸款,向正規貸款機構申請是唯壹正確的選擇。不要輕信電話、短信、QQ、微信等各種貸款廣告。
TOP2:冒充客服詐騙
典型案件
6月27日,張某某在蘑菇街接到壹個自稱客服的電話。對方稱要求退還張某某購買的壹件服裝染料。張某某按要求添加了對方提供的微信,掃描了對方發來的二維碼,輸入了對方提供的“激活碼”7699.88。
隨後,張某某手機收到壹條7699.88元的扣費短信。對方表示馬上把錢退回,並要求張某某繼續輸入“激活碼”。張某某再次掃描對方提供的二維碼,輸入對方提供的“激活碼”1188.66。隨後,張某某手機再次收到扣費短信,金額為1188.66元。張某某要求對方退錢後,發現微信已被對方刪除。
警方提醒
如果接到網上客服的電話或短信,涉及到提供個人信息和銀行卡的,就要謹慎了。不要輕易點擊對方發來的鏈接或撥打其提供的電話號碼,不要按照對方的指示操作銀行卡。
TOP3:刷卡欺詐
典型案件
5月19日,余在某微信刷單群看到刷單消息,信以為真,通過微信聯系對方,並按對方要求通過購買了面值500元的電子卡,並將獲得的電子卡卡號和密碼截圖發送給對方。於要求對方返現後,沒有得到對方回應,發現被騙。
警方提醒
刷單本身就是違規行為,被騙後很難維護自己的權益。選擇兼職應通過正規網站和渠道尋找,多方求證求職單位,個人信息不可隨便透露。
TOP4:購物欺詐
此類案件數量占比9.84%,同比上升2.27%,總損失同比上升23.46%。21-30(青年)年齡段受騙最多,占49.55%。60%的受騙者是女性。
典型案件
8月13日,黃在微信上聯系“賣家”,“賣家”稱可以提供便宜的手機。黃將1200元現金轉給對方,對方隨後消失。
警方提醒
網購商品時,不要隨意掃描陌生人發來的二維碼,不要輕易透露自己的任何信息。
TOP5:冒充親戚朋友詐騙
典型案件
65438+2月65438+3月,於看到“女兒”發來的QQ消息,說需要報幾門課。余信以為真,分兩次向“女兒”提供的銀行賬戶匯款29200元。“女兒”還說要報幾門課。余發現不對勁,電話聯系女兒,才知道被騙了。
警方提醒
父母收到短信或QQ,壹定要仔細甄別。不管他們自稱是誰的孩子,或者學校、班主任的身份,只要涉及到轉賬匯款、索要銀行卡信息,都有可能是詐騙,必須電話核實。
例程2中的例程1。刷單
首先,刷單這個行當是存在的。很多網店和淘寶之類的線下店確實會找人刷單。不過壹般來說,刷單都是少量商品來回刷。畢竟沒有必要為了同壹個贊,用幾萬個東西。壹臺電腦和壹個手機殼,商家刷的效果差別不大。正規超市和家電旗艦店也有找人完成門店指標的可能,但壹般來說不會在網上找陌生人。畢竟這個事情壹旦被舉報違法,基本就不存在了。店家找不想在網上做的人幫忙完成任務。
2.投資、理財和貸款
投資理財的範圍很廣,產品也在與時俱進,但模式基本不變。壹般來說,妳會通過壹個陌生人被拉進壹個群,然後壹群人每天在那裏分享自己炒股的經驗和心得。有的甚至會在野雞平臺開直播間,安排專門的課,下面會有觀眾互動。但無論業績多麽真實,他們最終推薦給妳的產品和軟件,都不是正規的、規範的理財項目。
軟件是有人做的,漲跌是人為控制的,觀眾和講課老師是有報酬的。隨著對虛擬貨幣的認識越來越高,騙子也將手伸向虛擬貨幣。但是他們推薦的虛擬幣都是野雞中的野雞,妳在正規的虛擬幣交易網站上根本找不到。不建議投機,但如果真的很癢,壹定要在正規平臺交易,不要盲目的省手續費和虛假的高收益。
其實網貸也很有意思。從我自己的角度來說,不查征信,不抵押,甚至不打芝麻,就借給妳幾萬,幾十萬。這,這,這,不是白來的。當然,現在回想起來,整體模式無非就是哄騙妳通過各種渠道貸款。當妳看到網頁和app上的幾萬行準備提現的時候,發現被凍結了,然後妳就可以克服各種原因把錢轉到騙子控制的銀行卡上,然後就消失了。這種網絡詐騙還是很有模式化的,變化不是很快。
3.殺豬板
殺豬壹般是建立在戀愛和交友的基礎上。建立了壹定的感情基礎後,開始以各種理由向妳借錢。壹般有投資,家裏生病之類的。尤其是在百合網、佳緣網上發布過個人信息和聯系方式的,更要仔細甄別。看到壹個60歲左右的老阿姨,自稱在網上認識了壹個華僑,她的壹些個人物品被海關扣留,需要保安錢。
怎麽勸姨媽不聽?堅持認為這個在網上幽默的華僑是她自己的夕陽紅,絕對不會是騙子。這個時候我個人有壹個很不合適的想法。認清自己,仔細想想這樣的好事會不會落在自己身上。很多人會在陌陌、魂上查看附近的人,看到附近的人,不牽著就繞著廟跑。但是,現在騙子都是模擬器,聲音可以變成變聲器。妳永遠不知道妳愛上的是壹個粗魯的男人還是壹個吝嗇的老太太。
套路中的套路3電信詐騙新套路
1冒充領導,熟悉人情詐騙。
在德安縣工作的鄧先生,最近收到了壹個自稱是自己鄉黨委書記的朋友的申請。“秘書”說因為應酬,讓鄧先生轉5萬元,幫他周轉。鄧先生沒有懷疑有他,用銀行卡轉賬的方式給“秘書”轉了5萬元。對方收到錢後,以錢不夠為由,繼續讓鄧先生轉賬。鄧先生起了疑心,於是聯系鄉鎮核實被騙,並立即報警。
怎麽破?
對於以領導名義加QQ、QQ的,應先核實對方身份;涉及到轉賬匯款,千萬不要輕信。壹定要和自己確認。同時註意保護好個人和單位信息。如遇詐騙,壹定要保留聊天記錄、轉賬記錄等。,並第壹時間報警。
2“殺豬板”詐騙
今年年初,德安公安分局接到潘某報警稱,其通過網絡被騙400多萬元。據了解,2019 165438年10月22日,潘某在家玩手機時通過兼職群添加了壹個QQ好友,對方要求潘某使用壹款名為“聊友”的軟件。
對方要求潘按照軟件中導師的指導,通過投註流水獲利。潘信以為真,在軟件中註冊充值後開始投註,但每次投註結果基本都是輸。在對方的欺騙下,潘先後向對方提供的銀行賬戶充值人民幣* * * 41.2萬元。之後,潘發現自己的賬號被凍結,無法登錄,於是報警。
怎麽破?
如果妳通過網絡社交軟件添加好友,教妳如何通過網絡投資、賭博賺錢,壹定要警惕。如有疑問,可撥打96110咨詢。如果遇到詐騙,應盡快向公安機關報案。
3冒充電商物流客服詐騙
今年5月,九江市民王接到壹個電話。對方自稱是XX旗艦店的客服人員。最近很多顧客反映這家店賣的內衣有質量問題。廠方要求回收所有商品,廠家將退還所購商品的貨款,並承諾自退款之日起4個月內賠償所有相關醫療費用,以便王查詢其支付寶是否收到退款。
王掛了電話查看自己的支付寶也沒有收到相關退款,對對方沒有完全信任。後來王查了自己的網購記錄,發現確實買了這家店的內衣,而且穿了之後身上起了疹子,於是相信了對方的話,立即打電話給客服人員。
對方表示市場監督管理局已經介入調查,王現在需要按照他說的去做。隨即給了王財務部客服的QQ號。王按照對方的要求,通過支付寶裏的貸款申請了4萬元的貸款,然後又從其他借貸平臺借了10000元,轉給對方,但對方稱沒有收到錢,要求王再轉5萬元。王這才發現自己被騙了。
怎麽破?
客服壹般不會主動要求退款;所有電商平臺的退貨流程都要在這個電商平臺上完成。當接到網店或快遞客服的退款或理賠電話時,應先致電官方客服核實確認。不要隨意鏈接和掃描二維碼,不要在陌生網站輸入自己的信息。如果對金錢交易不太清楚,應該和家人商量或者向有關部門咨詢,以免陷入騙局。
4冒充“公檢法”詐騙
今年4月,九江市民李某接到壹個自稱是九江市某分局“警察”的電話。“警官”報告了李的個人信息,並告訴他,他涉及壹起詐騙案。隨後,“警官”將電話轉到了長沙市公安局。李表示懷疑時,對方加了QQ,還發了警官證,李打消了顧慮。李按照對方要求,將所有支付賬戶上的余額截圖發給對方。之後,李將所有金額匯總到壹張卡中,並將銀行卡賬號和收到的驗證碼告訴“警官”,以便“警官”凍結賬號。按照對方提示,幾天後李發現卡內23萬余元被轉走,才意識到被騙,立即報警。
怎麽破?
公安機關不會電話辦案,只有在案件回訪、電話止付、勸導等極少數情況下,公安機關才會使用電話形式。公安機關不設立“安全賬戶”,更不讓人往安全賬戶轉賬。公安機關不會通過電話、網絡等方式通知當事人轉賬進行資金審查,也不會通過QQ、網站等方式向當事人出示“逮捕證”等相關法律文書和個人工作證明。
不要相信這個電話。保持冷靜,不要被騙子嚇倒。當有自稱是上班族的人打電話給妳,告訴妳涉嫌某種犯罪,讓妳把存款轉到所謂的“安全賬戶”進行資金核實和保全,這就是詐騙。不要被騙了。
5刷單返利詐騙
今年2月,都昌縣市民張女士在家刷Tik Tok時,看到壹個名為“蝶雲”的聊天平臺,上面有刷單業務的介紹,便購買了這個APP,進入後開始接單。前幾單成功後,對方開始給她介紹更大的金額,金額越來越大,對方又以各種理由要求張女士匯款。等到張女士意識到被騙時,已經損失了45745元。
怎麽破?
首先,刷單是違法的。沒有低投入高回報的好事,請通過正規渠道找兼職。不要輕易或掃描陌生人發來的網頁鏈接和二維碼。壹旦發現被騙,請盡快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