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宋海亮的奮鬥歷程

宋海亮的奮鬥歷程

2008年6月65438+10月65438+7月,由中國企業十大新聞評選委員會主辦的2008年度“最受關註企業家”名單在北京揭曉。中交航道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董事長宋海亮也在其中。入選理由是:“宋海亮帶領企業連續實現了多次戰略突破,實現了質的飛躍和跨越式發展,成為企業歷史上最輝煌的發展時期。”

宋海亮的名字註定了他的事業與“水”聯系在壹起,“水”也造就了宋海亮作為壹個成功企業家的奮鬥和輝煌。

作為CCCC航道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宋海亮讓原本生產分散、幾近癱瘓的水利規劃院在CCCC十大設計院綜合績效考核中名列第壹,創造了水利規劃院歷史上最輝煌的發展時期。

對於今天的輝煌,宋海亮是用自己不懈的奮鬥換來的。在宋海亮的字典裏,從來沒有“累”這個詞,因為他認為:“壹個人生活的意義是什麽?在於他在人生過程中的開拓、發展、追求、奮鬥。在這個過程中,去感受和享受生活。這有道理!”CCCC航道規劃設計院成立於1951,是新中國航道設計的奠基人、開拓者和先行者。到了2001年,對於中交航道規劃設計院的員工來說,是灰暗的壹年。當時水利院的情況極其復雜和困難。先是與原交通部脫鉤,然後與規劃設計分離,歷史包袱加劇,固有市場少。很多困難隨之而來,隨之而來的是人心渙散,失去主心骨。天氣,地理位置,人和這三樣東西似乎和水利學院背道而馳。在這個緊要關頭,新總統宋海亮就職了。

宋海亮上任時,正面臨著醫院成立以來最困難的時期。當時面對這種情況,水利院所有人都很擔心:水利院帶著這樣的包袱能遊多遠?妳能活下來嗎?有壹段時間,士氣低落,生產幾乎癱瘓。當時37歲的宋海亮毅然挑起了振興水利學院的重任。

面對亂局,宋海亮敏銳地發現了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思路。“觀念變了,視野就寬了;思維的改變拓寬了世界。思路決定高度,戰略決定方向,思路決定出路。只有方向正確,努力才有意義。”宋海亮這樣說道。

當時,宋海亮廣泛涉獵各種管理學書籍,到北京各大高校參加系列講座、學習交流,深入調查研究,潛心思考。不久後,在2001舉行的50周年慶典大會上,全院職工感受到了久違的激動和興奮。會上,宋海亮提出了“以人為本、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理念,並對水調院未來幾年的總體管理方針做了初步規劃。對於水調院的工作人員來說,這是壹劑及時的強心針。在這次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會議上,針對當時部分員工思想觀念、競爭意識、服務意識的現狀,宋海亮強調要牢固樹立市場與競爭、誠信與品牌、優質產品與服務、風險與危機等10方面的觀念,統壹思想意誌,明確目標方向,為企業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奠定堅實的思想理論基礎。

“痛定思痛後,我們得到的第壹份精神財富就是百折不撓的精神,形成了第壹個核心理念:學習是根,創新是魂,人才和技術是本,質量和誠信是企業的生命。”宋海亮說。

之後,圍繞建設學習型水規院、創新型水規院、數字化水規院、核心價值水規院四大目標的開發建設,成為水規院走出困境、突破自我的壹條光明之路。

針對當時水調院既沒有穩定市場,也沒有好品牌的情況,宋海亮壹方面註重技術和質量管理;另壹方面走訪沿海、內河各大業主、客戶、行業管理部門,深入溝通新理念、新服務、新承諾。壹年365天,他曾經有2/3的時間在出差;我也因為忙了壹個月的生意,回家吃了兩頓飯。正是由於宋海亮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工作,水利院才得以在短時間內,以提升技術和優質服務的獨特優勢,重建企業誠信,樹立市場品牌。

宋海亮堅持以生產經營、內部改革為中心,構建戰略性的科學管理體系。經過八年的不懈努力,水調院實現了又好又快的跨越式發展。水利院承擔了已建和在建的大型集裝箱碼頭泊位50個,各類幹散貨和液體散貨泊位30多個。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詹天佑獎、魯班獎3項,國家設計金獎7項,省部級科技進步和優秀設計獎60余項。同時,水利院培養和造就了壹大批以工程院院士、設計大師為代表的工程規劃設計專家、學者和技術骨幹,為國家輸送了壹大批德才兼備的管理領導幹部。

如今,CCCC航道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已成為業內知名的國有獨資設計咨詢企業。2008年全院合同額為31是2006年的5438+0倍。連續幾年進入全國設計公司50強,納稅排名全國專業技術服務企業25強。接連實現多項戰略突破和跨越式發展,多項指標創歷史新高。在過去的10年裏,完成了近3000個項目。業務領域從單壹的水運設計業務發展到涵蓋咨詢土建規劃設計、信息工程、鐵路與市政工程、項目管理、巖土勘察、投資業務六大板塊的多元化發展軌道,創造了水利院歷史上最輝煌的發展時期。“2008年迎來了改革開放30周年。過去30年來,隨著中國逐步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壹大批企業經過市場之火的錘煉,在國際國內市場上獲得了壹席之地。縱觀這些成功的企業,都有壹個共同的特點:清晰有效的戰略管理。”宋海亮這樣說道。

戰略管理,這是宋海亮的制勝之道。突出理念創新、戰略創新和管理創新的先鋒引領作用,壹直是宋海亮的壹個重點。近年來,他壹直專註於戰略管理、科學管理、文化管理的不斷探索和實踐,親自主持制定和發布醫院總體發展規劃和企業管理綱要;構建了“戰略是綱,目標是經,項目管理是緯”的三維現代管理框架。形成了以動力系統、目標系統、控制與評價系統、保障系統和持續改進系統為核心的運行體系,形成了以戰略系統為核心的系統化、簡單化、規範化的科學管理體系框架,成為研究所發生巨大變化和進壹步發展的動力源泉和文化因素。

“所有的企業,在發展的各個階段,都面臨著選擇發展路徑和目標的問題。戰略管理是企業最重要的競爭力來源。”宋海亮說。在他的指導下,水利院戰略管理的基本實踐是圍繞企業的“知”與“行”、管理與發展進行探索與創新。在不斷學習、實踐、探索的過程中,堅持借鑒、吸收和自主創新相結合,不斷開闊視野、轉變觀念、創新思路、構建體系,成為以思維之道→管理之道→常青之道三條主線的管理體系。“知”主要體現思維方式,“行”主要體現管理之道、常青之道,“三道”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促進。三者的有效結合和整合形成了企業管理和發展之道。

在宋海亮看來,企業現實需求和發展戰略的核心理念和意識形態是壹個基石。“企業競爭力的原始源泉在哪裏?我的回答來自思想,不僅是企業家的思想,也是企業的思想。思想是創造財富的源泉,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解放生產力;觀念壹變,視野就變了;理念決定高度,戰略決定方向,思維決定出路,這就是我們如此重視理念建設的原因。”宋海亮說。

宋海亮上任後不久,充分發揮戰略的引領作用和集聚效應,建立了以戰略思維和戰略規劃為核心的戰略體系,確立了人才強院、拼搏強院、創新強院、文化強院、可持續發展和國際化四大發展戰略。其中制定的“331”遠期目標和“133”規劃目標,明確了水利規劃院發展的戰略重點和戰略實施的保障措施。這些都為今天水利院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宋海亮的戰略勝利還體現在管理方式上。“以客戶和價值為中心,以提升競爭力、贏得* * * *為核心競爭思想,牢牢把握主流作用和主導地位。”宋海亮詳細介紹了水管理研究所的管理情況。

宋海亮主張有尊嚴的有序競爭,依靠組合優勢和核心競爭力取勝,主張樹立提高自己勝過算計別人百倍的觀念。“核心業務戰略是我們的優先事項和關鍵戰略”。

水利院的核心和主導業務是水運設計、咨詢與規劃業務和交通信息化建設業務。強化核心經營戰略,優先發展、壯大、實施和做強核心產業是水利院的生存之本。近10年,沿海修建的大型集裝箱碼頭有40%由水利院設計,進壹步占領和鞏固了集裝箱碼頭設計的制高點。散貨碼頭、客運碼頭、內河航道以及礦產、煤炭、石化、糧食等樞紐的設計。不斷攻克技術難關,創造了新的行業記錄,得到了業界的廣泛認可。國際大港口中的上海、寧波、青島、大連、深圳等主要港口是水規院的重要業主,來自中石化、中石油、中國神華、華能等行業的客戶也與水規院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水規院經歷了市場。中標率從2003年的不到20%上升到2007年的60%以上。形成了以東北、京津唐、山東、長三角、珠三角為主的五大核心市場,輻射全國各大港口。

與此同時,宋海亮帶領水利院實施縱向壹體化戰略,在智力服務的延伸中找到了新的價值空間。近年來,水利院逐步與國際接軌,豐富和完善經濟建設和工程項目的科學決策和實施,提供全流程、多功能的智力服務,實施上下遊壹體化經營戰略,不斷優化組織結構,整合內部資源,先後成立了內河航院、環保節能院、咨詢公司、監理公司、工程公司和戰略規劃院,延伸了水利院的產業鏈。

此外,宋海亮還另辟蹊徑,實施橫向壹體化戰略,堅持多元化發展和回歸專業化,逐步擴大了研究所的業務範圍。如今,水利院承包的巖土業務已發展到6000多萬元;工程總承包業務從無到有,發展到3億多元;2006年至2008年海外業務合同近億元;2005年,宋海亮決定對中國交通信息中心進行整體重組。此後,信息產業也成為水利院的重要支柱業務板塊。

根據大型土木工程和交通運輸的發展趨勢,宋海亮經過廣泛深入的調研,於2007年提出了成立鐵道學院的設想並付諸實施,為水利院贏得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經過近65,438+00年的發展,中國交通水調院、中國交通信息中心、中國交通鐵道學院三大主導品牌良性互動的新格局已逐步形成,聯合優勢不斷發揮,最終將在進壹步增強水調院核心競爭力方面發揮更加顯著的作用,為經濟形勢的變化做好充分的準備。

在宋海亮的指導下,水利院突破內外環境約束,以客戶為中心,發揮服務優勢,打造了穩定的客戶群。確立了以核心競爭力和* * *為核心的競爭思維,強調設計院的主導作用,尋求兄弟和業主的合作。2003年,與世界第壹大港上海港合資成立上海中交航道設計研究有限公司。2005年,與清華紫光共同成立CCCC紫光科技有限公司。從源頭上保證建設項目符合水運建設發展戰略的要求,實現國家、行業、業主、設計院以及合作夥伴、競爭對手的* * *共贏。

"戰略管理是建立企業競爭力和建立企業組合優勢的關鍵."宋海亮用自己的實踐驗證了這句話。從困境中走出來的水利院工作人員,切身體會到了壹個詞的含義,那就是“創新”。在宋海亮看來,創新絕不是剛剛寫入報告的壹個關鍵詞。“管理創新和科技創新協調推進。科技創新呼喚管理變革,管理創新推動科技創新,* * *共同撐起壹個優秀的企業。”他這樣說。

宋海亮認為,管理創新是企業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和管理模式的創新。經過多年的總結和提升,水規院的管理逐步從任務導向向戰略導向、文化導向、客戶導向、價值導向轉變,始終堅持以理念創新和戰略創新為導向,以管理創新為基礎,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制度創新為保障的全方位、持續創新體系。

宋海亮帶領他的團隊總結國內外先進的管理思想,結合醫院的實際,編寫出版了《企業管理大綱》,成為醫院管理的指導性文件。《企業管理大綱》在構建體系、探索科學管理新框架和新模式的同時,探索了壹套基於國際視野和先進理念的管理方法和工具。目前已開發出管理圈閉合圖、三維架構圖、系統圖,提出了十要素工作法、六大關註法、有效管理和工作的“四大標準法”、科學決策的四條件法。水利院創造的全新管理理念和實踐成果榮獲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就獎。

“以科技持續創新為核心,堅持創新是靈魂的理念,建設創新型水尺所。”宋海亮說。

宋海亮把建立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作為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堅持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活水,采取“以市場為導向,以核心競爭力為抓手,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模式,堅持以集成技術和應用技術研究為主,基礎研究為輔的科技創新思路, 構建完善的水利院科技創新體系,每年科技投入達到營業額的2%以上。 2008年,水利院和信息中心同時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資質認證,擁有中關村100家創新型試點企業、標準化示範企業等多項資質。數字R&D航道工程中心的成立,七個研究方向詳細建設方案的積極拓展,標準化工作的紮實推進,體現了創新理念的進壹步深化和科技創新體系的進壹步完善。

如今,水利院科技創新蔚然成風,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自2001以來,水利院承擔了近50項國家、省部級科研和標準編制項目,其中包括多項國家“863”科研項目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代表國際先進水平的專著《現代集裝箱港區規劃設計與研究》得到了業內專家的高度評價,對我國集裝箱碼頭建設技術的發展起到了顯著的推動作用。獲得科技進步、設計、咨詢等獎項65項,其中國家級、部級科技進步獎15項,詹天佑獎7項,全國優秀設計金銀銅獎8項。在第六屆國際專利展覽會上獲得2枚金牌和3枚銀牌。獲獎項目多、範圍廣、水平高,是水運行業獲得科技進步獎和設計獎最多的設計院。

“面向未來,我們需要的是深刻的責任和使命,清晰的認識和戰略眼光,具有遠見卓識的系統管理智慧,以及有效抓住機遇的勇氣。”在宋海亮的眼裏,這是壹個更清晰、更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