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商務談判中收集的信息是什麽?

商務談判中收集的信息是什麽?

從例子中學習比書本更有用。我覺得對妳有幫助。

案例1:

1986,某日本客戶與東北某省某外貿公司洽談皮草業務,但優惠條款遲遲不出。壹晃兩個多月過去了,壹直紅火的國際皮草市場,貨源充足,價格暴跌。這個時候日本商人以很低的價格收購,讓我們吃了很大的虧。

據記載,壹名美國代表被派往日本談判。招待會上,日方得知對方將於兩周後返回。日本人沒有急於開始談判,而是花了壹個多星期陪她在中國旅行,每晚安排宴會。談判終於在第12天開始,但每天都提前結束,以便客人可以打高爾夫。最後在14那天,我們談了重點,但是這時候美國人要回去了,沒時間打交道,只好同意對方的條件,簽協議。

作業壹:看完這個案例,談談妳對商務談判心理的感受。

作業二:壹個成功的商務談判者應該重點收集哪些信息?

下次上課前(也就是28號)交上來,個別同學最遲不超過國慶節前(也就是9月30號)。

感受:日本采取了非常巧妙的談判方式,就是在拖延戰術中拖延談判時間,最能穩住對方的談判對手。在談判中,日方並沒有第壹時間急於將談判事項擺上談判桌,而是先帶著談判對手到處遊玩,出席各種宴會。這種手段不僅可以拖延時間,更重要的是可以軟化人的心理。如果對方接受了他們的邀請,這就已經實現了日方的第壹步。直到最後壹天我才說到重點。其實這才是拖延戰術的真實效果。他緊緊抓住了對方的心理。美國人急著回去,沒時間對付日本。另壹方面,他會不好意思拒絕對方的要求。畢竟“對別人手軟,占別人便宜”,其實美國人已經違背了商業談判的原則。他沒有把公私分開,沒有把立場和利益分開。個人友誼是生意的輔助。

談判者要充分了解對方的名聲、實力,甚至談判者的慣常做法和過往記錄。

問題2:談判者的身份背景、信用狀況、常用談判方法、個性特征及其在談判中的特長。談判者想要達到的是談判的目的。

同時也要了解市場情況,客觀了解對方和談判中的競爭對手,以及談判中有爭議問題的解決方案,時刻關註對方的壹舉壹動,及時應對!

回復

121.233.28.*二樓

1992年,上海A公司引進外墻防水塗料生產技術,日本B公司和香港C公司報價分別為22萬美元和18萬美元。據調查,兩家公司的技術和服務條件大致相同,甲方有意與C公司進行交易..在最後的談判中,A公司安排總經理和總工程師與B公司談判,並授權技術科長與C公司談判..得知這壹消息後,C公司主動大幅降價至65438+萬美元,並與甲方簽訂了合同..

問題:(1)如何評論A公司對談判代表的安排?

(2)如何評論C公司的大幅降價?

1.這是典型的商業談判策略。在這次商務談判中,A公司采取了全力以赴的戰術,讓C公司認為自己無意與他合作,主動降低價格。以便以更低的價格達成交易。

2.C公司被抓住了,這在商務談判中是不可取的。沒有堅守自己的底線。

回復

222.240.175.*三樓

回復:二樓這個方案很好,制造競爭,同時讓C公司覺得A公司談判的中心不在裏面。

商務談判案例1

歐洲公司A在中國代表工程公司B與中國公司C就工程設備的出口進行談判。中方根據其報價提出了批評,並建議對方考慮中國市場的競爭力和公司首次進入市場的情況。認真考慮提高價格。經過壹番解釋,代理人仍然拒絕降價,並說他的客戶的價格是多麽合理。中方又分析了壹下自己的條件,中介又解釋了壹下,壹上午下來。沒有結果。中方認為太傲慢固執,代理商認為中方沒有誠意購買,沒有理解。雙方互相埋怨後,談判不歡而散。

問題:

1.歐洲代理商進行什麽樣的談判?

1,有哪些談判因素?

3.談判有可能繼續嗎?如果有可能在壹起,歐洲代理應該如何協商?

分析:

1.歐洲代理商正在就代理地位進行談判。

2.構成談判的因素有:目標——工程設備;黨-歐洲

A公司、歐洲B工程公司、中國C公司;背景-中國市場競爭和A公司首次進入中國市場-微觀經濟環境。

3.談判不壹定會告壹段落,至少可以避免“不歡而散”。

A公司按照壹個弱核代理人身份的要求,應該是壹個“態度超然、態度積極”的“好人”。

商務談判案例2

天津的壹家半導體廠需要購買設備、備件和技術來改造其生產線。

適合這家工廠的供應商可以在美國和日本找到兩家以上的供應商。就在這時,香港壹家半導體公司的業務員到天津考察,找到工廠的采購人員,說可以幫助工廠購買所需的設備和技術。

由於香港商人會說中文,又是中國人,很快就熟絡起來,工廠同意讓他代購。由於工廠沒有外貿權,必須委托有外貿權的公司代理。A公司接到委托後,向美國和日本的廠家進行了詢價。結果美國日本的壹些廠商回信問:香港的A公司和B公司是什麽關系?有些出價很高。

A公司得到的詢價結果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具體人員與工人討論,最終得出壹致的結論。

問題:

就是1的詢價。壹個成功的公司?為什麽?

2天津工廠應該做哪些調整?為什麽?

3.天津公司的詢價要做哪些調整?為什麽

分析:

1.天津香港公司香港公司的詢盤大叔輸了。天威部分外商不報價,詢價無果。有結果的時候,條件太苛刻,要約不真誠。

天津廠的委托存在時間誤差,必須調整。香港公司不能代工廠簽進口合同,直接到香港詢價可能會加快進度,但是簽合同有問題,影響後續工作。讓香港公司的國外代理商招進天津公司對外詢價,而且主要是天津公司,避免詢價混亂。

3.天津公司應與工廠和香港公司統壹意見-內容和策略,並統壹組織該項目的詢價。同時,要重新定位詢價區域和對象,不要給外商造成詢價中有多個類似項目的錯覺。

商務談判案例3

1983當天,某電機公司出口其高壓矽電抗器成套生產線,其中技術轉讓費報價2.4億日元,設備費125億日元,包括備件和技術服務(培訓和技術指導)費o.09億日元。

談判開始後,商務部長松本先生解釋說,技術費是根據中國工廠獲得技術後的利潤提成計算的。取數字生產3000萬件產品,10年的生產提成是10%,每件產品的平均售價是S日元。設備費按流程報價,清洗流程654.38+0.9億日元;燒結工藝3.5億日元;切割整理工序為3.7億日元;封裝工藝21億日元;印刷包裝工藝0.8億日元;技術服務培訓費,12人每月培訓,250萬日元;技術指導人員費用10人月,6500萬元。

背景介紹

(1)日本公司有自己的技術,但不是唯壹的公司,是積極的推動者。這是該公司第壹次進入中國市場,也適合中國的需求。

(2)清洗過程主要包括塑料槽和排氣扇。燒結工藝主要包括燒結爐及輔助設備、切割及分選工藝,主要是切割機和測試及分選設備。封裝工藝,主要為管芯和封裝外殼的密封設備和控制儀表。印刷包裝工藝主要是包裝成品的打印機和設備。另外,壹些輔助夾具。

(3)技術先進穩定,日本成品率可達85%,而中國只有40%左右。

問題:

1.賣家是怎麽解釋的?是什麽樣的解釋?

2.買家如何評論?

分析:

1.賣家做了很好的解釋,告知了報價的計算方法和數量,為買家評論提供了依據,讓買家很滿意。因為細節問題,還有商量的余地,符合解釋的要求。賣方采用分項報價和分項說明的方法。

2.買方應以“梳理-梳理”的方式,即按照支持、設備和技術服務三個類別,對賣方的分項報價和分項說明進行評論。

有很多評論:

第壹,技術價格。評論賣方選擇的合理性——年產量、產品單價、提成率、年限;

第二,設備價格。根據工序總值或工序單機評論各工序的設備構成,如清洗工序的設備價值;

第三,技術服務。可以分為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兩大類,每壹類都可以從時間、單價、人員水平、輔助條件(衣食住行)等方面進行點評。

商務談判案例4

日本壹家公司從中國壹家公司購買了電石。此時,已經是他們之間交易的第五個年頭了。在年度價格談判中,日方壓中方30萬美元/噸,今年將壓20美元/噸,即從410美元到390美元/噸。據日方透露,他已經收到了很多報價,有430美元/噸,370美元/噸,390美元/噸。據中方所知,370美元/噸是個體戶的報價,430美元/噸是能耗較小的工廠供應的貨物。供應商的廠長和中方公司的代表組成談判小組,中方公司的代表主要是談。談之前,廠長和中國公司的代表達成協議,價格相同,工廠可以以390美元成交,因為工廠需要連續生產的訂單。公司代表說我不能對外說,但是我會掌握價格水平。公司代表向主管領導匯報,分析價格形勢;主管領導認為價格不是最低的,因為我們是大公司,講求質量和服務。在談判中妳可以靈活壹些,但是步子要小。如果妳贏了超過400美元,妳可以做壹筆交易。如果贏不了,就把價格定在405-410美元之間,然後主管領導再面試。請與工廠合作。

中利公司代表把這個意見傳達給廠長,和廠長達成諒解,在談判桌上爭取這個條件。中國企業代表主要是說說。對峙後價格僅下降10美元/噸,以400美元成交,比廠長成交價高出10/噸。工廠代表很滿意。日本方面也是。

問題:

1如何評價談判結果?

2.中方組織和主辦此次談判的經驗是什麽?

分析:

1.談判結果應該基本是正面的,因為還是中高端價格水平。

2.中國的組織成功基本上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毛巾實地調查比較好——數量和性;分工明確——價格由公司代表商量;準備計劃已經就緒——連線、審核和保護。

商務談判案例5

江蘇壹家工廠,貴州壹家工廠,東北壹家工廠,北京壹家工廠想引進環形燈生產技術,每個工廠的產量都不壹樣。北京壹家進出口公司是其中壹家的代理。知道了其他三家公司的計劃,主動聯合起來,在北京開會,提出聯合對外,統壹-談判。這三家公司覺得有意義,同意聯合。公司代表召集四家公司準備談判。根據市場調查,日本有兩家環形燈生產廠家,壹家在歐洲,有的去過中國,有的和他們有過技術交流。進出口公司和外商的第壹輪談判結束後,談判暫停。外商主動找熟悉的工廠直接洽談,讓工廠覺得愉快,更直接。而且外商跟工廠談判的條件比公司的更靈活更優惠。有些工廠,看到聯盟來了,受益不多,就主動提出退出。有些外商故意不報統壹價格,還直接聯系想成交的工廠,請工廠代表吃飯,安排單獨見面等。工廠認為這對他們有好處。所有的人都來了。進出口公司的代表知道後說服了工廠,但工廠不聽。所以最後這四家各走各的,聯合對外談判也宣布了。

失敗。

問題:

1這個工會是工會嗎?為什麽?

2.對外談判的成功在哪裏?

3.北京進出口公司托管失敗在哪裏?

4.有沒有可能把這些不同省市的工廠聯合起來?為實現共同目標,可以做些什麽?

分析;

1.這不是聯合對外談判,因為它理應滿足聯合談判的基本條件。

2.外國贊助談判的成功在於利用中國的松散組織;利用廠商之間的差異(交易項目);利用感情,我們實現了分解中國的聯合。

3.北京進出口公司失敗的關鍵是它沒有遵循統壹-聯合談判的規範。

4.這是可能的。首先要成立壹個權威的跨省市領導小組,然後再建立其他技術上的“統壹”條件。

經典故事與商務談判

商務談判三部曲為我們掌握商務談判的過程提供了壹個基本框架。無疑,肯定價值可以讓我們在談判中了解雙方各自的需求;創造價值可以讓我們達到雙贏的目的;克服障礙使我們能夠順利達成協議。而我們的談判者往往無法真正理解它的內涵,所以我們就給大家講壹個在談判界廣為流傳的經典故事。

壹位母親給了鄰居的兩個孩子壹個橘子。兩個孩子討論如何分橘子。兩個人吵了起來,最後達成協議,壹個孩子負責切橘子,壹個孩子選橘子。結果,兩個孩子按照約定的方法,每人拿到了半個橘子,高高興興地拿回家了。

第壹個孩子拿了半個橘子回家,剝了皮,扔進垃圾桶,把果肉放在攪拌機上打成汁。另壹個孩子回到家,把果肉挖出來扔進垃圾桶,留下橘子皮磨碎,和面粉混合在壹起烤蛋糕。

從上面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兩個孩子各得了看似公平的壹半,但是,他們各得其所。這說明他們事先沒有溝通好,也就是兩個孩子沒有說明各自的興趣。沒有事先陳述價值,導致盲目追求形式和立場的公平,結果在談判中各自的利益沒有得到最大化。

如果我們設想兩個孩子充分溝通需求,可能會有多種方案和情況。壹種可能的情況是按照上面的情況,兩個孩子試著把皮和果肉分開。壹個拿果肉喝果汁,壹個拿皮做烤餅。但是,溝通之後可能就是另壹種情況了。有個小孩想用皮做蛋糕,喝橙汁。這個時候,如何創造價值就很重要了。

結果,想要整個橘子的孩子提出,其他問題可以壹起討論。他說:“如果妳把這些橘子都給我,妳就不用還上次欠我的棒棒糖了。”。事實上,他的牙齒蛀得很厲害,以至於他的父母上周不讓他吃糖。

另壹個孩子想了壹下,很快同意了。他只是向父母要了五元錢買糖還債。這壹次他可以用這五塊錢玩遊戲了,也不在乎那酸酸的橙汁了。

兩個孩子的談判和思考過程,其實就是壹個不斷溝通和創造價值的過程。雙方都在為自己的最大利益尋求解決方案,同時也滿足對方最大利益的需要。

商務談判的過程其實也是壹樣的。壹個好的談判者不會盲目堅持自己的立場,追求不妥協。而是他應該與對方充分溝通,從雙方的最大利益出發,創造各種解決方案,以相對較小的讓步換取最大利益,而對方也遵循同樣的原則來獲得交換條件。在符合雙方最大利益的基礎上,如果達成協議還有障礙,那麽妳不妨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為對方著想,幫助掃清達成協議的所有障礙。這樣,最終的協議不難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