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春,他積極贊助45萬元,為母校漣水中學修建科技樓。
1993春,向江蘇淮陰教育事業和改善教育條件捐贈30萬元。
1997年4月,我們捐資300萬元建設鄭良梅小學(漣水縣)。
9月,1997,又捐款10萬元在漣水縣建立鄭良梅中學,進壹步完善鄭良梅小學。
1998,捐資2000萬元建設鄭良梅高中(漣水縣)。並捐資2000萬元修建了可容納7000人的多功能展覽體育館。
自1997以來,連續捐資1.2億余元建設鄭良美系列學校。鄭良美學校有300多個班級,近3萬名師生,是當地的“窗口學校”。
從2005年開始,我先後5次到連雲港藝術學校,向學校捐款50多萬元。
2007年6月13日,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為鄭良美學校十周年校慶題詞:“十年辦學,成就顯著;愛國愛鄉,真情難能可貴。”
2008年被漣水縣人大常委會授予“漣水人民勛章”,以表彰其對漣水教育的貢獻。
2008年5月22日,汶川地震發生後,向災區捐款200萬元,幫助學校建設。
從2008年6月5438日到2008年2月,我們捐款港幣20萬元,幫助連雲港市新浦區花果山鄉的貧困優秀學生。
2009年被評為5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江蘇的人物”之壹。
2011鄭榮獲“感動江蘇教育十大人物”稱號。
2012年6月5日在洋河醫院病逝,享年90歲。
捐錢辦學造福桑梓
1982年中秋節,年過六旬的鄭不禁越來越想家。他帶著41年的夢想,踏上了家鄉漣水這片熱土,開始了造福桑梓的義舉。此後的20年間,鄭傾其畢生積蓄和心血,為家鄉的教育等公益事業捐款超過6543.8+0.8億元,用實際行動譜寫了澤北桑子的壯麗篇章。
從1982開始,鄭第壹次向家鄉村捐款17000元,為全村供電,家鄉捐款壹發不可收拾。1993年春,鄭在參加淮安會議期間,捐資45萬元為母校漣水中學修建科技教學樓。這壹年,鄭還向淮陰青少年宮捐款20萬元,為淮陰明星幼兒園購買設備、改善教學環境捐款20萬元。聽說大陸有地震和水災,他也慷慨捐款捐物。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妻子的祝願總是在我耳邊響起,鄭領導家鄉、服務家鄉的願望像壹團熾熱的火在他胸中升起!壹個強烈的願望在他的腦海中萌發:捐資辦學——為家鄉培養人才,讓家鄉走上康莊大道。果然不出所料,1997年1月下了壹場大雪。鄭再次回到家鄉,向漣水縣領導透露,他捐資10多萬元在家鄉建小學。漣水縣領導當即表示:壹定做好工作,讓鄭先生滿意,讓酒泉下的梁梅女士放心!工程的建設速度超乎人們的想象。從奠基到竣工,短短五個多月,壹座非凡的建築就像畫家手中的神筆,藝術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鄭良梅小學開學典禮結束時,鄭得知漣水中學已分別辦了壹所省級高中和壹所初中,再次表示要捐資2000多萬元辦壹所初中。漣水縣領導鄭重承諾,要把正良美中學建設成為“壹流師資、壹流設施、壹流管理、壹流人才”的學校。
在建設過程中,鄭始終關心著項目的建設。從學校奠基到交付,他多次到工地考察。不管公司業務有多忙,他都會親自從香港打電話過來詢問項目進展,了解資金是否夠用,有什麽困難?1998年8月4日,烈日炎炎,鄭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來到“鄭中”工地視察,慰問在工程壹線夜以繼日工作的建設者們。
1998九月19,晴空萬裏,秋陽高照。漣水人難忘的日子,在漣水縣城東側的正良美中學的運動場上,鮮花如雲,人潮如潮,鼓聲、音樂聲震天。眾多海內外嘉賓和省市領導齊聚於此,參加漣水縣委、縣政府舉辦的鄭良梅小學壹周年慶典暨鄭良梅中學開學典禮。
此時此刻,坐在主席臺上的鄭激動不已,為妳落淚。當掛在梁梅女士漢白玉雕像上的紅綢布被取下時,鄭先生隱藏已久的淚水不禁奪眶而出。
就在鄭良美中學開學典禮後20多天,鄭與漣水縣委、縣政府敲定了壹份捐資4000多萬元建設鄭良美高中的協議。為使項目如期開工,老實巴交的鄭在東南亞金融風暴造成資金嚴重短缺的情況下,飛赴美國、加拿大、臺灣省等地籌集資金,毅然拍賣了自己在香港黃金地段的門面和房產,終於在2月8日1999的開工儀式上,按時支付了首期工程的第壹批捐贈款1500萬元。50周年國慶前夕,鄭良美高級中學正式落成。
此後,鄭先後捐資2200萬元建設鄭良梅高級中學二期,654.38+0.25萬元建設教師公寓,200萬元為教師購買筆記本電腦,654.38+0.35萬元作為學校獎學基金,300萬元擴建鄭良梅校區...今天,現代鄭良美系列學校——鄭良美小學和梁錚。站在鄭美麗的建築旁,欣慰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