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妳從攝影測量和遙感中學到了什麽?

妳從攝影測量和遙感中學到了什麽?

攝影測量和遙感技術

1.培養目標: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專業培養誠實守信、愛崗敬業、有責任感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掌握航空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具備從事航空攝影測量內外業生產的基本技能和專業能力,能夠勝任室內測繪、外業測繪、外業控制測量、室內加密、工程測量、地形測量等專業崗位的壹線生產。主要課程:航空攝影測量、數字攝影測量、遙感技術、數字測圖技術、地形測量、工程測量、控制測量與GPS衛星定位技術、計算機圖形學(CAD)、計算機圖像處理、地籍測量等。3.主要實踐環節:航空攝影測量實習、數字攝影測量實習、數字測圖技術實習、控制測量與GPS衛星定位技術實習、地形測量實習、地籍測量實習、工程測量實習、計算機圖形學綜合實習、計算機圖像處理實習、計算機編程綜合實習、MicroStation綜合實習、頂崗實習、畢業設計。4.職業定位:畢業生面向基礎測繪、勘測規劃設計、國土資源、水利、電力、交通、地礦、測繪儀器銷售等行業單位,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應用前景廣闊。

日前在中國舉行的第21屆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大會技術成果展上,中國展區展示的“影像中國”演示系統吸引了眾多觀眾:站在“影像中國”演示系統前,戴上特制眼鏡,原本重疊模糊的影像變得清晰立體。如果用人機交互來操作,可以身臨其境的在影像中遨遊。據專家介紹,之所以會有這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是因為該系統利用攝影測量和遙感技術,將數字高程模型制作的三維影像疊加起來。通過使用操縱桿或觸摸屏,觀眾不僅可以隨意欣賞各個地方的風景,還可以在全國範圍內查詢給定的位置。基於影像的攝影測量和遙感,開辟了人類認識地球的新視角,提供了認識世界的新方法和手段,實現了測繪行業的歷史性跨越,為我國信息化建設鋪平了道路。隨著測繪技術的快速發展,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攝影測量和遙感技術的發展。截至目前,以攝影測量和遙感為代表的現代測繪技術在我國也得到了廣泛應用,推動了測繪行業信息化發展的步伐,奠定了我國在攝影測量和遙感領域的大國地位。在攝影測量和遙感技術的推動下,中國測繪發展進入了以數據采集實時化、數據處理自動化、數據傳輸網絡化和信息服務社會化為特征的信息化測繪體系建設新階段。目前,攝影測量和遙感與大地測量、衛星定位、地圖學、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測量等學科壹起,形成了整體的測繪學科和技術體系,使我國測繪行業在經歷了模擬攝影測量和解析攝影測量之後,進入了數字攝影測量時代。特別是21世紀,數字航空傳感器的引入,使得國內測繪行業如虎添翼,城市大比例尺航空攝影測量生產的正射影像圖發展迅速。我國合成孔徑雷達的技術已經從二維走向三維,地圖產品也不再只是由線條組成,而是以圖像和三維的形式表達。測繪技術發展迅速。我國自主研制的數字航空相機不僅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而且轉化為生產力,應用於地形圖生產。據介紹,數碼航拍機獲取的汶川災區所有影像的分辨率都達到了0.2至0.3米的高清水平。我國自主研發的自動道路勘測車是世界壹流的車載移動勘測產品,已應用於基礎測繪、電子地圖、鐵路、公路、地理信息系統等領域,在北京奧運會建設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現代先進的測繪技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比如,以往大地測量信息的數據采集,都是靠測繪工作者的雙腳來“丈量”土地。現在衛星和飛機可以帶著相機或攝像機在空中飛過整個測區,而且不受地形限制。2007年,我國成功發射嫦娥壹號探月衛星,該衛星在完成月球表面高度測量後,利用攝影測量和遙感技術繪制月球三維地圖,讓普通人也能看到月球的真實面貌。此外,利用攝影測量和遙感技術建立了1:5萬以上的國家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地名數據庫和土地利用數據庫,各省區市已經或正在建立1:1:000的省級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許多大中城市還建立了大型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成為建設“數字中國”、“數字省份”、“數字城市”的重要基礎,為信息社會搭建了堅實的平臺。中國和平利用地理空間技術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和成果,以應用為驅動,推動了攝影測量與遙感在中國的廣泛應用,成為各行各業的好幫手。近年來,攝影測量與遙感在測繪、農林、水利、氣象、資源環境、城市建設、海洋和防災減災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技術支撐和服務作用。在汶川地震的關鍵時刻和災後重建的關鍵階段,攝影測量和遙感成為快速獲取災情的最佳途徑。據在災區執行測量任務的四川省測繪局同誌介紹,災害發生後,空管部門在視航路為“生命線”的關鍵時刻,為在災區執行航空攝影測量任務的測量人員“擠出”了壹條航路。因為壹線指揮救援急需的是災後的最新影像地圖,有了地圖,就像有了“千裏眼”,救災救援才能更精準定位。統計結果也證明,災後影像地圖和地理信息數據在抗震救災中不可或缺。汶川地震後,測繪系統為100多個部門和單位提供了大量測繪保障服務,共提供災區地圖5.3萬張,其中新加工31萬張;遙感影像等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約12000GB,滿足了抗震救災中相關部門和單位對地圖和地理信息的迫切需求。及時為空降空投提供近1200點控制點數據,讀取坐標數據3000余個,大大提高了空降空投的精度。衛星遙感系統廣泛服務於工農業生產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據介紹,山東省土地測繪院借助衛星數據對全省所有露天、井采地圖信息進行了有效監測,解決了以往地面檢查難以做到“全面覆蓋、準確發現”的問題。專家認為,其技術成果填補了礦山動態監測領域的國內空白,整體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統計顯示,山東蒼山試點期間,國土部門通過衛星影像資料檢查和日常巡查,查處非法礦山40余處、越界礦山7處,回填無證礦山20余處,取得了良好的礦產資源執法監管效果。攝影測量和遙感為北京奧運會提供了許多服務。開發應急服務系統,為奧運場館應急信息管理提供技術支持。奧運交通運行中心建成了北京奧運服務車輛GPS衛星定位、監控和調度綜合管理系統。綜合水平還有待提高。隨著我國攝影測量進入全數字化階段,遙感進入高分辨率和三維觀測階段,攝影測量和遙感技術應用的廣度和深度將日益拓展。中國科學院院士、遙感應用專家徐冠華深有感觸地說:“沒有現代攝影測量和遙感,我們就不會對人類目前面臨的資源、環境、全球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等問題有這樣的認識和緊迫感。沒有現代攝影測量和遙感,我們不可能對重大自然災害、資源和環境做出快速反應。”可以說,攝影測量和遙感作為壹種重要的觀測技術和利用手段,已經深入人心。雖然我國遙感技術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徐冠華指出,還必須努力提高中國遙感技術的綜合水平。壹是加強對地觀測衛星的總體規劃設計。“要充分考慮對地觀測衛星的光譜分辨率和空間分辨率,以及它的業務變道。”在此基礎上,制定最佳方案,安排先後順序,從而整合有限的資源,獲得最大的成果和最好的效果,滿足各方需求。第二,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調。“應當更加重視數據共享,這是有效利用衛星遙感數據的關鍵。如果這個問題不能解決,必然會造成大量的資源和人力的浪費。”第三,加強傳感器的開發。這方面中國和發達國家差距很大。“要加強傳感器的研究,增強傳感器的工作能力,延長其工作壽命,力爭在短時間內大幅度提高我國傳感器的發展水平。”另外,在數據處理能力和分析能力上也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果這些工作做好了,中國衛星遙感的潛力將得到更大的發揮。業內人士預測,在未來10年,遙感技術將進入壹個新的階段,可以快速及時地提供各種地球觀測數據。隨著空間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技術的發展和相互滲透,其應用領域將更加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