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懷著迫切的心情看完了紀錄片和電影《重返狼群》。不同時期的幾個版本在時間和故事介紹上有壹些差異。這部電影對於專業電影來說並不完美,但內容的真實性、自然性和不可復制性使得《重返狼群》成為壹部非常棒的紀錄片。重溫《重返狼群》讓我感觸良多。
?李微漪,80後,成都著名畫家,擅長畫野生動物。2010年4月,她去若爾蓋草原(四川省西部)寫生,聽當地牧民講了壹個故事,壹只母狼吞下了偷獵者投下的誘餌,中毒而死,留下了壹窩狼崽。幾經周折,她找到了這只奄奄壹息的小狼崽,決定把它帶回城裏餵養。小狼取名格林,格林越來越不適應城市生活。李微漪決定去狂野壹下。2011年2月,她終於幫助小狼青青重返狼群,歷時8個月。
蔣蓉稱之為“中國第壹狼女”,並表示,“這是她的榮譽,但也是她、中國生態環境、動物和狼的悲哀。”(《狼圖騰》姜戎)
2065 438+02.7 2004年見證狼圖騰誕生的張抗抗、白、趙忠祥等名人再次相聚,* * *支持《重返狼群》的繼續。李微漪成為迄今為止世界上第壹個野放個體的傳奇經歷,是中外馴狼員中第壹個成功放飛狼的案例,彌補了江榮過去未能飼養放飛狼的深深遺憾。
趙忠祥:中國沒有壹個野生動物專家有過李微漪的經歷,也沒有人願意重復這種經歷。李微漪真的很喜歡狼,這讓我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接受了她的文化。我真的希望全心全意去愛這個世界,去愛我的親人,我希望每個人都有這樣壹顆心。
白:草原已經被漢人邊緣化了,狼群回來也會回到人群中。寫狼就是寫人。當妳對狼了解多了,妳會發現它不壹定是白眼狼。白眼狼是用來形容人的,不是用來形容狼的,但形容狼是壹種侮辱。為什麽我們在誤讀的過程中會誤讀、排斥、誤讀?(這本書)從某個角度隱藏了壹種回歸更理想人群的欲望,那些人與人之間缺失的東西,在動物之間的狼身上,也確實保存了下來。
安順波:通過實踐,李微漪冒著生命危險樹立了壹個榜樣和壹條信仰之路。這個信念就是眾生平等,愛就是自由。
張抗抗:馴養放歸野外成功的幾率幾乎為零。李微漪故事的最大特點是她不可復制。既然我們要帶著相機去曹苑,我想即使我們轉壹個月,也不會有另壹只狼等著妳去救。養著養著就野了,最後放歸自然。因此,李微漪的故事是壹場概率幾乎為零的冒險。李微漪是壹位年輕的畫家,所以她觀察事物細膩而準確。她的文筆充滿女人味和母性的溫暖,有柔有剛,還有很多幽默,正好和《狼圖騰》形成對比。
紀實文學《重返狼群》李微漪已經成為關愛環境、保護生態的象征。
2012年7月,《重返狼群》出版。
2065438+2007年6月65438+2007年6月電影《重返狼群》上映。
壹、狼媽媽的死:
2010四月,李微漪去若爾蓋草原寫生。有壹天,她路過壹個牧民家門口,無意中聽到壹個關於狼的故事:前幾天,他們家的羊被狼偷了,因為這個季節正好是母狼生崽的時候。為了得到足夠的牛奶,她需要很多食物。幾乎消失的狼出現在牧區,偷羊的公狼被抓甚至被扒光。公狼死後,母狼每天晚上都在周圍嚎叫。飽受喪親之痛和饑餓折磨的母狼,每晚都嚎啕大哭,弄得大家神經兮兮。恐懼中,牧民最終用投毒的方式解決了母狼。也有說是母狼自願死在公狼死的地方。吃完誘餌,母狼爬回狼窩,最後壹次給幼崽餵食。這壹幕感動了在場的牧民。他們在狼窩裏帶回了6只幼崽,但不幸的是,這些幼崽在沒有母親保護的情況下,壹只接壹只地死於饑寒交迫。當李微漪發現它們時,只剩下壹只小狼崽。(電影裏,李微漪告訴我,牧民們要吃狼了。)
李微漪:當她描寫母狼時,她發自內心地善良,發自內心地熱愛野生動物。她低頭哽咽,眼眶濕潤“母狼被殺的時候,她爬進了自己的窩。也許她當時想,終於可以見到她的小狼了。為了路上不被攔著剝皮,她把背上的皮撕了壹路咬。我聽了非常驚訝。”當她看到只剩下最後壹只狼崽時,牧民說它死了。她彎下腰,後悔這是壹只多麽珍貴的狼崽。她說,“我當時心裏覺得很難過,難過就來源於這種感覺,然後就大叫了起來。”然後我看到它(小狼崽)躺在地上壹動不動。突然,我喊完之後,它耳朵壹跳,然後小狼就翻身朝我跑過來,就想著救救這只小狼崽,救救它。李微漪還根據這個故事畫了壹幅畫。
評價:當時李微漪對幼崽的感情是真情流露的自然流露,是她熱愛野生動物的本能表現。尤其是作為壹個女人(未來的母親),她知道母愛對孩子有多重要。母狼用盡全力最後壹次給幼崽餵奶。不管是人還是動物(狼),母愛同樣偉大無私。父母可以為孩子犧牲壹切甚至生命。她描述說“為了不在路上被攔下剝皮,她把背上的皮撕碎,咬得滿是窟窿”。可想而知,當時母狼那種撕心裂肺的痛苦,內心的和身體上的痛苦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即便如此,母狼還是盡力表達了她對孩子最深的愛和對失去愛人的悲痛,這是極其可恨的(對人類來說)母愛是如此的感人!
母狼為什麽要吃誘餌,為什麽要忍著那麽大的痛苦給最後壹只幼崽餵奶,明知人類是被毒死的,還要引誘自己的孩子進狼窩被發現?除了做最後壹次母親的本分,見最後壹次孩子,用最後的力量保護孩子,是否也有想讓孩子吃她毒奶而死的痛苦?父母不在了,孩子肯定活不成了,要麽凍死,要麽餓死,甚至被人類抓住。而不是被人類活活剝皮吃掉,是壹種痛苦的折磨。還不如讓他們的孩子安安靜靜的睡覺,永遠不要醒來。
相反,我們人類對動物(狼)的傷害是連鎖效應。我們殺死它們的父親,毒死它們的母親,餓死和凍死它們的幼崽。因為語言的不同,不懂的狼的習性也救不了小狼的命。妳想想,如果我們人類的孩子出生了,我們的父母就這樣被殺了,孩子會怎麽想?這七條鮮活的生命就敗在了我們人類的手上,我們還沒有放過壹直在覓食的母狼。這不僅毒死了壹只母狼,還毒死了幾條人命。
這個毒太深了,是人類對於動物來說,無視生命價值的那種毒。人類給壹代又壹代狼帶來的傷害,這些同類狼會不會也用他們特有的語言,講述人類是如何殺死壹只公狼(據說是他們的狼王),毒死壹只母狼,最後活活餓死壹群小狼!這就是狼對人類的印象!
狼真的有罪嗎?就因為狼偷了羊就要付出這麽高的代價?本來狼吃羊是他們的本能和天性(他們沒有任何偽裝)。狼攻擊羊,因為它們餵養它們的幼崽。狼缺乏食物(由於環境、氣候、人類的捕殺,它們的食物減少了),於是狼開始攻擊人類來飼養牲畜。狼死的時候,他應該不知道自己為什麽會死!
既然狼把羊吃了,殺狼能殺死狼的本能嗎?
如果能站在狼的角度來看,那豈不是狼的錯?但是我們人類只是站在人類的角度看狼,自然認為狼壹定是錯的!可悲。
狼不會像蛇或黃鼠狼壹樣,代代復仇。他們只需要生存下來,保證自己的安全。如果人類不占領它們的領地,它們就不會攻擊人類。只要人類不打擾它們的生活,它們就不會與人類為敵。它們不缺食物,也不會傷害牲畜。他們對人類的恐懼並不是他們的自我保護本能。他們害怕人類對自然規律的理解。人類通常不會以公平的方式跟隨它們並與之競爭。因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先進的武器隨時可以研發出來,不用吹掉灰塵。
李微漪說:狼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人類對狼的傷害讓它們害怕人類。
其實人類比狼更可怕,人類對待小動物極其殘忍。狼壹直遵循著適者生存、自由、公平競爭的狼性道路,壹代代繁衍生息,而我們卻沒有遵循這個原則來處理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生態關系。面對利益、誘惑、欲望等。,人類迷失了方向,利用各種手段和捷徑,甚至不惜壹切代價對待身邊的人和事。他們要的是結果,不考慮後果。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生態平衡被人類破壞,惡性循環壹次又壹次開始。
人類在改造自然的時候,讓自然傷痕累累,給我們帶來了壹些不好的後果,比如霧霾、天氣惡化、自然災害、食品安全?
現在我們清楚地意識到這壹點,人類也通過各種努力與自然和諧相處。比如減少汙染,少殺動物,少用農藥,多種樹,善待小動物。.....
二、養狼歷險記:
真誠的愛和奉獻:讓小狼活下去
為了不打擾父母,李微漪把小狗藏在屋頂花園的工作室裏。後來找了個男朋友放崽。並將其命名為綠色。綠色代表狼眼睛的顏色,代表草原的顏色。當李微漪談到把格林抱在懷裏唱小夜曲時,格林感到溫暖和安全,就像壹個在母親懷裏的嬰兒。
李微漪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真的接觸狼,接觸壹只真正的狼,並把它當成壹種依賴。
李微漪只和沃爾夫·格林接觸了幾個月,就像壹個母親生了壹個嬰兒。他們之間有很深的感情。她壹直把小狼格林當成自己的孩子壹樣疼愛和呵護。從給狼取擬人化的名字,到把綠色帶到草原。她小時候把綠色抱在懷裏,帶著綠色去草原上壹起學習捕獵。她還在日記中稱格林為她的兒子。在談到綠色的時候,她還叫了小家夥,在談到如何馴化綠色的時候,她臉上掛滿了笑容。在草原上,當他們遇到拿著狗棍子抓格林的牧民時,李微漪壹邊叫著壹邊趕著格林跑。為了讓格林早點回到狼群身邊,她開始在極端惡劣的天氣和冰天雪地無人居住的草原上,冒著隨時被狼群襲擊的危險,幾經饑餓堅持找到狼群。
狼糞是狼群聚集的重要信號。她不介意撿起狼糞觀察它。她對這些狼的愛,就像父母對繈褓中出生的嬰兒壹樣,哪怕嬰兒的便便在媽媽眼裏是那麽的可愛。這些都表明,李微漪根本沒把小狼當狼。真的是有愛心的父母愛自己的孩子!
選擇正確的教育:順應自然,野狼才會回歸自然。
說起格林的餵養和野性,她很有成就感,也在感慨我們現在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
“我壹心要讓它重新融入狼群,就像父母壹心要送孩子出國壹樣,為各種考試打好基礎,我也會盡力為妳打好基礎,包括加入狼組織所需的各種條件(她又笑了)。比如,他先是把我們的羊殺了,然後給了狼,然後就和狼說話嗥叫。”?
“誰也不能給誰壹輩子(路)。我覺得應該給他創造壹個自學的環境。我把妳帶到這個世界,我把妳帶到這個適合妳的環境。如果這種教育不改變,人總是會墮落的。如果老壹代總是想給下壹代鋪路,鋪盡可能多的路,長的路,那麽下壹代就可以走更短的路,那麽下壹代為下壹代鋪路的能力就更有限,上壹代的生存能力在我們這壹代就沒有了。”
就像我們的父母總想給孩子鋪路,所以壹代壹代的鋪路,而狼需要自己去適應環境,建立自己的生活方式。
放手也是壹種愛:自由比活著更重要。
李微漪說,“當我站在動物園狼的籠子門口時,我突然覺得這不是格林的家。我們救格林不是為了把他這樣關起來。”“不然壹定要迅速成熟,不然誰也不能為誰鋪路終身,所以我送妳,我陪妳度過最艱難的童年,所以剩下的路就靠我自己了。如果妳想讓格林活下去,妳必須讓他回到狼群中,並且回來。
當李微漪看到牧民制作的600多張狼皮席子時,她很擔心格林的安全以及她是否能活下來。她回到草原,後悔讓格林走了,只好養他壹輩子。
“當我看到格林的小爪印時,我感到壹陣顫抖。它是活的,小爪印是新的。最多是壹天前或者兩天前。兩只狼在上面,它壹直回頭看妳,就像久別重逢的孩子。妳不知道它是活的,但它卻真的來到了妳的身邊。那是壹種找回來了的感覺,所以很後悔,不想讓他走。這很令人驚訝。看壹眼它同伴的方向,透過它的眼睛看我,安靜的坐下。它從小就向往自由,又掙紮著反抗限制。從小不願意被束縛。這是格林第壹次也是唯壹壹次沒有反抗。這不僅僅是壹個鏈條,而是壹種關註。看我的同伴看著我,仿佛在表明,如果我真的要留下來,放棄我的自由,它寧願為了它對妳的愛而放棄我的自由。”
在影片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小狼格林的眼睛裏充滿了淚水。
“無論誰想留住誰在誰的地盤上,都很難。”仔細觀察格林的表情,李微漪知道格林還是想回到狼群,最後決定放了格林,讓她回到狼群。她說自由比活著更重要。解開鏈子,讓它走。它來來回回,反復幾次,最後它走了。
不管怎麽馴養,她都隨時有被狼吃掉的危險。事實上,從這整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李微漪不僅是壹個天才的畫家,而且是壹個勇敢和智慧的女人。尤其是在幾個關鍵問題上,她做出的決定決定了格林的命運。比如帶回成都餵養,保證小狼青的生存。荒野會讓格林成為真正的狼,讓格林回到狼群,讓格林回到自己的世界。
愛情有時候是自私的,想要占有,但是李微漪就是這樣無私偉大的愛情,她是壹個有才華的女人,她知道什麽是真正的愛情。
如果小狼格林沒有遇到她,或者遇到壹個如此熱愛野生動物的李微漪,和狼壹起學習交流,教育狼和它們的生活習性和特點,小狼格林可能都活不下來,更不會被狼真正接納,回歸狼群,這也是李微漪最珍貴的東西。她給了小狼生存,安全,愛,關懷和教育,生存能力等等,她真的是壹個合格的狼媽媽。
我突然意識到,被人類餵養的狼還是可以被狼接受的。為什麽說以前沒有過,或者說狼不會再接受有人類氣味的狼了?會不會是狼知道壹個道理,被人類餵養的狼,永遠都是按照人類的思維和教育方式來餵養的。他們不接受狼,但不接受人們的生活方式教育。人們養的狼不再像狼而是人,他們更願意接受像狼這樣壹種自然的生存方式。
第三,感恩的小狼。
狼有很多肢體語言。狼最常見的動作就是翻壹個語言來表示妳的服從,就是把肚子翻過來,然後翻過來給妳看它肚子和脖子最脆弱的部位,試圖說妳看我對妳毫無準備,我完全信任妳。但這種方式在李微漪和小狼格林之間很常見。小狼總是要聽媽媽的話。
李微漪“以前,我覺得殘酷無情,或者白眼狼都是這些概念,但這只小狼不是這樣”。“他平等的愛妳,和* * *壹起經歷過壹些生死。也許我們是養父母。他認為在養父母快餓死的時候,他可以拿出自己最珍貴的東西。狼雖然很小,但已經懂得育兒之恩,而我們人類的很多孩子往往做不到這壹點。”
魏在草原上患了肺水腫。當她回到藏獒宿舍時,窗外出現了綠色。壹只狼的眼睛閃現出只有我們才能擁有的關心。格林翻出前幾天在雪地裏抓到的儲糧兔子(冬天很難餵,食物對野生動物來說就是生命),徑直跑到她家窗前,把兔子腿扔進了屋裏。
在生活和愛情之間,小狼格林依然選擇了愛情,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等待著狼媽媽,因為他知道,狼媽媽愛他。她不會拋棄它的。小狼不是有情有義嗎?對於壹只剛剛保住自己性命的母狼來說,小狼格林都能做到這壹點,那麽我們該為親生母親做些什麽呢?人有時候真的需要反思自己。
“世界上有壹只狼是有情的,那就是她的格林。格林先生向窗外望去。他看起來很好。他真的覺得自己懂事了,像個孩子,懂事了才會關心媽媽。”
李微信在外面扭到了腳踝,格林嗅了嗅,然後就跑了。然後他遠遠地看著格林走過來,後面跟著壹匹馬。“我當時很驚訝。我站起來的時候,它還在背後推我。我覺得這太棒了。我說這孩子懂多少。我想它會為妳做任何事情,除了不說話。”
當初開始養小狼青的時候,男朋友就很紅了。第壹個表現就是基本無語。不管妳撿了什麽,狼怎麽會回來呢?妳不能把他變成壹條狗。然而,和小狼格林相處後,他又重新認識了小狼。馮毅評價道:“通過對格林幾個月的接觸和養育,過去傳統中對狼的負面認識被徹底顛覆,狼被更好地理解為壹種懂感情的動物。真的,妳和他在壹起的時候,感覺他們的感情很單純,就是很幹凈很單純,就是很愛妳。”
這是人與狼最真實的故事。這個時候,我們壹點都不怕這只狼。相反,我們覺得這只小狼好可愛好溫順。
第四,和小狼壹起過冬,永不相見。
在草原上,李微漪白天幫助格林尋找稀有的獵物和狼的足跡,晚上和格林在壹起,守著把格林還給狼的誓言。
格林從不離開狼的母親李微漪。無論李微漪去哪裏,格林都不會離開。格林和每個人都很親近,這讓她非常害怕,如果她想讓格林活下去,就必須遠離人。
從幼崽到成年的第壹個冬天相當難熬,我也不確定這裏冬天是不是真的沒有食物,所以我決定和他壹起過冬,度過第壹個冬天。
過了第壹個冬天,聽說有狼。為了格林,她鋌而走險,晚上帶著格林獨自露營。
李微漪說:“當我呆在草原上時,有時在晚上,綠色很興奮,因為當月亮出來時,它喜歡嚎叫。有些狼同伴會遠遠地回應它,但有時候聽到它們的聲音,互相交流,我突然覺得很孤獨,尤其是在中秋節的時候。那天晚上我想念我的媽媽和爸爸。”
通過這句話,我們意識到李微漪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毅力來做這樣的事情。她提到有些朋友不理解她的做法。但是,她堅持要做這件事。在幾個月的時間裏,除了時間和金錢的投入,她更多的是投入到了愛中,把愛野生動物的行動付諸行動。同時,她也親眼目睹了令人恐懼的壹面。
2013年3月,李微漪收到壹位網友發來的消息,綠色之狼被抓了,必須處理掉。李微漪再次去草原尋找綠色,但是他再也沒有找到。
“2014年底,格林找到了我們。當時我壹看到格林那麽激動,就朝它跑過去大喊,但是他看到我的時候也很激動,往前走了幾步,但是我很快就看到他的頭發順順的垂了下來。當我走進去的時候,他退縮了,只是相見卻不想接吻。也許我能理解。
“從我們和它在綠色相處的10個月開始,我們越接近狼,就越害怕人。人可以害怕,但狼不會為了利益去傷害其他生命,所以我說也許人比狼高,但狼比人高貴。”
五、狼與人和諧相處。
李微漪用了壹個很得意的表情來形容他當時和狼在草原上的感受:(2010七月)到處都是鮮花盛開,非常漂亮,綠油油的,穿著白紗裙帶著小狼在草原上,走著走著的感覺,唉,那種感覺太貼近自然了,對我壹個畫家來說只是壹個夢。到處都是格桑花(象征幸福)。小狼格林剛到那片草原的時候,簡直覺得自己好像重生了壹樣,難受,也很開心。
她用了壹句話,簡直是做夢,來形容她和小狼青青在草原上和諧相處的幸福。這是我們人類最好的追求。事實上,我們不再傷害狼,狼也不再吃人。這是壹個美好的願景。小狼青回到草原,她形容就像人重生了壹樣,用了三個不平凡的詞來形容小狼青當時的狀態:舒服,快樂。只有她才能真正體會到這種感覺,人類只有把動物當成自己的朋友,平等對待自己的孩子,才能感受到這種和諧共處帶來的快樂。這是我們所有人想要的。
身邊的每壹個朋友都不可或缺,生態平衡也不可或缺。我們要善待每壹個生命,只要我們真的付出了,善待了,就會有收獲,不管是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還是人與自然之間。
壹個多才多藝,精通琴棋書畫,壹個嗜血貪婪,桀驁不馴。兩個來自不同世界的完全不同的個體,卻因為愛而遵循自己的本能和最基本的原則,和諧相處,建立深厚的友誼。
不管他們的相遇是不是人狼之間的不解之情,這就是愛情的力量,這是任何物種都可以做到的規則:以恩報恩。
小狼出生的時候,是他媽媽把他養大的。不管他是狼、狗、貓還是人,他們都理解並重視感情。他們寧願把自己的食物給母親,自己好起來。這是壹種多麽美妙的感覺。
為什麽會有忘恩負義這個詞,就是妳不遵守壹個規則,不懂得感恩,反哺,回報.....妳得到的壹切禮物都是這個世界給妳的,是大自然給我們的。我們應該珍惜和保護這個美麗的世界。然後我們將永遠看到美麗的大自然。人心也是壹樣。我們真誠的對待身邊的每壹個人,不管他是誰,不管他以前怎麽說,也不管別人怎麽說他,我們都會有好的結果。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是否尊重自然,遵守規則,遵循原則才是最根本的。
李微漪做到了知行合壹。她不僅在保護環境和愛護野生動物方面為我們樹立了榜樣,而且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教育意義,那就是我們將如何做人?
備註:圖片來自網絡,文字來自影視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