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洽會期間,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五年來,交通網絡已擴展至全球107個國家和地區的319個港口,成為西部地區與世界接軌的重要通道,為沿線區域經貿合作開辟了更大空間。
開辟經貿渠道,貿易額逐年提高。
近日,10多輛客車從新建陸海通道重慶團結村中心站出發,經磨憨口岸抵達老撾首都萬象。這趟列車全程只需四到五天,比走海路抵達萬象節省20多天。
陸海新通道是由西部12省區市、海南省、廣東省湛江市、湖南省懷化市在* * *建設壹帶壹路框架下,以重慶為運營中心,共同建設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
西洽會期間,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運營組織中心聯合發布《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新格局發展報告》2017 mdash;2022(簡稱報告)顯示,自2017開始建設以來,陸海新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體系加快完善,有效連接中西部地區重要節點城市,國際輻射範圍不斷擴大。
新的陸海通道解決了中國西部的國際物流問題,中國與東盟等地區的經貿往來更加密切。報告顯示,新陸海走廊建設以來,沿線省區市與東盟進出口額逐年增長,從2017年的589億美元增長到2021年的1077億美元,運輸貨物種類從50多種發展到640多種。
陸海新通道充分發揮國際大通道功能,有效推動國際貨物、人員、資金、信息等要素資源加速融合,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註入新動能。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薛明告訴記者。
重大項目集中簽約深度合作維護供應鏈穩定
借助陸海新通道,更多領域的合作正在深化,成為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重要保障。
從本屆西洽會簽約結果來看,內外資重大項目71個,其中10億元項目9個,50億元項目6個,30億元項目7個,涉及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消費品、現代金融等產業領域,其中不乏新加坡獅城資本。
回顧前三屆西洽會,簽約項目841個,合同總金額1,417.27億元。很多項目已經開花結果,為產業鏈補給和強鏈聚合奠定了堅實基礎。許多外資企業還整合優勢資源,加大對西部地區的投資,促進國際國內的深入合作。
與會的外資企業紛紛表示看好中國西部地區的開放發展前景、陸海新通道帶來的新機遇、供應鏈的新優勢。
全球執行副總裁、阿斯利康國際業務及中國區總裁王樂妍在致辭中表示,自2017以來,公司每年都有大量貨物從瑞典工廠通過中歐班列(重慶、渝新歐)發往重慶,提高了運輸效率。新渠道帶來了提升全球醫藥供應鏈效率的巨大機遇,也為藥品運輸和藥品安全提供了更多可能。
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顧問專家鄭新立也在發言中指出,新陸海走廊的建設和完善,必將促進中國和東南亞各種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建立全球市場化、聯系緊密、富有競爭力的產業鏈供應鏈,使各國、各地區之間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成倍增長,從而促進東南亞各國的均衡發展。
預計多方將繼續推動更大的經貿投資空間。
展望未來,新的陸海通道建設將迎來更多利好。西洽會期間,在共建陸海新通道高層研討會上透露了接下來的壹系列安排。商務部亞洲司副司長翔宇表示,商務部將繼續本著尊重各方利益的原則,推動新的陸海航線與沿線國家對接,吸引各類資源、要素、產業集聚,促進各方利益共享、優勢互補,為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做出表率。
重慶市政府口岸物流辦主任巴川江表示,下壹步將從深化* * * *享受、鞏固合力、優化市場運行機制、賦能改革創新、促進產供銜接、服務經貿往來等方面,高水平建設陸海新通道。
沿線國家和地區也在積極尋求深化合作。7月5日,老撾mdash中國進出口商品配送中心在重慶揭牌。中老雙方將以陸海新通道為基礎,構建集中采購配送體系,開展產業鏈合作,繼續整合運輸、貿易、生產,不斷拓展雙方在能源、礦產、農業等領域的合作。
與此同時,中柬兩國正在探索構建集運輸、貿易、生產於壹體的香蕉供應鏈,推動形成陸海新通道的馬來西亞供應鏈資源中心等項目正在推進。
在第四屆西洽會暨2022陸海新通道國際合作論壇上,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提出,陸海新通道有效保障了區域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安全,世界級產業集群正在沿著國際通道重新布局。
在拓展國際合作空間方面,專家認為,聯動沿線產業園區和經濟合作區,建立面向東盟的產業合作聯盟,形成產業鏈和供應鏈跨境示範區,依托港口樞紐,打造高質量的無水港經濟區,積極發展新的業態和模式,將帶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
在顧看來,陸海新通道將繼續為構建發展新格局註入新動能,為* * *建設打造新引擎,為保鏈穩鏈促升級提供新選擇,為推動可持續發展提供新路徑。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實時財經新聞,請關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