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特殊教育學校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

特殊教育學校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

因為聽力障礙,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主要依靠視覺、觸覺、嗅覺等方式感知外界事物。對於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來說,大多數學生還不能完全掌握語文學科“聽、說、讀、寫”的應用技能,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考慮學生不同身心狀況的基礎上找到最科學的教學方法,從而加強學生的語文實踐,提高學生學習和運用語文的能力和水平。

第壹,貼近學生生活,提高語文應用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就是教育。”生活是學生學習的源泉,是課堂教學的延伸。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的目的是為學生未來的生活打下基礎。因此,語文教學應該滲透到學生的生活中去。首先,教學內容要貼近生活。只有教材選擇貼近現實生活,才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有效縮短“學”與“用”的距離。在這方面,很多特殊教育專家都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比如無基礎教學,日常生活中各種素材的撿拾。如“讓學生寫日記”、“書信”、“留言筆記”、“留言筆記”等都可以作為學習資料。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模擬生活場景,將課文中所描繪的客觀場景和形象生動地展示在智障學生面前,讓學生身臨其境,然後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用書本知識還原生活場景,讓學生將所學應用於生活,讓課堂教學得以延伸,再在應用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反復,反復,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語言。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提升學生。

二,關註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情感的力量往往構成教學過程中最微妙、最有意義的因素。”只有帶著情感的教學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大多數人對智障學生都有壹些誤解,認為智障等同於愚蠢、反應遲鈍、好壞等等。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智力缺陷學生的心理敏感度在壹定程度上明顯高於普通學生,只是因為他們往往在表達上有壹定的障礙,往往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從而給我們造成心理上的錯覺,忽視了對他們的心理安慰和尊重。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熟練運用各種語言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與學生交流自己的感情。另外,要時刻關註學生心理的成長變化,及時調整學生的學習情緒,及時表揚和鼓勵學生學習上的進步,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激發學習的興趣。

第三,樹立危機意識,提高教學技能

從特殊學校的教育來說,它的使命甚至比普通師範學校更重要,因為我們面對的學生更特殊。他們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與健康的孩子不同,他們也比那些能夠成長的孩子更迫切地需要自我成長。只有接受更有效的學校教育,他們才能真正融入當前快速發展、高度發達的社會。否則,這些特殊群體中的個體可能會成為社會發展的“包袱”,逐漸喪失生活信心。

特殊學校的教育任務更重,教師的責任當然更大。語文是壹門基礎學科,也稱工具學科。閱讀和識字是這些孩子學習知識和接觸社會最重要的途徑,所以語文在特殊教育學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語文教師首先要不斷鞏固自己的專業知識,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要有危機感和使命感,及時了解社會對特殊教育的新要求,保證知識體系的完整性,並不斷更新和豐富;在教學方法上,要根據教學對象的特殊性合理安排語文教學活動,根據學生的差異采取更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以保證教學的效率,使學生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中成長進步。

第四,尊重主體地位,積極調整教學方法。

目前,我國教育強調素質教育,即在關註學生知識學習的同時,關註學生的全面成長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教學活動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特殊教育學校也是如此。特殊教育學校的教育目標是使這些有壹定生理缺陷的個體在學校有效教育的培養下,最終成為社會群體的合格成員,成為社會的壹分子。

因此,對於特殊教育學校的語文教學,教師必須依據語用原則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真正尊重和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具體來說,要改變過去教學過程中重視知識傳授、忽視能力培養的弊端,更加註重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利於學生適應社會;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從被動學習逐漸轉變為主動學習;要營造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要主動彌補單壹教學模式的不足,積極引導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的語文知識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真正發揮語文學科的實用價值。

總之,特殊教育戰線上的教師要牢記“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走近學生,讓學生多體驗、多感受,引導學生多發現、多創造,從而對這些殘疾兒童實施全方位的素質教育,補償他們的身心缺陷,使他們在德智體各方面得到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發展,使語文教學煥發出無窮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