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采用工程化的系統開發方法能保證MIS系統開發的成功嗎?答案是否定的,失敗的MIS系統的例子很多,它們的開發也采用了工程化的方法,或者聲稱采用了這種方法。但結果是,在投入大量資金後,系統並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滿足用戶的需求,以至於用戶懷疑項目是否應該開發,或者選擇的硬件、軟件、開發工具是否合適。有什麽問題?通過對壹些失敗的MIS系統的分析,筆者發現問題不在於開發方法本身和軟硬件的選擇,而在於開發方法的實施,也就是說主要在於開發項目的管理。
任何壹種開發方法最終都是由人來實施的,人在開發工作的實施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很多項目管理的問題。如何正確對待和解決這些問題,直接關系到MIS系統開發的成敗。目前,雖然有很多關於MIS系統開發中項目管理的討論,但大多局限於理想開發環境中理想開發模型的討論。但實際發展環境和發展模式不同,受各種客觀因素影響。忽視這些因素,或者回避、不解決存在的問題,必然導致開發工作的不完善甚至失敗。本文旨在探討在實際的MIS系統開發中如何處理壹些重要因素之間的關系,分析項目管理中的矛盾,揭示存在的問題,探索解決的方法。
什麽是MIS系統開發的項目管理?
MIS系統開發的項目管理是根據管理科學的理論和MIS系統開發的實際,為保證工程系統開發方法的順利實施而進行的管理實踐。它包括MIS系統開發中的項目評估和可行性分析、人員管理、進度管理和成本控制。
項目開發中的角色和職責
壹個MIS系統的開發需要用戶和開發者的合作。在MIS系統的開發中,開發人員和用戶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主要角色有:
用戶的項目經理:他是開發項目的組織者,負責開發項目的策劃、系統的階段驗收、系統整體進度的監控、資金的使用、與開發者的項目經理的協調、用戶人員的組織和培訓。
用戶端業務人員:MIS系統需求的提出者,MIS系統的最終用戶。他們是應用系統開發成功與否的最終評判者。
用戶決策層:MIS系統開發的最終決策機構,決策層應對MIS系統開發項目的啟動、資金的預算和系統要達到的總體目標進行決策。它的決策直接關系到MIS系統的成功開發和順利實施。
開發方項目管理人員:負責項目規劃,組織和調度開發方,檢查開發進度,與使用方項目管理人員協調。
開發方的軟件程序員:根據用戶的需求和項目的計劃和進度進行系統開發。
項目管理中各種問題和關系的處理
1,用戶和開發者的關系
用戶和開發者是對立統壹的,雙方都希望做好開發項目。但用戶可能缺乏對計算機系統工程的全面了解,如工程組織;而開發者並沒有完全了解用戶的需求和細節,使得用戶和開發者對項目的理解與壹開始就不壹樣。然而,這種知識和理解上的差異往往不會在發展的早期表現出來。當系統開發結束後,雙方都發現這種差異使得開發的系統與實際需求相差甚遠。因此,MIS系統開發項目管理的重要目標是建立壹個方便開發者和用戶交流的環境。在系統需求分析階段,開發者與用戶的深入溝通是項目成功的關鍵。但這種溝通往往因為雙方的各種誤解而難以溝通。
在需求分析階段,開發者的分析師總是先著眼於整個系統的整體需求,不會對具體的細節做過多的考察。當用戶詢問壹些細節的時候,開發者往往會說“這些問題以後再談”,但很遺憾,他們以後可能再也不會談這個問題了。當用戶認為這些需求已經向開發者提出時,開發者根本沒有考慮。因此,在開發的前期,用戶的項目經理要對這些需求進行記錄和整理,在開發人員完成系統的整體需求分析後,項目經理要及時對系統提出更進壹步、更深入、更詳細、更具體的需求分析,以解決開發人員不得不“留待以後討論”的問題。
當壹些需求還沒有確定的時候,用戶端的項目經理經常會說:“我們還是要考慮這些需求,但是妳可以先按照當前的模型來做。”遺憾的是,開發人員往往將當前的工作模式視為未來的、確定的需求來設計開發系統,而忘記了這個需求中用戶的不確定因素。後來用戶要求它改的時候,開發便利性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因此,用戶的管理人員應盡量把需求表述清楚,提出幾種可能的實現方案供開發者參考,以保證開發者在設計系統時,把不確定因素設計成靈活多變的功能。
開發商說:“用戶方已經認可了需求分析報告,說明我們已經徹底了解了用戶方的需求。”
用戶方表示,“雖然我不太懂需求分析報告中的壹些專業術語,但是他們能寫出這個報告,肯定對我們的需求有深刻的理解。”
實際上,需求分析報告是系統需求的書面表達。由於需求分析報告是從軟件設計的角度來寫的,對於計算機背景知識較少的用戶來說,往往很難理解,也很難發現需求報告與實際需求的出入,更難以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尤其是那些寫得很差的需求分析報告,用戶更是壹頭霧水。
因此,用戶的項目經理必須要求開發人員更詳細地解釋需求分析報告,以便用戶準確理解需求分析報告的內容,盡早發現需求與現實之間的偏差。這也是對需求分析工作的總結和確認。
用戶說:“電腦應該能實現這個功能,為什麽不能呢?”用戶往往高估了計算機軟件開發工具的能力,總認為它會實現任何需要的功能,期望值過高,因此往往對設計出來的軟件感到失望。事實上,任何技術都有其局限性,計算機系統也不例外。系統開發的最終結果只能達到有限的目標。因此,雙方應詳細制定系統的最終目標,切不可用壹些簡單的術語概括要求,如“實現辦公自動化”、“建立現代化的MIS系統”,這只能導致用戶對MIS系統的誤解。
總之,用戶和開發人員的關系是項目管理中要處理的最重要的關系之壹,增加溝通,減少誤解是處理好這壹關系的關鍵。因此,項目經理應有效安排開發方軟件人員與需求方用戶之間的溝通,確保溝通渠道暢通。在溝通中,用戶要盡量避免模糊的需求,而開發者要杜絕敷衍和糊裏糊塗的行為。
2.用戶的項目經理與用戶(業務人員)和決策者之間的關系。
用戶的項目經理和系統用戶之間的關系非常微妙。壹方面,MIS系統使用戶減輕了工作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壹方面,MIS系統改變了目前的工作管理模式,使得用戶失去了壹些靈活性和隨意性。然而,MIS系統的成功取決於用戶的檢驗。再好的系統,如果用戶不願意使用,也不能說是成功的。尤其是在MIS系統的試運行階段,用戶對MIS系統的使用實際上是對系統的壹次深入測試,他們會發現許多在軟件測試中被遺漏的程序錯誤,這將有助於開發人員進壹步完善軟件功能,提高軟件的實用性、穩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如何鼓勵用戶使用MIS系統並幫助他們克服新工作模式的困境也成為項目管理的任務之壹。
用戶的決策者是用戶項目經理的領導。因為行政手段是推動MIS系統使用的有力手段之壹,他對項目的支持是MIS系統開發成功的關鍵,是其順利實施的保證。因此,用戶的項目經理應隨時與決策層溝通,並得到他們的全力支持,這也是保證軟件開發和使用成功的至關重要的因素。
任何新的工作方式都必然有其適應和改進的過程,用戶端的項目經理、決策者和用戶必須充分認識到這壹點。當出現問題時,用戶的項目經理要迅速分析問題,正確判斷哪些問題是對新工作模式的不適應造成的,哪些問題是操作不當造成的,哪些問題是MIS系統本身的不完善造成的。對於因不適應新的工作模式而導致的問題,項目經理要引導用戶快速適應新的工作模式,必要時說服用戶決策層采取行政手段推動實施;對於那些操作方法不當造成的問題,項目經理要培訓用戶正確操作系統;對於那些由於MIS系統本身的不完善而導致的問題,項目經理要迅速與開發人員協調,盡快消除系統中的錯誤。
系統試運行之初,經常有用戶抱怨:“這個界面不方便,不好用。”
在軟件界面設計方面,用戶管理者要註意提醒開發者註意其實用性、簡潔性和可操作性,註意當前工作模式的特點,照顧用戶的工作習慣,以降低系統的使用難度。這將有利於新制度的順利實施和工作方法的平穩過渡。
綜上所述,項目經理總是註意得到決策層的理解和支持;要幫助用戶盡快適應新的工作方式,幫助他們解決使用中遇到的問題;並使系統在使用中不斷完善。
3.項目經理和軟件程序員之間的關系
如何處理好項目經理和軟件程序員的關系,會直接影響軟件程序員的積極性。在MIS項目開發中,項目經理經常被夾在兩方之間。壹方面是用戶,壹方面是軟件程序員。當用戶對系統提出疑問,要求修改時,除了最簡單的界面修改,軟件程序員總會找出各種理由(比如影響進度,打亂系統結構,影響性能等。)來否定它。這是導致開發者和用戶之間矛盾的最常見的原因。
妳經常可以聽到軟件程序員抱怨:
“用戶的需求總是在變,我的開發進度也在拖。”
"無法添加此功能,因為它不在需求分析報告中."
"我們將在幾天內修改這個錯誤."
作為項目經理,既要滿足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又要充分調動開發人員的積極性。由於諸多因素,如系統分析不準確、用戶業務需求變化等。,開發者將被要求修改程序。作為項目經理,要盡早提醒開發者程序修改的必然性,用戶經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盡早介入開發工作,及時發現問題並解決。在系統試運行階段,對用戶不斷提出的需求變更進行匯總整理,集中問題與開發人員共同探討解決方案。這樣既滿足了用戶對系統變化的需求,又不會不定期地打斷開發者的正常開發工作,讓開發者處於不斷修改、失去耐心的狀態。
4、硬件和軟件的關系
MIS系統的硬件和軟件都是MIS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目前在MIS系統的建設中,往往會出現硬重於軟的情況。
總能聽到用戶端:“設備要最好,最先進,壹步到位。”
“軟件開發費怎麽會這麽貴?”
據統計,目前國內用戶對硬件(包括網絡)的投資占總投資的78%,而軟件投資僅占22%。的確,先進的設備和優秀的技術性能有助於提高MIS系統的性能。但MIS系統的建設是否應該追求高、新、尖、壹步到位的實現,這是值得商榷的。在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廠商不斷推出新產品,其性價比大大優於老產品。以硬盤技術為例:1994 1 GB硬盤的價格相當於1997 9 GB硬盤的價格,可見壹步到位的想法並不現實。同時,系統性能超出應用需求太多,其實也是壹種浪費。就像用牛刀殺雞壹樣。因此,“統壹規劃,分步實施”是項目經理應該註意的原則。在規劃中,應認真考慮業務發展和技術進步。在實施中,硬件設備的重點應始終放在設備穩定性、可靠性能和可擴展性上。
如果存在花錢買硬件設備,追求壹步到位的現象,那麽在軟件開發上,用戶往往有點過於苛刻。眾所周知,壹個好的高質量的MIS系統是由軟件程序員開發出來的。這裏的高質量是指軟件的可用性、使用方便性、可維護性和可升級性,是軟件推廣的必要條件。投入太少,開發商就無法全身心投入到某個項目的開發中。當開發者認為自己的投入等同於用戶的投入時,就不願意繼續投入精力,從而導致開發工作虎頭蛇尾。MIS系統達不到預期效果,再好的硬件也很難發揮作用。當然,用戶很難對工程組織、工程量計算、技術含量分析等開發因素進行評估,因此很難正確計算出合理的軟件開發價格。用戶的項目管理人員可聘請相關專家或參考國內外同行業發展情況進行審批。
在開發成本的控制上,用戶要合理使用價格這壹有力武器,支付方式和條款要與開發進度、軟件質量、軟件維護服務質量嚴格掛鉤,使之成為督促和約束開發者的手段。
5、績效與靈活性的關系
性能和靈活性是系統設計中的壹對矛盾,這似乎是系統設計師而不是項目經理要考慮的事情。但實際上,國內很多MIS的失敗都與這個矛盾處理不當有關。因此,我們認為在項目管理中應充分考慮性能和靈活性之間的關系,並提醒系統設計者隨時處理這壹矛盾。性能是系統可用性的重要因素,很難想象壹個響應速度慢的系統能被最終用戶認可。靈活性是系統適應變化能力的重要因素,壹個不能適應工作模式變化的系統也很難實施。然而,根據傳統的MIS系統理論,增加柔性會增加系統復雜性,降低系統性能。那麽,應該如何看待這個矛盾呢?
在當前情況下,靈活性是相對於系統性能的主要矛盾,原因如下:
(1)目前大部分公司的管理模式都處於探索階段,可能引起變化的因素很多。因此,按照現行管理模式設計的MIS系統將面臨使用公司管理模式變化的考驗。因此,當前的MIS系統在設計時應充分考慮這些不確定因素,並靈活適應這些變化。
(2)由於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硬件的速度迅速提高,系統性能大幅提升,因此靈活性增加導致的系統性能下降並不明顯。
當軟件程序員說“為了提高運行速度,我們假設某個參數是常數”“如果要增加壹個查詢方法,可能要改變表的結構”時,項目經理要足夠重視。提醒軟件程序員充分考慮用戶需求的靈活性,在軟件設計中盡量避免為了提高系統性能而犧牲系統靈活性。相反,我們應該在程序設計中通過優化程序結構來提高系統性能。
MIS系統開發有成熟的工程方法。但是,工程化的開發方法仍然不能保證其開發成功,需要完善的項目管理方法來保證。每個項目的開發環境和實現環境都不壹樣。所以項目管理中的問題是不壹樣的。但是在項目管理中要處理的關系基本是壹樣的。如何處理這些關系是項目經理的重要任務。本文論述了項目管理中需要處理的關系以及經常遇到的問題,希望對項目管理者和系統開發者有所幫助。筆者相信,隨著項目管理方法的不斷完善,必將為MIS開發的成功提供進壹步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