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芬自殺了。她的死是誰的錯?
她老公徐博昌是不是逼死她的?她投入了全部的青春,全部的愛,攢錢上大學。她以為自己可以等到那壹天,壹路開個派對,他就會娶她。因為他們曾經相愛,還有門廊裏的豎琴和歌聲,他答應給她壹生。但徐出爾反爾,最後淑芬逼他娶她。
婚後,徐先生繼續冷漠地抗議這場被貼上“逼婚”標簽的婚姻。同壹個屋檐下,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他們甚至不能談論陌生的同床者,因為壹個房間有兩張單人床。他們用自己的杯子,飯碗,甚至從來沒有同桌吃飯。淑芬氣得把徐老師的茶杯都摔了,徐老師寧願用飯碗喝茶也不要淑芬的。冷漠和疏遠把淑芬從壹個心懷不滿的女人逼成了潑婦。她打了他,去辦公室找他麻煩,他沒有還手,也沒有和他爭論。淑芬收到匿名信,看到後指責他們家是“集中營”、“人渣洞”,積攢了十幾年的情緒頓時崩潰。
“外人只看見我打妳罵妳,沒看見妳怎麽打我的!”
“妳不是用手打我,而是用妳的態度。”
“妳對誰都好,卻對我視而不見。”
“玻璃碎了。妳寧願用妳自己的碗喝水,而不是我的。現在我要把妳的碗摔了。妳會用我的嗎?妳不會的!”
“妳讓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壞的人!”
......
看到這裏,我們都知道他們過著無性無愛的婚姻。也許有人認為徐先生是“陳世美”或渣男,誰迫使舒芬死亡。妳不是承諾過壹輩子嗎?為什麽妳從學校回來就改變主意了?
誰規定愛就壹定要愛壹輩子?兩個人親密的時候,兩情相悅的時候,有哪些承諾是不能許的?不要說壹輩子,下輩子,下輩子都能給壹個承諾。
曾經,他們站在同壹個高度,有著相同的看法。她漂亮又能幹,是那個時代的好妻子人選。徐老師應該是真心想和她共度壹生的。然而,經過幾年的大學生活,徐老師已經成為壹個飽讀詩書的儒雅文人,淑芬還是壹個能幹卻目光短淺的紡織廠女工。她不可能和徐先生附庸風雅。這兩個人在不同的環境中以不同的速度成長。壹個是追求知識,壹個是傾其全部身心去得到他。淑芬再也吸引不了徐先生了。如果妳沒有吸引力,妳怎麽去愛?不愛了怎麽給溫暖?於是,徐先生對自己不再熱愛的婚姻默默抗議。
淑芬死於自己的執念,不懂得放下,只是為了占有。如果她懂得放手,以她的美貌和能力,她本可以找到壹個珍惜和愛她的男人,過上美好的生活。但是,她壹根筋地困住了這個男人,以為只要她在身邊,就壹定有機會再愛。但是朝夕相處就能產生愛情?強行捆綁只會讓對方更加反感。因此,不難理解為什麽許燦先生對任何人都很溫柔,就是對淑芬無動於衷。她的所作所為讓他對她的同情和虧欠感變成了怨恨。
淑芬因為太看不起自己而死。對他來說,壹文不值。然而,並不是所有低如塵埃的愛情都能開出花朵。壹個女人把自己所有的青春和所有的錢都賭在壹個男人身上。這份愛,沈重得讓徐先生透不過氣來。這份愛太卑微,不值得珍惜。
戀愛中,不要求兩個人付出完全壹樣,至少不是壹個人。壹個人的付出是單戀,兩個人的付出是愛情。
王的信只是淑芬之死的壹個導火線。不管她對徐先生有多刻薄。然而,她與生俱來的善良使她無法對他人造成巨大的傷害。看到那封指責她的信,她惱羞成怒,多年積累的怨氣需要發泄。因此,王成了她的出氣筒。她原本只是想發泄壹下自己的情緒,她原本只是想給指責她的王壹個教訓。所以,當人群怒不可遏,打王的時候,就退到了壹邊。但是事情失去了她的控制。有人說王是殺的。隱藏在她內心的善良讓她無法原諒自己造成的災難。因為那封信揭露了他們婚姻的本質,她徹底絕望了!所以,我選擇了自殺!
如果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壹部劇,總導演就是我們自己。我們邀請誰進入生活成為主角?該如何表演該劇?是悲劇還是喜劇?導演說了算,演員只能盡力配合好。
所以,淑芬用執念導演了她人生的悲劇!是她自己把她逼入絕境的。